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奇幻某魔炮的辛亥革命
6113700000030

第30章 劝降

一更~晚上二更求收藏

“鲁学长,别来无恙”李凌推门走进去。

鲁大诏看向李凌,发现自己并不认识,何来学长一说。

李凌见鲁大诏疑惑的样子解释到:“学弟李凌,当年在北京官学和鲁学长有一面之缘,那时我刚要去英国,而鲁学长已经是一舰管带,可能没有注意到学弟。鲁学长是英国皇家舰队毕业,我是英国皇家骑士学院毕业,同属一校分院不同,叫一声学长也是应该的。”

听了李凌的解释鲁大诏明白过来,自己是败在学弟手里让他好受了些,不过却板起脸来:“学弟既然是官学出身,为何不思为国效力,反而扯旗造反。须知现在洋人势大,我辈必须同心协力才能保家卫国。你如此作为有可对得起家国百姓”说着向背面拱手,以示尊重。

“不知学长说的是哪一国。”李凌反问到:“华夏之国,还是满清之国。”

“自然是,当今~~”鲁大诏说到一半卡住,自己也不知道该说哪一国,当今朝廷的作为让人心寒,可是说华夏之国却又显得叛逆不忠,脸色变得痛心疾首。

李凌见鲁大诏的脸色大概明白他想法,继续劝说:“满清非华夏我想学长到了现在应该明白这个道理,现今神州大地上无不是贪官污吏,只想着捞银子,国家什么样子他们才不管。鲁学长这次来攻打邵通想必是云贵总督怕官位不保,才让舰队出动,是也不是?”

鲁大诏痛苦地点点头。李凌继续说:“此辈官员神州比比皆是,学长有没有想过扫清宇内,还天下清平。”

这是含蓄地招揽,鲁大诏听完明白了李凌的意思,拐弯抹角地想要招揽自己,不过还要先问几个问题才能决定是否投靠。“不知学弟如何扫清宇内。”

这相当于在问李凌的王道,李凌毫不犹豫地回答:“愿效祖龙扫平天下。”

“又如何仿效祖龙之势”

这是在问战略。李凌先是思考了下才说:“此战之后,我军在西南已无人能挡。北上南下皆可。不过我思来想去,决定北上。夹大胜之威,用武力和金银开道,先打宜宾,再入重庆。以重庆为基点,整军练武,西可得四川。四川号称天府之国,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商业发达,以此为基业,可乘势夺取天下,料想两年之后天下将有大变,当是龙蛇起陆之时。”李凌说的两年大变指的是义和团之乱和八国联军入侵。

“得蜀之后又如何治蜀。”鲁大诏继续问到,很多势力起家之时声势浩大,后都因为不会治理而灭亡,太平天国就是例子,鲁大诏口中的治蜀是说怎么保证蜀中的稳定。

“治国首当重农,有粮则稳。然后重士,此士非彼士,我重武士。神州百姓万万,成骑士者不计其数,可多数流落在民间。一来是培养系统不完善,二来是满清惧怕汉族武士过多充入军中。这些武士满清不取我来取,收入军中或留在地方衙门,一来可以充实战力,二来监视地方,若有反叛则雷霆剿灭。再来重文治,地方繁荣离不开文治,中央税收一样离不开文治,安抚民心也是一样,我军所到之处,地方官员愿意投降则去不留用,绝不多开杀戒。如此一来地方稳定,商业,工业可蓬勃发展。”

鲁大诏听完李凌的策略觉得真地按照这样发展的确可行,更重要的是只要有那艘大舰存在,满清几乎不能靠武力灭亡李凌,再来也为自己判出满清找到了大义上的理由。决定投靠李凌,激动得抓住李凌的手:“听学弟一席话茅塞顿开,愿意与学弟共举大业,兄今日起鞍前马后,效命在学弟架前”说着就要下拜。

李凌赶紧扶住:“不用如此大礼,得学长之助,大事可定。”

云贵舰队的残部在鲁大诏出面下基本留下,就算不愿意为李凌效力的也发放些盘缠遣散绝不留难。收拾好军队后,李凌向所有军队赐宴,同时要向众人宣布下一步行动方针。县衙大厅之中,李凌坐在主位,左右两边站立着伊卡洛斯和毒岛冴子。两排座位左边第一位坐着鲁大诏,第二位坐着王学友,他们两位都算是前清廷出身,这时抱成一团。右边坐着以萧义为首的九龙山土匪出身的军官。史密斯等洋人坐在最外面。

“北进之事已定,诸位还有什么意建议”李凌的北进战略得到一致认可,一一分配任务后就等半月后全军北上。

“主公我有一事禀报”王学友站出一步向李凌行礼后说道:“前些日子,清廷大军来攻打,不少人心中害怕偷偷散去,臣请主公学魏武焚烧书信一事,张榜宣告不予追究,若是能回转效力也一视同仁。”

魏武焚书说的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从袁绍营中缴获了不少己方人员与袁绍里通合谋的书信。有人像曹操提出要严惩这些人,曹操不同意,说:袁绍势大时,我都不能自保,何况他人。遂把所有书信烧了,人心大定。

王学友提出此侧时善策,李凌肯定道:“此事由你去办。”

王学友领命回位后,鲁大诏站出来:“主公,属下听说军中墨羽先生,乃是天枢武士,属下请求主公能否让墨羽先生帮忙,接触属下等人的家小,还让众人安心效力。”

这件事李凌已经吩咐墨羽去办,让鲁大诏放下心来。

看着王学友两人献策,邹智心里有些着急:可不能被他们比下去了。绞尽脑汁想到一个信息:“我有一事禀报大王,自贡有一盐商和属下有旧,属下愿意前去说服,让他在大军到达之时投靠我军。”邹智口中的盐商是私盐贩子和他早年打过交道,虽说现在李凌大势已成,但能够劝服也是功劳一件。

不管什么人来投,李凌都来者不拒,同意邹智去操办。大军启程五天前,英国人托基又来带邵通,随行的还有一大帮子商人,军官,以及上次谈好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