两位相公不谋而合,关于西夏入侵一事,大臣们的意见就十分明朗了。即便是皇帝赵顼另有想法,而今也必须要有所顾忌。
百官已经是这么个态度了,他还能怎么样?
尤其是王安石,赵顼的决定最顾及的便是他,以及他所主持的变法。既然王安石已经是这般态度,自己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只能想办法在保证战时顺利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维持变法的推行,不要产生太多的不良影响。
西夏人如此乖张,桀骜不驯,那就好好教训他们一番。
即位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对外军事行动,赵顼难免有些紧张。战事的结果相当重要,对于大宋朝,以及他个人而言都至关重要。
此战胜败,必将备受瞩目!
赵顼肩上的压力着实不小!
许多的朝中大臣同样的不轻松,也都是捏了一把汗。胜败关系到国家利益是大事,关系到自己的利益也并非小事。
故而廷议做出反击作战的决定之后,顿时引起了举国关注。
发动一场战争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调兵遣将,军事上的部署只是一方面。后勤补给,以及相关的事情同样不可懈怠。
有道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光是粮草都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尤其是西北之地,交通运输着实不方便。
或许在隋唐时期,还可以通过黄河加渭河,以及关中的漕运水渠,将粮食运抵关中。可是自从唐末五代之后,漕运驰废,水运的核心是汴京,想要到洛阳都已经有些困难了,长安自不必说了。所以东南所产粮食想要运送到西北,势必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不过好在,宋朝和西夏作战差不多已经快上百年了。陕西四路的边军数量不少,甚至不比河北路防御辽国的军队少。常备军的数量已经这么多,粮食需求自然很大,故而平日里一直重视向西北运粮。
关中之地虽然已经不比秦汉隋唐时期富庶,却也算得上是天府之国,尤其是得渭水灌溉之便利,也算得上是产粮重地。
关中已经不是都城,人口数量也在锐减,粮食消耗也下降不少,故而每年会有不少的盈余。这些粮食则全部被储存起来,只要战事持续的时间不是特别长,粮食方面还是可以支撑的。
粮草的问题解决之后,兵马调动和作战就成为重中之重。
西夏这次似乎采用了全面开花的作战模式,从环州起,庆州、府州、延州、麟州诸地都有进攻,战火绵延的范围很广,声势浩大。完全不像是平日里,在某一地区,或者说某一城池,专门发起进攻。给人的感觉,西夏人像是疯狂了一般。
也正是因此,才促使了大宋朝的官员们和皇帝赵顼出兵的决心。
西夏的如此作为,导致了整个西北边境动荡不安,对老百姓和军方将士们的心态影响很大。时间长了,这种局势不断恶化,说不定还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麻烦。要知道,宋朝的敌人可不只一家,这边和西夏开战,那边却被辽国趁火打劫,后果不堪设想,故而必须要尽快予以还击。
西夏则是想着趁李复圭提供情报,趁机更多地制造破坏,并且给宋朝制造更多的压力。从而增加他们自己的气焰,迫使宋朝人屈服,以便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的如意算盘劈啪作响,甚至已经在考虑停战必须狮子大开口……
却忘记了,凡事都是要个底线,如此作为,反而深深刺激了宋朝人抵抗的决心。
虽说有李复圭叛逃的缘故,西夏大军突然进攻,边境虽然动荡,但是宋军却并未遭遇太过严重的损失。
原因无他,因为西北各州当前的守将都相当不错的。比如环庆路的王韶、清涧城的种谔以及其兄弟子侄,府州的折家军等等。这些可都是西军之中的精锐之师,一方名将,轻易怎么会吃亏呢?
不过他们只是镇守一方的将领,管辖的范围并不大,抵御进攻可以。若是要发起大规模的,尤其是有组织的反击可就做不到了。
既然宋朝决定与西夏开战,那么战争的规模,以及出兵的方式都不可能如同平常那般应付。全面配合,继续调兵遣将是必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次要动用的是整个西北的兵力。
首先,西北缺少的是一位统帅!
朝廷做出的安排是而今已经升作是参知政事的韩绛,当然了他陕西路宣抚使的身份还在。若非西北突然起了边患,韩绛便会留在汴京做个安稳的副宰相,而今却不得不远赴西北指挥作战。
韩绛必将做过陕西路宣抚使,对于西北的情况了如指掌,各州县的将领官员都对他服服帖帖。德高望重的他能够从容调兵,他的能力也足矣应付眼下的局势,能够打好这一仗。加之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人选,韩绛无疑就是不二人选。
韩相公倒是没有任何怨言,责任重大,自然也就责无旁贷。接到命令之后,立即调动兵马和相关人员,准备赶往西北。
除了主帅韩绛之外,还有一些人也在征调之列,其中最为特别的应该算是威远伯林昭了。
林昭新婚燕尔,这种时候让人家出征西北似乎有些不合情理。可赵顼有自己的理由,此战需要河湟吐蕃予以配合,故而让林昭前往西北协调联络。同时他对梁乙埋和李复圭多有了解,此前在西北也有作战经历,故而让其随军出征。
赵顼之所以这么安排,除了这些很客观的缘由之外,还存了眼不见为净的心思。寒冬过去,新婚之后,有功之臣林昭不可能长时间的冷落闲置,是必须要给他安排职位的。
安排什么呢?在地方为官?他是反对新法的。要是再闹出一档子如之前青苗法那般事情,少不得又是许多麻烦。留在汴京,时常相见也难免尴尬,赵顼可以不在乎,可是王安石一伙人呢?
索性,为了避免这等不必要的麻烦,将他直接丢去西北,让他在军中为将,如此也不会与王安石和新法有任何交集。
赵顼的想法很单纯,他并不认为这样安排会有什么不妥。一个小小的林昭,在军营之中又能如何呢?能翻起多大的浪花?
威远伯府,接到诏书之后,林昭略微有些诧异。
李复圭叛逃 ,西夏入侵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也一直在关注着朝廷会如何应对?却万万没想到,事情最后是关联到自己身上来。
说实话,春寒料峭,前往西北苦寒之地也不舒服。尤其是新婚蜜月,家中有三位娇妻相伴,林昭更加不愿意前往。
只是君命难违,圣旨已经下了,根本违抗不得。
转念一想,这未尝不是一个好机会。
从河湟吐蕃回来的时候,林昭就动过心思,想要进入军伍之中。
眼下的政局着实不宜参与过多,倒是军伍之中相对清静的多。大宋朝的军事情况着实太糟糕,林昭有想法想要为其出上一份力。
同时也是因为心中的一种英雄情结,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是血性男儿的抱负。再者,只要掌握的兵权,也就意味着实力。经过庆州这一遭的劫难,林昭的权力欲望很强,在这个尊卑有序的时代,没有足够的实力,连生命都要受别人左右,林昭受够了。
单纯当个文官能如何?虽说宋朝重文轻武,可是手握重兵的武将绝对不可小觑,枪杆子才是硬道理,这句话的意义亘古不变。只要有军功,升迁不是问题,至少可以像李复圭那般一手遮天。
故而林昭一早就有了这方面的想法,只是以前没有实现的契机。
而今这个机会出现了,赵顼不管是出于什么的动机,这个决定某种程度上正和林昭之意。尤其是此时前往西北,更有另外一层含义,可以直接向梁乙埋讨要公道。这次入狱,梁乙埋也是帮凶之一,这笔账林昭给他记着呢!说不定还有机会手刃或者抓捕李复圭,大顺城下,当着数千枉死将士的誓言自然是要兑现的。
只是如此一来,少不得要与几位美人分隔两地,许久不见。
林昭可以用大丈夫为了事业,暂时委屈儿女私情的说法搪塞过去,可几位夫人心里着实不是滋味。
刚刚新婚燕尔,就要与夫郎分别,她们都是不愿意的。
几人都深爱着林昭,而今又正是柔情蜜意最浓的时候,如胶似漆地粘着,哪里肯就此分别?
同时,几位夫人最多的便是担心。
毕竟是上战场,刀剑无眼,要是有什么闪失,可就后果不堪设想了。所以几位美人有些担心,而今林昭在他们心目中占有最为重要的为,无可替代。担心丈夫安危也是情理之中……
“放心好了,不会有事的,绝对不会让你们做寡妇的!”林昭笑着安慰几位夫人。
不想柴敏言却大为着急,上前一下子按住林昭的嘴唇,紧张地摇头道:“郎君,千万莫要说这等不吉利的话,一切都是平平安安,不会有事的。”说话之间,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放心好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虽说是去军伍之中,也想着为大宋朝的军事成果做出些许贡献,却不代表林昭愿意玩命。经历了此番的危险磨难之后,他比任何都更为珍惜生命。
孟若颖也是含泪道:“一切小心!”这等离别之苦她已经经历了好几次,已经渐渐的习惯了。有一个优秀的夫郎,就少不得会有分别。
女人的处境就是如此尴尬,丈夫籍籍无名之时,总是不遗余力地支持,希望他出人头地。可真正功成名就之后,丈夫们哪里还有那么的时间和精力陪伴那个默默支持自己的女人呢?而这个时候,女人总是默默地孤单着……
这是一个矛盾,一个有些幸福,有些苦涩的矛盾。
好在林昭和孟如意等人都看得开,林昭此去不可能永远待在军伍之中。西北的战事也不是无限期的,过不了多久就会结束,到了那时夫郎自然会凯旋而归。
分隔只是一段时间,是可以接受的,分别意味着再次相见。刚刚成婚,这才只是开始,以后这样的情况会有很多的,几位美人看得很开。
沐思虹也是恋恋不舍,自从林昭上一次出使河湟吐蕃,她与林昭之间就少了许多相处时间。最近这段时间,夫郎的主要精力和目光全都集中在几位夫人身上,她多少有些受冷落。原以为过些日子就会好的,却没想到夫郎一下子又要离开,又不知需要多久才能相见?不经意间,沐思虹多了几分闺怨情节。
相对来说,折文芯表现的比较淡定,沉声道:“郎君,我跟你一起前去西北。”
“你?”林昭刚开始觉得折文芯有些胡闹,可是转念一想便明白了她的想法。
折文芯是在汴京直接成婚的,并未从府州折家出嫁,甚至折家上下还不曾见过姑爷林昭长得如何模样?所以折文芯一直有个想法,什么时候有机会,与夫郎林昭一同回家省亲,也好婚姻与亲情一起圆满。
眼下无疑是个很好的契机,本来新婚之后也有回门的习俗,折文芯想要一起利用,完成许多事情。
折文芯点头道:“郎君此去西北作战,折家或许能提供些许帮助,我们一道前去西北。到时候我离营回家,取得大兄的帮助,对夫郎在西北的安全和军功都会有所帮助。”
这一点倒是不错,虽说不知道林昭到时候前往何地作战。但是以折家的实力和影响力,提供些许帮助还是可以的。
“同时,再去府州见大舅哥对吗?”林昭笑着打趣,顿时将美人逗得娇羞不已。
柴敏言等另外几个女子也觉得,若是有人一同前往,给夫郎一定的照料与帮助是最好不过的。他们几个都是寻常的柔弱女子,根本经不起远程奔波,更不用提行军作战了。倒是折文芯,本身就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完全有这个能力。再者,她有府州折家浓厚的西军背景,能给林昭很大的帮助。
“文芯啊,夫君就交给你了,你可要照顾好他哦!”柴敏言不忘了又是一番叮嘱。
沐思虹很是羡慕,真希望有机会可以像折文芯这般,与夫郎并肩作战,长相厮守。
~~~~~~~~~~~~~~~~~~~~~~~~~~~~~~~~~~~~
不只是林昭,只要在西北待过,对那边情势比较了解的将领几乎都去了。比如种师道、景思立和刘昌祚等人,林昭想着与这些人多点沟通是好的,来日也好多点帮助。
林昭在盘算着战事的结果,有人却更加的高屋建瓴,关注的事情层次也无疑更高了。
汴京城里,一所寻常的宅院中,铁面宗主负手而立,默然不语。面具遮挡住了容颜,让人根本捉摸不透,他到底想要什么?
蒋雷霆和李承就站在他的身后,默默地等待着,等待宗主的垂询和吩咐。
“赵顼让公子出征西北?”沉默了许久,铁面宗主低声询问。
“是的!”
铁面宗主听了蒋雷霆的回答之后,突然冷笑道:“赵顼这是做什么?借刀杀人吗?”
他们着实太关心林昭了,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考虑很多的可能,甚至最坏的打算。加之对赵顼已经产生了深深的偏见,所以铁面宗主一开始便认为,赵顼这是要对公子林昭不利。
“宗主,也不至于,汴京眼下就是这个情况,也许公子去西北会有一番广阔的天空,会更有作为的,也能感受到更好的磨砺。”蒋雷霆很清楚,他们对林昭给予了怎样的期望?所以林昭的成长对他们至关重要。
“也好!”沉默了许久,铁面宗主也默认了这个事实。
进入军伍之中并非一件坏事,兴许不远的将来或许能够用上。
虽说没有告知林昭他的真实身世,可实际上铁面宗主等人已经开始谋划了。想要成大事,军政双方面都十分必要。
政局这边,按照目前的情况还算不错。林昭在无意之间博得不少人的支持,比如潘家、以及潜在的文彦博,还有无数的太学学子。这些人眼下或许不起眼,必要的时候效果必然事半功倍,大有用处。
还有就是欧阳修、赵抃等已经知晓内情的大臣。而今隐约之间还有司马光的支持,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
倒是在军中的实力不怎么样,虽说有府州折家女婿的身份,对清涧城种家也算是有恩。可那始终只是简单的人情,想要在军伍之中站稳脚跟,取得重大突破,是必须要靠自己一步步去积累的,立下战功才是最重要的。
以前倒是想要林昭涉及军伍之事,可惜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根本无法从容办到。林昭本人是否愿意他也不知道,而今一切都顺理成章,正合我意!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调动力量,保护好公子在西北的安全,同时帮助公子立下战功。宏图大志第一步,必须要走好,走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