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最棒的员工(修订版)
613800000021

第21章 最棒的员工,拥有最出彩的思路和方法(1)

换个好思路,拥有好出路

可以有两种方法爬上橡树:一种是去爬橡树,二是坐在橡树籽上面。

——皮鲁克斯

在现实生活中,聪明人未必就是一个高效能的成功者;再聪明的人,要是缺乏好的思路,也容易和成功失之交臂。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景:

当你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太难了,怎么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当你着急想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有许许多多的障碍横在你的面前,让你难以跨越。

当你想要做成一番大事业的时候,却发现手中的资源少得可怜,对我们有利的条件更是几乎没有,很难做大做强。

如果以上这些问题你都碰到过,那么毫无疑问,你已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是急需突破的时候了。

这种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该如何用极其有限的条件把事情办得最快最好呢?

答案就是——思路决定出路!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思路往往决定了他会向哪个方向走,而他又会向前走多远。如果缺乏好的思路,即使他再聪明、再有抱负,也容易和成功失之交臂。拥有了好的思路,就能够在迷雾中看清目标,在众多资源中发现自己的独特优势。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说:

“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过报告后,在报告上批下这么一行文字:

“你还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上帝给了我们最好的阳光,只要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大量种植奇花异草,名树修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业收入位列亚洲第二。

新加坡没有高山,没有海浪,没有长城,也没有金字塔,但它拥有世界最好的阳光。只要充分利用阳光就够了。这一突破性思路成就了新加坡旅游业的辉煌。

在现实生活中,聪明人未必就是一个高效能的成功者;再聪明的人,要是缺乏好的思路,也容易和成功失之交臂。只有那些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懂得思考问题的人才能成为出色的高效能人士。因为如果思路不对的话,再聪明也是徒劳,因为此时他脑筋转得越快,往往也死得越快。只有善于思考的人,一生才会充满光明,而一种好的思维方式就是引导你走向成功的快捷之路。

某地有一阵子盖房盖的多,需大量石头,某村两青年上山采石,其中一人采了大量石头按方卖给建筑方,另一人则把有型的石头采回后加工卖给沿海地区的工艺品店,结果卖形状的青年最先在村子里盖起了小洋房,过了一段时间,政府禁止挖山采石,大家改种品种好,售价高的脐橙,但盖洋楼的青年却不跟大家种橙,而是在荒山种了大片的竹林,正在大家嘲笑之际,采购脐橙的商贩急于没工具运橙,此时种竹林的青年就开了竹木加工厂,生产的竹箩供不应求,此青年又最先在城里买了房,后来村子旁修了铁路,大家都急先恐后到铁路上去开小店,卖土特产,但在城里买房的青年却在竹林周围靠铁路一端修了一堵长长的围墙,正在大家大惑不解之际,没几日,某口服液的广告就在围墙刷上去了,此青年就每年固定赚了一笔广告费。

某跨国公司驻华代表听说有这么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决定准备年薪100万聘请他做顾问,等找到他时,他正在城里开服装行,而且和对面同样是经营服装的老板吵个不休,探明究竟,原来是他的西装卖800元一套时,对面则只卖750元,当他卖750元时,对面又只卖700元,结果顾客都跑到对面去了,驻华代表正准备失望而归时,此时有知情人提醒:对面服装档也是他的!

思路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一个好思路造就一个好出路,改变一个想法,往往就能够创造一份事业的成功。

一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难免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也许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有良好的解决方法,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这些事。如果只是一味的低下头来逃避,那么问题永远都得不到解决。正面心态,积极思维,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人都应该并且可以拥有积极、正面、向上的心态,并且用这种心态去思考自己面临的问题。

同样的,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你总会遇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但你的思路绝不能被钳制住,只要思路是活的,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带着思考,主动工作

“请你们不要忘了思索,就像不要忘了吃饭一样。”

——洛克菲勒

在IBM所有管理人员的桌上,都摆着一块金属板,上面写着“Think”(想)。这是IBM的创始人华特森创造的。

有一天,寒风刺骨、阴雨连绵,华特森一大早就主持了一项销售会议。会议一直进行到下午,气氛沉闷,无人发言,大家开始显得焦躁不安。

这时,华特森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大的“Think”,然后对大家说:“我们共同缺的,是对每一个问题充分地去思考,别忘了,我们都是靠脑筋赚得薪水的。”

从此,“Think”成了华特森和公司的座右铭。

无独有偶,著名的微软公司也十分重视思考的价值。微软公司的创始人兼CEO比尔·盖茨曾多次说道:“如果把我们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

新闻记者史卓斯在与微软公司接触了3个月后写道:“据我观察,微软不像昔日的IBM那样,在墙上挂着训斥员工‘要思考’的牌子,而是将‘思考’彻彻底底地植入微软的血液。”

思考让IBM、微软这些公司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善于思考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成功喜悦。思考是通住问题解决的必要之路。面临问题,如果你不能积极思考,将之妥善解决,那么,问题就会成为你工作的负担,这样,不只是你本人的不幸,更是企业的不幸。一个人如果想在某领域获得成果,在工作中取得成绩,除努力工作外,必须勤于思考,在百忙中把思考的时间留出来,做个带着思考工作的人。

成群的记者冲向深山,大家都希望能抢先报导飞机失事现场的新闻,其中有一位广播电台的记者却拔得头筹,在电视报纸都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做了连续十几分钟的独家现场报导。

你知道为什么那位记者能抢得头条吗?

因为他未到现场之前,先请司机占据了附近唯一的电话,挂到公司,假装有事通话的样子,所以当他做好现场报导的录音,跑到电话旁边,虽然已经有好几位记者等着,他却只是将录音机交给司机,就立刻通过电话对全国听众做了报导。

他的胜出就在于他并不是机械地工作,而是在工作中加入了思考的智慧。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资质是差不多的。聪明的人常常只是在工作中采取了正确策略的人——他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仔细琢磨之后,才会采取正确的行动。

有人调查过很多企业的成功人士,从他们身上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最优秀的人,往往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他们相信凡事都会有方法解决,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

作为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能成为首富,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从打工的时候起,他就是一个找方法解决问题的高手。

有一次,李嘉诚去推销一种塑料洒水器,连走了好几家都无人问津。一上午过去了,一点儿收获都没有,如果下午还是毫无进展,回去将无法向老板交代。

尽管刚开始进行得不太顺利,但是他仍然不断地鼓励自己,精神抖擞地走进了另一栋办公楼。当他看到楼道上的灰尘很多时,突然灵机一动,没有直接去推销产品,而是去洗手间,往洒水器里装了一些水,将水洒在楼道里。十分神奇,经他这么一洒,原来很脏的楼道,一下变得干净起来。这一来,立即引起了主管办公楼的有关人士的兴趣,一下午,他就卖掉了十多台洒水器。

在做推销员的整个过程中,李嘉诚都十分注重分析和总结。他将香港划分成几片儿,对各片儿的人员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哪一片儿的潜在客户最多,便抽出大部分的时间专攻这些地区。短短的一年下来,李嘉诚一个人的业务量比公司所有的推销员业务量的总和还多。

三菱经济研究所的所长町田一郎氏曾说:“现在是用头脑思考,而不是用身体决胜负的时代。”

有些人则会说:“我太忙了,连考虑的时间也没有!”“以前的人也都是这么做的啊!”这些人总爱找借口逃避工作中的困难。这种做法是很不可取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创意,可以让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能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名声大噪,也能让一个成功的企业扩大战果,再创辉煌。所以,每个公司的老板都很重视员工思考能力的培养,将是否善于思考当成衡量一个员工能否晋升的重要标准。一个不能够在工作中主动思考的员工是无法做好自己的工作的,当然,他们也无法跨入优秀员工的行列,也就难以得到老板的器重。

方法为王,让问题迎刃而解

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蒙牛

最棒的员工,必是重视找方法之人。在他们的世界里,不存在困难这样的字眼,他们相信凡事必有方法去解决,而且能够解决得最完美。事实也一再证明,看似极其困难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寻找方法,必定有所突破。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了他。这是自1975年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以来,又一学员登上了如此高的门槛。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员去完成。在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道题: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八年间,有无数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可是,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了“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8年的失败和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期间的那道题一样毫无结果,因为现任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少,再说即使缺少,也用不着他们亲自购买,再退一步说,即使他们亲自购买,也不一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