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
570300000004

第4章 第2课 《道德情操论》—修养:看不见的“道德”之力推你前行

《道德情操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亚当·斯密的传世经典著作之一,是温家宝总理五次推荐的大师巨著。

亚当·斯密(Adam Smith),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年被选入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道德情操论》的出版使斯密享誉学术界《国富论》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亚当·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以及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了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一步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类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将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植入自己的心灵。这对职场人士,尤其是处在今天市场经济变革大潮中的人们,带来宁静和思考。

自我克制本身就是一种美德

自我克制本身就是一种美。通过对自身冲动情绪的控制,我们会得到赞美和表扬。

——《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认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总是能很好地进行自我克制,总是能按照完美的谨慎、严格的正义和恰当的仁慈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他是毫无疑问地赞成和支持这些原则的。在人的复杂情感中,冲动始终占据着上风,会诱惑人不自觉地违背准则。因此需要通过克制冲动,冷静清醒,斯密是这样论述的:

强烈的恐惧和愤怒往往需要良好的克制力进行片刻的抑制;而对安逸、享乐、恭维等事物的渴望虽然可以得到暂时的压制,但它对我们的引诱却是不会停止的,它们常常诱导我们犯错误,并为此悔恨不已。这两种感情冲动都会以促使和诱惑的方式来使我们背离自己的原则。古代的道德学家把对前一种冲动的克制称为意志坚定和隐忍;而把对后一种激情的克制叫做节制、有节、严谨和稳重。

而对于克制本身来说,斯密给予了高度的赞美:自我克制本身就是一种美。克制之美得到人们的尊敬和颂扬,是因为它表现出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以及长远的坚忍性和持久性。

自我克制是一切美德的根源所在。抑制那些看似不是很强烈和狂放的激情显得更有必要,因为自我克制就不容易被各种害人的动机所利用。一个人如果被冲动和激情支配,那么,他就失去了他的全部道德自由,就会人云亦云,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成为强烈欲望的奴隶。

从前,有一匹马独占着一片草原。有一天,一只鹿闯入这匹马的领地,想与马分享丰美的水草。马对入侵者十分仇视,心想报复,便请求人帮助惩罚鹿。

人对马说:“如果你愿意把笼头套在嘴上,让我骑在你的背上,我就可以拿出最有效的武器为你驱逐鹿。”

马同意了人的要求,戴上人给马准备的笼头,让人骑在背上。人很快就赶走了鹿,可是从此以后,马就成了人的奴隶。

学会控制自己,特别是控制自己突发的冲动如同驾驭烈马,你如果能够在狂奔的马上表现出镇静,你就能够做到事事聪明。

美国南北战争时的名将李将军,有一次他参加一个朋友孩子的洗礼,孩子的母亲请他说几句话,以作为孩子漫长人生征途中的准则。李将军的答案,已经把带领自己历经征战苦难,以及最后荣获美国史上崇高地位的历史,归纳成一句极简短的话:“教他懂得如何自制!”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名声极为显赫。他的情感的自我克制能力,在最困难和最危险的时刻,也强人无比,所以对他不大了解的人会觉得,他天生心平气和、镇定自若。其实,华盛顿却是一个急性子。他的严格自我控制和严格自律,使他温和、文雅、礼貌以及处处为他人着想。  华盛顿的传记作家这样评价华盛顿:“他性格豪爽,充满激情,面对充满诱惑和激动人心的时刻,不懈的坚持自我控制,让他最终控制了诱惑,克制了激动。”传记作家还说:“他的激情无人能比,有时这种强烈的激情会猛烈地爆发出来,但是,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克制这种强烈的激情。自我控制应该是他最优秀的性格特征。”

克制也是一种生存之道。俗语说“和气生财”、“忍一忍百气消”,正是此理。当你面对别人的误解、谣言甚至是恶意的中伤,如果你暴跳如雷,那就正中他人下怀。不善于克制,会使误会加深,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事事皆难。学会克制能避免冤冤相报,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克制使阴谋破产,使误解冰消雪融。

克制体现出成熟美。一个成人如果不懂得克制,往往被人看得轻浅、无知,认为你经受不住痛苦、挫折和失败。一个人沉不住气又怎能挑起重担,干出一番大事业呢?

多一份克制,少一份冲动吧,你会觉得天宽海阔。学会克制就会使生活之树常青,事业之树常青。

责任是我们做事的唯一原则

基督教的教义中没有提到“责任感是我们唯一的行动准则”,但哲学或常识都会告诉我们,责任感起的是某种纲领性、决定性的作用。

——《道德情操论》

斯密认为我们做事的唯一原则就是责任,无论是哲学或生活常识都认为责任感起的是某种纲领性、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有时候做事情,或多或少会受到情绪和欲望的影响,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行为指令。斯密认为,在这时,就要遵守一些已经形成的行为准则,称作“义务感”,或是责任感。

基于责任感的行为,可能不是最合宜的,但一定都是在别人能接受的范围内的。有责任感的人,善于掌控自己的情绪。责任感可以使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会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你能认真地、勇敢地担负起责任,你所做的就是有价值的,你就会获得尊重和敬意。有的责任担当起来很难,有的很容易,无论难易,不在于工作的类别,而在于做事的人。只要你想、你愿意,你就会做得很好。

有人说,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狱。因为在你的生活当中,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工作。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对人生的态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现,你在工作中的成就决定了你人生中的成就。所以,如果你不愿意拿自己的人生开玩笑,那就在工作中勇敢地负起责任。

美国独立企业联盟主席杰克·法里斯曾对人说起少年时的一段经历。

在杰克·法里斯13岁时,他开始在他父母的加油站工作。那个加油站里有3个加油泵、2条修车地沟和1间打蜡房。法里斯想学修车,但他父亲让他在前台接待顾客。

当有汽车开进来时,法里斯必须在车子停稳前就站到车门前,然后检查油量、蓄电池、传动带、胶皮管和水箱。法里斯注意到,如果他干得好的话,顾客大多还会再来。于是,法里斯总是多干一些,帮助顾客擦去车身、挡风玻璃和车灯上的污渍。

有段时间,每周都有一位老太太开着她的车来清洗和打蜡,这个车的车内地板凹陷极深,很难打扫。而且,这位老太太极难打交道,每次当法里斯帮她把车准备好时,她都要再仔细检查一遍,让法里斯重新打扫,直到清除完每一缕棉绒和灰尘,她才满意。

终于,有一次,法里斯实在忍受不了了,他不愿意再伺候她了。法里斯回忆道,他的父亲告诫他说:“孩子,记住,这就是你的工作!不管顾客说什么或做什么,你都要做好你的工作,并以应有的礼貌去对待顾客。”

父亲的话让法里斯深受震动,法里斯说道:“正是在加油站的工作使我学习到了严格的职业道德和应该如何对待顾客,这些东西在我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责任是我们行动的唯一原则,既然从事了一种职业,选择了一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就算是屈辱和责骂,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只享受工作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快乐。

面对你的职业、你的工作岗位,请时刻记住,这就是你的工作,不要忘记你的责任。工作呼唤责任,工作意味着责任。

分享快乐才是更好的利己

不要为“占有而劳苦毕生”,人的快乐是提升他人的福利和快乐。我们要懂得分享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道德情操论》

斯密认为每个人都不可能占有他人的幸福和快乐。上帝在把食物分给地主的时候,并没有忘记穷人;而国王终生为之奋斗的安逸,即使乞丐也能拥有上帝把土地分给一小撮地主们时,并没有忘记和遗弃那些无地的人,后者也享用了他们在土地中所应有的一份。如果说比较人类生活的真正幸福,他们大概怎么都不比那些好像地位远远高于他们的人们差多少。论身体的舒适和灵魂的安宁,所有不同阶级的人都大体相当。

做一个懂得分享的人,斯密这样告诫所有的人:不要为“占有而劳苦毕生”,人的快乐是提升他人的福利和快乐。我们要懂得分享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在这个崇尚合作的社会里,没有一个人能担当全部,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往往就维系在与别人合作的基础上。许多时候,与人分享自己拥有的,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皮特是一个果农,他培植了一种皮薄、肉厚、汁甜而少虫害的新果子。正值收获季节,引来了不少果贩纷纷购买,使这位果农发了大财,增加了不少财富。

当地不少人羡慕他的成功,也想借用他的种子来种果子,然而皮特却认为物以稀为贵,其他人也种这种果子将会影响自己的生意,所以还是自己独享成功的喜悦为好,于是全部都拒绝了,其他人没有办法,只好到别处去买种子。可是到了第二年果熟季节时,皮特的果子质量大大下降了,果贩们也都摇头不买他的果子。皮特为此伤透了脑筋,只好降价处理了。

皮特想弄清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去找专家咨询。专家告诉他:“由于附近都种了旧品种果子,而唯有你的是改良品种,所以,开花时经蜜蜂、蝴蝶和风的传粉,把你的品种和旧品种杂交了,当然你的果子就变质了。”“那该怎么办呢?”皮特急切地问。

“那还不好办?只要把你的好品种分给大家共同来种,不就行了?!”

皮特立即照专家说的办了。第二年,大家都收到了好果子,个个都喜笑颜开。

皮特想独享财富,谁料想独享的财富不仅短暂,而且带有毁灭性的后果。后来,他把改良的品种分给大家,不仅自己获得了财富,也帮助别人获得了财富,取得了双赢的成果。

当你拥有快乐时,你是否想过把自己的快乐分给同事,分给朋友。你是否想过让他们共享你的快乐?

独占易纷争,分享才能共利,在企业里,任何的成功都是团结劳动的结果,仅仅靠一个人是很难做出事业来的。学会与别人分享、合作,才能实现工作上的双赢,收到1+1>2的效果。

“篮球上帝”迈克尔·乔丹在结束自己的篮球生涯时说:“在别人看来,我站在篮球世界的顶端,每当听到这样的赞美,我都感到惶恐。因为我所取得的任何成绩都是和队友们以及教练一起努力的结果,还有赞助商和每一个支持鼓励我们的球迷们,荣誉属于你们每一个人,我只是幸运地作为代表,一次次地领取奖杯。”

正是乔丹的这种无私的分享精神,皮蓬等一大批NBA巨星甘于作为配角,紧紧地团结在乔丹周围,为公牛队取得让一个又一个冠军。而乔丹则永远地成为了公牛队每一个球员的榜样。

与其为占有而穷其心志,倒不如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当我们摒弃自私的行为,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帮助了自己。

努力拥有让人点头称赞的优秀品质

人道、公正、慷慨大方和热心公益的精神都是对别人最有用的品质。

——《道德情操论》

斯密把人分为两种,一类是优秀品质的人,对赞扬不太感兴趣;而另一类,却只关心赞扬本身,而不关心自身品质。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已经具有为自己所钦佩,同时也让他人所钦佩的品质。除非人们公认他已经兼备,或者他们已经获得别人对的这两者的称赞,否则即使他按照优秀品质行事,也难以感到心满意足。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巨大,一些人当他们自以为已经充分具有值得被赞扬的品质时,却似乎对赞扬毫无兴趣。而另外一些人则似乎不在乎值得赞扬的品质,只关心赞扬。

一个拥有高尚品格的人,不仅自己能有所成就,而且也能帮助别人;相反一个恶人不仅自己一事无成,相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人的品格和行为会对个人和这个社会的幸福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拥有宽容、仁慈、公正、知足常乐、朴素等的品格,他会对自己拥有的一切珍惜并满意,别人也会喜欢他这样的品质。反之,狭隘、暴躁、自私、贪得无厌、奢侈,这些会让他一事无成,也让别人感到厌烦,对别人产生伤害。前者的灵魂能让人们感到愉悦,而后者则充满了卑劣的缺陷。

优秀品质既是自己幸福之源,也是对别人有用的东西,一个人获得的地位和声誉,又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行为和品质。良好的行为和品质能让人们自然地激发出信任、尊敬和好感。人道、公正、慷慨大方和热心公益的精神都是对别人最有用的品质。

三国时候的赵云论传奇色彩不如诸葛亮,论文武韬略也不是最厉害的,他比不了关羽,张飞。有人甚至说他连乐进和李典也不如,也是有道理的。可是这并不妨碍大家喜欢他。为什么?其实简单说就是品质优秀。

首先赵云此人不张扬,以他在长坂坡一战的名威,他是可以笑傲一时的,可是他却能保持低调,能服从命令,能爱护下属,人缘极好。都是他个人的修养。第二,赵云也算是人中龙凤,他集智、勇、仁、爱于一身,在屡次战斗中,都表现得出类拔萃。还有一点就是赵云忠君爱国,一心为民。他离开强大的袁绍而投靠施行“屯田制”的公孙瓒就是例证。可见他的去留是根据老百姓是否过得好而决定的。也正因为这些原因,他才受百姓爱戴。他官不比诸葛丞相大,但是别人对他的评价,比诸葛低不了多少。

再比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积劳成疾,病死于定军山。他的一生为蜀汉的强大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他生前受人爱戴,死后更受后人敬仰,永不衰竭。追其原因,盖因人品上佳,头脑机敏而有谋略。

人品差,可能能做大官,但在百姓眼里是没有地位的小人,甚至背上千古的骂名。人品好,虽然智不及人上,但是过得心安理得。要是资质过人,又有机遇,能心系黎民,又择仕途怕是会一发不可收拾,传得美名万世扬,成为后辈学人的楷模。而对于我们平常人讲,良好人品是上司赏识你的资本,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干大事的人尤其如此。

个人品质是一个人宝贵的无形资产,其价值甚至高于人才的有形资产,是无法估量的。一个自身素质存在严重缺陷的人,对公司来讲是一个潜伏的杀手,不知哪天会跳出来执戈相向。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如果拥有让人交头称赞的品质,就等于拥有了打开成功之门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