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能力
592400000024

第24章 无坚不摧 无往不利—坚韧的意志力 (4)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遇艰难险阻。问题是,有的人在面临困难时,无所畏惧,百折不挠,将困难视为生活的一种考验,并从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而有些人在遇到困难时,首先就会畏惧退缩,并且抱怨,他们把困难当做一种无法逾越的障碍,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一个不成熟的人随时可以把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看成是缺陷,是障碍,然后期望自己能享受特别的待遇。成熟的人则不然,他们先认清自己的不同处,然后看是要接受它们,还是应加以改进。

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境,贫穷就是其中之一。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是爱荷华一名铁匠的儿子,后来又成了孤儿;IBM的董事长托马斯·沃森,年轻时曾担任过簿记员,每星期只赚两美元。但是贫穷并没有成为他们成功的障碍。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面,因此根本没有时间去自怜。

有时这种困境表现为疾病,或者某种身体的缺陷。罗伯·路易·史蒂文森由于他不愿向身体的缺陷屈服,因此他的文学作品更精彩,更丰厚。他一生多病,却不愿让疾病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十分开朗、有精力,并且他所写的每一行文字也充分流露出这种精神。

历史上,许多举世闻名的人物都有他们自己身体上的缺陷。如:朱利亚斯·凯撒患有癫痫症,拜伦爵士长有畸形足,拿破仑的身高实不敢恭维,莫扎特患有肝病,富兰克林·罗斯福则是小儿麻痹症患者,而海伦·凯勒更是从小就又聋又瞎。

有个男孩,长得十分高大英俊,就是自小患有口吃的毛病。他在学校里的成绩一向很好,也很受同学们欢迎。从小学开始,他的父母就为他找过许多心理专家和口吃治疗专家来帮忙,却都没有什么成效。

一天,男孩回家兴致勃勃地告诉父母,说他将代表全体毕业学生在毕业典礼上致辞,并开始着手准备演讲稿。男孩的父母也提供不少意见帮助他准备,但一直都没有提到该如何在演讲时避免口吃这个毛病。

毕业典礼的当天晚上,男孩起立,开始发表演讲。他站得挺直、端正,会场观众都鸦雀无声地注视着他,因为许多人都知道男孩患有口吃的毛病。男孩一开始讲得很慢,但很有信心,接着便很顺利地把15分钟的演讲说完,没有丝毫停顿或含混不清的地方。等他演讲完,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男孩患有口吃,而他却克服了自身的缺陷,将演讲进行得如此完美。

历史上有着无数克服自身困难与缺陷而取得伟大成就的光辉事迹。

贝多芬30岁便失去了听觉,耳朵聋到听不见一个音节的程度,但他仍为世界谱写了宏伟壮丽的《第九交响乐》。托马斯·爱迪生是个聋子,他要听到自己发明的留声机唱片的声音,只能靠用牙齿咬住留声机盒子的边缘,通过头盖骨骨头受到震动,才得到声响的感觉。美国科学家弗罗斯特教授不屈不挠地苦斗了25年,硬是用数学方法推算出太空星群以及银河系的活动、变化规律,他是个盲人,一点看不见他终生热爱着的天空。英国辞典编纂家塞缪尔·约翰生视力衰弱,但他顽强地编纂了全世界第一本真正堪称伟大的《英语词典》。英国大诗人密尔顿最完美的杰作也是诞生于他双目失明之后。达尔文被病魔缠身40年,可是他从未间断过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观念的科学预想的探索。爱默生一身多病,包括患有眼疾,但是他留下了美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诗文集。查理斯·狄更斯,病魔没有一刻离开过他,却正是他在小说中为世界创造了许多最健康的人物。莫里哀有肺结核,米开朗基罗肠功能紊乱,易卜生有糖尿病……

或许你对这些都不屑一顾,你会觉得自己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克服,那么下面的例子你一定会感动。

埃及著名文学家塔哈·侯赛因,号称“阿拉伯文学之柱”,他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阿拉伯文学的新方向。但就是这样一位伟大文豪,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塔哈由于患眼疾,在三四岁时就双目失明。但性格倔强的小塔哈,没有向命运屈服,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闯出了一条光明之路。他刻苦认真地学习,课余时间从不荒废。他经常到邻居中间,学习来自民间的淳朴、生动的语言。他听别人朗诵诗歌,就默默在心里记下,并请别人帮助自己朗读。这一切为他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塔哈凭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著名的埃及大学,毕业时获得了埃及历史上第一个博士学位,得到国王的亲准,到法国巴黎留学。后又获法国的博士学位。

塔哈通过个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为阿拉伯文学宝库留下了不朽的伟大诗篇。

爱尔兰著名作家、诗人斯蒂·布朗一生中用左脚趾写成了五部巨著,其间的艰辛不言而喻。布朗生下来就全身瘫痪,头、身体、四肢不能动弹,不会说话,长到5岁还不会走路。但5岁的小布朗会用左脚趾夹着粉笔在地上乱画了。在母亲的耐心教导下,布朗学会了26个字母,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布朗努力克服因身体残疾带来的不便,用超出常人的毅力,进行刻苦顽强的磨炼,学会了用左脚打字、画画,也开始了作文和写诗。他写作时,自己坐在高椅上,把打字机放在地上,用左脚上纸、下纸、打字、整理稿纸。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尤其是他的自传体小说《生不逢辰》面世后,轰动了世界文坛,被译成了15种文字,广泛流传,并且拍成电影,鼓舞着世界人民。这位一生都在与病魔做着顽强斗争的伟大诗人和作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一直都在写作。直到他最后完成了小说《锦绣前程》,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困难并不能成为借口。贝多芬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成就伟业。

和困难一样,逆境也不应成为成功的阻力。“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衤夸少伟男”说的就是逆境造就人才,许多家境贫寒、环境不利的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而最终取得成功。

逆境是把双刃剑,它既能使人坚强,也会使人脆弱,从来没有人能在经历逆境后而毫无改变。只是有的人能够战胜和超越逆境并站立起来,而有些人则被逆境击垮。在逆境中站起来的是强者,正如鲁迅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古今中外,强者战胜逆境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而被逆境击垮的则是弱者。弱者在逆境面前只看到困难和威胁,只看到所遭受的损失,只会后悔自己的行为或怨天尤人,因而整天处于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精神沮丧等情绪之中;而强者却能战胜逆境,坚持到最后。

只有经历了风雨的彩虹才会放出美丽的光彩,只有从困境中走出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好事多磨”,人世间最多磨的好事莫过于爱情了。古往今来,多少真心相爱的人却遇到重重逆境,屈服者有之,自杀者有之,相思成病者亦有之。

如果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爱情悲剧的典范,那么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外国爱情悲剧的代表。他们是爱情逆境的勇敢抗争者,可谓是爱情上的强者,但悲惨的是,他们最终是以死来求得爱情的圆满。他们不是真正的强者, 是悲壮的强者。真正的强者是勇敢地与逆境抗争,并最终赢得真正的爱情。就这一标准而言,在爱情上真正的强者莫过于宋庆龄与孙中山。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爱情故事世人皆知,人们都被宋庆龄那不畏家庭阻力、勇敢地追求爱情的强者风范深深打动。那么,宋庆龄以及与她相同的爱情上的强者的风范来源于什么呢?是什么让她们突破逆境的呢?

首先,强者对爱情的追求有明确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思维的独立性与意志的自觉性有机结合的心理品质。孙中山坦荡正直,以为天下人民谋幸福为己任,一生致力于民主和革命事业,他的人品在海内外中国人中都是有口皆碑的。正是这些品质打动了大家闺秀宋庆龄,她认准了自己选择的爱情是正确的,不因别人的阻挠和反对而动摇。

其次,强者在高压下对爱情有正确的决断能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高压下个体反而选择了与压力完全相反的对象,这是一种心理叛逆,这种心理是对高压的逆反。对于真正的强者来说,这种逆反却是理智清醒的反抗,他们能清醒地判断压力的程度,然后采取理智的方式顶住压力,而不轻易采取以死抗争的对策,因为死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为了实现自己真正的爱情,他们对压力有极强的心理承受力。

最后,强者能采取应付压力的理智行动,去到达爱河的彼岸。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向爱情的阻力反抗,但是他们采取的是不理性的行动,而真正的强者采取的是理智的行动,即采取巧妙的方式避开压力。宋庆龄在被锁在家中的情况下,不是以死抗争,而是想办法与身处日本的孙中山谋得见面,并在女佣人的帮助下,在一个静静的夜晚,偷偷地打开窗户跳下阳台,利用床单结绳,顺绳坠下二楼,翻墙而出,乘船去日本与孙中山完婚。这种理智的反抗行为,浸透着宋庆龄的聪明智慧,不失为是强者的独特风范。

逆境不会持久,而强者必将胜利。逆境,是阻止人前进的阻力,它同时也是造就强者的动力。

萧伯纳对那些时常抱怨逆境的人很不耐烦。他说:“人们时常抱怨自己的环境不顺利,使他们没有什么成就。我是不相信这种说法的。假如你得不到所要的环境,可以制造出一个来啊!”

要想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必须克服困难与逆境。

2挫折

如果说困难与逆境只是培养坚强意志力的第一重难关,那么挫折便是第二重难关了。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把挫折看做是人生不可承受的打击的人,必不能挺过这一关,可能会因此颓废下去;而把挫折看做是人生的一个小坎儿的人,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到一条战胜挫折的路。后者只要多迈过几个小坎儿,就会不怕大坎儿,就能成大事。

传说上帝造物之初,本意是让猫与老虎一道做万兽之王的。上帝为考察它们的才能,放出了几只老鼠,老虎全力以赴,很轻松地将老鼠捉住吃掉了。猫却认为这是大材小用,上帝小看了自己,心中不平,于是很不专心,捉住了老鼠再放开,玩弄了半天才把老鼠杀死。猫的这种“工作”表现使上帝认为猫太无能,不可做兽王,就把它身躯变小,专捉老鼠。而虎能全力以赴,做事认真,可以去咆哮山林,做百兽之王。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世事艰难,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不必因不平而泄气,也不必因挫折而烦恼,而应当在挫折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只有这样,才可能离成功越来越近。

费希特年轻时,曾去拜访大名鼎鼎的康德,想向他讨教,不料康德对他很冷漠,拒绝了他。但他未受不平的影响并且不灰心,也不怨天尤人,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心想,“要是我能拿出成果来,人家就不会对我漠视了”。

于是他刻苦攻读,完成了一篇名叫《天启的批判》的论文,呈献给康德,并附上一封信。

信中说:“我是为了拜见自己最崇拜的大哲学家而来的,但仔细一想又很唐突,对本身是否有这种资格都未审慎考虑。虽然我也可以索求其他名人函介,但我决心毛遂自荐,这篇论文就是我自己的介绍信。”

康德细读了费希特的论文,不禁鼓掌叫绝。他为其才华和独特的求学方式所感动,于是亲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邀请费希特一起探讨哲理。

由此,费希特获得了成大事的机会,后来成为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面对挫折,我们不能被吓倒,而是要用理智来面对它,冷静地找到战胜它的办法。没有这种理智的精神,你就无从战胜挫折,而只能被挫折打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在挫折面前,人们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或是后退,或是消极抵抗;而只有那些敢于挑战挫折,能够审时度势,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挫折的人,才会成大事。

既然挫折是难免的,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战胜挫折这一意志力的敌人呢?

第一,要坚定目标,不轻言放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只要这个目标是现实的,那么即使暂时遭遇了挫折,也应找出排除障碍的办法,毫不动摇地朝既定的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达到预定的目标。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就是他们经历多次挫折后,仍坚持不懈而最终得以成功的。

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期间,面对各种诬蔑、攻击和迫害,饱尝长期流亡和贫困生活的痛苦,经受种种疾病的折磨,就像他所说的“我一直徘徊在坟墓的边缘”,但他始终没有丝毫的动摇,凭着“必须把我能够工作的每一分钟来完成我为之牺牲了健康、人生幸福和家庭的著作”的这种精神,马克思最终战胜了挫折,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