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将军传
5834000000070

第70章 明(3)

耿炳文的父亲耿君用在与张士诚的军队作战时,力战而死。耿炳文从此承袭了他父亲的职位,统领他父亲统领过的兵马。在以后的岁月中,耿炳文建立了很多功勋,先后占领了广德(今安徽广兴)、长兴(今属浙江)。在长兴之战中,他打败了张士诚的将军赵打虎,缴获了敌战船三百余艘,生擒长兴守将李福安等,名声大振。太祖朱元璋把长兴改为长安州,在这里设立永兴翼元帅府,让耿炳文任元帅,在这里镇守。当时有一个叫温祥卿的人,特别有智谋,耿炳文让他做了自己的幕僚,凡事都与他商量,而温祥卿凡事也都为耿炳文谋划得很详细、周到,长安州在耿炳文的镇守下十分牢固。张士诚的左丞潘元明、元帅严再兴率大军来围攻,耿炳文率军出击,大败张士诚部。耿炳文料定,张士诚肯定还会来抢夺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便加紧备战,命部队多备箭支、军器、盾牌、飞炮、滚木、击石等等,粮草准备得足足的。长兴是张士诚的必争之处,但耿炳文在长兴镇守了十年,以少御多,以弱胜强,和张士诚的大小仗打了数十次,每次都把张士诚打败,可谓战无不胜,张士诚的目的始终没得逞。后来朱元璋大举进攻讨伐张士诚,耿炳文率所部随大将军徐达攻克湖州,围平江。耿炳文随之也被提升为大都督府佥事。

后来,耿炳文随大将军徐达北进中原,相继攻下山东沂州(今沂水)、峄州(今枣庄一带)等州郡。又到汴梁,护驾北巡。又跟随常遇春攻占了大同,平定了晋(今山西)、冀(今河北);跟大将军徐达征讨陕西,赶跑了李思齐、张思道。耿炳文就镇守在陕西,时为洪武二年(1369)。百姓闻明军入陕,泾渭父老千余迎降。耿炳文在守西安时,修筑了泾阳洪渠十万余丈,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百姓获利良多。耿炳文不久也被拜为秦王左相都督佥事。

洪武三年(1370),太祖大封功臣,耿炳文被封为长兴侯,年俸禄一千五百石,赠给世袭的铁券。

二、三朝元老功盖天下

洪武十四年(1381),耿炳文随大将军徐达出塞北征,大破元军,元平章乃儿不花在北黄河败走。洪武十九年,耿炳文随颍国公傅友德征讨云南,扫平了曲靖(今云南曲靖)的反叛部落。洪武二十一年,耿炳文跟随永昌侯蓝玉北征,追元主至捕鱼儿海(今内蒙古呼盟新巴尔虎左旗西南的贝尔湖),俘虏了元皇次子地保奴及妃嫔公主一百二十多人,另有官属三千,男女军民七万,马牛驼羊十五万。洪武三十年(1397),太祖授耿炳文为征西将军,武定侯郭英为副将军,去西部讨伐起义军。九月,耿炳文打败起义军,捉住了高福兴,俘虏了三千多人。

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朱棣举兵,克蓟州、陷怀来,应天急。明惠帝命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耿炳文当时已经65岁了,率大军号称三十万,其实只有十三万。八月,兵至真定,列营于滹沱河两岸。当时正赶上中秋节,南军先锋营的将士全都在欢度中秋,因此没有设岗哨。燕王朱棣派兵前来偷袭,先锋营9000人全都被杀了。耿炳文的部将张保投降了燕王,把南军的虚实都向燕王交待得清清楚楚。南军人心慌慌,耿炳文只好把部队全部渡过滹沱河,两处合一处以抵挡北军。部队是在傍晚转移的,还没全部布置好,燕王率大军突然打到,顺着城墙攻击南军,耿炳文的大军立刻溃不成军,根本无法指挥,军士们争相败人城中,因抢着入城,结果城门被堵住了,互相踩死的士兵不计其数。燕王立即把城包围了起来。耿炳文当时尚有十万大军,因此坚守不出。燕王也攻不上去,他知道耿炳文是一员老将,又善于守城,经验丰富,想攻下真定肯定不易,因此,围了三天后,就撤军返回。

惠帝听说耿炳文吃了败仗,立刻吃了一惊,心里非常害怕。太常卿黄子澄向皇帝举荐李景隆为大将军,召耿炳文还京师。十月,燕王诱拘宁王,尽收其精锐,武力大增,大败李景隆。

永乐二年(1404),也就是燕王朱棣称帝的第二年,长兴侯耿炳文的几个儿子皆因忠于惠帝而死。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弹劾耿炳文,说他的衣服、使用的器皿上竟然有龙凤纹饰,敢用玉带,穿红鞋,属于大逆不道。成祖下诏去抄耿炳文的家,耿炳文听说后很害怕,就自杀了。时年69岁。

李文忠

李文忠(1339~1384),明代开国元勋。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他是朱元璋姐姐的儿子,父李贞。李文忠英勇善战,颇有智谋,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之功,封为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追封歧阳王,谥号“武靖”。

一、少年英雄骁勇善战

李文忠14岁那年跟随父亲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十分喜欢李文忠,就把这个外甥当成亲儿子抚养,而且给他改了姓,让他姓了朱。从此,李文忠刻苦攻读兵法,认真练习武艺,数年后不但擅长文,而且擅长武。

元至正十七年(1357),19岁的李文忠统领亲军,跟着朱元璋去援救池洲(今贵州贵池),大破元军的军队,李文忠也以骁勇善战在诸将中名声大振。接着,他率军攻克青阳(今安徽青阳)、石埭(今安徽青阳西南)、太平(今安徽太平)、旌德(今安徽旌德)等地,又在万年街打败了元将院判阿鲁灰,又在于潜(今浙江于潜西南)、昌化(今浙江昌化)打败元军的地方武装苗军。李文忠深怕将士们连战连捷而持骄丧志,于是烧毁所获财物,激励大家说:“大丈夫生于世,功名富贵不是什么难得到的东西,怕就怕你们不努力去作战,只要你们去努力作战,还愁没有富贵吗?”后来率军夜袭淳安(今浙江淳安北),俘虏了一千多敌人。因他作战有功,被授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不久,李文忠又跟邓愈、胡大海等人共同征讨建德,并占领了它,朱元璋下令将建德改为严州府,由李文忠镇守。

元至正十九年(1359),李文忠与胡大海率兵攻占了诸暨(今浙江诸暨)。张士诚乘机率兵来攻打严州。李文忠为了尽快战胜对手,使用了奇兵,出其不意地绕到张士诚人马的背后,打败了张士诚。张士诚并不死心,派陆元帅据守三溪,以威胁严州。李文忠率兵攻打三溪,杀了张士诚的守将陆元帅,烧了他们的营寨。从此以后,张士诚再也不敢打严州的主意了。严州得到了巩固,李文忠被晋升为行枢密院事。

二、锐师胜敌智勇双全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的部将谢再兴叛变,投降了张士诚。并率领大军来攻东阳(今浙江东阳)。李文忠与胡深迎战谢再兴军于义乌(今浙江义乌),击溃了谢再兴军。随后,在胡深的建议下,李文忠命人在离诸全50里的地方筑起一座新城,和诸全形成了犄角之势,对诸全构成了威胁。张士诚见李文忠新筑一城,立即派司徒李伯升领了16万大军,进攻新城,但守军顽强抵抗,竟然没有攻下来。

第二年,张士诚率领20万大军,大举进攻新城。李文忠率领朱亮祖等人前去援救新城,在距新城十里的地方列阵。李文忠对部下说:“打仗全凭谋划,哪里是靠人多。敌人是很多,但他们犯了一个‘骄’字,古人云:骄兵必败。我军虽然人数上不占优势,但都是精锐之师,将士们的战斗力很强,又有打败他们的信心。我们的精锐之师去打他们的骑兵,哪有不胜的道理。敌人此次带来大量的辎重物资,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大家一定要努力作战,一举打败敌人!”正好当时天空出现了异常变化,远远见一片白雾从东北方铺天盖地笼罩了军营。李文忠命人占卜了一卦,卦上显出战则必胜。因此李文忠的信心更足了。

第二天双方决战,李文忠会合从处州发来的援军,身先士卒,士兵英勇激战,歼灭了张士诚的队伍达数万人,尸体沿几十里到处都是,血流把河水都染红了。李文忠在这一战中,俘虏了敌将校军官六百多人,士兵三千多人。铠甲、军械、粮草辎重等不计其数,点了一天还没清点完。李伯升本人只身独骑逃跑了。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明太祖朱元璋率大军攻打陈友谅,命令李文忠率朱亮祖等人迅速攻克了桐庐、新城、富阳,又招降了余杭。接着攻打杭州城,守将潘元明也望风投降了。这一次,李文忠得了士兵三万,粮食20万斤。太祖朱元璋加封他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恢复他的李姓。后大军征讨福建,李文忠率一支队伍驻扎在浦城(今属福建)以策迎大军。还师后,当地土匪金子隆等到处骚扰百姓,李文忠率兵征讨并平定了他们,金子隆也被生擒。建州、严州、汀州从此平定。

三、北定中原数谏皇帝

明洪武二年(1369)春天,李文忠以征虏偏将军之职跟随常遇春出塞,攻克了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元帝北逃。追奔数百里,俘虏了宗王、平章等人,收俘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千余匹,牛五万余头。这年七月,常遇春、李文忠奉命入陕,常遇春在柳河川得病故去,李文忠代替他掌管军事。不久,他奉诏与大将军徐达会师攻庆阳(今甘肃庆阳)。李文忠率军走到太原时,听说大同被元兵包围,十分紧急。他立即决定救援大同,派了两支精兵从左右两面夹击元军,一阵冲杀,元军大败,敌将脱列伯被生擒,俘虏和斩首的敌人有一万多。李文忠一直追击元军至莽哥仓才返回。元帝知道大势已去,从此再也不向南边来了。

洪武三年(1370),李文忠被拜为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分道北征。徐达出潼关取扩廓帖木儿,李文忠出居庸关至沙漠追元帝,使他们彼此不能相互救援。李文忠率大军十万出野狐岭,一路杀到了开平(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内),收降了元平章上都罕等。俘虏了后妃宫人、诸王将相等几百人,还缴获了宋朝、元朝的传国玉玺、金宝共15枚,玉册两本,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个。这一年大封功臣时,李文忠功劳大,在群臣中名列前茅。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晋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同知军国事,年俸禄为三千石,赠给了世袭铁券。

洪武四年秋,汤和、傅友德等率大军南进,讨伐四川的明升。李文忠受命在四川平定之后去治理蜀地。他到了成都,修筑了成都新城,派兵在各个要害之处把守,然后还师。洪武十二年,洮州(今甘肃临洮)十八族的少数民族首领反叛,李文忠与西平侯沐英合兵共讨,平定了叛乱。并在东笼山南川修筑了城池,设洮州卫镇守洮州。李文忠返回京师后,向皇帝奏明西安城中的水含盐碱量太大,又苦又咸,不能饮用,希望皇帝能下令引龙首渠的水入城,便于城中用水方便。皇帝降旨同意。李文忠返京后,执掌大都督府之事,并且兼领国子监事。

李文忠平时很爱学习,经常向金华范祖干、胡翰请教,所以通晓诗书。他所写的诗歌十分雄骏、有气魄,很受人喜欢。太祖刚起兵不久时,占领了应天,因为军费开支不够,因此就增加农民的田租。李文忠觉得百姓太苦就上书给朱元璋,请他减轻农民的负担,朱元璋很快就批准了。

李文忠平时家里客人很多,而且无所不谈,因此他就听了客人的话,劝说朱元璋少杀人。后来太祖要东征日本,李文忠又谏劝太祖。后来又说宫内太监过多,而且这些人多不义,劝太祖少接近太监。因此,李文忠多次违背太祖的心意,不免受到了皇上的谴责。

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1384)三月病死,年仅46岁。

沐英

沐英(1345~1392),明代开国元勋。字文英。定远(今属安徽)人。明太祖朱元璋义子。他南征北战,治军严明,不滥杀人,战功卓着;为人礼贤下士,广交朋友,十分勤奋好学。官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追封野宁王,谥号“昭靖”。

一、少年孤苦明敏功多

沐英从小就死了父亲,跟着母亲到处逃避战乱。不久,母亲也死了,沐英就成了一个孤儿。朱元璋和马皇后很可怜沐英,就收养了他,认为螟蛉义子,沐英也跟朱元璋姓了朱,一直深得太祖和马皇后的喜爱。18岁那年,沐英被提升为帐前都尉,在镇江驻守。过了不久又提升为指挥使,在广信驻守。后来,跟随朱元璋征讨福建,在军中攻破分水关,占领了崇安,又攻下了闵溪十八寨,活捉了冯谷保。这时朱元璋命他又复姓沐,移师镇守建宁。管辖邵武、延平、汀州三个卫所。过了不久又被提升为大都督府佥事,升为同知。在大都督府时,公务又多又杂乱,但沐英为人机敏,头脑灵活,处理问题干净利索,从不拖泥带水。马皇后经常称赞他的才能,太祖朱元璋也特别器重他。

洪武九年(1376),沐英受命到关、陕去了解民情,体察百姓疾苦。洪武十年,沐英任征西副将军,跟随卫国公邓愈讨伐吐蕃,一路追杀,越过四川、西藏,一直追到昆仑山,俘虏和杀死的吐蕃兵有一万多人。因沐英屡建战功,被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享受俸禄两千五百石,并赠传世铁券。

洪武十四年(1381),沐英随大将军徐达北征,和徐达分路北出关塞,沐英带兵从古北出发,一路过关斩将,占领了公主山长寨和全宁四部,渡过胪朐河(今蒙古克鲁伦河),活捉了元知院李宣,俘虏了许多敌人。

同年九月,元梁王占据云南,连续两次杀死明朝使者,太祖大怒,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征南副将军,率大军30万征讨云南。元梁王派他的司徒平章达里麻率兵十余万驻扎在曲靖(今云南曲靖东北),想凭此阻挡明军。正好赶上天有大雾,沐英在浓雾掩护下,赶到白石江边,雾散日出,两军互相就看得清清楚楚了,达里麻一看大惊。沐英命令部队在江边严阵以待,做出想要渡江的样子,暗中却派了一支队伍偷偷从下游渡江,绕到敌人背后,然后在山谷中布满疑兵,每一个战士都拿一个铜号角来吹,顿时山谷里鼓角相鸣,如千军万马在敌人背后。元军一听背后号鼓大作,以为明军从背后就要上来了,一下子就乱了阵脚。沐英这时命令大军立即渡江,让会游泳的先渡过白石江。沐英冲锋在前,手拿长刀冲入敌阵,把敌军杀退,后面的大军也很快全都渡过了江,和元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几经反复,不分胜负,战斗得异常激烈。沐英这时命令明铁骑军冲上,加入战斗,立即把元军打得大败,生擒了达里麻,俘虏敌人两万多,战死在疆场人的尸体绵延十余里,血流成河。

明军占领曲靖后,长驱直入云南,元梁王见大势已去自杀了。右丞相观音保开城向明军投降,梁王所属的州郡随之都被收复了。第二年,傅友德和蓝玉被召回京师,而沐英被留下镇守云南。

二、平定边关镇守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