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贪官传
5831800000072

第72章 曹锟(1)

中华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最后一任大总统、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由一介平民走入仕途后,利用权势,克扣军饷,滥报军费,贪污纳贿,卖官鬻爵,横征暴敛,积累起大量财富,并以其为代表,发展成为权、势、财倾天下的豪门贵族,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盛极一时,富贵一世。

曹锟,字仲珊,清同治元年(186年)十月二十一日生于直隶天津大沽口。其父曹本生以排船(即修建木船)为业,木工手艺精湛。虽育有五男两女,然而依靠手艺养家,终可勉强糊口,并尽可能让孩子们读书识字。曹锟排行老三,幼年被父送人家乡私塾读书,练得一手好字,粗通经史,终因家道贫寒四年后辍学,但这点学识却为其以后发迹打下了基础。失学后的曹锟,一时无事可做,以自己膀大腰圆、体格强壮的天资,开始练习武术。在此过程中逐渐染上了一些恶习,与一些社会无赖纠合在一起,整日游手好闲,滋事生非。待长到十六岁时,父母让其学习造船修船技术,但曹锟死活不肯,执意要去贩卖洋布。开始时肩挑手提,走街串巷叫卖,后买了辆独轮手推车,往返于天津与塘沽之间,生意尚可。因是小本经营,加之随挣随花,无法扩大经营,最终蚀本歇业,曹锟遂流浪街头。

光绪八年(1882年),曹锟二十岁时,正赶上淮军在天津招募新兵。走投无路的他依仗体格魁梧,走上了吃粮当兵的行伍之路。入伍后,因粗通文墨,且憨厚老成,被淮军管带郑谦所赏识并收为“义子”。三年后,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天津武备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所陆军军事学校,曾为清政府训练新式陆军培养和储备了大量人才。淮军带有私人武装集团的性质,选拔下属军官的主要标准,依据其对首领个人的效忠程度,层层类推,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等级集团。武备学堂第一期仅招生百人,曹锟凭借为管带郑谦“义子”的关系,成为该学堂首届学生。他善于钻研,学习刻苦,光绪十六年(1890年)毕业时列为优等生,被分配到淮军提督宋庆的毅军中担任哨官职位。曹锟经由普通的副兵而入武备学堂,再入军官行列,迈出了其军事政治生涯的重要一步。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曹锟随毅军赴朝鲜作战。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进行新式陆军的编练。光绪二十一年(189年)十月,袁世凯受命在天津小站成立“新建陆军督练处”,开始组建新式陆军。崇信“有军则有权”的袁世凯颇为投入,事必躬亲,着意培植依附于自己的势力,使北洋新建陆军成为继淮军而起的又一个封建军事集团。曹锟看准机会,便去投奔袁世凯,不久便被委任为步军左翼第一营帮带,旋即又升至学兵营统带兼督操营务处提调。在社会上混迹多年的曹锟,深得钻营之道。当他得知天津宜兴埠退职清军提督曹克忠与袁有世交后,即备厚礼,以同宗族孙名义拜访,经过曹的姨太太向袁疏通,曹锟立即受到袁的知遇,从此官阶步步高升。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升为武卫右军学兵监督。此时义和团运动席卷山东,清政府委任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袁率兵前往,曹随之进驻义和团活动最激烈的地方之一曹州府,任镇守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曹又升为武卫右军步队帮统。不久,武卫右军改编为北洋常备军,曹被委任为步军第十一营管带,成为袁世凯的得力大将。三十一年(1905年),曹锟升至京旗常备军第一镇第一混成协协统(旅长),他由管带(营长)越过协标统(副团长)、标统(团长)、协协统(副旅长)三级官阶,跻身于北洋新军高级将领行列,可谓官运亨通。三十三年(1907年),曹锟又成为北洋新军六镇中第三镇统制,时年四十五岁。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迫再次重用袁世凯。此时已升为总兵的曹锟奉命率第三镇由东北入关,继续为袁效力,参加镇压革命运动。山西革命军得势,震动京畿,袁遂命曹锟率第三镇全力进攻山西。经数十天激战,北洋军攻占娘子关、太原、忻州、平阴府等地,沿途大肆抢劫、奸淫、烧杀,各地民众惨遭横祸。次年(1912年)一月,曹锟率部又镇压了滦州起义,为袁世凯稳定北方局势和登上权力顶峰再次立下汗马功劳,由此他被称为袁身边的“赵子龙”。二月,清帝发表退位诏书,袁世凯被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为临时大总统。为避免到南京就职被革命势力包围,袁精心指使曹锟率北洋军第三镇发动北京兵变。当南京临时政府迎袁专使团抵京四天后,第三镇官兵在北京城内放枪放炮,肆意洗劫,并称袁走了没人管了,以造成“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的假象,袁借机达到了在北京就职的目的。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为实现专断独裁的目的,将矛头指向南方革命势力,曹锟等一批北洋部属便成为其所依赖的股肱大将。民国二年(1913年)三月,孙中山决定发动“二次革命”,袁世凯决心以武力消灭国民党力量,遂命曹锟所部北洋陆军第三师(由第三镇改称)进兵岳州,攻击湖南。翌年四月,袁任命曹锟为长江上游警备司令,七月又赐“将军”称号,令其继续驻兵岳州,防止南方各省势力再起波澜。此时曹锟长驻武汉,大力搜刮民财,用于招兵练军,发展武力,以免在群雄纷起的年代任人宰割。曹锟聚敛财富,实际从当上陆军第三镇统制驻兵关外即已开始,其方式是克扣军饷,滥报军费。这也是当时中央权力旁落,导致军人权力和威望不断增长,军队将领依靠武运亨通谋取政治权力和经济财富,实现个人发迹的惯常手段之一。

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推行帝制时,曹饷等人以直隶代表名义于九月上书袁,请求改变国体,为袁推行帝制推波助澜。十月初,曹锟被袁授予“虎威将军”称号。十二月袁接受帝制后又授曹锟等人为一等伯爵。次年(1916年)一月,曹受命督师入川,镇压护国军讨袁运动。六月袁死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集团操纵北京政府实权,段出任“责任内阁”国务总理,并形成了与北洋军阀另一实力派冯国璋直系集团互相争雄的局面。握有重兵的曹锟便成为双方极力拉拢的举足轻重的头号人物。九月,段任命曹锟为直隶督军,北洋第三师遂由南方撤回北方,驻扎保定。在此群雄并起、群龙无首之际,曹锟接受心腹悍将吴佩孚的建议,采取左右逢源,从各方予取予夺,“扩大基本武力”的策略,以图发展,纵横捭阖,伺机争霸。曹升任直隶督军,占据一方,从此有了敛财的基地。为扩军增兵,曹大肆招募兵丁,使第三师迅速扩展为九个混成旅,总兵力达六万余人。民国初期的大小军阀们都深知,有兵便有权、有财,便有抗衡的实力,有向权力顶峰冲击的资本洞时也深知,军队扩张和稳定需要有雄厚的经济支撑,有兵有地盘便需不失时机地谋求财富,扩充资本。于是便出现了北洋军阀为一己私利而巧取豪夺、肆意妄为的社会现实。民国六年(1917年),“府院之争”、张勋复辟之时,段祺瑞任命曹锟为西路讨逆军总司令,率第三师进击北京,虽然沿途并无战事,时间不过一周,曹则借机报销军费六十万元。段为安抚笼络曹锟,命财政部如数照发。此后,为对付南方护法军政府,曹兼任两湖宣抚使,南下攻取湖南时,又如法炮制,要求发给讨伐军费二百万元,如此滥报军费,大发横财。曹锟作为北洋军阀上层人物,在中国处于分裂混战之时,成为顺势而变、借机渔利的典型。他本属直系却不与直系亲密,不属皖系却同皖系互通款曲,两头捞利,获益甚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