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思维:未雨绸缪,去除落实隐患
只有时刻具有危机感,质疑和改进自己的人,才能落实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
当杰克·韦尔奇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走马上任时,通用电气是美国最强大的公司之一。它既没有处于危机的剧痛之中,也没有被诸多弊病所困扰。
然而,韦尔奇一上任便指出:应该把通用电气公司放在“全球性经济环境”中来思考其未来,要为进入下一个世纪做准备。这里,所谓“全球性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指的就是以日本企业为主要对手的竞争。以他当时的话来说,就是“2000年后能否与国外公司竞争,是我们从现在起,每一天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韦尔奇进一步指出:“在这个越来越小的世界上,胜者和败者的界线日趋分明,在这里没有‘还过得去’的企业的位置。”他觉察到他面临的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考虑到这些,韦尔奇担心通用电气的竞争者将因此而变得强大起来。他希望通用公司变得更有竞争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韦尔奇感到他需要一个流畅的和进取的通用,这意味着当时的通用将被简化为一个较小的却反应灵活的通用。因此,韦尔奇采取了一系列艰苦的行动,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从而成为当今全球经理人的偶像。
通用在杰克·韦尔奇上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公司了。但韦尔奇没有满足,而是给通用输入危机意识,激发企业活力,通用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企业要想长久地发展下去,必须树立一种危机意识,在危机中质疑和改进自己。对于员工来讲,只有时刻具有危机感,质疑和改进自己,才能落实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
英特尔成立时,葛罗夫在研发部门工作。1979年,葛罗夫才出任公司总裁。刚一上任,他立即发动攻势,声称在一年内要从摩托罗拉公司手中抢夺2000个客户。结果,英特尔最后共计赢得2500个客户,超额完成任务。此项攻势源于他总担心英特尔的市场会被其他企业占领。
1982年,由于经济形势恶化,公司发展趋缓,葛罗夫推出了“125%的解决方案”,要求雇员必须发挥更高的效率,以战胜咄咄逼人的日本。他时刻担心,日本会超过美国。
在销售会议上,可以看到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葛罗夫。他的匈牙利口音使其吐词不清,他用拖长的声调说:“英特尔是美国电子业迎战日本电子业的最后希望所在。”这一刻,几百名青年男女热血沸腾,似乎被一个共同的命运所吸引,甘愿牺牲一切去完成一个神圣的使命:把生产出来的芯片卖掉!
危机意识渗透到安迪·葛罗夫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1985年的一天,葛罗夫与公司董事长兼CEO的摩尔讨论公司目前的困境。他问:“假如我们下台了,另选一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业务。”葛罗夫说:“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动手?”在1986年,葛罗夫为公司提出了新的口号,“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英特尔顺利地渡过了这一劫难。其实,这皆赖于他那浓厚的危机观念。他始终认为,惶者方可生存,企业家一定要居安思危,只有如此,企业才可长久。
由于不愿意让公司再度陷入厄运,葛罗夫让英特尔几近疯狂地投入微处理器的战场之中。1992年,葛罗夫让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因为英特尔已不仅仅是微处理器厂商,它逐渐成了整个计算机产业的领导者。1994年,一个小小的芯片缺陷,一下子将葛罗夫再次置于生死关头。12月12日,IBM宣布停止发售所有奔腾芯片的计算机。预期的成功变成泡影,一切变得不可捉摸,雇员心神不宁。12月19日,葛罗夫决定改变方针,更换所有芯片,并改进芯片设计。最终,公司耗费相当于奔腾5年广告费用的巨资完成了这一工作。
但英特尔又一次活了下来,而且更加生气勃勃,是葛罗夫的性格和他的危机观念挽救了公司。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亦是如此。企业家居安思危方可安身,逸豫则会亡身。只有如葛罗夫那样具有危机意识,企业才能够常青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曾任惠普公司董事长兼CEO的卢·普拉特说:“过去的辉煌只属于过去而非将来。”未来学家托夫勒也曾经指出:“生存的第一定律是:没有什么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险。”张瑞敏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早已深入海尔的每一个员工内心深处。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理念赋予这些企业一种创新的紧迫感和敏锐性,使企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新能力。
在硅谷,每年都有近90%的公司破产。所以,我们应信奉“世界属于不满足的人们”这句格言,很少陶醉在已有的成就之中,而是善于忘掉过去,面向未来,勇于变革。
V型思维:变危为机,搭载问题机遇
危机之中蕴涵着转机,成功的道路永远都不会被堵死。如果你能够换一换思路,你就能够把握更多的落实机遇。
在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一个公共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身正面有这样一行金色大字:深深感谢象鼻虫在繁荣经济方面所作的贡献。虫子怎么会带来经济繁荣呢?这要从一场灾难说起。亚拉巴马州原本是美国种植棉花的基地,1910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席卷了亚拉巴马州的棉花田,象鼻虫所到之处,棉花毁于一旦,棉农们欲哭无泪。灾后,世世代代种棉花的亚拉巴马州人,认识到仅仅种棉花是不行的。于是,他们开始在棉花田里套种玉米、大豆、烟草等农作物。尽管棉花田里还有象鼻虫,但此时虫子的数量锐减,根本不足为患,少量的农药就足以消灭它们了,棉花和其他农作物的长势也都很好。
结果,种植多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棉花要高4倍,亚拉巴马州的经济从此走上了繁荣之路。亚拉巴马州的人们认为经济的繁荣应该归功于那场象鼻虫灾害,遂决定在当初象鼻虫灾害的始发地建立一座纪念碑。
象鼻虫带来了一场空前灾难的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种植模式,农民通过套种其他作物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让亚拉巴马州走上了经济繁荣之路。这就是转换思路,把问题变成机遇而创造的业绩奇迹。
上帝在关闭一扇大门的同时,却为你开启了一扇窗。危机之中蕴涵着转机,成功的道路永远都不会被堵死。如果你能够把危机看做一次机遇,换一换思路,你就能够把握更多的落实机遇。
在美国新西哥州高原地区,有一个苹果经营者,他的名字叫安东尼。安东尼是一个创新意识很强的商人,每年苹果收获的时候,他都要往外地发送苹果,并且还不忘附上一条广告;如果您对苹果不满意,请您告诉我,苹果不用发回,货款我会如数退赔。高原苹果本来就污染少,并且口感好。安东尼的这个广告使大家对他的苹果更加放心。没有几年的工夫,安东尼的苹果销路越来越好。
记得有一年,高原下了一场罕见的特大冰雹,眼看就要收获的苹果,顷刻间被冰雹砸得‘遍体鳞伤’。安东尼心急如焚、一筹莫展,因为有9000吨的苹果订单在手里,到时候发不出去,不仅自己要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就连经销商也会跟着自己遭受经济损失。如果就把这‘遍体鳞伤’的苹果发给经销商,经销商不满意苹果会退回来不说,还砸了自己多年经营的牌子。
安东尼心事重重地走进苹果园,看着满地的苹果,他心疼地低头捡起一个苹果,擦掉上面的泥,咬了一口。他乐了,发现被冰雹砸过的苹果尽变得格外的脆甜。
兴奋的安东尼立刻命令手下,采摘苹果如期发出去,同时在每一个箱子里附上一个简短的说明:朋友,一道道伤痕是上帝馈赠给高原苹果的吻痕。这种苹果果肉紧实、味道香甜,具有妙不可言的香味儿。
很快经销商就收到了这些带伤的苹果,大家看着难看的苹果半信半疑。他们自己亲自尝了一口,发现口味确实独特,甘甜异常。从此人们更青睐高原苹果,有的消费者甚至还要求再进带疤的苹果。他们说外表不好看,但是很好吃!
危机就是机遇,即将收获的苹果却突然被一场冰雪砸成问题苹果。面对这次重大的灾难和危机,安东尼却能利用大自然给高原苹果打上的商标进行产品宣传,从而受到市场的追捧。
危机是变革创新的原动力,每一次危机都搭载着一次机遇,世上没有完全的危机,大凡是有较大的变动的时候,都伴生着大量的新的机遇。面对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李书福和他的吉利集团管理团队坚信,冬天越冷,“冬泳”越有意义。要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胆识去进行“冬泳”运动,要善于在大冬天里找到大商机,创造大希望、形成大优势。李书福认为,“世界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一场重大的重组整合,可能会淘汰一批,可能会起来一批。现在美国三大汽车集团都碰到了困难,吉利能否生存,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冷静的眼光来看,这对吉利来说就是一次巨大的商机。”
所以,落实型员工要学会搭“问题”的顺风车,把眼前的危机变成落实的机遇,才能更好地落实。
创新思维:革故鼎新,装上创意翅膀
创新的源泉,实质上就是思维的突破。就像切苹果一样,如果不换种切法,你就永远不可能看到苹果里面美丽的“星星”。
一个人如果受到习惯思维的影响,得出来的判断往往大同小异。这种思维不能说不对,但如果长期这样思考问题,则会抑制人创新能力的发挥。
创新的源泉,实质上就是突破思维定式,向新的方向多走一步。就像切苹果一样,如果不换种切法,你就永远不可能看到苹果里面美丽的“星星”。
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如果你想成功,你应辟出新路,而不要沿着过去成功的老路走……即使你们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得精光,一个子儿也不剩,然后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带,但只要有两个条件——给我一点儿时间,并且让一支商队从我身边经过,那要不了多久,我还会成为一个新的亿万富翁。”
海信集团的李砚泉,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对日本三洋机芯进行了改造,使之适应中国的市场;之后又自己设计电视主板,彻底代替了三洋的产品,为海信创造了很好的效益。
格兰仕公司的陈曙明,在格兰仕进军上海市场的时候,抓住上海人的心理特点,用创新的方式进行销售,不但打开了上海市场,而且很快就在全国市场占领了有利的位置。
加湿器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产品了,一般的产品是无法卖高价的。但有一家加湿器生产厂,把加湿器创新成“氧瀑”(即“氧气像瀑布一样散发”的意思。因为,这款产品放在房间,插上电源,能够喷发出像雾一样的湿气,并且,喷出来的湿气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随时调出诸如苹果、香蕉、柠檬等各种水果的香味,给人以清新的供氧感觉),价格定到了几千元/台,在竞争已经日益白热化的加湿器市场之外,活生生创新出了一个全新的“氧瀑”市场。
还有许多的员工,虽然很普通,却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更好地落实工作,为企业化解了长期以来被认为无法解决的难题。
要想提高执行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一个主动地位,就必须顺应甚至引领社会技术进步,不断进行创新。创新的结果是新产品、新服务的诞生、执行力的大大改善和落实效率的提高。
英特尔的创始人摩尔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构筑了其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不断改进芯片的设计,以技术创新满足计算机制造商及软硬件产品公司更新换代、提高计算性能的需要。摩尔提出了著名的被沿用至今的“摩尔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