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修国
5861400000171

第171章 斩草除根

马上又要出去了,先把第一更送上!

——————————————————————————————

袁尚的投降对曹煜来说反而是个难题,虽然他从未认为这世上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该怎么处置袁尚?确切地说,是该怎样处置袁熙?这个袁家的二公子自从辽东回来之后就一直很低调,作为主动投降的一员,曹煜又怎能把他杀了再纳甄宓为妾?

他甚至都已没有机会再见甄宓。

当一个女人和你没有任何关系的时候,那种渴望和占有欲自然也就没有这么强烈,可一旦她有可能成为你的情人,那一切就都已不同。

这代表着她已经被看作是你的人,已不能容许被别人占有。

曹煜又想到甄宓那臂上的伤痕,甚至会想到袁熙在甄宓身上发泄**的样子,他的心里立刻就觉得很不舒服。

他不知道这样的不舒服是不是会影响他对甄宓的感觉,但曹操既然也支持他纳甄宓为妾从而控制甄家,他就要尽快解决袁熙这个问题。

——————————————————————————————

信都交接的场面是极为浩大的,袁尚布衣出城相迎,老远就跪倒在路边,自称罪人。

曹操表现得就像是袁尚的世叔,赶紧下马把袁尚扶起,还很恰当地落了几滴眼泪,大声澄清袁绍的死和他无关,又说了一番听到这个消息时他也很伤心之类的话。

曹操是不是杀人凶手已经不重要,形势比人强,袁尚只能放低自己的姿态,表达出对曹操的无比尊敬。

还有一个心怀恐惧的是陈琳,毕竟那一篇《为袁绍缴豫州文》曾经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不过曹操哈哈一笑就把这事揭了过去,让陈琳擦了擦头上的冷汗后也不禁赞叹曹操的宽容。

听到田丰等人还在狱中,曹操也没再说什么,只是交代等到权力交接完毕之后再把他们放出来。如果他们愿意为曹操效力,自然也能得到厚待。

有了这样的态度,袁尚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曹操能够这样对待一直主战的田丰等人,自然也不会为难他这个世家公子。逢纪在一边也是极尽阿谀之能事,耍这个嘴皮子他还是很擅长的。曹操始终微笑回应,可是谁也不知道这微笑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只有曹煜知道,这微笑的背后,隐藏的是一把刀!

为了奖赏袁尚的识时务,曹操特意上书献帝,保留袁尚冀州牧的官位,甚至不会碰一下袁家本身的资产。用他的话来讲就是袁家本身就已在冀州根深蒂固,没必要再换一个人统治冀州。主要袁尚能一心为曹家做事,那原本的地位还是会继续享有的。

他同样也拿张绣来做例子。张绣在投降后还是镇守宛城,吃的喝的比以前还好,而且背靠大树好乘凉,日子逍遥得很。

袁尚感激涕零之下立刻拜谢曹操的抬举。他们几日前还是不死不休的敌人,可现在已经和谐到就像是两家知交故人在互相提携。

曹煜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不过还是感觉恶寒了一下。这就是政治啊,敌人什么的都是浮云,只要没有杀父夺妻之恨,还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

以曹操的精明当然不会变成这样的滥好人,早在进入信都的前一晚,他就已和曹煜订好了处置袁尚等人的策略。

冀州已经传遍了曹操的宽大政策,而且传言曹操还会放宽冀州的赋税,还富于民。不管这个消息是真是假,至少百姓还是很开心的。统治者是谁对他们来说本就没什么区别,只要碗里的饭够吃,身上的衣服能够御寒保暖,他们才不管这么多。

至于那些大族最先考虑的自然是自己的利益,可曹操并没有与他们对立的意思。而且甄逸已经在暗中开始游说这些士族,让他们还是把眼光放远些。这些大族几乎都是甄家的顾客,甚至大多接受过甄家的好处,甄逸的话语权还是能够有一点的。

而真正的行动,就在袁尚等人的幸福感达到顶点的时候展开!

就在那一天晚上,袁熙袁尚的官邸相继传来惨呼之声。到了清晨,信都的城头赫然挂上了袁熙、袁尚、逢纪等人的人头,这些人竟然在同一晚死于非命!

与此同时,信都的狱中田丰三人也已丧命,在他们的身边还留着一封遗书,上面清楚写着是他们派人刺杀了袁家兄弟和逢纪,就是要惩罚这些不义不孝的贼子。

而他们自己,在做出弑主之事后也已无颜活在这个世上,只有以命相抵,才能有面目再见九泉之下的袁绍。

这种戏剧性的转折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大家在感慨田丰沮授和审配等人忠义的同时也在为袁尚惋惜。曹操更是做足了戏,哭得捶胸顿足,命人把这六人好好安葬,又说自己对不起袁绍,没有照顾好他的儿子。

只有曹煜等寥寥数人知道其中内幕。袁熙是许褚杀的,袁尚是夏侯惇杀的,而狱中的田丰等人是曹煜亲自动的手。

如此机密之事只有曹操最信任的人才能去办,而他们这些人自然也能做得天衣无缝。当曹煜来到狱中的时候,田丰沮授早已料到自己命不长久,审配还表现得大义凛然,他们三人这杯毒酒喝得毫不犹豫。曹煜其实觉得有些可惜,田丰和沮授都是人才,只是在这场战役中没有真正发挥,又被袁家内耗所拖累,这才一败再败。如果他们能加入天策府,自然能让天策府的实力得到加强。可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来看,除了袁家,他们终将不会再事二主。

曹操这事做得很漂亮,让自己完全置身事外。就算有人怀疑其中有鬼,也没人敢说出来。对袁绍忠心的人几乎都已死光,剩下的许攸等人早已乐得看到这样的结果。

袁尚袁熙的死标志着袁家的势力已被完全肃清,而袁绍和曹操的争斗也以曹操的大获全胜而告终。从曹煜远行辽东起,曹操一方就一直占据着优势,就算在兵力较少的情况下也以局部战争的胜利来瓦解袁绍的兵力,一步步才走到最终的胜利。回头想来,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却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智慧。

好在幸福总是留给胜利者的,而曹煜也已到了享受幸福和喜悦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