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众商人都是为之心动,暗中想象可以从蒙古抓到大批的奴隶过来贩卖,但就是力量不足,这是相当无奈的事情,如果有皇上那么给力的部队,再提前搞好一些情报工作,到草原之上捉奴隶的确是个好活计,但想想皇上的军队那可是视为宝贝的,怎么可能让他们拥有呢?
看了看下边的商人一时露出贪婪的表情,一时又是无奈,朱由校大体也知道些原因,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让商人们组建象外国那样的捕奴队也不现实,等到自己这边实现了热武器研制成熟全面装备净军、锦衣卫之时,把弩类装备换给他们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
然后当然是那些诸如帐蓬等破烂货的处理,也让朱由校半卖半送的给了商团。而生活必须物质,则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交给了原来押送赈灾物质的队伍,算是补足了他们的损失,让他们接着去灾区赈灾。
一部分则留给那此帮助净军的百姓,他们多是受伤者,最后为净军所救。朱由校询问了他们,是否愿意跟着他去草原建新城。虽说老百姓大多讲究故土难移,但现在家园被毁,身无常物,也的确没有什么留恋的了;更因为见识了皇上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杀敌手段,心想就是到了草原,也不会吃什么亏的;再说,皇上邀请还能错了?现在皇上可是相当的仁慈,声望不是一般的响,所以都表示愿意。
朱由校对这些在净军有难之时能够挺身而出,提供帮助的人相当的欣赏,凡出征之人,一人五十两银子,留守的但凡为净军搭把手的,一个十两。再派随队军医好好的医治一番。朱由校这是公然示好了,让百姓们知道,他这个皇上,是个有恩必报之人,这对于以后百姓面临选择的时候有相当大的作用。
得到这些银子的百姓,当然的是感激涕零,没想到皇上如此的大方,他们当时帮助净军,那也不是单纯的帮助净军,是净军先救了他们,为了存活下去,才给净军一起同舟共济的。没想到就是这样,皇上还是赏了他们一人五十两银子,百姓们激动的一个个跪在地上,竟然有人感动的痛哭流涕,一问才知道,他相依为命的哥哥当时也去救援净军了,但被蒙古人抛射时给射死了,只得到了正常抚恤金的三倍,和这五十两银子比,实在是太少了。这样一说倒搞的人不知说什么好了。
朱由校当然不会搞这种不公平的事情,为阵亡的百姓再多给了五十两。其实也就是三四百两银子的事,但对于失去亲人的百姓来说,可是相当大的鼓励。没错是鼓励,认为为了皇上而死,值!
而最后一批物质则留给了那二万八千从蒙古人手里解救出来的百姓,朱由校对他们没什么好脸,因为他们的挖壕沟,差点把孙承宗和三千净军以及那些无辜百姓给葬送了。虽属被逼无奈,但无疑也是蒙古人的帮凶,先在这里给百姓英灵们建陵园,等着北京那边送水泥来后再立忠义碑,最后全部发往草原建新城,算是劳动改造了。
事无巨细的处理了一遍,该交接的交接,然后在快黑天之时,赶到了大同。早已得到皇上大破蒙古消息的大同军民,全部跑到街上迎接皇上。这倒是发自真心的,大同常年和蒙古人打交道,所受的苦难也是不少的,即便是本人没受过蒙古人的道,但亲戚朋友也有被劫、被杀、被污辱的。所以心里对蒙古人充满了恨意,对消灭蒙古的人更是充满了敬意,更何况这个人是大明朝的皇上。
看着街道两旁拥挤不堪的百姓那热情洋溢的表情,朱由校深感安慰。自己做为他们的父君,不了解他们的苦楚,整天的呆在那紫禁城里,享着清福,不思天下百姓疾苦,这的确不是明君所为,此次跳出了皇城,得好好的为天下百姓造福了。
张朴从城外十里亭开始把皇上一直接到了总督府,这一路上可是战战兢兢,虽然大同最后保住了,但那是净军的功劳,不是他的本领,如果是下边将官的,他还可以变着法的把功劳分润一二,但那是净军,是皇上最贴身的力量,比监军还监军。想到了监军,当然就想到了大同监军刘风霖,也当即把这个打开大同城门迎接蒙古军的内奸给皇上再次汇报一遍。
朱由校当然知道如今刘风霖和孙云鹤的叛逃,和山西八家汉奸一样,他们走到了大明的对立面,迟早会想法杀了这些吃里爬外、数典忘祖的汉奸的。
让其他人包括‘主人’张朴都出去后,独留孙承宗一人在屋里共进晚膳,朱由校对孙承宗说出了要求其回去主持新锦衣卫训练、南苑锦衣卫的装备配备等事情,京城里只有魏忠贤、田尔耕、徐光启他们还是不够的,毕竟不是专业的军事人才,对指挥锦衣卫还是有所欠缺,特别是对于屠虏神弩的运用,因为孙承宗一直训练着净军,经验也足,所以这个重任也算是非他莫属了。
别看现在朱由校如此注重净军,无论什么都是尽着净军,但那是因为虽然官员、百姓谈宦官而色变,但对于皇上职务的他来说,宦官是相对最好控制的。无论是谁,只要不逃出大明,一张圣旨就能搞定。但从其内心,也是相当的明确一点,锦衣卫新军才是大明的根本和希望所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比净军强出太多了。
孙承宗一听皇上的吩咐,也是难以取舍,说实话,当时请命前来草原,就是不放心皇上的年轻气盛,不懂军事。虽然有着强弩这种利器,但毕竟是年轻,又从来没有接触过兵事,真的怕他有什么三长二短,重演一出土木堡之变。但这次皇上却把他从绝境之中救了出来,虽然战争指挥上可圈可点,但的确是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蒙古军逼的落荒而逃。如此战绩,自己又有什么资格担心呢?
所以也就同意了回京,朱由校把下一步锦衣卫换装后,需要到大同出边墙配合建、守驿站甚至是在草原上建新城,进而开发草原的想法也一一给孙承宗谈了。
孙承宗听了也是一再称赞皇上所思周密,河套地区仅仅的靠一次征战,没有部署长久的防守设施,也是无法永久解决的,这点倒和他的辽东政策有相同之处。
君臣两人谈了很久,把京城的一些诸如谣言之事、留声机、汽油战车等事也详细的给孙承宗谈了。直听的孙承宗也是直咋舌,这刚刚从京城出来几天,怎么京城发生这么多的事?而且皇上这些战车、阻击弩不说,现在又把他曾经提到过的汽油弹研制出来了,而且据他所知,皇上还在不断的研制新式的如火炮、火枪等武器,那皇上的战斗力,到底会什么有多大?
朱由校打算就在大同休整一下,等等汽油战车和更多的战车,更等等何可纲带着那三千净军回来,休整一二,然后再出兵草原,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草原那边能把孙承宗如此的沙场老将逼到如此境地,搞不好还会有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等着自己,所以朱由校打算多多的聚集一些力量才是,晚一点倒没什么,反正时间有的是,但如果真的在阴沟里翻了船,那人可就丢大了。
到了第二天午时,朱由校亲自为孙承宗送行,由张朴、满桂、赵率教及张高全、景仕奇两位监军坐陪。但御宴刚刚开始,就接二连三的传来了一些坏消息,搞的朱由校再没有了食欲。
第一、陕北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数百农民杀死知县张斗耀,而同时王嘉胤在府谷聚众暴乱,而高迎祥和王自用等人也带领人马主动遵从王嘉胤的号召,盘聚在榆林地区。
该来的还是来了,对于这断亲者痛仇者快、自己同胞相残最后便宜了满清的悲惨历史,朱由校是相当恐惧的,之所以搞钱、树威信,又是送压水井、又是免农税等等等等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让老百姓好好的活下去,做个顺民,不要做留下千古骂名,害人害已害中国的事情,现在是世界腾飞的时刻,中国就是从满清入关时起,因为野蛮统治了文明而开始使这个一直骄傲的国家,不仅没有一丝的进步,还搞的一二再再二三的退步,然后才有了那百年的屈辱历史。
但在自己努力改变的时候,这一切的一切,还是发生了,朱由校搞不明白,为什么百姓看到了希望,还会有人在这样天灾之时,趁机而反呢?自己现在正全力赈灾,蒙古趁机入侵,他理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本来就是上千年的矛盾,你死我活的结局而已。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你有进攻,我率兵亲征起跑你,甚至我也到你家门口转转。难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是好皇帝、不是明君、圣君吗?就是后世的总统、总理,又能做到哪一步?为什么他还是不满足生活的现状而反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