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宦官传
5838400000046

第46章 清末宦官(5)

清朝律令明确规定:太监品级不得超过四品。慈禧太后一再打破祖制,遂使李莲英成为清王朝太监中空前绝后的一位二品顶戴者。可见慈禧太后的意愿就是律令!

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并不如愿。因为传来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坏消息,大煞了庆寿的风景气氛。那些死难将士无法知道,失败并不是由于日本人多么厉害,而是临国难仍大逞私欲的慈禧太后和她的心腹太监李莲英,本应装备北洋水师的巨额资金,被挪用来满足慈禧的虚荣心。万寿庆典的奢侈靡费与前线将士的生命热血,写就了中国近代史上这耻辱而沉重的一页。

在中日甲午战后,为了振兴衰世,年轻的光绪帝任用康有为等一批维新志士,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以图富国强兵,同时夺回朝政大权。但“维新”只维持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所扼杀,光绪皇帝被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他心爱的珍妃也被打入冷宫。慈禧太后刚“临朝训政”,李莲英便对高峒元说:“我早说过,那帮孩儿军闹够了,老佛爷自会收拾他们。只要老佛爷在,天下永远是咱们的”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的铁蹄蹂躏了繁华如锦的京城。李莲英为慈禧太后梳妆打扮成汉族老妇人,出德胜门,仓惶西逃。临出逃时,李莲英也没忘记提醒慈禧太后处置冷宫中的珍妃。当珍妃被推向井边时,以求援目光看着李莲英时,这个阴狠的奴才借故走开了,储秀宫的首领太监崔二总管(崔玉贵)拖住珍妃后腰将珍妃推入后宫的井中。

慈禧太后逃到西安后,李莲英找来唱秦腔、豫剧的戏班子,打发避难日子。次年,两宫回銮京师。这一年的流离颠沛和政局跌宕,使李莲英的心情变化了不少。尤其是端王载漪父子的遭遇下场,更使他对官场险恶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

端王之妻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光绪帝因变法失败被囚,慈禧太后欲废帝另立,以端王子溥儁为“大阿哥”(皇储),端王俨然以“准太上皇”自居,气势夺人,却不料因洋人提出惩办义和团祸首的要求,慈禧太后竞将全部责任推到端王身上,将其发配新疆充军,永远监禁,溥儁的“大阿哥”也被废掉。李莲英看着墙倒众人推的势态,不由想到自己平日得罪了多少仇敌。再看回銮之后,崔二总管一天“红”似一天,还有小德张八面玲珑,心里头就有了股凄凉感觉。老佛爷经过这一场折腾,也少了昔日的锐气,对光绪帝的态度也和缓多了。

李莲英知道慈禧信鬼信神,很在乎这类事。便说:“老佛爷,奴才昨晚作梦,梦见了珍主子。”

慈禧太后说:“她在梦里说了什么吗?”

李莲英说:“珍主子说她三魂六魄飘飘荡荡,没有归宿。奴才看,珍主子的尸骨也该收殓一下,老泡在井里可不是个事呀。”李莲英说到这里,恰好西风吹得窗户纸发响,粗大的蜡烛也光焰闪忽不定。慈禧太后心里直发毛,脸也变了色,好一会才缓过神来。

慈禧惊慌地问:“那……她在梦里说没说怎么办呢?”

李莲英忙说:“说了,她说在宫里给她设个神位就行了。”

慈禧太后说:“只是没有这个先例,放在宫里只怕不合宫规吧?”

李莲英却说:“其实这也没个什么。就如一家人,老太太健在,小辈儿反而先故去了,就在偏房设个神位,只要不在正厅就可以。”

慈禧太后便说:“那就替她在井旁边那间屋子供灵好了。”

李莲英在第二天,奉太后之命,传谕工部打捞珍妃尸体,并择地安葬。李莲英这样做,是想获取光绪帝的赞许和感念。

光绪皇帝在1908年10月21日,带着一生的遗憾与愤懑,在中南海瀛台去世,年仅37岁。这使慈禧震惊不已,走完了她73岁的人生,离开了她48年来视如生命的权力。临死前,最后行使权力,在御前会议上,命以醇亲王第五子载沣年仅3岁的儿子溥仪为帝,继为穆宗(同治)之后,兼桃德宗(光绪),这就是宣统皇帝。这已是慈禧太后一生中第三次扶立新帝。宣统继位,由其父载沣(袭封醇亲王)任摄政王,但遇事要向隆裕太后(光绪皇后)那拉氏请旨,来治理大清江山。

慈禧太后死了,最伤心的是李莲英。慈禧太后是他的主子,主子在他享尽荣华富贵,宫中太监个个对他唯命是从,宫外大臣人人对他巴结附会,李莲英习惯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生活。可这一切随着主子去了,他如丧家之犬,在主子慈禧太后灵前大放悲声。李莲英的悲伤劲儿,令隆裕太后也感动。“李谙达(宫中对老太监之尊称),节哀吧!皇上跟老佛爷相继去了,我这心里乱极了,还要靠你帮忙出主意呢。你跟老佛爷这么多年,熟习规矩,老佛爷这边的后事,就劳你经管吧。”

李莲英止住哭声,为慈禧太后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而感动,也象溺水者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自己今后的靠山就是隆裕太后了。“奴谢主子抬举。主子也别伤心太过,万事保重御体要紧。如今,万岁爷尚小,全靠主子操劳了。”

李莲英在宁寿宫照料慈禧太后,他事死如生,除丧仪上的规矩之外,一切全照慈禧太后活着的样子;早上让宫女打洗脸水,打开梳头匣子和首饰箱,传膳也是挑慈禧生前爱吃的。这些供完之后,照例喊一声:“老佛爷绕弯儿去罗!”走廊上的人听见这喊声,也象往日一样回避开。照惯例,帝、后大殓毕,奉安之前,梓宫由大内移至景山的观德殿。但殿内仅能停放一座梓宫,现在却有两座。小德张建议先移慈禧太后的。这正合隆裕心思,立即传旨礼部。

李莲英闻听之后,特请拜见慈禧太后。见礼之后他跪着不起。“奴才听说要先移老佛爷到景山,不知可是真的?”

隆裕太后摸不明李莲英的意图,便说:“还没有定规。”

李莲英说:“若是还没定规,奴才求主子开恩,让老佛爷仍旧暂安宁寿宫。她老人家归政后就住那儿,已经习惯了,那也曾是当年乾隆爷归政后住过的地方。若是到了景山,老佛爷会不习惯的,那儿太冷清。老佛爷喜欢热闹,这一点主子也是知道的。奴才侍侯老佛爷三十多年,等侍侯到陵上,奴才求主子开恩,放奴才回去。这也是没有多少日子的事了。求主子让奴才在老佛爷跟前再多尽点心,也不枉老佛爷疼奴才一场啊。”

李莲英直说得声泪俱下,隆裕太后为他这忠心所动,也不加思索地说:“好了,就准你所请,请皇上先移观德殿好了。”

李莲英叩谢离开慈宁宫后,小德张埋怨自己的主子说:“主子真是心软,怎么就听他胡说。他霸占着宁寿宫不肯让出来,说不定会发生什么事呢!”隆裕太后只好吩咐小德张小心巡逻便是。小德张派人日夜严密监视宁寿宫。

小德张自回銮之后,气焰日盛一日,犹如自己当年一样,但李莲英却有对付他的办法。回到宁寿宫,李莲英冷笑着自语道:“小德张想把老佛爷从这请走,他好来掘宝,我偏不让他遂心。外头传说老佛爷的私房有几千万,都埋在宁寿宫。这话真假我偏不说出来,让他去想去猜,白天吃不下,晚上睡不着,把条小命玩完,我就高兴啦。”

慈禧太后的葬礼之后,李莲英便下落不明了。

因清秀机敏,有一手梳妆本领而得慈禧太后欢心,提升梳头房总管。他极尽谄媚逢迎之能事,受慈禧太后赏识宠爱,位至内廷大总管,赏二品顶戴。他恃宠弄权,结交权贵,干预朝政,介入帝、后之争。光绪十二年(1886)随醇亲王奕谡到天津检阅海军。“百日维新”之后,策划囚禁光绪于瀛台,并残害珍妃。李莲英大肆贪污收贿,借慈禧太后之手卖官鬻爵,仅储于宫内的白银就有数百万两。1908年,慈禧太后死去,李莲英失去靠山。在慈禧出殡那天悄悄出走,隐姓埋名,流落他乡。有的说是他求助于隆裕太后保护,在南花园一角住下来,以避人跟踪。有的说他出家为僧。一说他被仇家杀死,身首异处。一说他用“金蝉脱壳”之计,让一名年老太监穿上自己的服饰,然后在京郊将其杀死,割取首级,造成自己被仇家所杀的假象,安然去往他乡。这一说法流传较广。

李莲英荣宠兴衰的人生命运,是和执掌大清帝国命运半个世纪的女主子慈禧联在一起的。掌权的女主子从世界上消失的同时,权倾朝野的大总管也就此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