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由来
5841400000052

第52章 社会万象篇(23)

枫叶原来是碧绿的,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渐渐变红了,这是因为枫叶内有“花青素”的缘故。花青索本身是无色的,但遇酸呈红色,遇碱呈蓝色。枫叶是酸性的,所以到了深秋就变成红色。那么,花青素又从何来呢?由于光合作用,树叶合成淀粉,淀粉又变成葡萄糖,分别输入树木植株的各个部位去做养料。随着气候转凉,叶子输送养料的能力逐渐减弱,树叶中所含的水分也在逐渐减少,惟独葡萄糖滞留在叶片里。糖分积累多了,便形成了花青素。花青素含量增高的枫叶,叶绿素在气温低的条件下,不断分解,于是叶子就变红了。

牡丹的由来

牡丹由于其雍荣华贵、艳压群芳被尊为我国的国花。牡丹花在很多地方都种植,尤以河南洛阳、山东荷泽最为着名。

牡丹是着名的观赏植物,宜寒畏热,喜燥恶湿,原产我国西北部。后久经栽培,其产地已遍及我国大部分地区,其中洛阳牡丹备受人们推崇,自古被誉为“天下第一”。

据旧小说《镜花缘》描述,洛阳牡丹是从长安被贬而来。武则天赏雪酒醉,要强令百花一夜之间全部开放:“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次日,万紫千红开遍,惟独牡丹不买账。女皇大怒,贬牡丹于洛阳。后来她移驾东都,见北邙牡丹盛开,一时大怒,下令烧山,致使花卉俱焚。但牡丹的根是烧不死的,到来年,一花照样开放。

由此可见,牡丹被尊为“花王”,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国色天香、浓姿贵彩、艳冠群芳,更重要的是,人们赋予她那种不肯阿谀权贵逢迎邀宠的品格,为百花所不能及,实在难能可贵。

茉莉花的由来

江苏民歌《茉莉花》,不仅国人喜欢唱,而且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人民传唱的经典之作,那么茉莉花在我国是如何由来的呢?

茉莉花又名抹丽、茉莉,是木栖科常绿木本花卉。其花虽无惊人艳态,然清香纯洁,从夏到秋开花不绝,故古人称茉莉花为人间第一香。

茉莉花原产印度,早在1600年前的汉代已由西亚传入我国,初时作为药用和观赏植物栽培。茉莉花又经常被穿成花串作为头饰,幽香清雅,又别有风韵。宋代诗人苏轼就有“暗香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的诗句。茉莉花在宋代已广为栽培。据宋代《闽广茉莉说》中记载:“闽广多异花,悉清芬郁烈,丽茉莉为众花之冠。岭外人或云抹丽,谓能掩众花也,至暮则尤香。”而后的《本草纲目》和《群芳谱》对茉莉花的药用价值及其栽培管理和繁殖方法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菩提树的由来

菩提树,《西阳杂俎》中说:“菩提树出摩伽陀国(今印度),在摩诃菩提寺,盖释迦如来成道叶树,一名思维树。”又据《广东志》里说:“菩提树种西域,大可数围。梁天监元年(公元509年)僧智药三藏,自天竺国(今印度)持菩提树一株,航海而来,植于广州光孝寺戒坛之前,迄今千余年,茂盛不改。”菩提树原产印度尼西亚,所谓“菩提”系梵语译音,有正宗之意,因相传释迦牟尼在这树下成佛而得名。

佛教认为菩提树下修练可以成仙。禅宗六祖慧能曾写过一首诗:“菩提本无树,名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表示出佛教虚无的境界。

君子兰的由来

君子兰为花中之精品。开花的君子兰更为珍贵,花开之时色彩秀丽,清香沁人心脾,有一股“君子”的风度和气质。

作为观赏类植物的君子兰,原是南部非洲的野生植物,1828年一名欧洲移民认为它是一种大有前途的观赏植物,历尽千辛万苦将它引入欧洲。在欧洲试种成功后,其秀丽吸引了英、德、丹麦等国的花卉爱好者,成为受欢迎的盆栽之一。这种植物的学名叫clivia,是英国一位公爵夫人首先采用的。

1854年,君子兰传到了日本,日本一位名叫大久保三郎的学者以这种兰花的美而不艳卓而不群的特色,给它取名为“君子兰”。而君子兰传入我国有两种途径,一是德国传教士由欧洲带来,另一是日本人运至长春,时间都在20世纪初。因此我国栽种君子兰的历史迄今不满百年。

棉花的由来

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是印度和埃及。

棉花在我国并非原产,现有的棉花品种主要来源于非洲和印度等地。在我国棉花有很多品种,但从大类来说主要有粗绒棉和细绒棉两类。粗绒棉有非洲棉和亚洲棉,而细绒棉有美洲的陆地棉和海岛棉。棉花在汉代时才传入我国,最早传入的品种是非洲棉和亚洲棉。现在,我国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也是世界上棉花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非洲棉原产非洲,以埃及棉花的品质最为优良。非洲棉经中亚的伊朗等地区传入我国新疆,又传到中原一带,非洲棉传入我国的时间至少在西汉中期。在新疆罗布泊西汉末至东汉的楼兰遗址中,曾发现过棉布残片,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棉织物。根据古书记载推知,新疆地区种植的棉花是小棉铃的非洲棉,也俗称为“小棉”。《梁书·高昌传》记载,高昌(在今吐鲁番县东哈拉和卓堡)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护,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为布”。在吐鲁番的晋代墓葬和巴楚县脱孜沙来遗址晚唐地层中还出土了非洲棉的棉籽。古书称棉花为“白登”,据分析也可能是由波斯语转译而来的。非洲棉产量低,但其生产周期短,成熟早,适合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很早就在新疆种植推广也就不足为奇了。到南北朝时,新疆地区的棉花种植和纺织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亚洲棉,俗称“中棉”,原产地在印度,其品质要优于非洲棉。它是经过东南亚首先传入我国华南地区的,传入时间比非洲棉传入新疆的时间要晚些,1~2世纪(东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如云南的哀牢(可能是现在的傣族)就已经知道棉布了。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当时也把棉布称为“白叠布”或“白叠花布”,福建一带则称棉花为“吉贝”或“木棉”,如三国时魏人盂康注《汉书》说“闽人以棉花为‘吉贝’”。

元朝以后,我国植棉已经非常普遍。明末徐光启所着《农政全书·木棉篇》,曾将我国所植棉花分为许多品种,湖南一带的叫“江花”;河北、山东一带的叫“北花”;浙江的称“浙花”,其他还有“青核”、“紫花”等名目。棉花传入我国后,由于可以大面积种植,大大改变了我国以往以丝、麻、葛等为主要纺织原料的情况,并逐渐居于主要地位。

西红柿的由来

西红柿,也叫番茄,顾名思义,它来自“番邦”。其果实外表艳丽,而且肉多,汁酸甜,内含多种维生素,是蔬菜中的上品。在16世纪以前,人们却又对它极为畏惧,不把它当蔬菜,而认为它是一种毒果。西红柿是半生半长在秘鲁的丛林中。不知何故,当地土着居民认为它是一种有毒的植物,连碰也不敢碰,并给它取名叫“狼桃”。到了16世纪,英国有一位名叫俄罗达拉里的公爵游历来到了秘鲁,非常喜欢当地这种繁茂、果实累累、色彩鲜艳的“狼桃”,于是,他把它带回英国皇宫,作为珍贵的礼品奉献给他的情人——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从那以后,西红柿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被大量的种植。但只限于观赏,人们认为它是“毒苹果”,吃了要长“毒瘤”,仍然不敢入口。

到了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禁不住诱惑,决心冒死尝一尝这“狼桃”果的滋味。他勇敢地吃下一口之后,感到酸甜可口,但想到人们的警告,仍不免心惊肉跳。于是,他穿好衣服躺在床上等死。时间在焦虑、恐惧中慢慢过去,他没有感到任何不舒服,反而食欲大增,12小时之后,这位冒险的画家仍好好地活着,从此他忍不住经常吃起来。这位画家不畏牺牲、勇改地尝试西红柿的趣话在各地传播开来,而西红柿也逐渐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佳品。

到18世纪后期,意大利人开始尝试用西红柿做菜,并传至世界各地。

韭菜的由来

相传1500年前,六朝有个名士周颙,文才出众,清贫素食,南齐的文惠太子问他:“菜食何者为佳?”他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后人认为他的看法确有见地。杜甫所吟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问黄梁”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