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5883700000017

第17章 锋芒毕露的“国防秘书”(1)

由中东返国,就任新的要职;出版《剑刃》,引人注目;全书自我画像。锋芒毕露:有人认为该书类似希特勒的《我的奋斗》,或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1931年11月,戴高乐少校在法军驻贝鲁特司令部的两年任期结束,奉命重返巴黎。戴高乐与拿破仑不同。当年,拿破仑由外地重返巴黎,于1799年发动雾月18日政变,自己当上首席执政。而此时,戴高乐由外地重返巴黎,则就任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这一不高的官职。最高国防委员会是由贝当元帅创立、由总理领导的一个常设机构。其任务是负责评估国家的战备状况,使国家和民族准备应付战争。这要求秘书要有比较广泛的知识。戴高乐能调任这一工作,也许又是贝当的主意。

戴高乐上任后,分给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同伊冯少校合作,撰写《驻地中海东部地区部队的历史》。

1932年3月,戴高乐的父亲亨利不幸病逝。他因永远失去在事业上一贯扶持自己的亲人而悲痛不已。

1932年5月,戴高乐的《剑刃》一书,由其挚友、军事书刊出版人贝尔热一莱夫罗尔在因戈尔施塔特第一次出版。该书出版后,犹如一把利剑出鞘,引起人们的极大注目,后为许多国家翻译出版。但在我国迄今尚无全文中文译本。因此,本书拟对《剑刃》多做些介绍。

《剑刃》法文版一书仅有160页,开本小而字体大,若译成汉语,不过10万字左右。戴高乐在用羔皮纸印刷的该书特别本的扉页上,印有专给贝当元帅的献词:

献给贝当元帅

本书只献给元帅阁下一人,

因为您的赫赫功绩最能证明:

思想光辉所产生的行动,

具有何等崇高的美德。

作者接着在献词下面亲笔题词:“致最崇高最热忱的爱戴之意——戴高乐。”戴高乐对贝当元帅感恩戴德,对元帅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在第一章还有3处直接赞扬元帅,但对贝当的上级福煦元帅却只字未提。

《剑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军的地位和前景。戴高乐力图以史例论证和科学分析的方法全面探讨这一问题。其主要议题不仅有战争的战术和技术问题,而且有指导战争和军队训练的智慧和才能。主要意图是展示领导人物的智慧。

《剑刃》全书除前言外共分5章。第1章为战争行动,第2章为性格,第3章为威望,第4章为学说,第5章为政客和军人。前3章是戴高乐1927年在贝当元帅主持下于法国军事学院所作的三次演讲的修改稿。那三次演讲第一讲的题目是“战争行动与领袖人物”,第二讲的主题是“领袖人物的性格”与“纪律的含义”,第三讲的主题是“威望”。这三篇讲稿曾于1928~1930年间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过。第4章是戴高乐1925年写的“时机论”的修改稿。而第5章则是将军的新作“政客与军人”。这一章可以命名为“雷诺和戴高乐”,也可以命名为“政客戴高乐和军人戴高乐”。这是一章有关军事问题的随感。

戴高乐在《剑刃》前言标题下引用了《哈姆雷特》的这样—句名言:“成为伟人的必由之路,就是要支持大论战。”接着,一开头他就说:“我们时代的特征是风云变幻,令人莫测。有多少法规遭到破坏,预言变为谎言,学说被人践踏!有多少苦难、不幸和失望使我们蒙受挫折!又有多少冲突和奇袭使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受到震撼!刚改变了世界面貌的军队首先只感到痛苦,并为失去的激情而悲叹。”这是戴高乐对当时法国社会和军人心情的深刻写照。面对这一危险的现实,他强调决不能无动于衷,而应培养为集体牺牲和为荣誉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认为,杰出的军事人物应重新认识自己的头等作用,并致力于实现自己在战争中的目的。

在第1章《战争行动》里,戴高乐非常强调战争的偶然性。他认为,在战争中未知数太多,敌人的行动往往千变万化,敌人的兵力和企图不易准确摸清,地形不会处处一样,气象也变化无常。“因此,进行战斗的部队往往面临新情况,面临至少部分是出乎意料的新情况。希腊哲学家有一条可普遍适用于战争和生活的真理:‘已发生的事永不会再次发生,无论什么行动都不会完全重复出现,而只会与原行动有所不同。’……战争行动对人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最费力的,因为人若要解决它,就必须脱离常规和勉强自己行事。事实上所谓聪明,其实质上就是善于对付稳定的、确定的不变情况,避开不稳定的、不确定的多变情况”。这里,深刻反映了柏格森对他的思想影响。

《剑刃》寓意含蓄,气势磅礴。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剑刃》认为,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天性,战争是不能彻底避免的。因此,若无军队,人类社会也就不可能有进步。正是由于军队的流血牺牲,世界上才出现了希腊文化、罗马秩序、基督教和现代文明。总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军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决定力量。书中把军队比作剑,并在结束语中断言说:“剑——就是世界的轴心。”要赋予剑以利刃。

在第2章《性格》里,当谈到领袖人物的性格时,戴高乐说,领袖人物应是强有力的人物,而强有力的人物往往粗暴,难以相处,甚至使人讨厌,不得人心,即使确有真才实学,也难受到重用。他认为,领袖人物应是性格刚强的人物。关于性格刚强的人物,《剑刃》中有以下独特的实际是反映戴高乐性格的论述:

性格刚强的人

面对事端,性格刚强的人总是依靠自己,用自己的性格左右事态,勇于承担义务,并视之为己任。

像天才能给艺术作品打上具有独特含义和表现力的印记一样,性格能给整个行动打上自己的活力印记,从而使行动具有个人的性质。

就像天才在艺术领域里能给题材以生命一样,性格刚强的人在精神上能给行动以活力和生命。

这种能使事业生机勃勃的特有能力,需要毅力保证才能实现。性格刚强的人总是迎难而上,因为只有在同困难搏斗中,他才有用武之地。

在第3章《威望》里,当谈到领袖人物的威望或权威时,戴高乐说:“事实上,有些人几乎从初生之时起,就具有权威的气质,这种气质视之不能清楚见其形,但其影响则往往令人惊讶不已。”在唯物主义者看来,此种观点简直近似笑话。一个初生幼儿怎么能谈得上什么权威和气质呢?这不过充分反映了戴高乐的世界观。在阐述威望的问题中,《剑刃》还认为,为了树立威望,首先需要一种神秘感。对神秘感的描述,《剑刃》中有这样一段名言:

“首先一点,无神秘感就无威望可言,因为过于熟悉就不能产生尊敬。主在仆前非英雄,神居深庙方显威。因此,无论是运筹规划,还是处事和思维的方法,都要令人捉摸不透,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打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跃跃欲试。这并不是说,应该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对下属不理不睬,令人无法接近。恰恰相反,要想征服人心,就要体察人情,使人人都觉得自己受到器重。但是在这样做时,对人们决不能过于迁就,而必须保留某些随时可以抛出来的惊人秘密。这样,大家的信任之心就会油然而生,办事就无往而不胜了。”

不难看出,这段话可认为是戴高乐对自己为人处事的独特性格所作的最深刻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