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抛弃性格缺陷
614300000024

第24章

客人心中虽然疑惑,但他还是照着住持的吩咐开始修剪灌木了。一天过后,客人向住持汇报说:“住持,我觉得自己的身体的确是轻松了许多,然而心中的欲望却未曾减去,这如何是好?”住持回答:“才一天的工夫,多剪几日便好。”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三年过后,客人依旧执著于修剪那颗灌木,已经修成了一只兔子的形状。客人发现,每当他全神贯注地对灌木进行修剪的时候,心中清爽怡然,完全不受欲望的摆布。然而,只要他踏出寺门,那潜藏的欲望又不知觉地冒出来了。

为了扫去客人内心的疑惑,住持解释道:“施主可知我让你修剪灌木的缘由?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之前都会发现,原来被剪掉的那部分,过后又会重新长出来。欲望又何尝不是这样?你无法将其完全消除,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及时地修剪,让它尽量地看上去美丽。如果让欲望放任而行,那么就像一颗从未被修剪的灌木一样,将会变得丑陋不堪。”

欲望,听起来真的很诱人。人类的发展史即是一部欲望史,我们在欲望中前行,在欲望中进步。欲望让人欲罢不能,欲望在生活中也不可缺失。然而欲望无止境,就像永远填不满的水缸一样,欲望越强烈,痛苦也越剧烈。同样也是欲望,却让一些人在失足之后而悔恨终生。百分之八十的努力背后都隐藏着某种欲望,努力的确值得称赞,努力地生活当然也不置可否。然而,在努力之前,你我是否需要做一些功课呢?那是一些为今后的努力而准备的功课,一门过滤本不该有的欲望之功课,它包括清理自己的思绪,让自我的真正需求在过滤中留存,而那些无谓的、虚假的需求则统统都被滤走。

有人说是欲望毁灭了原本善良的人,其实不然。在理性的人的掌控之下,欲望可以变为成功的加速剂;而对那些心中完全被欲望占据的人来说,他们的堕落很有可能就与这无止境的欲望息息相关。欲望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它只一个中性词,就看你我如何将其开发。然而,又有谁想要让欲望成为牵制自己的枷锁呢?与其生活在欲望的都市之中,不如拿出一点时间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爬山,垂钓,在海滩漫步……繁忙之余的休闲与玩乐,生命之花就在此刻绽放。

虚荣浮利,幸福却在减少

四月的洛阳城,开满了雍容华贵的牡丹,四面八方的人们纷至沓来,只可惜,花开花落,终究摆脱不了一岁枯荣的命运。人们的虚荣正如那一时的争艳,忘我的享受着众人的目光,过后将是无尽的冷遇。

花开到荼靡,就会影响之后果实的生长,甚至成为无果之花。虚荣岂不同样如此?在花开之后却没有果实作为回报。还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那篇《项链》吗?马蒂尔德为了在舞会上让自我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于是向富贵的朋友借了一条“价值不菲”的项链作为装饰。她成功了,在舞会上她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大放异彩。然而大喜之后的大悲却让她始料未及,项链在舞会过后丢失了。马蒂尔德用尽了余生的精力,她只是为了偿还朋友的这条项链。谁知命运弄人,原来这“价值不菲”的项链居然是假的。在弄清事实之后,马蒂尔德也已年老沧桑。

莫泊桑用他那短小精悍的文章告诫人们虚荣心的可怕,它就像蛀虫一样侵蚀着人们的身心。很多年轻貌美的女性,让自己的青春败落在衣着的鲜亮之中。她们没有身心的修养,没有文化的充实,没有灵魂的洗涤……有的只是光鲜亮丽的外表,就像那开放的牡丹,在没落之后却没有任何收获。这样的女性在容颜渐失之后又有什么收获呢?虚荣带给自己一时的光彩,却让自我丧失了一世的聪慧。

在一个由鸟儿建立起的王国里,每只小鸟都认为自己比其他鸟儿漂亮,它们也常常因此而争吵不休。一天,上帝由于受不了这样的吵闹,于是就宣布:“我要在你们中间选出一只最美丽的作为鸟王!在此之后不得有任何一只鸟儿再为美丽而喋喋不休!”

小鸟们为了争夺王冠而修整着自己的羽毛,直到打扮得漂亮为止。这时候,在河边徘徊的乌鸦也想要坐上鸟王的宝座。于是它捡起了其他鸟儿落下的羽毛,然后插在了自己身上。等到美丽的羽毛插满了全身之后,乌鸦探着头往河里一看:“天哪!我居然也变成一只美丽的小鸟啦!”

选举的日子终于来临。在诸种鸟儿之中,乌鸦显然格外引人注目。上帝问乌鸦:“你是什么鸟类啊?竟然如此之漂亮,我决定封你为王。”乌鸦听到这句话后兴奋不已。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鸟群中发出了异议。一只鸟发现乌鸦的身上插着自己的羽毛,于是就上前将其拔下。之后又有其他的鸟儿接连地从乌鸦身上拔下了自己的羽毛。到最后,乌鸦全身又是一片漆黑。乌鸦羞愧无比,匆忙地躲进树丛中去了。

本来想要炫耀自我,结果却失了身份。乌鸦在无趣之中现了原形,最终成了整个鸟王国的笑柄。就像乌鸦身上的彩色羽毛一样,虚荣也是其他人的骄傲,一旦被暴露,丢失的不仅是外表,而且是自我的尊严。莎士比亚说:“爱好虚荣的人,用一件富丽的外衣遮掩着一件丑陋的内衣。”这不正是乌鸦的所作所为吗?

与其为了虚荣而注重于外表的修饰,还不如潜下心来充实自我的心灵。伟大的寓言家伊索就说过:“向往虚构的利益,往往是丧存的幸福。”在企望不可能的尽善尽美的同时,人们反而会失去本可得到的美好的东西。花开是美丽的,但是过于盛艳很可能就会一无所有。生活中的我们当然也不能为了博得他人一时的赞美而丢失了精神中最可贵的真挚,不能让虚荣占了上风。

攀比,只是一场没有营养的较量

鸟儿在天空翱翔,那美丽的羽毛就是它们引以为豪的骄傲;鱼儿在水中畅游,那光滑如玉的鳞片就是它们展示与众不同的资本;百花在丛中争艳,为了证明自己拥有比别人更美的衣裳……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这个世界的奇迹,每个生命都希望在自己鲜活的时光里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当然不会例外。

贤良的母亲,她为了让你穿得比别人家的孩子更加漂亮,于是买了昂贵的婴儿服饰为你装扮。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攀比在你的家庭中似乎已经存在,虽然在今后的日子里,母亲时刻都教育你不要养成攀比的恶习,不能有爱慕虚荣之心。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攀比之心,即使是母亲因为你而无意间产生的攀比行为,也同样如此。

岁月流转,渐渐地你长大了,接触了更多的人和事,也接受了许多有意识的、关于攀比的信息:幼儿园中的小朋友,他们拥有比你更高级、更好玩的玩具;小学的同桌,他买到了比你的更好看的书包和文具盒;在大家都穿着校服的中学时代,也有同学会代以展示自己刚买的手机;再后来,你成年了,大学宿舍里也充斥着攀比的氛围,为尚无经济来源的你增添了一些烦恼。终于,你工作了,然而同事间的话题又转移到了房子、车子、存款……各种攀比之风早已让你招架不住,那么不如让时光倒流,看看古人是如何应对的吧:

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有名的有七十二人,然而他却对颜回爱戴尤佳。在孔子的眼中,颜回的一举一动都符合孔子的教学理念,所以孔子经常拿颜回作为榜样来教导其他弟子。一日,孔子对他的弟子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甚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在赞扬颜回,认为颜回虽然住在简陋的地方,但是却独享其乐,不在意外人如何看待,更没有攀比之心,是一个贤德之人。

一斗米,一瓢水,这样艰苦的条件就连外人看过以后都要为他忧虑,然而颜回却能够活得乐趣无穷,哪怕是丝毫的不满足心理都不曾有过。在那样物质贫乏的年代做到不攀比尚且困难,何况是生活于现代社会呢?各种各样的商品让我们眼花缭乱,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原本六十平方米的房子就足够居住和生活,可是当看到同事买了上百平方米的豪华居室之后,自己的攀比之心也犹如被上满了发条,六十平方米的房子早已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毫无实用可言三室两厅两卫。难道自己房子的面积要取决于同事或者邻居房子的大小吗?

在美国,有位教授曾经做过一个问卷调查,他对接受采访的人说:“你自己挣11万美元,其他人挣20万美元;你自己挣10万美元,而其他人只有8.5万美元。两个选择,你更愿意选择哪个呢?”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选择了后者,显然,攀比之心在作怪。《巴尔的摩哲人》的编章亨利·曼肯曾经这样描述攀比的人:“财富就是你比妻子的妹夫多挣一百美元。行为经济学家说,我们越来越富,但是体会不到幸福,部分原因是,我们总拿自己与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人相比。”

如果说攀比能让你的虚荣心得到一点满足,那么它至多也只是一场没有营养的较量。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此,物质上的骄傲在精神的世界里也只会脆弱得不堪一击。与其让攀比之心占据了你所有的空间与时间,何不腾出空来多多充实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杯清茶,一本暖心的书,在午后的阳光下,这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难道不更具吸引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