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海王爷
5885000000075

第75章 否极泰来

有个叫否极泰来的成语,赵泗理解就是事情坏到最后总会有好事的。赵泗烦恼了一阵子后,虽然不敢说遇到好事,可起码轻松下来了。

各种问题跟提埃玻罗达成了谅解后,他终于又开不要命的工作了,不管是新安府还是建昌府的事情都不怎么用赵泗操心。所有都按照海州政府的模式来操作,在建昌和新安分别设两个级别相同的政府。甚至还在建昌划下了一个港口城市的位置,打算海州步入正规后,就开始兴建这个新港口,并且表示将来这里讲作为整个海州控制区的首府。这也是跟威尼斯的制度一样,威尼斯虽然是从海岛发展起来的,但是现在的威尼斯共和国可不仅仅只有海岛了,他们在陆地上还占有好几个城市,而首府就是威尼斯。

虽然赵泗还是像在海州那样放手让提埃玻罗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管理自己的新地盘,甚至比在海州的支持力度还要大,甚至派出自己的骑兵,对那些不服从政令的顽固势力进行铁血清除。但是他已经不是很放心提埃玻罗了,他给的每份文件都认真看过,才会签字。他所做的事情,他都是努力理解后才会同意。甚至常常会去质询他的一些做法,之所以赵泗这样,是因为他新提拔的建昌知府——原来那个知府的师爷——提醒他注意提埃玻罗对军队的渗透,怀疑他有不臣之心。而赵泗这时候的心态早已转变了,他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了,他已经有向政治家或者说是野心家转变的趋势了。

提埃玻罗向他灌输的军队应该受政府管理的观念不能不让他留心,害怕他借政府名义架空自己,到时候落得个不好的下场,这些教训在中国的历史上太多了。可是让赵泗意外的是,自己对提埃玻罗越是看的紧,他反而越是高兴,也很认真的对赵泗解释着自己的政令,做法等等,还告诉他原因,以及作用。

整整一年时间,赵泗眼看着提埃玻罗一步步把新安府和建昌府,改制的跟海州一样了。不但使用相同的法律,官职任命,甚至那种每种政令实施都要下发政府行文的做法都推广开来,题外话这样坐让海州唯一的一个造纸商非常高兴。

可是也有不同,海州原来的政治形态提埃玻罗使用了很多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主义,比方他一直宣扬的直接民主,每当颁布法律或者发出什么决议的时候,所有的海洲人都有权参加和投票。可当地盘扩张到两个府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原因是人口多了,那种做法行不通了。开玩笑这时候的政府效率可不能跟几百年后的美国比,而直接民主的代表在提埃玻罗口中是雅典式的,可雅典公民才一万多人,跟海州差不多,所以在海州能适用雅典民主,用到了整个建昌和新安就不行了。后来提埃玻罗放弃了这个完美理想,他这时候好像很着急,虽然工作仍然很努力,但是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热情,能照搬自己国家威尼斯的就照搬。后来便在两府施行了威尼斯式议会制度,分为贵族议会和平民议会,贵族议会的议员是三十人,他们都是政府纳税大户。而平民议员有三百,是从纳过税的平民中选出来的。

他的司法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那些野路子出身的法官们现在很多都不愿意干了,原因是都有自己的生意,尤其是提埃玻罗还要他们离开海州到新安或者建昌来做法官的时候,他们干脆辞职了,反正没多少薪水。提埃玻罗于是大肆提升自己教出来那些学生,那些学生一个个虽然年纪轻,但是却有股子比提埃玻罗还要狂热的精神。他们才是真正信服他什么文艺复兴精神的人群,不但把提埃玻罗的话奉若神明,甚至常常用这些话教训自己杰出的父辈们,也到处宣扬什么文艺复兴的精神。

赵泗一路跟着提埃玻罗在两府的土地上转了个遍,在新安府一个靠海的地方还发现了一个大煤矿。那是表层煤,大多数地方直接就可以开采。赵泗这个煤老板一看到这么好的煤矿,心痒痒立马出了十万两银子买下了周边土地,开始开采。他曾经偷采小煤窑的时候,那没要一砖一瓦可都是自己带人亲手建起来的,包括怎么修简单的矿井防护,等等他都是行家。要是说赵泗这辈子做什么最多,对什么最有感慨,绝对不是在扬州贩私盐,在广州做海商,而是跟煤矿打交道。煤矿不仅浓缩着他所有的回忆,甚至他第一次感觉人间有温情的地方就是在潮湿的小煤矿上。

赵泗建矿井后,发现采煤速度太慢,原因是人们把煤背出井太费时间和力气,后来他想到原来自己的井是有轨道车的。便开始修剪铁轨,当年他的煤窑是私开的,可没有能力从国营的铁轨场子进来那些混凝土枕木和路轨,那时候枕木是买木头请木匠做出来的,铁轨也是让土铁匠制作的。所以这次赵泗很容易再次复制了一条铁轨,虽然没有卷扬机,但是他找人设计了一个滑轮,只要井下的人在矿车里装满了煤,一拉铃铛,外面的人就用绞盘把车拉出来,而且绞盘用牲口来拉,几个矿井外面只需要一个人就够了。赵泗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轨道车让提埃玻罗很感兴趣,直叹是伟大的发明,更是建议他直接把轨道延长到港口,那样出煤更加方便了。

除了关注提埃玻罗的施政外,赵泗最重要的就是练兵了,他从来认为兵不能闲着,要么打仗要么训练。他手下有不少受过英国人训练过的士兵,所以很容易就能搭好架子,但是兵员是个问题。他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海员全都调回来当大头兵,那样太浪费了,最终赵泗只挑出了三百个不但打过数次仗的,为人也比较机灵的手下。之所以兵员有问题,是因为自己地盘上人口还是太少了,建昌这个号称富庶的府,竟然只有十三万人。

赵泗当时还问当时的师爷——现在的知府,怎么这么些人呢。

知府叹息说,整个安南都这样了,当年明朝永乐皇帝打到安南的时候,安南还有三百多万户人家,可莫氏篡位后近百年的时间,安南不仅兵祸连连还瘟疫横行,现在总共能有一百万户就不错了。一百万户也就三百来万人,安南有四十九个府,建昌有十三万人两万多户实在是个人口大府了。建昌这样新安更惨,虽然新安面积抵得上三个建昌,但是却只有两万来人,原因是这里山地太多,没有多少耕地,加上道路不通,很多地方到底有没有人官府都不清楚,乃是安南最穷的府。

两个府才有十五万多人,就算有一半是丁壮,按照十丁抽一的方法也才能有六千的兵力。这远远不是赵泗愿意看到的,他感觉没有三万兵力根本不能在郑氏和黎氏间安全的周旋。后来这个知府给自己出了主意,说是大明人口繁盛,且人多地少,不如用安南的土地来吸引大明的人口。这个主意赵泗不是没有想过,只是他不相信大明百姓会愿意背井离乡的来这里。但也只能试试,在海州和几个府都发出文告,告知大家凡大明百姓愿意移家迁居者,按人数每人可在建昌选五亩荒田耕种,在新安则可以选十亩,举家迁来者,每户还奖励耕牛一头。

这政策下来,到了年底竟然真的吸引到了福建的千户人家前来。赵泗把他们安置到各地,并顶住当地的政府要好好安置好这些百姓,并且他们五年内不用交税。其实赵泗根本看不上两府的农民交上来的税,当时提埃玻罗也很苦恼怎么收这些小农户的税。威尼斯虽然在陆地上也有领土,但是那里还是主要收商业税收,土地税即使收,收的对象也是那些大庄园主。可安南这地方那里来的什么大庄园啊,全都是小农户,提埃玻罗直接告诉赵泗收这些人的税还不够那些要多养的税官薪水呢,完全是赔钱收税。赵泗建议干脆不收了,提埃玻罗却拒绝了,只用了赵泗的名义税收减半了事,即使是这样农户们还是非常给赵泗歌功颂德感激的不行。

赵泗开始不明白提埃玻罗什么意思,直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底,提埃玻罗向他提出辞职时,他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