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赢在人品
586700000016

第16章 在利益的天平上(3)

您是一国之君,如果下面的人效仿你的样子,更加贪婪,干脆把这潭水都抽干了不就可以把所有的鱼都捉到吗?但这样做以后这里还会有鱼吗?所以说,贪得无厌最终只会让自己、让子孙后代一无所获啊!”

人的本性本身就存在着美与丑两个方面,如果说贪得无厌是人的劣根性,那么能够自制就是人性的光辉亮点。谁都容易掉进贪婪的泥潭,唯有克制自己才是救助自己的绳索。要时刻记住:贪婪容易,自制难。一时的获利或许会令你兴奋不已,但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一无所获。

李克是一家公司的业务部副经理,刚刚上任不久。他年轻能干,毕业短短两年就能够有这样的业绩也算是表现不俗了。然而半年之后,他却悄悄地离开了公司,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离开。

李克在离开公司之后,找到了他原来关系不错的同事彼得。在酒吧里,李克喝得烂醉,他对彼得说:“知道我为什么离开吗?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为了获得一点儿小利,失去了作为公司员工最重要的东西。虽然总经理没有追究我的责任,也没有公开我的事情,算是对我的宽容,但我真的很后悔,你千万别犯我这样的低级错误,不值得啊!”

彼得尽管听得不甚明白,但是他知道这一定和钱有关。后来,彼得知道了,李克在担任业务部副经理时,曾经收过一笔款子,业务部经理说可以不下账了:“没事儿,大家都这么干,你还年轻,以后多学着点儿。”李克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但是他也没拒绝,半推半就地拿了5000美元。当然,业务部经理拿到的更多。没多久,业务部经理就辞职了。后来,总经理发现了这件事,李克就不能继续在公司待下去了。

贪欲的最终结果是葬送自己。为蝇头小利铤而走险,最终葬送了生命的大有人在。因此,要活得长久快乐,最好戒除自己的私心与贪婪。

做人要拥有自己的气节

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需要“可以托六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夺也”的气节。这样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忠诚之士。

中国儒家文化中讲究忠勇的精神,《三国演义》中关羽就是“忠诚”的象征。忠诚的精神之所以让人感动、感喟,就在于其“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今天,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同样需要忠诚的品质,因为这关乎个人的信誉与做人的气节。

忠诚,我们今天的理解应当是做人的骨气与气节。一个人如果没有忠诚的心,那么他在“临大节”的时候必定会不顾道义。在民族遭遇危难的时候,这种人会沦为汉奸;在太平盛世,他为老板做事,或为朋友谋事,只要见利就会忘义。所以孔子才要求我们要“见利思义,临危受命”。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对人性中的忠诚进行了一个诠释。

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匈奴还逼苏武投降。单于派先前投降匈奴的汉人卫律劝降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荣华富贵。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绝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

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这时候正是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单于见折磨他没用,就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做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挖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派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有心同汉朝和好,就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真的以为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还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都说他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苏武作为臣子,在关键的时刻没有背叛自己的国家,没有失去自己的气节,他的忠诚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从这个故事联想到现在,我们可以得知,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需要的也正是这种“可以托六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夺也”的气节。这样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的忠诚之士,一名经常表达自己对公司忠诚,但是一到考验他的时候就无法兑现自己承诺的人,绝对称不上“忠”。做人要有气节,在遭遇困难的时候不辱使命,在面临诱惑的时候不会倒戈相向,在企业最需要你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这就是“忠诚”的内涵,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靠自己的劳动获取财富

你活着的每一天,都应该努力地去追求财富。只要你制造的财富是正大光明的,你会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与赞扬。

比尔·盖茨曾说过:“你活着的每一天,都应该努力地去追求财富。只要你制造的财富是正大光明的,你就会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与赞扬。”在这个世界上,财富是很多人想追求的。财富本身并没有任何颜色,只是因为人们追求的方式不同,让财富有了“金色”或“灰色”,甚至“黑色”等不同的颜色,但只有阳光下的财富才是最具有亮色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对阳光下的财富心怀敬意,同时,阴暗中的财富自然也会遭到人们的质疑。求富贵、去贫贱都应以义为准绳,以义导利,以义去恶,否则将适得其反。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的手下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的这个账算得颇有哲理,“一口井”哲学说出了明哲保身的财富哲学,靠自己的劳动获取财富最踏实,攫取不义之财,最终葬送的是你的整个人生。

古往今来,被法办的贪官,都有一个最大的教训,就在于守不住自己那口“井”,贪得无厌之徒,总嫌“水井”不满,于是利用职权,贪赃枉法,不择手段地谋取不义之财,当他们的不义之财如大江大河之水滚滚而来时,常常就是连同他们自己也一起毁灭之日。此时,不仅大量的金钱财宝自己享受不到,就连浅浅一口井的水也丧失了,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人生的辩证法是无情的,有得必有失,想得到的更多,反而失之更惨。过于贪心的人不仅享受不到“一口井”给自己带来的幸福,而且弄不好会把自己的脑袋也搭进去。有人说,在一个高速发展带来巨额财富的时代,想明白财富在哪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在一个社会急剧转型、贫富悬殊已损害社会公平的时代,追问财富、透视财富,是财富得以久远保持的正义保障。

一个铁匠技艺高超,名满天下,收了很多徒弟,但他从不教给他们应该怎样做,每天只是默默地抡锤打铁。有一天他突患重病,奄奄一息,徒弟们都围在他的四周,希望能听到他最后说出绝招,铁匠用尽全身的力气断断续续地说:“记住,铁热的时候,别用手摸……”

岳飞曾赞一匹千里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才也。”它食量大而不苟取,拒食不精不洁之物,力量充裕而不逞一时之能,称得上负重致远之才。人亦如此,不义之财毋纳,不正之道毋走,才能肩负重任,有所成就。

世上的路千千万万条,但只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即正与邪。很多人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产生了质疑,从而选择邪道走下去,一步步迈向黑暗的沼泽地,到了万劫不复之时,才发现自己曾经拥有最珍贵的幸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获得以下认识:

·忠诚不仅仅是一种美德,它更可以转换成你的一笔财富,一旦你拥有了这笔财富,你也就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和重用。

·一名优秀员工不会放弃对金钱和物质生活的追求,但他会严守道德的底线,严守良知的底线。

·一个对企业高度忠诚的人比一个具有非凡才华的人更能博得领导的信赖。

·对真正懂得工作的人来说,工作就像是他最爱吃的巧克力,这个来自他心灵真实的隐喻,将带给他无比的快乐和热情。他将对工作乐此不疲。

·做人要有气节,在遭遇困难的时候不辱使命,在面临诱惑的时候不会倒戈相向,在企业最需要你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