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尔基奥心思复杂,看到海州的情况,比他想象中要好的多。他的经验告诉他,一般的港口都是建在那些能够提供大量贸易商品的地方的,当然也有例外,像荷兰的一些港口就完全是转口生意的,但是他不相信东方人也能做到这点。他心里是为荷兰骄傲的,似乎什么奇迹发生在荷兰都是理所当然的,而其他的国家民族就只能是平庸的。这次海州能让广州商人带来货物,加上还和自己的母国签订了通商的条约,情况似乎很明晰了,这个港口是有前途的。这不仅让梅尔基奥觉得自己原本的判断似乎是有些荒唐,自己凭什么就以为一定做不成呢,好像自己是心里对赵泗有些意见的,正是因为成见才让他做出那些判断,也许自己的判断根本不是对事而是对人的。
相对于港口的情况,梅尔基奥对船队就自信多了。他年前挑出的八名年轻人,现在都成熟起来了,在他眼里这些年轻人真够笨的。他教授给他们天文,数理的知识往往反复说上几个星期他们才能明白,不过值得肯定的是他们很努力。无一例外他们白天帮忙工作,抽空学习外,晚上竟然都很晚才睡觉,不停的用星辰来给船定位,然后对照海图确认船的位置。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经过半年的学习,这八个人竟然都学会了荷兰语,都会看图计算了,可怜他们却还是不懂自己国家的文字。其中表现最好的一个是年纪最小的张小刀,或许是从小跟父亲学习木工的原因,这个孩子对海图的理解比别人都强,他是第一个识图的,现在已经可以自己独立绘制海图了。于是这次梅尔基奥就让小刀自己掌管新下水那条船,然后还让其他几个人中的五个去帮他,一来他们一起独立操作肯定更能提高,二来让他们都学习下怎么独立的做船长。
而梅尔基奥自己这条船上原来的八个人中只剩下了两个,当然还有他更看重的尤氏兄弟。这两兄弟梅尔基奥自己都觉得震惊,他教授他们数学知识,天文航海知识,他们都学的很快,几乎是一点就通。梅尔基奥还从来没见过如此聪明的人呢,而且他从这俩人身上看到了欧洲那种航海家的影子,那是一群不把性命当回事,天生应该活在海上,在陆地上就会没有精神的人。而且这两人还都识文断字,于是他就更器重两兄弟了。于是这次他在船上一言不发,就让两兄弟主导船上的一切,另外两个徒弟帮助他们。
一路上他看到四个年轻人不停争论,自己两个徒弟似乎不服气尤氏兄弟这俩后来者。其实梅尔基奥心里也清楚,尤氏兄弟的水平现在还没有那俩徒弟好,几次他们争论航线问题尤氏兄弟都是错的。但是梅尔基奥更看重的是兄弟俩的那种精神,似乎深深根植如骨髓的航海精神,于是自己也不说话,任由他们争论。年轻人必须独立才能成长起来。
虽然眼看着两艘新手掌控的船出了几次问题,但有索辉这个现在已经蜕变成了老手的在前面带路,一路没什么惊险就到了日本。在日本卖出货物后,梅尔基奥找了几个自己的朋友聊天,说自己找到了理想。说要带领一支庞大的舰队驶回欧洲,三浦按针等人都很高兴,同时三浦也很难过,他说自己早想回家了,可是德川家康都没有同意。
几天后梅尔基奥又从佐藤那里提出了十万银子,就回航了。
海州北面在距离港口一里外的地方有一片大盐田,这就是邓西建的,现在已经劈出了很大一片平地,上门铺上了平整的石板。有十几个农民正在扫盐,赵泗就跟邓西在盐田边上看着。
“邓兄,你这块盐田有多大啊。”
“十几亩而已。”
“那一亩能产多少啊。”
“这里气候不错,常年都能晒盐,估计一年能产两万多斤吧。”
赵泗贩过盐,知道在扬州有盐引的官商从灶户那里买盐是一斤五文钱,卖出去是二三十文。私盐进价高些,卖价低些所以生意很好。
“那么说这一片盐田一年也就卖三四千两银子啊,除去人工也不多啊。”
邓西点了点头道:“总量是不多,但是这里也就十几亩,算下来一亩产一百多两呢。你见过那里的地能出产这么多啊,我打算等做顺了。把在扬州的路子铺好了,就扩大一些。现在手里的银子铺个几十亩到一百亩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
“大人!”俩人正在聊天,突然一个村民过来了。
这是赵泗雇的十几个看守码头的人之一,看他过来,问道:“怎么了,码头出事了吗。”
村民道:“不是又来船了。”
“那里的船,南面来的还是北面。”
“北面。”
想必是广州潘家又派船来了,赵泗现在可不怕他拉的货多了,算算自己的船队也该从日本回来了。
赵泗赶到码头一看,却不是潘家的船,从船上走下了一个。
“哎呀,秦兄。”原来是秦勇,赵泗曾经给秦勇写过信,让他介绍一些商人来海州贸易,这时候他自己到来了。
“哈哈,赵公子,我们又见面了。你现在可是当官了啊。”秦勇穿着还是那身短打扮,样子没怎么变,但是看着似乎精神了很多。
“秦兄说笑了,诶?怎么你开上小船了,潘家让你开这样的船还真是浪费啊。不如来我这里吧。”赵泗看见秦勇的船竟然是艘不大的海船,便笑道。
秦勇道:“哦,这个啊,不是潘家的船。是我自己买的,拉了几个兄弟做些小买卖,以后还要靠赵公子照顾啊。”
秦勇终于自己干了,赵泗一直认为这个人可是个厉害人物,忙邀请他到自己屋里说话。
到了自己的简陋木屋里,赵泗沏了茶请秦勇坐下聊天。
“秦兄终于自己干了啊,真是可喜可贺啊。不过怎么弄了这么一艘小船啊。”
秦勇笑道:“能有这样的就不错了,你以为谁都像你那么有魄力啊。”
“我也是运气,正好李家不想要那艘船了。还是说说你吧,现在做什么生意呢。”
“年前弄了这条船,跑了几趟苏杭。上次收到你给的信后,我联系了几个朋友,跟他们说了情况,他们都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自己先来看看,要是这里的生意能做,以后我们就常跑这条线了。”
“哦,你的朋友,也是跑船的?”
“是啊,不过船不多,十几条吧,还都是小船。”
赵泗想,十几艘小船,那也就跟潘家一次来的船队规模差不多,以后要是他们也加入倒是能增加一倍的运力啊。
“好啊,随时欢迎。你这次带的什么货。”
“是些丝绸,我跟潘家的几个伙计打听了,听说你这里要丝货,有多少吃多少好大的魄力啊。”
赵泗笑道:“小打小闹而已了。”
“唉,对了。我看公子这里还有船厂,敢问这船可卖不卖。”
“怎么你有兴趣,要是别人肯定是不卖的,因为我呀也缺船缺的厉害。要是你有兴趣,可以卖你一艘。船厂的木头王你认识吧,手艺没得说,你要多大的船都能造。”
“哈哈,如此谢过公子了。不过暂时我还不会加船,等再过个半年一年的等我把生意理顺了,却是肯定要加船的。既然是木头王造的船那我就放心了,我跟他可是十多年的相识了。”
“那就好。今天不会走吧,一会请你吃饭。”
秦勇第二日就走了,走的时候说很遗憾要空船跑回去,要是赵泗这里能有些南方产的东西倒是好了。赵泗也动了心思,他知道南方的暹罗等过产的粮食木材玛瑙玉石之类的东西在大明行情很好,只是自己以前不做这些生意没有路子。倒是知道南方的云屯时常有暹罗国王的船队运这些东西过来,看来是得想办法联系下他们了,还有潮州一些海商也是做这些生意的,到可以联系联系。
秦勇回去后,没多少天果然就来了一个船队,正是他带队的。有四五家船主,都是广州的小海商,手里没什么大船,一般不会跑远海贸易,都是沿着海岸从苏杭等地贩运丝绸生丝棉布等到广州的。赵泗给了他们合理的价格吃下了货,表示随时欢迎他们来。
荷兰人也来了,这次来了四艘大型船,一下子基本上吃空了赵泗的存货。威廉姆这次也来了,他送来了合约。然后继续说服赵泗建城堡,说只要十万两基本就能修好,赵泗不急他现在手里常常只有二十万的流动资本,而广州的船队纷至沓来,在自己船队没回来前资金甚至几次处于被抽空的状体,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不好在到处乱花钱了。赵泗拒绝威廉姆后他也不着急,说自己暂时会留在港口处理些荷兰商人的事情,顺便看看地形,等赵泗想要建城堡的时候他应该能拿出设计图了。
赵泗的船队回航后带来了四十万两白银,赵泗的资金一下子充裕起来。而这时候越来越多的广州海商贩运各种货物过来,赵泗抽空去了一趟升龙和云屯会安,在那里碰到了几个南洋商人邀请他们到海州来贸易后,还在会安港拜托几个开商铺的大明商人帮忙拉些其他国家的商船到海州,也邀请这些人也到海州去开店铺。
赵泗的船队休息了三日就又出发了,他们走了没多久,又来了一只西方人的船队。是三艘船,一大两小。赵泗本来还以为是荷兰人,惊叹荷兰人刚刚走了四艘大船就又来了三艘,看来势力很强啊,可当船上人下来一问才知道不是荷兰人。他们带来的翻译介绍这是英国人的船队。
英国人赵泗听说过也见过,他的武装商船海州号还是从英国人手里买的呢。英国人原来也是想来买丝绸,赵泗开了个比荷兰人高两成的价格给他们,他们竟然毫不犹豫的就答应。赵泗算来自己就是仅仅靠着倒卖广州人运来的货,就能有将近五成的利润,还不用受海风海浪的苦,倒是一个不错的买卖。
英国人竟然也想跟赵泗签什么通商协约,赵泗想都不想,拿出跟荷兰人签的那份,照抄了两份给他,让他带回去给他们的总督签字去。英国人拿着赵泗抄的东西,又让翻译用英文翻译了一边,重新抄写了个中英文的条约,让赵泗签字盖印后高兴的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