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重生之我为足球大帝
6171600000098

第98章 傻眼了

对,最强阵容,起码是牌面上的。

当然,凌尊这样的排兵布阵,表面看来,是为了重新启用些核心老队员,进一步消弭球队里的对抗情绪之外。他还有另外的一个考虑——用这么一队曾经让人无比熟悉——如今又被认为已经弃用了的“老”阵容,要打对方的一个措手不及。当然,能打熬打熬新人也是必须必的。

前面三场比赛的崩溃,上一场的胜利。基本上所有人都会觉得,球队的教练肯定还是会坚持使用之前的战术打法。

这所有人之中,当然包括了格罗宁根的主教练詹斯·尼尔杰。所以当他看到只有1米77的布莱恩·罗伊,站在平均身高在1米89以上的两名中后卫身前时,他不由得有点傻了眼了。傻子都看得出来,安排两名身体对抗强,转身慢人高马大的中后卫,本意用来对付对方中锋斯特克伦伯格的。

但眼前,这,这,这……总不能比赛还没到两分钟,就提出换人吧。

尼尔杰先是又忍不住看了阿贾克斯的教练席上眼,然后也就只能跟旁边的助手,面面相觑了。

在上半年赛季的首次回合较量中,双方的对阵结果是1:1。

那一场比赛,布莱恩·罗伊和博格坎普、维茨格等锋线球员都不在状态。阿贾克斯的后防线则主导了整场比赛的进程。

先是在对方的一次防守反击中,由于费内梅奇助攻太靠前,回撤不及时,队长戴利·布林德被对方两名前锋,形成二过一所戏耍,门佐更是被人通了“坑渠”——大小门齐过。而在下半场86分钟的时候,却又是在一次角球机会里,先是费内梅奇争到前点,然后摆渡到球门前,中间的布林德一个头球接力,敲开了对方的大门,这样才使得阿贾克斯不至于主场失陷。

作为自身的主场,第一回合又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再加上阿贾克斯这两年的积弱。正常来说,本来对上这么一支阿贾克斯,格罗宁根还是有一定的心理优势的。但问题是,现在的格罗宁根的后场却分明“不正常”——布莱恩·罗伊的特点是速度抢点型的,门前嗅觉敏锐,速度快。再加上凌尊还在两边摆上了两匹快马——维茨格和琼克,如果再加上后场的雷齐格,目前这支阿贾克斯完全是准备打轻快灵战术的。另外,我们的“冰王子”年轻时的速度可也不慢。

而这就是凌尊的畜谋已久的设计,几天的封闭式训练,加上下了禁口令。就是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这些天来,阿贾克斯重点演练了一种进攻战术。要求球员们,上半场逼抢要从前场开始,中场加强拦截,中后场的两条线的距离之间,阿隆·温特协助沃特斯则需要随时保持最高强度的压迫,尽量盯死对方的两名锋线球员——彼得休斯和艾德森。

作为全攻全守打法的“祖宗”级球队,阿贾克斯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很讲究立体化的层次式打法,进退就如惊涛骇浪,一波接着一波,让人防不胜防。当然,这样的状态不可能维持整个九十分钟,而凌尊的极限底线只是前三十分钟。

在这里想再次讲讲一下我们所“熟知”的“全攻全守”——全攻全守战术是一种强调整体,又允许球员自由发挥的战术。“全攻全守”并不是单一的“十上十下”。“十上十下”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而不是“全攻全守”的实质内容。事实上,假如球员真的“十上十下”,那么他们肯定是没有充分运用“全攻全守”所重视的球员自由度,完全是在浪费体力,作了太多无谓的跑动。

“全攻全守”重点在于球员不需要任何时候都以原来的分工或角色进行比赛,球员可以根据当时在场上的位置,来决定当时所要担当的工作。

例如:当后卫有空间和机会进攻时,便可以以攻击球员或中场组织者的身份来处理脚下的球,可带球突破,甚至离开自己的后卫位置,长途进入对方的心脏位置进行攻击,在完成这个动作后,可根据当时情况,选择不立即回到原来所分工的后卫位置,继续就地进行比赛,与此同时,其他球员便需要填补因该后卫离开而暴露出来的空位,或是分担该后卫的防守工作。

由于球员不用刻意地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节省了体能和时间。当然,这不是说,全攻全守就完美了。铁人般的体力,体能是这一战术的基石,战术执行球员往往要比对方球员每场比赛多跑数百米甚至上千米,没有充沛体能,是无法保证拿球时以多打少,更无法保证丢球后立刻展开令人窒息的反抢。

显然,“全攻全守”需要场上每一名球员都必须具备担任其他位置的工作能力,让球员的多元能力和临场判断,代替固定的分工。全攻全守战术,对球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意识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要发挥出“全攻全守”的威力和优势,首要条件是场上各个球员都需要有很高的个人能力,特别是控球和创造空间的能力。而其中荷兰人克鲁伊夫就被认为是“全攻全守”的代表,最优秀的空间创造者,也是荷兰国家队在球场上能将所有球员凝水成河最为关键的因素。

简单点说,一个队除守门员之外的10名队员都在进攻和防守的职责,称为“全攻全守”。根据比赛中攻与守的需要,每个队员都可到任何一个位置上发挥这一位置队员的作用。这一战术打破了阵式对队员的束缚,能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才华。当然与之相匹配的同时,对队员在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和意志品质、战斗作风诸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74年第10届世界足球锦标赛中,当时出现了全攻全守这种打法,马上就轰动了整个球坛,后来更是被誉为国际足球史上的第三次变革。

除了个人能力,全攻全守要求球队必须要有非常强的整体意识,强调“各个系统彼此关联,彼此互动,浑然一体”。后来的巴塞罗那能打出淋漓尽致,行云流水、无孔不入的进攻,除了球员们的整体水平达到要求,长期的训练和实战配合也是把他们揉成一个整体的重要原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足球场上也需要各种风格“百花齐放”,各队在坚持自己传统打法和阵型的同时,也在一场场大赛中因时势而变、因对手而变。全攻全守要求太高,太苛刻,而且并非尽善尽美,更所谓:适合才是皇道。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俱乐部没有采用这一战术的原因——“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而至于为什么后来的荷兰国家队反而慢慢舍弃了这种脍炙人口,气得“球王”克鲁伊夫大骂他们数典忘祖都没能扭转。或者跟荷兰队逢大赛必内讧的坏传统有着最大的关系——即便其队内群星闪耀,球员拧不成一股绳,无法彻底贯彻这一绝世神功,执行效果肯定要打折扣。不能充分发挥的利器,跟钝了口,锈了锋的菜刀并没有区别。

但现在的这支阿贾克斯还是合格的,球员的整体素质摆在那里,也有发泄郁闷,想赢取比赛的欲望,比赛态度也还算积极投入,而通过前几天的训练打磨,整个竞技状态调整得比较到位,加上场上的球员们,在一起配合得也已经比较心有灵犀。所以,战术效果自然很快就体现出来了。

格罗宁根中场球员范·巴里斯回撤,并通过侵犯了冰王子,把球拦截了下来,一旁的裁判不知道是没看见还是视而不见,他并没有及时鸣哨。

比赛继续,拿到球之后的范·巴里斯先是带了几步,看到阿隆·温特上前逼抢,前者马上把球分边,跟左边的队友安德拉做个撞墙配合,然后看见阿隆·温特回追,沃特斯上抢,就斜传了个塞球,准备给前面外切接应的艾德森。

艾德森的意图不错,但是在他接到球的那一刻,回撤参与协防的维姆·琼克已经和雷齐格形成了对他的包夹,他赶忙想把球传到中路的彼德休斯,但是雷齐格提前一步把球给拦截了下来。

这个时候,如果从高处往下看,整个阿贾克斯就像是倾倒了的水银,水银泻地,运转圆润。

格罗宁根也是一支强调进攻型战术的球队,雷齐格拿到球,也没作过多的转移,直接一趟,就把过来本想支援的范·巴里斯给过了,然后把速度飚了起来,直到快到中场线的位置,协防的安德拉才赶到,而雷齐格果断的把球塞给前面的博格坎普。

格罗宁根的另外一个中场主力科兹洛夫赶忙靠了过去,但是冰王子,左脚只是挥洒的一抹,一个漂亮的转身就绕过了对方。然后在中后卫高乐思上来补防到身前的时候,右边的维茨格已经快速内切赶到。

这个时候,布莱恩·罗伊也向小禁区方向外切,把另外一个中后卫拉动,格罗宁根的后方中间区域出现一大片的无人防守真空地。好机会。

维茨格也不跟格罗宁根的边后卫格兰斯特曼纠缠,因为这个时候,布莱恩·罗伊已经在反跑,而对方的中后卫无论转身还是反应速度都跟不上。维茨格传球,布莱恩·罗伊非常轻松的就把球接住,并且脚内侧一扣,完成了转身。

格罗宁根的门将开始的时候,一直在大声呼喝着指挥着队友,在看到这一幕之后。巴图斯霎时间,就知道危险了,他甚至感觉到自己的瞳孔在急速的缩小,那是无比的紧张、不安还有恐惧导致的。

巴图斯是个能力很出色的门将,即使是单刀球,即使是面对新三剑客的布莱恩·罗伊,一对一也许还有可能拦住,问题是他眼角的余光还扫到了已经摆脱防守的冰王子博格坎普,也突进杀入了己方的禁区。而回追的高乐思这个时候看来就像肚子里满兜子卵的母鸭,脚步蹒跚,根本没能起到任何的阻挠的作用。

近似2对1的“双刀球”,布莱恩·罗伊最后并没有选择传球,虽然看来那是更好的选择,但作为队内的主前锋,前段时间因为状态加上最近伤病的原因,已经憋得满肚子不快的他,最后选择来了一个大力射门。

“刷”的一响,然后紧接就是“嚯”的一声。张开双臂,半蹲着的巴图斯只是来得及仰了一下上半身,手下意识的动了动,皮球就擦着横梁飞进了球门。

说来话长,其实只是电光火石间。阿贾克斯的这一次传接配合,几乎都是一脚传球,或者是快速的传切,表现出阿贾克斯这帮老将们出色的无球跑动和娴熟的配合,这让对方连基本的调整时间都没,基本只能靠下意识的去判断和防守。

0:1,开场仅仅7分钟,阿贾克斯通过一次快速的反击,取得了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