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橡皮爱情:商品经济下非常态的两性关系
619600000002

第2章 食色男女 (1)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大脑在金钱的诱惑与洗刷下变得神志不清,根本无法去衡量那些游戏的致命后果。高度空虚和寂寞的灵魂使爱情成了天方夜谭的笑话,精神上变得麻木不仁,于是人们甘愿做欲望的奴隶,慌乱、放纵……

性感地带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方位开放,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受到了西方的侵蚀,其影响力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削弱。自唐朝形成的亚洲文化共同体的底蕴,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种“谈性色变”的年代正在逝去,真可谓“忽如一夜西风来,千家万家性化开”。

“性”在亚洲主要是东亚地区已不再是一个下流的字眼。然而就在不久前,亚洲寻求性知识的方式还很像一个地下工作者一样私下里偷偷地进行。因为有的国家进行性革命的物质基础不够坚实;有的国家思想太保守了;有的国家还在意识形态中徘徊。

不过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拥有30亿人口的亚洲大陆正在摆脱传统的性压抑,变得越来越sexy了。亚洲人的性觉醒与性开放应该感谢卫星电视的普及,全球化的浪潮以及互联网的蔓延——亚洲因此跟上了世界的潮流,也找到了那些让他们心中发痒的东西。夫妇们寻找更大的满足,单身者也不再苦等到结婚那一天。今天的亚洲,无论是同居的情侣,还是长着青春痘的中学生都在思考并谈论“性”的问题。对有些人来说,以前从未有这样好的机会,他们可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秘方,采取行动,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时代》曾经对亚洲的性行为做了一次广泛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有些保守的菲律宾虽然仍有78%的男性希望新娘是处女,但是相比之下香港就要开放得多,这个比例只有14%。另一统计表明,在全亚洲,拥有超过一个性伴侣的男性各国平均超过70%,拥有超过一个性伴侣的女性则平均超过40%。

如果倒退几十年,统计出这一比例引起的震撼将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今天我们的亚洲早已见惯不怪了,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乐见其成。

有趣的是,性开放问题上,东西方的观念非常不同,对比十分鲜明。老外们当被问到一夜情的时候,多少都有点尴尬,但是还是很坦率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一个日本朋友认为,自己不希望过那种滥性的生活,爱情和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不负责任,纯粹追求感官快乐。而且时下疾病流行,像一夜情之类的事很不安全。同时他又表示,此观点只代表自己对性方面的看法,不能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现在很大一部分年轻人是非常开放的,每个人看事情的态度也是迥异的。

在一项关于“一夜情”的调查中,在亚洲各国的青年中,除中国以问题敏感不愿回答这个问题外,其余七个地区的青年都作了回复。新加坡青年在这方面显得十分前卫,普遍赞同一夜情,位于第一,香港紧跟其后。

据统计数字显示,接受一夜情程度最高的新加坡(新闻沙龙),有五成八受访青年认同;其次的香港,有五成二赞成。张锦红对此表示忧虑,她在个案的接触中发现香港的一些女孩子有滥交习惯,甚至不介意公开其性生活,其开放程度令人咋舌。究其原因,张锦红认为,香港青年在外寻求一夜情的刺激,是他们在正常人际圈或家庭中缺乏爱所致,并误以为一夜情可为他们带来被爱的感觉,有时又会抱“骑牛”的心态,想通过这种方式找一个更好的伴侣,但其实这种行为是极其危险的。

另一专家高迪芸则认为,当今性开放的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现时资讯普及所致,青年们大量接触外国电影及资讯等,对性的开放程度定会产生影响。对于调查所显示的印度、马来西亚对一夜情的接受程度较低的原因,高氏的解释为在当地性被当做禁忌,或许被访者不敢坦白回应以致数字相对较低。同样由于题目敏感,送到中国大陆的问卷删除了有关的问题。

另外,在泰国有九成青年认为使用避孕套等安全性行为,是追上潮流的表现。除此以外,问卷亦问到青年人是否能与吸毒的朋友保持友谊,港人对此接受程度最高,三成四人对此表示不介意;马来西亚的“抗毒”意识最强,大部分受访者都拒绝与瘾君子交朋友。

最近英国针对亚洲的性问题作了一项调查,发现尽管亚洲男女的性态度日趋开放,失身年龄年轻化,但仍摆脱不了传统的阴影,亚洲两性在性方面仍然不平等,双重标准有目共睹。

大洋网曾对男女性心理的差别作了一项调查,三成多的男子对太太、女友不忠,脚踩几只船,视一夜情或滥交为常事,但却要求女人守身如玉;亚洲女性倒也大方,多数坚守贞操堡垒,却可以接受男人左拥右抱。这种现象表明,亚洲许多地区传统上的男尊女卑观念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随着经济的腾飞,爱情几乎成了一个可笑的字眼,而性则成了男女双方共同的追求,而在这一过程中,逢场作戏则成了通用的原则。也就是说,现在的男女不是滥情而是滥性。

青涩恋情

有过学生时代恋爱经历的人,在若干年后,回首自己的感情路,往往会发觉以前的痴狂是多么的幼稚可笑,正如一个学生自己所说的那样,那时我们往往在还没有弄清爱情是什么的时候,已经爱得一塌糊涂了。校园生活中,令人忧虑的早恋现象已经发展到了星火燎原的程度。

一股情风席卷了大、中、小校园,学生早恋成风而且呈上升趋势。在广州市中学生心声热线咨询中,有30%的学生正受着异性交往、早恋及青春期“性问题”的困扰。还有一项对广州市青少年的恋爱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学时期就谈恋爱的占195%,其中37%竟然是15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将学生有可能隐瞒事实真相这一因素考虑进去的话,实际状况要高出这一比例。另据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研究所对“全国大学生异性交往”的调查资料表明,对异性的爱慕和渴望在中学就开始了,而且已经为数不少了。有趣的是,就一个本科大学生来说,在中学时候一般来说都应该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可是他们中的37%的男生和30%的女生都有过和异性约会的经历,甚至不少人都有过接吻、性爱抚的行为。那么,可以推测,在中学时期就已经开始跟异性约会、恋爱甚至发生性行为的真正人数比例该是多么的惊人。

爱神过早地闯入中学校园,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忧虑,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社会环境的各种刺激使青少年性意识萌发过早,生理、心理发育提前,从少男少女们自身分析,他们过早地投注爱情的动因较为简单,这种单纯性是指他们恋爱的动因较为单纯,主要是由头脑中那种朦胧的性意识引起的。早恋中的青少年,社会经验和人生经历并不复杂,思想单纯,他们对爱情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也不想爱情的结果怎样,多数只是把男女之间的异性吸引以及青春期特有的对异性的性冲动来作为彼此爱慕的动因,并把彼此之间那种蠢蠢欲动的心态称为爱情。而且,他们容易冲动,往往当异性传递过一个似是而非的媚眼,一封情书,一个体贴的动作,一次偶然的接触,都会为之而动情,并产生爱的冲动,从此开始谈情说爱,甚至轻易与之发生性关系。

在对北京市职高、普高、重点中学三类学校的中学生就早恋的态度和经历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谈过恋爱的学生认为,他(她)们当时的主要动因是:有困难时有人帮助;异性的自然吸引力;能够更好地了解另一个人。较次要的动因还有:“对异性的好奇心”;“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此外还有少数人有这样的动机:“追求刺激”;“享受人生”;“表现自己能够吸引异性”;“摆脱父母的控制”。当然对于校园恋情也不应该一棒子打死,许多人在问卷上提到交异性朋友的目的是想寻找精神寄托,寻求温暖,避免孤独,为了有个人诉说心中的苦恼等。可以发现,早恋的部分青少年已经有了真正的恋爱意识,但不可否认,即使是这些真正有意识的人也极少考虑到结婚或寻找终身伴侣。这与恋爱的最终目的是婚姻是违背的。

从20世纪70年代末“校园恋爱”开始风吹草动,发展到今天,星星之火,已成了燎原之势,大学校园里卿卿我我的情侣们神态自若地穿梭于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楼之间,构成一道四季独有的风景线。与已走向社会的青年男女相比,他们更看重情感本身,而不是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然而对于他们来说,恋爱的原则就是“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对于以后能否走进婚姻殿堂,他们也并不在乎。因为婚姻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还与家长态度、经济基础、毕业去向等一系列现实因素密切相关,而这些世俗的条件似乎玷污了他们纯洁美好的爱情。因此,在学校的恋爱过程中,大学生们从一开始就对婚姻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恐慌,尽管在一起的四年不会受到婚姻的困扰,但出于一种惯性的力量,未来的婚姻却时刻影响着恋爱的双方。于是,对爱情的沉迷和对婚姻的无奈朔造了大学校园里的流行说法:校园爱情,不谈婚姻。

尽管他们知道,四年以后可能会劳燕纷飞,天各一方,然而他们仍然用“爱得短暂才能爱得永恒”来安慰自己脆弱的神经。

当今大学生恋爱主要是为了心理上的需要,精神上的交往,性格上的互补,彼此间的快乐当然也不排除其中有的是想为以后寻找终身伴侣而“试爱”,现在摸索一点技巧;有的则怀着一种“过把瘾就散”的心理。在对天津两所重点大学三四年级本科生所作的一项最新调查研究表明,尽管大学中的恋爱被视为较具理想色彩,但出于爱情而恋爱的仅有387%,更大的比例则是出于非爱情因素,包括孤独、寂寞、好奇等。在恋爱的大学生中,有52%的女生是出于爱情而恋爱的,而男生的相应比例仅为24%。男生中孤独、寂寞、好奇者较女生普遍,程度也比女生强烈,但这并不表明男生对爱情没有向往,只是不愿等待、不愿付出罢了。由此,大学校园中的恋爱双方,如果一方是出于爱情,另一方是不甘寂寞等非爱情因素,则这一恋爱即使最终真的走向婚姻,其未来的婚姻家庭也会因为双方的失衡而无法稳固。由此,这就为家庭悲剧埋下了祸根。

随着社会的开放,青少年的性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同居”现象已走进了各大学校,并成为一种时尚。浙江某高校对全省10余所大专院校的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有近1/3的大学生对“性解放”、“性自由”的浪潮是持认同态度的。有311%的学生不仅认为“性解放”、“性自由”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完全可以接受”,而且还认为“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有219%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可以宽容的”;559%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很正常的、理所当然的事”;甚至有5%的学生认为“男欢女爱,没有爱情也行”。另外根据首都师范大学性健康教育中心对全国近30所大学一万多名在校大学生性行为、性观念的调查表明,大学期间有性行为的男生为157%,女生为5%,发生婚前性行为的男大学生为57%,女大学生为267%。

尽管现在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已是成年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应该给其自由的呼声越来越高,认为其发生性行为纯属个人私生活领域,是无可厚非的,但说归说,做归做,实际行动的还属少数,大部分人还只是观念上的一种接受。当代大学生观念上可能比较超前,但他们都还比较清醒,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即使他们经营着没有终点的恋情,也不代表他们很迷茫。只是对于他们来说,爱情只是一场游戏,跟婚姻无关,因为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身心发育还并不十分成熟,而婚姻则需要那些世界观,价值观都稳定的人来维持,所以,校园爱情不谈婚姻,然而不想缔结连理的爱情能叫爱情吗?

变调的男女情欲

“男女授受不亲”这种过分压制男女交往的道德准则,在今天早已成了无稽之谈,被遗弃到九霄云外了。可是一次闲聊使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大大的落伍了。

在现在的年轻人中,“谈性色变”者会令同仁所不齿,他们从不克制自己的欲望,奉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当今年轻男女对于情欲勇于追求,大胆实践,甚至不惜冒险的精神,可能令早生十几年,经历过“性戒严”时代的人们颇感震惊,对年轻人在性事上放纵为所欲为感到痛心疾首。

我经常与二十来岁的小女生们谈天。结果发现,新一代的女性对于性谈论起来,面不红,心不跳,神态自若。在表达及行动上,也标新立异,远远胜过三十五岁以上的一代。她们推崇实际的亲身经验,有时会对“理论性”假设发出惊人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