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复读班报道的日子,刘辉一个人来到了这个复读学校。
是吃饭的时候,寝室里面没有一个人,看了一下床铺,放上自己带来的几个高三时候没有用完的本子和考试包。放到了一张空床上,算是为自己占了一个位置。
这时候外面进来的一个女人,三四十岁的样子,后来才知道她姓郭,小卖部的老板,也是女生宿舍的管理员。这里的学生都尊称他一声郭老师。
见惯了背着大包的书来复读的学生,从来没有见到这样孑然一身跑来复读的孩子。连床被子都没有带,郭老师很是好奇,和刘辉便也聊了起来,经过了一个暑假的寂静,郭老师怕是也期待这个远离闹市的学校能热闹起来吧。
“你今天就一个人来的吗?怎么连被子都没有带呢?”郭老师顺手拈起刘辉的一个本子,翻看了起来。
“我哥哥在县城里面上班,等下我去他那里拿被子过来。”看到眼前这位老师在翻看自己的本子。
刘辉有些不好意思,“都是高三没用完的,以前写的我觉得没有用的都被我撕掉了,我也没有本书了,考完那会,就我和我妈俩人,背不动,全卖了,没想到还有要复读的一天啊。”说完还自嘲的笑了笑。
在郭老师眼里却是显得很为明媚,这里刚来的孩子多是情绪低落,多是埋怨生活的不平,像这样看的开的倒还是不多。
“那是说不好啊,有些人在这里一呆两三年的都有,都是想考读书出头的穷娃娃啊。”放下刘辉的本子,郭老师也开始感伤起来。
这所学校以前是一所小学,小学被撤掉后就被县一中几个退休的老师给租了下来,办起了这所复读补习学校,以前所教的都是幼儿园里天真的小朋友,现在面对的都是经历过高考洗礼后又继续追寻大学梦的半成熟不成熟的小青年,感情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郭老师给刘辉聊了一下学校的情况也就回家吃饭去了,刘辉一个人就坐在宿舍里,呆呆的望着门口的那棵梧桐树,盛夏里阳光里,梧桐树的树叶显得特别的嫩绿,给人以生命的力量。此刻刘辉的心里也是一片清明,就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吧。
昨天程明在家摆了几桌酒席,庆祝考上大学,还是人人羡慕的r大,身为班长的他一直就人缘超好,所以昨天到访的同学也是非常的多,有满满两大桌,其中去的大多是考上大学的,或者家里有钱去多三本的,平时就不善装扮,在这样一群可以高高兴兴去上大学的同龄人中,自己显得特别的落寞。
去的时候是程明去车站接的,他说他很欣赏她的这份勇气,复读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完成心中的一个梦。
程明也是没有想到的,刘辉是一个很会学习的女孩子,即便高一高二的时候成绩差的不像话,可是进入高三之后她的努力、她的进步可是众所周知的,作为理科班的女生,能在理综上把男生比下去的却是寥寥无几的,可是这个曾经在物理上打过个位数的女生做到了。所以他相信她的实力和那种为信念努力奋斗的干劲。
在出高考分数的那天,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的成绩,可是电话那头是她父亲接的,后来听到她哽咽的说自己没有上线,甚至是连二本线都没有的时候,他就给吓呆了。
作为好朋友的他,他相信她,还记的最后一次模拟考时她笑着说,这样我应该还可以考个不错的二本了,搞不好走运还能上个一本了。那明媚的笑脸让他觉得,她会就这样一直的笑下去。
可是现在真实的结果又是这样的叫人难以接受,经验不足的他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最后匆匆挂了电话。
感受到一个好友实实在在的悲伤却无能为力,对于一向热心的他来说是一种让人难过的煎熬。在他心中这个朋友还超过了某条线,给了他异样的感觉。也许在某个过节的夜里,他还曾想象过一起高兴的去大学,可是现状却将那美好的想象彻底撕碎。
妈妈说你要复读就得多考两百分回来,刘辉觉得多考100分就可以了而且一她现在的状态她应该也只能多考一百分,所以她只肯承诺多考100分回来吗,妈妈就一直不太待见她。在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妈妈还要求她做好了早饭才能出门上学,一直到她出门也都不见爸妈俩人回来吃饭。
去哥哥那里拿被子的时候,哥哥给了她100块,虽然妹妹的落榜给这位没读多少书的哥哥和大的打击,但是对妹妹的爱护却丝毫没有减少。
为妹妹买好吃的盒饭,整理好被褥,一路送到马路上,帮她叫好的士,付了钱才离开,虽然刘辉一直说学校那里有趟公共汽车可以直接到学校,这位哥哥依然不依不饶的把她塞到了的士上。
看着哥哥转身离开的背影,刘辉很久才离开视线,当年的哥哥不好好读书,错过了读书的年纪,早早的就去部队服兵役,回来后就在这家酒店内当保安,也才二十岁的他对之前自己的不努力读书应该是很后悔的吧,而对能有这个在县城里最好的重点中学里读书的妹妹则充满骄傲的。即便现在走上复读这条路,也是很有勇气的表现。
妈妈说,哥哥在听到她没有上线的消息时只有长长的叹息。刘辉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心里也是痛的紧,考上大学寄托了多少人的梦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哥哥,可是实现梦的人只有她,而现在的她却亲手折断了所有人的梦想。
现在的重头来过,似乎不再是那么多人的梦想了,妈妈说奶奶因为让她复读已经很久不理睬爸爸妈妈了,觉得为什么别人可以去读专科学校她就不可以,女孩子家的为什么要折腾这么多。
奶奶这样,刘辉觉得可以理解。毕竟农家是没有那么多钱可以折腾的,而且一起长大的同伴们都将进入大学了,即便只是不入流的大专院校也是考上大学了的,一样风光的大摆酒席,宴请四方宾客好不热闹,奶奶害怕复读一年的结果依然如此,浪费钱财不说还伤了脸面。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谁愿意丢脸一次不够还丢二次的呢?
但是这次刘辉心中有坚定的信念,这一年的她不是为了再丢一次脸来的,而是为成功而来的。
今天下午刘辉并没有在寝室呆多久,铺好床就和王玉出去购置生活用品了,所以很多室友都还是没有见到的。见到的也都还只停留在点头之谊上。
王玉是刘辉以前的室友,两人高二高三都在同一个寝室,一起走过高三那段艰涩而充实的生活,感情已是异常的深厚。
那时,两个人的成绩都不差,偶尔在心烦时还会打趣考不上一起复读的鬼话,两位的妈妈听到后都斥责她们的不懂事,但是她们依然照说不误,可能是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吧。
可是,结果和刘辉一样跌破所有人眼镜的落榜了,打电话咨询“大狼”时,“大狼”给了个和刘辉一样的答案:重读。不想放弃的她也便来到了这个学校。
她是爸妈两人用“私家车”——家里农业的摩托车送过了的。她妈在帮她打理好所有东西才离开的。只是没事做就陪陪刘辉去买东西的。而且交流一下暑假的生活状况。
在学校食堂吃的晚饭。都是来自农家的孩子,她俩都懂事的选择了最便宜的饭菜,两块钱一份,只有两个素菜。复读已经是让她们背上了沉重的压力了,能少花家里一分钱便似乎能减轻一丝内心的罪恶感一般。即便是没有油水也能吃的香甜。
晚上,寝室里面的人都到齐了,气氛有些许的沉闷。刘辉早早的就洗漱完毕,然后就坐在自己的床铺上,看着大家忙活着洗漱或者是洗衣。
此刻的她很想找个人说说话,可是大家都似乎很忙的样子。或者说,每个人身上都背有一块隐形的石头一般,被压着只够喘气不足言语了。
终于等到大家都忙活完的时候,气氛轻松了起来。在这沉闷的小小空间里,三个女孩子聊天的声音渐渐传开,刘辉细细的听了起来。发现其中两个是同班同学的,三个人在高中期间便已经是熟人了。
她们聊天的内容很简单,似乎都没有想到对方来复读了,表现了自己的惊讶之情。睡在刘辉下铺的婷婷显然也在认真的听她们的对话,抽了个空插话进去,问她们是不是县二中毕业。因为她也是二中毕业的。
后来整个寝室的气氛一下子便活跃了起来,似乎便是由她们四人的老校友的相认开始。
和婷婷在下午就已经是见过面过招呼的人而且还是目前的同桌了。婷婷就马上把刘辉介绍给了另外的人。对于婷婷的这个介绍刘辉觉得很感激,她是县一中的人,县里最好的中学,却也同样沦落到这个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的学校来复读,心中却是带着尴尬的。
其中一个叫张蓉的女孩子在听见刘辉是来自一中的时候,特意的跳起来一睹刘辉的真面目,搞的刘辉特别的不好意思。
据很久以后的张蓉说,高中时候都觉得一中的学生很厉害,在她心中犹如神的存在,所以在知道她是来自一中时候特别激动。在张蓉说这话的时候刘辉却不以为然,一中同样也有很多渣。后来张蓉接着说,现在才知道,一中依然有混日子的,而且不少的时候。刘辉觉得轻松了很多,如果一直让这位强悍的大姐做为神来崇拜,她估计会发疯的。
毕竟是第一日,大家心中都有芥蒂,只是问问各自来自什么学校,各自说了一下自己为什么要来复读。
最先说的事张蓉,大大咧咧的,语气很不以为然,“我就是想考个大学,我们村上复读上大学的多的去了,然后跟老爸说了声,就来了呀。”
这个张蓉对刘辉似乎很感兴趣,说完便马上问刘辉为什么复读。
对于张蓉的关注,刘辉有些微的不知所措,不过她还是说了,“其实我也不知道,就是不甘心,读书读到这个份上我觉得不上大学我不知道干什么的好。专科我又看不上,就来复读了。”说完想了一下,“我高中班主任也鼓励我来复读,呵呵。”
刘辉的一句不读书不知道干什么的话引起了大家伙的热议,婷婷对面床铺上的文华开口了,“我觉得我除了读书也什么都不能做,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还不懂个技术手艺,高中文凭又没用。”突然文华的声音提高了一些,“我想当医生,学校差了出来没有前途。现在再奋斗一年,想考个好点的大学,以后出路好些。”
听了文华的话,刘辉觉得自己并没有想到以后,只想着现在搞好了能考个大学,然后了,就没有了。
文华旁边的何西说道:“我姑姑是大学生,现在过的挺好的,我姐姐读书不多,打工挺辛苦的,所以我爸爸觉得应该多让我读点书,考上个好点的大学,以后过和我姑姑一样的日子。”
婷婷最后说的,“我姐姐现在在外面打工,做文员工作,累不死但钱却不多,她看到他们公司那些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刚进去都能有两三千的工资便要我来复读了。她说学历就是票子。”说完耸了耸肩,继续折叠自己的衣服。
这是从外面进来一个高高的微胖的女孩,端着脸盆提着桶子。直接的便问“你们再聊什么呢?我叫李莹莹,J市一中的。等我去晒完衣服我们接着聊啊。”想是大大咧咧惯了的人。
于是寝室的话题很快的便转换了,改聊J市一中了。大家都知道这个学校,但是具体的都不了解,特别是学校是不是省重点是她们最关心的,刘辉的学校是个省重点也便不再多说,怕给人造成诋毁的嫌疑。况且她也确实不清楚。
<a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