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由来
5841400000036

第36章 社会万象篇(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困难,叶利钦访日表示可以考虑“出卖”四岛,但当时日本没能把握机会。等到普京上台,日本首相发出了强硬姿态的讲话,俄罗斯对此不理不睬,反而批准韩国在北方四岛海域捕鱼,北方四岛归还日本更加艰难。

北方四岛问题将是困扰日俄关系的一个长期的焦点议题。

靖国神社问题的由来

每到8月15日,日本东京九段坡上的靖国神社内,就会有军国主义时代的残渣余孽搞一番令人作呕的表演,右翼团体乘机举行集会,渲染侵略有理的“爱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为数不少的国会议员和内阁成员也到这里参拜……靖国神社是如何成为这样一个是非之地的呢?

靖国神社原称“东京招魂社”,始建于1869年,1879年后改名为靖国神社,成为享受高规格待遇的“别格官币神社”,并由内阁的陆军部和海军部管辖,由军方秘密地决定什么人死后能够作为“功臣”进入神社,成为所谓的“御祭神”。

靖国神社最初祭祀的是明治维新后两次国内战争(戊辰战争和西南战争)中的阵亡者,但是到后来,却专门摆放在对外侵略战争中丧命的军人等的牌位,成为宣扬和支持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和工具。这些战争,按照日本右翼学者的称呼,依次是“日清战争”(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征伐台湾”(1874年借口日本渔民被杀入侵我国台湾)、“北清战争”(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日俄战争”(190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3-1917年期间,出兵进攻中国青岛等地和太平洋上的德国殖民地)、“济南事变”(1927-1928年间,以保护日本侨民的生命、财产为借口3次出兵我国济南)、“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支那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大东亚战争”(1941-1945年)等。

日本“二战”投降后,美国占领当局为铲除军国主义的精神及其滋生的土壤,于1945年底发布了“神道指令”,禁止日本政府对神社、神道进行经济扶持与监督,使宗教与政治脱钩;接着,又在“和平宪法”中写入“政教分离”的原则。靖国神社从国家所有变成了宗教法人。到1958年,被关押和被处决的甲、乙、丙各级战犯统统享受了《津贴法》待遇。同年,死亡的乙、丙级战犯进入靖国神社,1966年12月,东条英机等7名被处死的甲级战犯和7名在关押期间死亡的甲级战犯共计14人也进入靖国神社。

到目前为止,作为“御祭”在靖国神社里接受合祭人员的确切数目是2466344名。

迄今为止,已有多位日本首相参拜过靖国神社。1975年8月15日,当时的首相三木武夫以私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1985年,中曾根康弘以内阁首相的身份在8月15日参拜了靖国神社。此后,虽然每年都有许多日本内阁成员以公职或私人身份参拜,但内阁首相却不敢明目张胆地去。1995年,内阁首相桥本龙太郎也曾冒天下之大不韪,在8月15日之前以首相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2001年8月14日和2002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中国、韩国的反对,两次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内阁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是明目张胆地亵渎中国及亚洲人民的感情。

克什米尔问题的由来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简称。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山区,居印、巴、中国和阿富汗之间,为战略要地。面积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00多万,其中77%是穆斯林,20%信奉印度教。

1947年,饱经200年殖民统治的印度终于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实行印巴分治。然而,英国人留下的“蒙巴顿方案”却埋下了印、巴两个邻国不断流血冲突的祸根。按照《蒙巴顿方案》规定,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应划归巴基斯坦,但又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规定可以自由选择,或加入印度,或加入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由于克什米尔多数人是穆斯林,巴基斯坦一直坚持主张克什米尔归属应按公民投票原则,由克什米尔人民自己决定。但是,印度利用它在分治时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克什米尔归属印度。1947年10月,印、巴双方为此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1948年8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通过停火、非军事化、公民投票三阶段解决克什米尔纠纷的决议,一开始印巴双方都表示接受。1949年1月印、巴停火,7月划定停火线,印度占领克什米尔的2/3地区,人口占3/4;巴基斯坦占领1/3地区,人口占1/4。印度在其占领区内成立邦政府,巴基斯坦在其控制区则成立自由克什米尔政府。1953年,印、巴两国总理会谈达成协议,在联合公报中宣布,将在克什米尔举行公民投票,遵照克什米尔人民的愿望解决克什米尔争端。但印度政府却违背诺言,宣称克什米尔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65年9月6日,印度利用克什米尔紧张局势,再次向巴基斯坦发动武装进攻。直到9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使双方停火。巴基斯坦政府把每年的9月6日定为“保卫巴基斯坦日”。1972年7月3日,印、巴签署《西姆拉协定》,规定双方尊重停火造成的控制线,而不损害任何一方的众所周知的立场。但1975年2月,印度片面宣布克什米尔印占区为印度联邦的一个邦,这引起了克什米尔巴基斯坦方的坚决反对。

三次克什米尔战争,使得双方积怨更深。为了探讨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途径,2001年双方首脑曾经举行会谈,但无果而终。克什米尔问题的解决将是个漫长的过程。

“古巴导弹危机”的由来

1961年4月,美国雇佣军武装入侵古巴遭到惨败,不久苏联准备在古巴部署苏联的中近程和中远程导弹。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封锁古巴的决定,并派出海、空军追踪、拦截运送导弹的苏联舰只,并威胁不惜使用武力,世界大战形成一触即发之势。10月28日,赫鲁晓夫通知肯尼迪说,将停止“构筑武器发射场”的工作,已经运入古巴的导弹将运回苏联。美国政府于11月20日宣布解除对古巴的封锁。

“水门事件”的由来

指美国1972年总统竞选期间共和党尼克松政府的非法活动。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1972年是民主党总统竞选的总部。1972年6月17日,共和党全国竞选委员会派出的5名工作人员企图潜入这里安装窃听器以刺探对手情报时被捕,并引出了一连串共和党竞选的丑闻。尼克松在事件暴露后的初期否认自己以及政府涉入此案,但随后的调查表明,尼克松不仅知道这件事情,而且在极力毁灭证据掩盖事实真相。1974年7月,众议院开始弹劾总统的司法程序,尼克松被迫于8月8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的辞职总统。以后,美国便把政治丑闻冠以“某某门事件”的称谓,如“伊朗门”、“自水门”、“拉链门”等。

沙文主义的由来

我们经常在历史书中看到描述沙俄时说其大国沙文主义膨胀等等,那么“沙文主义”是什么意思呢?沙文主义是资产阶级侵略性的民族主义,把自己的民族利益看得高于其他民族,煽动民族仇恨,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反动资产阶级政策和思想。

“沙文主义”最初起源于法国一名士兵N.沙文的名字。由于沙文获得军功奖章和一小笔津贴,便对拿破仑感恩不尽,狂热地拥护拿破仑的征服计划,鼓吹法兰西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极力主张法国用暴力向外扩张,建立大法兰西帝国。于是,从1815年以后,在拿破仑军队的老兵中,沙文就成为对靠军事力量征服其他民族的狂热崇拜的代表。后来,沙文主义泛指一切极端民族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由来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之前,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比较流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克劳德·昂列·圣西门(1760-1825年)是法国思想家,世界着名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圣西门一生批判封建,抨击资本主义的丑恶。圣西门想象在未来的新社会中,人人参加劳动,没有游手好闲、不劳而获的人。而且他坚信,只要大家都接受这个理想,这个美好的理想的社会就一定会实现。圣西门的设想是美好的,包含着社会主义的天才设想,但是也有许多不合实际之处的地方,因此他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法国发生大革命后,他放弃了爵位和称号,热情地投入到革命运动中。革命后,他看到劳动群众仍然受苦,转而对资本主义采取了否定态度。圣西门激烈地抨击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决心把“设计”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作为毕生的使命。

当时圣西门已经快40岁,仍然到工业大学和医科大学去学习各种知识,还到英国、瑞士和德国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为了从事科学研究,逐渐花掉了全部家产,生活十分艰苦,时常疾病缠身,妻子也离开了他,他甚至一度靠原来的佣人收留勉强度日。佣人死去,他贫困潦倒,直到晚年在一个门生的帮助下,才勉强摆脱贫困。尽管环境如此恶劣,圣西门却一直孜孜不倦,顽强地从事他的理想社会的研究。

圣西门一生写了很多关于社会主义的着作,但直到1825年4月发表《新基督教》标志着他创建的空想社会主义大厦的完成。马克思说:“圣西门只是在他的最后一本着作《新基督教》中,才直接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言人出现,才宣告他的努力的最终目的是工人阶级的解放。”他的思想反映了早期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的抗议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人类文化中的宝贵遗产。他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

“乌托邦”的由来

乌托邦即是空想社会主义,它是拉丁文Utopia的音译,源于希腊文ou(没有)和topos(地方),意即“乌有之邦”。英国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或组织的名称,也是他于1516年写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的简称。在书中,托马斯·莫尔从印第安人生产资料公有、平均分配、鄙视黄金的原始公社生活中得到启发,用他本人和一位远涉重洋归来的葡萄牙水手谈话的形式,描绘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实行公有制度,公民选举政府社会官员,人人地位平等,都得参加劳动,按需分配。

托马斯·莫尔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其父曾担任英国皇家高等法院法官,莫尔从小受到正规的教育。1492年,莫尔进入着名的牛津大学学习古典文学,两年后回到伦敦改学法律,不久成为着名律师。1504年,他当选为国会议员。1509年,亨利八世即位,莫尔被任命为大法官(相当于首相)。但在1534年,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首脑。莫尔反对教会的黑暗统治,也反对国王的专制,他拒绝承认英王为教会的首脑,因此遭逮捕,被关进伦敦塔。1535年7月,被处以死刑。

通过《乌托邦》,莫尔在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中第一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这样的设想,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残酷剥削的强烈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以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后来,人们把“乌托邦”一词作为“空想”的同义词,凡是不符合现实的愿望、空想等都被称为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被称做“乌托邦社会主义”。但是乌托邦理论为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提供了天才的素养,这在一方面也说明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天才设想。

“人定胜天”思想的由来

中国古代哲学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一种主张,意指人类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是战国时荀子首先明确提出的。他认为,人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就可以正确地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来战胜自然。荀子高扬人的作用,把人提高到与天地并列而为三的崇高地位。荀子以后,刘禹锡、王廷相等都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思想。孙中山也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人定胜天”的优良思想传统,指出:“世界中的进化力,不止一种天然力,是天然力和人为力凑合。人为的力量。可以巧夺天功,所谓人事胜天。”现代社会,人类愈加重视生存环境,人们认识到,重要的是和自然环境的融洽相处,而不是破坏自然规律。

“人非利不生”的由来

古语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非利不生”即是此意。这句话充满了古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这句话出自北宋年间李靓用语,他认为“利”是人们物质生活和国家财用不可缺少的条件,“人所以为人,是食也;国所以为国,是用也”(《国用》)。在他看来,人在本性上都是言利的,“盖利者忙所欲”,“利之所在,是法合亦天由而胜也”(《富国策》第八)。因此,不言利人就不能生存,反对言利就是残害生命,反乎人情。因此,他认为:“人非利不生,为不可言……不贪不淫而日不可言,无乃赋人之生,反人之情,世俗不喜儒以此。”(《杂文·原文》)这与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相对立。

“无神论”的由来

早期人类社会,由于对自然不了解和恐惧,产生了许多想法,“神”便是人类自己造出来的。有神论几乎支配着整个世界早期人类的思想。直到古希腊无神论哲学家伊壁鸠鲁对有神论者雄辩地证明了神的不存在,“无神论”才成为一种有影响的思想。伊壁鸠鲁将神分为三种可能性:神或是愿意但没有能力除掉世间的丑恶;或是有能力而不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或是既有能力又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因此,如果神愿意而没有能力除掉世间的丑恶,那就不算是万能的,而这种无能力是和神的本性相矛盾的。如果神有能力而不愿意除掉世间的丑恶,那么这就证明它的恶意,而这种恶意同样是和神的本性相矛盾的。如果神愿意又有能力除掉世间的丑恶(这是唯一能够适合于神的本性的一种假定),那么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世间还有丑恶呢?至此,“神,根本不存在”证毕。

时代发展到今天,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有神论”还没有消除掉,科学的普及仍是任重道远。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的由来

古希腊诞生了许多世界着名的哲学家,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流派众多。其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便是一条着名论断。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永远凝固不动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人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时,这条河已不是原来那条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