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将军传
5834000000089

第89章 清(12)

光绪二年,刘锦棠随大军征讨新疆叛乱分子阿古柏。四月,左宗棠命刘锦棠率主力两万余人,出星星峡,经哈密、巴里坤至古城子,与金顺部会合。刘锦棠、金顺率步马军三万多人先后攻克了阜康城、黄田、古牧地。当时,清军在古牧地缴获敌人一件公文,大意是说乌鲁木齐城的壮丁已经派尽,防守无人;等待南路阿古柏的援军亦无希望。刘锦棠当机立断,下令进攻。于二十九日一举攻克了乌鲁木齐。左宗棠向皇帝奏报,称赞刘锦棠“忠勇罕俦,机神敏速,有谋能断,履险如夷。实一时杰出之才”。光绪皇帝很快赏刘锦棠骑都尉世职。

接着,清军分东、北两路攻击阿古柏。刘锦棠率主力15000人由乌鲁木齐越天山,拟先夺取达坂城,自西北向东南进攻吐鲁番和托克逊;张曜、徐占彪分别从哈密、巴里坤向盐池(今新疆七角井以西)集结,南下与西进两路兵会师。十三日,刘锦棠率军攻占托克逊,其他两路也相继得手,打开了通往南疆的门户。

阿古柏见南疆门户失守,走投无路,逃至库尔勒后服毒自杀,其部溃散。按左宗棠的部署,光绪三年(1877)七月十七日,刘锦棠率33个营为前锋,张曜率16个营继进,总兵力约两万人,直指南疆各城。自九月至十一月底,刘锦棠率军相继收复了’喀喇沙尔、库尔勒、阿克苏、乌什、喀什噶尔、英吉沙、和阗。除伊犁外,新疆全境已被清军收复。刘锦棠也晋二等男爵。光绪四年,加授三品太常寺卿。七月,转通政使司通政使。

光绪四年九月,阿古柏的旧部犯边,刘锦棠派提督方友升、谭慎典等分兵击败了敌人。此外,他多次率军击溃小股叛军及入侵者。光绪六年正月,光绪皇帝命刘锦棠帮办新疆军务。八月,左宗棠奉诏回京,刘锦棠受命署理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光绪七年(1881),刘锦棠被授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刘锦棠见新疆既平,请设新疆行省,隶属陕甘总督,设巡抚布政使。光绪皇帝准奏,加授他按察使衔。光绪九年(1883),因刘锦棠政绩突出,升为兵部右侍郎。光绪二十年,因慈禧六十大寿,晋封一等男爵。六月刘锦棠入京晋见,七月因病去世。谥号“襄勤”。

刘步蟾

刘步蟾(1853~1895),清末海军将领。字子香。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在中日甲午海战中,他舍生忘死,志节凛然,以身殉国。

同治六年(1867),刘步蟾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学习英文、测量及驾驶,成绩优异,屡次获优等奖。同治十年,刘步蟾在建威兵船任事,随船游历了南北洋及新加坡等地。第二年,在会考闽、广的驾驶生中,刘步蟾一举夺冠。从此,刘步蟾开始驾船巡历祖国的海岸线,并且用西洋方法测量了台湾等地的地势,把风土人情也记载下来,他绘制的地图既清楚义详细。

光绪元年(1875),刘步蟾被派往欧洲学习枪炮、水雷等制造技术,并且在英国的旗舰马那多号上见习。当时英军的远东舰队司令非常赏识他,说他不但学习用功,而且对西学也颇有了解。据传曾请他留在英军中任职,但被拒绝。光绪五年(1879),李鸿章认为刘步蟾是可用之才,令他驾驶定购的快船回国,加副将衔。光绪十一年,刘步蟾受命去德国督带“定远”号等舰回国,加总兵衔。光绪十四年,北洋海军舰队正式成立,刘步蟾被任命为舰队右翼总兵,加头品顶戴,赐号“强勇巴图鲁”。

光绪二十年(1894)九月十七日,在鸭绿江口外的黄海海面上,中日海军展开了世界史上第一次蒸汽机舰队的海战。刘步蟾按照海军提督丁汝昌的部署,率“定远”舰航行在雁行阵的尖端,迎着鱼贯而来的日本舰队破浪前进。在距敌舰五千多米时,日舰突然开炮,刘步蟾下令回击,炮弹在敌巡洋舰“吉野”号附近爆炸,继发一炮,飞向“吉野”号甲板,11名敌军官兵饮弹。敌舰第一游击队不敢与“定远”舰对峙,凭借速度快,抢过北洋舰队右侧包抄后路。海战开始不久,敌人的炮弹炸毁了冲锋在前的“定远”舰桅楼,提督丁汝昌身负重伤。刘步蟾立即代为督战。随即,在他指挥下,敌舰“比睿”号被炮击,丧失了战斗力。

“定远”舰越战越勇,很快咬住了敌舰“赤城”号。刘步蟾指挥战士用后部15厘米克虏伯炮轰击“赤城”号,弹片击中正在观看海图的敌舰长坂元八太郎少佐的头部,“赤城”号载着十几具尸体向大海深处逃窜。

敌舰在速度和速射炮上占据优势,北洋舰队的“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先后被敌击沉,战场只有“定远”号等四艘舰与敌人在拼搏。“定远”号和姊妹舰“镇远”号相互依持,毫不气馁。“定远”舰经过几个小时的苦战,已是弹痕累累,炮械破残,仅剩三门大炮还能施放。刘步蟾镇定自苦,沉着指挥应战。

日军旗舰“松岛”号欲将“定远”号置于死地,从弹舱同时搬出三颗大炮弹放在炮前准备发射。没想到“定远”舰的大炮一声怒吼,准确地击中“松岛”号,日军的三颗大炮弹也一起炸开。不大一会儿,“松岛”号剧烈震荡,船体开始倾斜,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和指挥能力。

鏖战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敌舰已是精疲力竭,无心恋战,便首先退出战场。北洋舰队升旗集队,追逐敌人十余里,日舰利用航速优势,飞驶逃循。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遭受很大损失,但是,由于刘步蟾等海军将士的英勇抵抗,给敌人以有效的杀伤,并保住了舰队的主力。

刘步蟾因此战有功,晋升记名提督,赏换“格洪额巴图鲁”勇号。丁汝昌离舰养伤,刘步蟾代理其职,在旅顺军港夜以继日督修战舰,一个月后,战舰全部修复,十月十八日,休整后的北洋舰队开向威海卫。

清朝陆军极其腐败,不堪一击。日本陆军从荣成登陆,轻取威海,占领了沿岸炮台,与日本海军形成对北洋舰队的夹击。

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月五日清晨,日本的鱼雷艇偷袭“定远”舰,刘步蟾随丁汝昌登上甲板观察,发炮击沉一鱼雷艇。这时,“定远”舰也中弹受伤,海水往舱里猛灌。为了防止沉没,刘步蟾当机立断,急令断锚南驶,到刘公岛东南海岸浅水处搁浅。这样,“定远”号还可以作“水炮台”使用。二月十日,定远舰的炮弹打光了,可是甲板还露在水面上。刘步蟾为了防止舰被敌人缴获,下令将250磅炸药点燃,一声巨响,“定远”舰永远地消失了。这时,在舰队巾任职的一些洋员,煽动蛊惑官兵向日军投降。丁汝昌、刘步蟾的号令没有人执行。当夜,刘步蟾看着濒于毁灭的舰队,想着不可挽回的败局,痛心疾首,最后服毒自杀,时年43岁。

邓世昌

邓世昌(1856~1894),清末海军将领。字正卿。广东番禺(今珠海)人。邓世昌历任广东、福建舰船管带及千总、守备。后来李鸿章把他调到北洋水师,任“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因有功升总兵,海军中军副将。他英勇善战,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

一、少年有志治军有方

邓世昌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十分聪明好学。他身材不高,性格沉毅,少年时就有办事的才干和心计。后移居上海。他精通英语,对于凡是长见识、增知识的事十分留意。他在上海黄浦江一带看到外国军舰任意出入中国的海港,常常叹息不已,并立志于我国的海军建设。

同治六年(1867),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在福建任船政大臣,招考广东籍而又学过英语的青年入船政学堂,培养航海技术人才。当时船政学堂招收学生十人,邓世昌就是其中之一。他学习十分认真刻苦,成绩也特别出众,受到沈葆桢的器重。同治十年(1871),邓世昌被派到建威舰实习,并巡航南洋各岛,不久,被提升为该舰管带。同治十三年(1874),因成绩卓着,邓世昌被奖励五品军功,派充“琛航”运输舰的管带。光绪元年(1875),他先后被调任“海东”、“云和”、“飞霆”等炮舰管带。针对日本窥视台湾的现状,为扼澎湖、基隆等要冲,邓世昌被清政府补干总,调任“振威”号舰长。因为还要缉捕海盗,又升为守备,加都司衔。

光绪五年(1879),李鸿章兴建海军,得知邓世昌熟悉军舰管理和航海技术,便把他调到北洋水师,担任镇南炮舰管带。第二年,总教习英国人葛雷森率“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四炮舰巡游渤海,至海洋岛,“镇南”舰触礁,由于邓世昌沉着指挥,很快使船脱离了危险。但是邓世昌还是因此被撤了职,由洋教习英国人章斯敦接任。同年十二月,邓世昌以副管带的身份,跟随提督丁汝昌到英国接带“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邓世昌认真考察西方的海军情况,详细了解了训练海战的技术。

光绪八年(1882),朝鲜政局发生动乱,起义者放火烧毁了汉城的日本公使馆,迫使侵略者狼狈逃往仁川。日本侵略者利用这一事件,派遣军队去朝鲜,以战争相威胁。这时,清政府也知道了此事,派邓世吕随丁汝吕率舰护送浙江提督吴长庆的陆军部队东渡,以增援朝鲜。邓世吕指挥部队快速行驶,比日本的舰队早一天到达仁川。日本人见中国军队已经增援朝鲜,没有办法,只好悻悻返回。清政府为表彰邓世昌此次护送陆军有功之举,破格提升,免补都司,迁游击,赐勇号“勃勇巴图鲁”。此时的邓世昌管带“扬威”舰,往来于天津、朝鲜。冬天寒冷,北方的海面都结了冰,邓世昌便南下巡查,担任台湾、厦门一带的海上防务。

光绪十三年(1887)七月,李鸿章在英、德两国订购的“致远”、“靖远”、“来远”、“经远”四艘巡洋舰已将交货,就派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出洋接带。邓世昌以营务处副将衔参将兼“致远”号舰长。

光绪十四年(1888)三月十五日,邓世昌率“致远”等四舰安全抵达天津大沽港。清政府任命他仍为“致远”号管带。同年五月,李鸿章到威海检阅北洋舰队,因为邓世昌训练得力,奏准赏换“噶尔萨巴图鲁”勇号。同年九月,北洋舰队成军,授邓世昌中军中营副将,仍管带“致远”舰。

邓世昌治军严整,办事认真,并刻苦钻研海军业务,为当时北洋水师中的优秀将领。他平时精于训练,办事特别谨慎,精通各种战术。

二、勇敢果决跳海自沉

光绪二十年(1894)夏,日军侵袭朝鲜,封锁住海上通道。七月二十五日晨,日舰不宣而战,突然向开往牙山的我“济远”和“广乙”号军舰开炮。“广乙”舰船身小,战斗力弱,受到重创。日舰又炮击“济远”号。“高升”号和“操江”号两船失去保护,“操江”号被日舰俘去,“高升”号被击沉。

“高升”号被击沉后,清政府又幻想英国出来干涉,不愿应战。直到这一希望完全落空之后,才于八月一日宣战。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开始。九月十七日,北洋舰队又在黄海突然遭到日本船队的袭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海战。

在这次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勇猛冲锋,开放舰首尾12时的大炮,并施放机器格林炮,先后百余发炮弹打出,击中了很多日本军舰。此时,日本的“吉野”、“浪速”等四艘军舰驶至中国旗舰“定远”号前方,并向“定远”号进逼。为保护“定远”号,邓世昌将“致远”开足马力,驶向“定远”号之前迎战日舰,这样,“致远”号即陷入了四艘日舰的包围之中。邓世昌镇静自若,沉着指挥,极大地鼓舞了全舰将士的斗志。此次海战,日本旗舰“松岛”等三艘敌舰受到重创。在这次海战中,邓世昌驾驶的“致远”号最为勇猛。它和日方主力舰“吉野”号在海洋中的速度相当。“致远”号被日舰包围后,历经数小时的浴血苦战,中弹甚多,水线下受伤,船身倾斜,势将沉没。这时,弹药也快要用完了。在这危急关头,邓世昌视死如归,下令“致远”号开足马力,冲入敌阵。

此时,“致远”号恰与日舰“吉野”相遇,邓世昌即准备与它同归于尽,以保证海战胜利。邓世昌对大副陈金揆说:“日倭的军舰中‘吉野,是主力,如果我们撞沉它,我军就可以胜利!”于是,他下令开足马力,在枪林弹雨中向日舰驶去。不幸被敌人的鱼雷击中,锅炉炸裂,“致远”航倾斜沉没。邓世昌和大副陈金揆、二副周居阶等人同时落水。“致远”全舰250人,除27人遇救获生外,其余的全部壮烈牺牲。

军舰沉坠后,邓世昌因身上有救生圈而没有沉下去。丁汝昌和其他将士看见了,急命舰船开过去救援,其随从刘相忠跃人海中救他,可他说:“全船的将士都沉没了,我没有权力自己偷生。”说完双臂蜷缩让救生圈脱了出去,不肯上船,同时高呼:“为杀敌而死,不要偷生,不做俘虏!”此时,他平时所养的爱犬“太阳犬”也凫到他身边,衔住他手臂不放,被他推开,此犬又衔住他发辫,使他不至于沉下去。邓世昌毅然伸出手,掀开他的爱犬,沉人海底。时年仅39岁。

徐骧

徐骧(1858~1895),清末台湾民军领袖。台湾省苗栗县人,祖籍广东。为了维护祖国的完整统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徐骧领导台湾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徐骧出生在世代耕织的农家。他自幼参加农业劳动,曾考中秀才。他身材魁梧,膂力过人,平时喜欢练习棍棒拳术,练就一身好武艺。他为人勤俭,好济人危,常常把多余之物分给乡村中的贫苦之家,并喜欢为人打抱不平,所以在乡里很有威信。他非常爱读文史及兵书,深为许多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所感动,决心以他们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