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能力
592400000007

第7章 珍惜时间 善用时间—时间管理的能力 (1)

在一切与生俱来的赠品中,时间最宝贵。

——爱因斯坦

重新认识时间

1关于时间的故事和格言

从前,在非洲有一个名叫时间的富人。他拥有无数的家禽和牲口以及无边无际的土地,他的田里什么都种,他的大箱子里塞满了各种宝物,他的粮食装满了谷仓。

时间富人拥有这么多的财产,把牛、羊、衣服送给穷人,于是人们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慷慨大方了,还说,没有看见过时间富人的人就等于没有生活过。国外的人也知道了,于是,各国商人远道而来,随同的还有舞蹈家、歌手、演员。各国派遣来的使者,只是为了要看一看这位富人,回国后就可以对百姓说,这个富人怎么生活,样子是怎样的。

很多年后,有一个部落准备派出使者去向时间富人问好。临行前部落的人对使者说:

“你们要想法见到他,要设法知道他是否像传说中的那么富有,那么慷慨。”

经过长途跋涉,使者们终于到达了时间富人居住的国家,他们在城郊遇到了一个瘦瘦的、衣衫褴褛的老头。

使者问他这里有没有一个时间富人?

老人忧郁地回答:“有的。你进城去,人们会告诉你的。”

使者进了城,向市民们问了好,说:“我们是来拜访时间富人的,我们很想看看这位神奇的人,准备回去后告诉同胞。”

正当使者说这话的时候,一个如老乞丐模样的人慢慢地走到他们面前。

这时有人说:

“他就是时间富人!就是你们要找的那个人!”

使者看了看又瘦又老、衣衫褴褛的老乞丐,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就是时间富人吗?”他们问道。

“是的,我就是时间,我现在变成不幸的人了。”老头说,“我现在是世界上最穷的人。”

使者点点头说:

“是啊,生活常常这样,但我们回去如何对同胞说呢?”

对方想了想,答道:

“你们回到家里,见到同胞,对他们说:‘记住,时间已不是过去那个样子!’”

听完这个故事,你一定会停顿一下想其寓言,可是别忘了,时间在停顿中已经流逝了。

还有一个故事说,所罗门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一位先贤在梦里告诉他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的一句话,让他高兴的时候不会忘乎所以,忧伤的时候能够自拔,始终保持勤勉,兢兢业业。但是,醒来后却怎么也想不起那句话来,于是他召来了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拿出一颗大钻戒,向他们说了那个梦,要他们把那句话想出来。并说:“如果想出那句话来,就把它镌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颗戒指天天戴在手上。”

一个星期后,几位老臣来送还钻戒。戒面上已刻上了一句简单的话:“这也会过去。”

两个故事说的都是时间。时间就是这样在我们眼前不经意地流走,而且永不回头。

莎士比亚说:“时间是无声的脚步,是不会因为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而稍停片刻的。”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望河而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就这样不分白天黑夜地流逝,就像这奔流不息的河水。)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里这样写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又算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最能把时间的特性描述得淋漓尽致的当属两位法国哲人。

哲人伏尔泰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最长的而又是最短的;最快的而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生不息?”

智者查帝格回答:“世界上最长的东西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最短的东西也莫过于时间,因为人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在等待着的人看来,时间是最慢的;在作乐的人看来,时间是最快的;时间可以扩展到无穷大,也可以分割到无穷小;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后世纪念的,时间会把它冲走,而凡属伟大的,时间则把它们凝固起来,永垂不朽。”

时间,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给勤奋者带来智慧和力量。

克雷默说:“当心你的时间是怎样花掉的,因为你的整个未来都要生活在时间里面。”

人生易老,人生苦短。人生是由我们在世上拥有的有限时间构成的。对于时间,对于人生,古今中外已有很多人说过很多有哲理的话,如今已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是庄子的感叹。

诗仙李白亦感叹:“恨不能系长绳于此西飞之白日。”

鲁迅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在当代西方,许多时间管理者也留下了很多名言。例如:“时间是最紧俏的资本,如果人们连时间都不会管理,何谈会管理其他。”

(彼得·德鲁克)

“谁从手上放走时间,谁就是放走自己的生命;谁把时间掌握在手中,谁就掌握着自己的生命。”

(艾伦·拉克因)

“正如善于与人打交道一样,善于利用时间也是决定您个人人生成败的一个因素。”

(乌尔利希·席维特)

爱尔兰人则用简洁明了的民谣表达了他们对于时间的尊崇:

您应抓紧时间工作,这是成功的代价。

您应抓紧时间思考,这是力量的源泉。

您应抓紧时间游戏,这是青春的秘密。

您应抓紧时间读书,这是知识的基础。

您应抓紧时间行善,这是走向幸福圆满之门。

您应抓紧时间梦想,这是升天之路。

您应抓紧时间去爱,这是真正的人生乐趣。

您应抓紧时间快活,这是心灵的音乐。

(摘自《爱尔兰古代民谣》)

2时间流逝着财富和生命

对于时间的把握,我们是不会满足于记下一些故事、格言的,那么,我们再来计算一下时间的金钱价值。虽然时间是无法用金钱来购买的,可人对时间的运用,产生的价值各不相同。由此时间获得了价值,这种价值可用金钱来衡量。

比方说,一般的人一分钟连一分钱的价值都无法创造,而科学家每分钟所创造的价值,可能是几十元或上百元。

这笔时间与金钱之账,很少有人去计算,不过,它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而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赞同反对参半。

有人认为时间比金钱更宝贵 时间>金钱

有人认为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金钱

有人认为金钱胜过时间 时间<金钱

我们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时间不仅仅是金钱,比金钱更加宝贵。时间犹如自己的生命一样!

为了更好地利用时间创造价值,我们必须牢记:

时间是不容变更的,是不可储存的,是不可增加的,是不可转让的。

时间匀速地消逝,一去不复返。

3你还有多少可利用的时间

中国传统称不到5岁去世者为夭折,60岁为花甲,70岁为古稀,80~90岁为耄耋。

暂以30 000天(82.4岁)记,你已用去了多少天,还剩下多少天?

我们花在吃东西上的时间:

假定我们每天用10分钟吃早餐,30分钟吃午餐,20分钟吃晚餐,整整一个小时。如果再加上我们做饭、喝茶、抽烟、吃零食的时间,至少也得60分钟。这也就是说,每天我们用在吃上的时间至少要2个钟头;每个星期要用14个钟头。

这等于说,我们每年差不多有20天的时间,全部花在吃东西上面。

仍以30 000天(82.4岁)为例,我们一生中要用近7年(2 500天)的时间花在吃喝上。

我们花在睡眠上的时间:

假定我们每晚用8个小时睡觉,这等于一天的1/3。

换句话说,我们一生有1/3的时间,是花在睡觉上面的。

以30 000天(82.4岁)记,我们一生中将近24年(10 000天)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我们花在学习上的时间:

一年有365天,可是星期六和星期天不用上学,每个星期有两天不上学,每个月就是8天,一年就是96天,只剩下269天。

这些天里还有许多的假期。如春节、元旦、国庆节等,至少又要放十几天的假期。

还有暑假和寒假,至少也得两个月。

这样一来,只剩下不足200天左右的时间供我们上学学习。

但是,这算得还不对,不要忘了,我们并不是整天上学的,我们每天大概上课6个小时。

6个小时只是一天的1/4。一个学年大约只有180天上学,其1/4只有45天。这也就等于说,我们一年中用于上学的时间仅仅在45天左右。

我们一年要用122天,也就是1/3时间睡觉。这样也可以说,我们小的时候,睡觉的时间是学习时间的3倍左右。

这样一算,我们才会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利用的时间是何等的少,所以说,任何人在时间面前都是平等的。

到现在你应该能够明白“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的时间。”

既然时间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而我们的时间资本又是如此短缺,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地管理时间。下面的内容将告诉你一些最新的时间管理方法。

帕累托80/20法则与时间管理

1帕累托80/20效率法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在对19世纪英国人财富和收益模式进行研究时,通过调查取样发现大部分所得和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在当今社会,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他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了一项自认为非常重要的事实:某一群体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该群体所享有的总收入或财富之间,有一项一致的数学关系,而且这种不平衡的模式会重复出现。他在对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度的考察中都见到这种现象。不管是早期的英国,还是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国家,或是更早期的资料,他发现相同的模式一再出现,而且有数学上的准确度。

后人通过更精确的分析,从帕累托的研究中归纳出这样一个结果,即如果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那么就可以预测,其中10%的人拥有约65%的财富,而50%的财富,是由5%的人所拥有。在这里,重点不是数字,而是事实:财富在人口的分配中是不平衡的,这是可预测的。

人们用80/20来描述这种不平衡关系,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80/20(就统计来说,精确的80/20关系不太可能出现),习惯上,80/20讨论的是顶端的20%而非底部的20%。

后人对于这项发现有不同的命名,例如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80/20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在这里我们把它称做80/20法则。今天人们所采用的80/20法则,是一种量化的实证法,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80/20法则主张:以一个小的诱因、投入或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的结果、产出或酬劳。

就字面意义来看,这一法则是说,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于你所付出的20%。也就是说,对所有实现的目标,我们五分之四的努力——也就是付出的大部分努力,是与成果无关的。

所以,80/20法则指出,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以及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就是不平衡的。80/20法则的关系,为这个不平衡现象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指标,典型的模式会显示:80%的产出,来自于20%的投入;80%的结果,归结于20%的起因;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

在商业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呈现出80/20法则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0%的产品和20%的客户,涵盖了约80%的营业额。

——20%的产品和客户,通常占该企业80%的获利。

——20%的罪犯施行了所有罪行的80%。

——20%的汽车狂人,引起80%的交通事故。

——20%的已婚者,占离婚人口的80%(那些不断再婚又再离婚的人,扭曲了统计的数字,让人对婚姻的忠诚度大感悲观)。

——20%的孩子,达到80%的教育水准。

——在家中,20%的地毯面积可能有80%的磨损。80%的时间里,你穿的是你所有衣服的20%。如果你有一只保安警报器,80%的错误警示,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

——80%的能源浪费在燃烧上,只有20%的可以传送给车辆!

……

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的不平衡,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

——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一般情形下,产出或报酬是由少数的原因、投入或努力所产生的。又如:世界上大约80%的资源,是由世界上15%的人口所耗尽的;世界财富的80%,为25%的人所拥有;在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中,20%的人口与20%的疾病,会消耗80%的医疗资源……

种种事例表明,80/20法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