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将军传
5834000000038

第38章 隋(1)

李穆

李穆(510~586),隋代初期将领。字显庆。陇西成纪(今甘肃陇西一带)人。西汉大将李陵的后代。李穆生来气宇轩昂,胸怀大志。北魏永熙末年(534),李穆因奉迎魏武帝有功,被授为都督,封邑300户。后因带领乡兵,屡立战攻,李穆得以晋爵为伯。

李穆曾跟随宇文泰(后为北周太祖)出兵攻打北齐的军队,与敌兵大战于芒山。宇文泰在两军混战时,从马上摔了下来。李穆见状,杀人重围,将自己所带的另一匹战马让给宇文泰,然后又一同从敌兵的包围中杀了出来。宇文泰回到大营后,授李穆为武卫将军,晋封为安武郡公。后来,李穆又因攻打江陵、曲沔蛮,屡建战功。

北周宇文护执政时,李穆的哥哥李远和他的儿子李植因罪均被处死。按照法律,还要株连李穆。后来李穆和他的子弟,因李穆曾对李植加以劝阻,均被免去死罪,但都除去官位,降为平民。后宇文护又任命李穆为直州刺史。

北周天和四年(569),李穆晋爵为申国公,掌管东部边境事务。他先后组织修建了武申、慈涧、安民等城镇。因功晋位为上柱国,兼并州总管。

隋高祖杨坚早年做北周的宰相时,将官尉迟迥图谋作乱,曾派使者去劝说李穆,联合起兵。李穆将来使扣押起来,并上书告发了尉迟迥。李穆秘密进表劝说杨坚登基皇位。后杨坚称帝,李穆上朝时,杨坚走下座位迎接李穆。李穆被拜为太师。

隋开皇六年(586),李穆在家中去世,享年77岁。谥号“明”。

梁睿

梁睿(531~595),隋代初期将领。字恃德。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北)人。父梁御,西魏太尉。宇文泰任西魏相国时,以梁睿为功臣之子收养于宫中数年,并命其诸子与梁睿交游,同师共业。梁睿七岁袭爵广平郡公,累加仪同三司。宇文泰之子宇文觉登基为北周皇帝后,梁睿出为中州刺史,镇守新安。因数次击败北齐入寇之军,被拜为大将军,晋爵蒋国公。后跟随宇文宪抗拒齐将斛律明月于洛阳,每战有功,升官为小冢宰。周武帝时任惠州刺史、凉州安州总管,都有政绩,晋位柱国。隋高祖杨坚任北周宰相时,益州总管王谦反叛。杨坚命梁睿为行军元帅,率步骑兵20万讨伐叛军。梁睿命令将士衔枚(口含像筷子样的东西)从小路四面出击,攻破王谦防线,蜀人大为惊骇。梁睿率部击鼓进军,扼守剑阁、平林的叛将俱降。王谦又命达奚惎等以重兵攻利州,达奚基听到梁睿军将至,分兵据守开远。梁睿分兵趋剑阁、巴西,并人嘉陵,又派张威等将分道进攻,达奚惎败归王谦。梁睿进逼成都。王谦令达奚惎等守城,他亲率精兵五万背城结阵。交战中王谦不利,返身欲入城,其守城将领达奚基乙弗虔以城投降梁睿,拒不开门。王谦带领部下三十余骑逃跑,终被俘获。梁睿将王谦问斩,剑南之乱彻底平定。梁睿晋位上柱国。

梁睿上表劝隋国公杨坚登基称帝,杨坚大悦,受禅后,对待梁睿更加礼重。梁睿又上书献平陈(南朝陈国)之策,文帝担心初临天下,政局不稳,不便用兵。梁睿见北方突厥强盛,恐为边患,又上书陈述镇守之策,文帝非常赞赏。

梁睿因为自己是周代旧臣,久居重镇,所以担心被新政所疑,屡请入朝,于是徵还京师。遂称病在家,不与人交往。开皇十五年(595),梁睿随从文帝至洛阳而卒,时年65岁。

韩擒虎

韩擒虎(538~592),隋代着名将领。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坦(今河南新安东)人。韩擒虎身材高大,气力过人,武艺娴熟,又很喜欢读书,经史百家都能略知一二。后以军功拜为都督,领新安(今河南西部)太守,又承袭父亲的爵位,授为新义郡公。他在隋文帝杨坚的统一事业中屡建战功,成为隋朝的着名大将,在历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一、夜渡采石速破建康

北周周武帝时,韩擒虎劝降齐将,击退南陈对光州(今河南光山),的进攻,平定合州(今安徽合肥),多有战功。杨坚为丞相时,韩擒虎受命迁任合州刺史。陈将甄庆、任蛮奴、肖摩诃等常有侵扰,屡被韩擒虎所挫。

北周大定元年(581),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就怀有灭掉陈国、实现全国统一的志向,于是他遴选了有才能的军事将领,驻守江淮。杨坚素知韩擒虎具有文才武略,于是拜为庐州(今安徽合肥一带)军事总管,并委以平陈重任,整军经武,训练士卒。

隋开皇八年(588)十月,杨坚调集五十余万军队南下伐陈。韩擒虎率所部几万人马于年底抵达长江北岸的横江一带(今安徽和县东南),伺机发起渡江战役。陈朝驻防长江的将领飞骑报警。但是,荒淫无道的陈朝皇帝陈叔宝却不以为然,竟然不作战斗准备,照旧在皇宫里花天酒地、纵情玩乐。为了庆祝元会(即春节),他还下令坐镇九江、京口(今江苏镇江)的两个儿子,率领沿江战船回建康过年。韩擒虎侦知这一情况后,决定充分利用陈军的麻痹情绪,采用偷渡的方式于元会之夜突破长江天险。

开皇九年(589)正月初一半夜,韩擒虎亲率五百精兵从长江北岸的横江渡口出发,利用夜色作为掩护,乘轻舟向南岸的控制长江的战略要点——采石驶去。陈军对此地也进行了重点防范,驻有5000人马。但是,防守采石的陈军将士,谁也没有想到隋军会在过年的时候发动进攻。正当他们开怀畅饮年夜美酒之时,韩擒虎的偷袭船队毫无阻碍地驶达南岸。当他们进入陈军的采石阵地时,守军将士们在沉沉酣睡,一点也没有察觉。韩擒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胜利占领了江防重地采石。所谓的长江天堑,就这样被五百隋军轻而易举地突破了。

韩擒虎袭占采石后,随即命令主力部队渡过长江。接着,挥军向东,逼近建康。因韩擒虎对俘获的陈军将士全都优待或释放,有效地瓦解了陈军斗志,沿江陈军大都望风而降。

建康地势险要,一向有“龙蟠虎踞”之称,陈朝在建康城内外尚有十万余人马。昏聩愚蠢的陈叔宝不采纳大将提出的闭城固守、袭击隋军后路的主张,竟然儿戏似的命令陈军统统出城迎战。这样一来,建康城内部就完全空虚了。善于出奇制胜的韩擒虎迅速抓住了陈军的这一致命弱点,果断地决定,趁城内空虚之机,以精兵突人建康,杀进皇宫,捉拿陈叔宝,促使城外陈军不战自溃。

正月二十日,正当隋军同陈军激烈战斗之际,韩擒虎将大军交给副将指挥,自率五百精锐骑兵批亢捣虚,首先插到了城南的石子冈(今南京雨花台),准备从正南门入城。正在这时,陈朝大将任蛮奴带着几名亲骑到石子冈向韩擒虎投降,他立即令任蛮奴带路,直奔正南门。在任蛮奴的引导下,韩擒虎兵不血刃,迅速进入陈朝的皇宫。经过搜查,从一口枯井中俘获了陈叔宝。数万陈军闻知天子已被韩擒虎俘虏,军心顿时瓦解,纷纷放下武器向隋军投降。攻取建康的战役,即告胜利结束。

正月二十二日,杨广进入建康,他令陈叔宝写了一道命令各地陈军向隋军投降的手诏,以此招降了长江上游及江南各地的陈军余部。西晋末年以来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终于结束了,人民迫切希望的南北统一就这样实现了。

二、争灭陈功镇突厥使

战后,贺若弼妒忌韩擒虎活捉陈叔宝的功劳,韩擒虎也不谦让,两人因争功还动起了兵刃;回到长安后,又在杨坚面前大争一番。杨坚只好采取和稀泥的办法,说他俩的功劳一般大,拜二将为上勋,晋升韩擒虎为上柱国,赐物8000段。凶有人弹劾韩擒虎放纵士卒,淫污陈宫,故不加爵邑。其实,在攻取建康的战役中,就指挥艺术及其对战局的影响大小来看,韩擒虎确比贺若弼高出一筹。韩擒虎能抓住建康空虚之机,断然以轻兵捣敌腹心,一举擒敌之首,由此陈朝的军事抵抗便基本上停止了,因此,隋灭陈的战争只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这与韩擒虎的出色指挥是分不开的。但是,韩擒虎在活捉陈叔宝之后纵兵淫掠是应当受到谴责的。

后二年,突厥来朝。文帝杨坚为树威扬武,就问突厥使者:“你听说过江南有陈国天子吗?”答日:“听说过。”杨坚命左右侍从引突厥使者到韩擒虎面前,说:“这就是俘获陈国天子的将军。”韩擒虎威严地环顾对方,突厥使者十分惶恐,不敢仰视。于是杨坚另封韩擒虎为寿光县公,食邑千户,授凉州(今甘肃武威)行军总管,驻屯金城(今甘肃兰州),以防御胡人侵扰边疆。不久,韩擒虎回到长安。开皇十二年(592)病逝,时年55岁。

虞庆则

虞庆则(?~598),隋代将领。京兆栎阳人(今陕西临潼北)人。本姓鱼。父虞祥,北周灵武太守。虞庆则年幼时就雄健刚毅,身长八尺,胆气过人。他热衷游荡狩猎,后来潜心读书。最初担任外兵参军事,袭爵沁源县公。北周宣政元年(578),被封为仪同大将军。第二年,稽胡屡次反叛,为了遏制稽胡,虞庆则被封为石州(今山西离石县)总管。他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肃清了境内的兵患,连稽胡也仰慕他的信义,来投靠的有8000户之多。

隋开皇元年(581),虞庆则晋升为大将军,后历任内史监、吏部尚书、京兆尹、彭城郡公。二年冬,突厥兵大举犯境,虞庆则为元帅兴师讨伐。后隋文帝杨坚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

不久,突厥主摄图打算归附隋,要求隋朝派一名重臣协商有关事宜,隋文帝派虞庆则出使突厥。摄图依仗自己的强悍,最初有些不合礼仪。在虞庆则的一再说服下,最后摄图不得不臣服,和他的弟弟叶护一起叩拜受诏,答应立即称臣朝贡,希望永远归附隋朝。摄图称臣后,隋文帝不仅赠给虞庆则骏马千匹,而且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封他为鲁国公,食邑任城县千户。开皇九年(589),虞庆则官至右卫大将军。

开皇十七年(597),李贤谋反,隋文帝决定派兵讨伐。手下的武将纷纷请求统兵平叛,都未被准予。唯独虞庆则一言不发,隋文帝回头对他说:“你官位显赫,国家有贼作乱,你却没有为国效劳之意,为什么?”虞庆则听后唯恐被治罪,非常不安。隋文帝最后决定派虞庆则出征,并封他为桂州道行军总管,又任命他的妻弟赵什柱为随府长史。赵什柱早就与虞庆则的爱妾私通,因害怕事情败露,就四处扬言:“虞庆则不愿意出征。”这话很快就传到了隋文帝的耳中。以前,朝臣出征,隋文帝都要设宴饯行,等到虞庆则即将南讨前来辞行时,隋文帝面带不悦之色,令虞庆则忐忑不安。李贤叛乱平定之后,他派赵什柱快马回京禀奏战况,同时观察一下高祖的脸色,揣测高祖对自己的态度。但未曾想,赵什柱抵京后,反诬告他谋反。于是隋文帝派人诛杀了虞庆则,拜赵什柱为柱国。

贺若弼

贺若弼(544~607),隋代将领。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贺若敦,北周时期任金州(今陕西安康)刺史。贺若弼曾仕北周,任州刺史,封县公。后在杨坚夺取政权、统一天下时建立功勋,位晋上柱国,晋爵宋国公,拜右领军大将军。他治军严谨,善用谋略。但他居功自傲,出言不谨,终致被杀。

贺若弼少时慷慨,胸有大志,骁勇而擅骑射,且博览群书,在当时很有名望。北周齐王宇文宪听说后,对他十分器重,用为记室。后封当亭县公,官迁小内史。

北周宣政二年(579),贺若弼随行军元帅韦孝宽讨伐南陈,一连攻克数十座城池。其中以贺若弼出的计谋居多,于是拜为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又改封襄邑县公。

杨坚夺取北周政权称帝以后,就怀有吞并江南之心,查访可胜任者戍镇江淮。经尚书左仆射推荐,杨坚拜贺若弼为吴州(今扬州一带)总管,委以平陈之事。贺若弼赴广陵(今江苏扬州),任所,整军经武,并向皇上献取陈十策。杨坚非常赞赏,赠赐宝刀,以示殊荣。

隋开皇八年(588)冬,杨坚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置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总理伐陈事宜,各镇总管分路南下,大举伐陈。贺若弼为行军总管,率军从吴州出发,云集在长江北岸。贺若弼为麻痹陈军,每当各队换防,总是张旗列队,营幕遍野。陈军起初以为隋军大至,急忙发兵为备,后来习以为常,不再防备,所以现在隋军虽然集于北岸,陈军却毫无察觉。待到奉命渡江时,贺若弼提前发起进攻,大军很快渡过长江,陈军猝不及防,慌溃而逃。隋军乘势攻占了南徐州(今江苏镇江),擒其刺史黄恪,俘获敌众六千余人。

贺若弼军令森严,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对俘众却给予优待,发给资粮,尽皆释放,所以所向披靡,降者甚众。仅几天的时间,贺若弼即率军进至建康城外的钟山(今南京雨花台),屯集于白土冈以东。陈将鲁广达、任蛮奴、田瑞、肖摩诃等率兵迎战。贺若弼先遇田瑞之军,击而退走。继而又与鲁广达军相遇。鲁广达率众力战,战斗异常猛烈,攻守几经转换,贺军死伤数百,不得不暂时退却。陈军获得小胜,争相求赏。贺若弼观其情,知其骄惰,于是严厉督促将士,殊死决战,大破陈军,生擒肖摩诃。随后,陈将鲁广达也解甲就擒,贺若弼遂从北掖门入城。但这时西路军总管韩擒虎已率五百骑兵于朱雀门先期入城,并俘获陈后主叔宝,占据了府库。贺若弼愤恨没有先抓获陈叔宝,其功在韩擒虎之后,就与韩擒虎争功相骂,甚至挺剑而出。

班师长安之后,贺若弼又与韩擒虎在杨坚面前争功。隋文帝杨坚见二将争执不休,只好说:“攻克并平定了江南一带,这是你们俩齐心协力的功劳呀,二将都为上勋。”于是命贺若弼登御坐,赐物8000段,加位上柱国,晋爵宋国公,加以金宝,赐陈叔宝妹为妾,拜右领军大将军,转右武侯大将军。韩擒虎也得到同样的待遇。

灭陈以后,贺若弼更加位尊望重,生活奢侈,又骄傲自满,自以为功名在群臣之上,常以宰相自许。这时,杨素为右仆射,贺若弼仍为将军,心甚不平,形于言色,因而遭致罢官。而贺若弼怨气愈甚,遂被下狱。公卿认为贺若弼怨愤过重,奏请处以死刑。杨坚犹豫数日,怜惜他的功劳,于是免他一死,除名为民。一年以后,又复其爵位,但忌其为人,所以不再任使,只是待遇还很优厚。

仁寿四年(604),杨广即位为炀帝,贺若弼更加被疏远了。大业三年(607),贺若弼跟从杨广北巡至榆林。杨广命人制作一顶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以招待突厥启民可汗及其部众。贺若弼以为太侈,与高颍等人私下议论,被人所奏。杨广认为这是诽谤朝政,将其诛杀,时年64岁。

长孙晟

长孙晟(552~609),隋代将领。字季晟。他曾仕北周,入隋后亦颇受重用。曾被授予上开府仪同三司、右骁卫将军等职。谥号“献”。他有勇有谋,经营突厥事务,屡见奇功,深获好评。

一、智勇双全安边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