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588400000005

第5章 主持人语言概述(3)

7语言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语言任务及职能的限制,使得节目主持人在传递信息的方式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又带来了语言形式的多种变化。

(1)独说

在很多情况下,节目主持人是以一人独说这种形式来主持节目的。说的时间有长有短,但多用口语,词句比较通俗,语气语调比较自然,声音也不十分张扬,接近平常说话,使之生活化。

(2)对谈

两人对谈也是节目主持人语音的表达形式的一种。所谓谈,乃互相交谈之义。谈与说相同之处,即仍然口语化特点较明显,双方语调、语气不必夸张,声音不必修饰;不同之处,即你来我往,围绕共同的话题,各抒己见,相互沟通,以示受众。

(3)众议

三人成众,节目中几个人在一起谈论诉说,就是众人群议的形式。

众议,乃大家评说事理之意。议当与说和谈一样,口语化是第一要素,节目主持人不必拿腔拿调,听来觉得极不自然。与上面两种口语形式不同之处,只是人数多少而已。议的人数较多,你一言,我一语,他一句,显得比较热闹。

(4)朗诵

“诵”是主持人除了说、谈、议等主持形式之外的又一种重要的节目主持方式。诵,乃以声节之。节目主持人往往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总之,从主持人语言与生活语言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颇多,而这些不同点恰恰正是主持人语言的特点所在。如何在做节目时将主持人语言和生活语言很好地区分开但又不会完全割裂,如何熟练而有技巧地将主持人语言的特点融入到自己的节目中,这是个需要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作为一名主持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主持人语言的类型

在某种程度上,节目主持人与教师这两个职业很相像,舞台则是主持人的讲台。教师一登上讲台,便开始导入课文,然后讲授课文,以至最后总结一节课的内容,其中每一个固定的环节都必须根据教学对象、内容设计好教学语言,这就是教学语言的类型。同样,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也要根据节目的内容及受众组织串联词。上海东方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曹可凡在其与王群合著的《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中将主持人语言类型分为:开场语、衔接语、终结语、应变语等几大类型。

一、开场语

开场语,顾名思义是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伊始所讲的话语,好的开场语可以很快吸引受众对节目的注意,激发起受众的情绪,为整个节目确定基调,先声夺人。开场语的设计总要求有两点即精当和巧妙。

开场语在很大程度上受节目内容和受众情况的限制,很难将其所有的形式概括完整,也很难硬性指定用哪一种方式为好,但一般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开宗明义

开宗明义即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开始之后,不做过多的铺陈而很快地进入节目中去。这样的开场语简单明了,一般在知识性较强的专栏节目中常用。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即借用与节目相关的环境景物,抒发情感,以此来调动受众的情感。这种形式主要用于重大节目和文艺演出中。

3道理议论

顾名思义,道理议论即由谈论某个道理而进入一个节目。故事能引起受众的兴趣,抒情能激发受众的情感,议论则能使受众参与思考,这也是导入节目的好办法。这种开场语经常出现在文艺节目和谈话节目中。

4由此及彼

由此及彼是指主持人借助一般事物或相关的事物引出第一个节目,而并不是一开始就用简洁的语言直奔这个节目主题。这样的开场白容易激发起受众的兴趣,能起到引人入胜、调动受众情绪的作用。这种形式在综艺节目中比较常见。

5幽默风趣

即节目主持人上场通过说些饶有兴味的话语来带动受众的情绪,使受众心理上产生一种乐趣,然后导入一个节目。这种开场白在文艺节目中常见。

总之,无论是开宗明义,还是一件事、一段情、一幅景、一个理,由此及彼地进入节目,开场语都可随节目类型、内容的不同而千变万化。

二、衔接语

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节目与节目之间的串联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要完成这种连接,语言责任重大。这种将上下两个节目连接的语言就是衔接语。

衔接语,其作用在于如何使节目的内容与内容、形式与形式、风格与风格联系得紧密融洽,不使受众产生突兀的感觉。它是整个节目的骨架与筋脉,不仅能撑起一个节目,而且还能使各个节目的血液相互流通,赋予更多的光彩。同样,衔接语也要视节目类型、内容而定,展现不同的风格。

常见的衔接语有以下几种:

1承启式

承上启下即上挂下连,用几句话概括小结或评点上一程序内容,然后自然介绍或引出下一程序内容。这种方式能使受众直接感觉到上下两个节目的内在联系。

2问答式

由主持人提出问题,当然这问题不是随意的,而是与下一节目有关,然后由相关人士加以回答。通过对话从上一个节目过渡到下一个节目。这种方式生动活泼,在文艺类节目中经常运用。

3悬念式

主持人向受众抛出几个问题,引起受众的期盼心理,以此来衔接上下节目。这种方式能引起受众对下一个节目的兴趣,让受众对下一个节目产生一种神秘感、求知欲,引人入胜。

三、终结语

与开场相对的便是终场,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再好的节目亦有曲终人散之时。在节目结束时,主持人所说的话与开场语相对应的,称为终结语。节目开始,节目主持人不说上一段话,受众就会觉得没头没脑;节目结束,节目主持人不说上一段话,受众当然也会觉得没有尾巴,不完整,就像是一句话没有标上句点,总让人感到下面还有什么话要说似的,受众便会仍然坐在台下或电视、收录机旁不知离席。成功的终结语不仅让受众知道节目已经结束,而且还能让他们产生回味,让节目进行时所掀起的思想情感的波澜久久荡漾。

终结语的方式也很多,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

1直接宣布

开场语开宗明义,即三言两语向受众问好,做自我介绍马上引入节目。这也是我们通常形容的开门见山式。终结语也可视节目的需要,用寥寥数语一向受众表示感谢,二向受众宣布节目到此结束,三向受众表示祝愿。

2依依惜别

在节目结束时说一些情深意切的离别话语也是常用的终结语。离别是人生最易动情之时,在节目终了时向受众吐露这一情感,能让受众在节目结束之后仍能延续这一宝贵情感。

3设疑引思

我们在看敬一丹或白岩松主持的节目时会发现,他们每每在节目终了时提出一些让人深思的与节目有关的问题,从而引起观众的思考。这样的终结语具有开拓性,能深化整个节目的主题,能激发受众对节目的更大的兴趣。这种方式一般在专栏节目中用得比较多些。

4归纳回顾

一件事完了之后总结归纳一下是人们的习惯,做节目也不例外。让受众对刚才欣赏或参与的节目在返归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终结感。这种方式可以使受众对节目加深印象,帮助回忆。

四、应变语

一般来说,主持人的开场语、衔接语和终结语是可以事先准备的。但是现场的情况千变万化,往往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偶然情况发生,这时候需要节目主持人临场发挥,反应迅速,应变语的质量高低关系到节目能否顺利开展,甚至主持人一两句成功的应变语可能会给一个平庸的节目增色不少。

常见的应变语有以下几种:

1顺水推舟

顺水推舟即顺应意外,化不利为合理的应变方式。

2推波助澜

推波助澜是在节目中别人表达突然“卡壳”,这时主持人及时地给予语言上的配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缩短冷场的间隔,避免对方窘困和尴尬的情况出现。

3戏谑成趣

戏谑成趣即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不小心出了洋相或发生意外情况时采用幽默的语言,化窘迫为轻松的应变语。

4开诚布公

开诚布公即主持人不掩饰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向受众勇敢承认的方法,以自己的坦诚去改变自己在受众心目中本会留下的不良形象。

节目的样式越来越多,四种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类型显然并不完全,每一种内容方法也难免会存在疏漏,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

主持人语言的要求

语言在如今已经形成了一门成熟的科学,拥有自己的基本理论,在表达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这是每个语言工作者都不能忽视的。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一样都是语言工作者。主持人通过语言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与受众进行思想情感交流。为了使传播交流达到准确、方便、高效,主持人的语言要做到规范与纯正。节目主持人理应成为使用语言的典范。

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的出现,对广播电视语言的研究也被提出,为广播电视语言工作在新时期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下降,语音不标准;语言不文明,方言土语泛滥;文理不通,逻辑混乱;用字不规范,繁体字回潮等。总之,语言污染已经到了需要全社会来认真对待的时候了。总的说来,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一定要达到以下要求:

一、用语规范,发音准确,声音悦耳

原广电部孙家正部长要求节目主持人“应该模范地贯彻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者和实践者,积极为广大听众和观众起示范作用。”

主持人节目与主持人如同急风骤雨一般向我们扑面而来,使我们应接不暇。当初广播电视急需大批节目主持人,只得从社会上广泛招聘,许多主持人未经任何专业培训而仓促上阵,不少主持人语音不标准,缺乏基本的新闻素质。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如今主持人作为一种与大众密切相关的职业,社会影响日益增大,主持人语音不准,甚至南腔北调,已渐显弊端,亟待整顿。节目主持人应同播音员一样,自觉地树立起语言规范的意识。苦练语言基本功,做到语言规范、字音准确、吐字清晰,理应成为社会使用语言的典范。这是社会和受众对主持人语言的基本要求。

节目主持人不仅要语言规范,普通话标准,而且要声音圆润,悦耳动听,富有美感,能给受众心理上的愉悦感。

二、语言具体

节目主持人所用的语言,只有让受众能理解,能听得懂,才能达到主持人的初衷。节目中所要阐述的事情、道理只有用具体的语言去表现才能产生形象。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徐曼主持的《空中之友》节目中曾播出过《致台湾一位女中学生》的内容,其中有这样一段:

“现在,我不知道听众朋友当中有没有那位给我来信的台湾女学生?四月底,我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听众来信,只是在读完这封信之后,我才知道,写信人是一位女学生,在台湾一所很有名气的中学读书,今年只有十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