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
570300000036

第36章 第20课 《智慧书》—职场生存:永恒的处世与工作的智慧经典(2)

善于学习他人,借鉴他人的智慧和经验,可以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把精力和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年仅20岁就即位为王,领兵征战,所向无敌。亚历山大能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的老师、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担任亚历山大的老师时间很长。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的影响主要在热爱知识、尊重文化方面。亚历山大常说,他最尊崇的人是亚里士多德,他爱亚里士多德甚于爱自己的父亲,因为后者仅仅生育了他,而前者却教会他怎样做高贵的人。

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腓特烈大帝对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非常崇拜,曾与他长期通信,并请伏尔泰来普鲁士住了三年时间。从伏尔泰那里,腓特烈大帝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决心做一个开明君主。他提倡宗教宽容、鼓励科学文化、放宽书报检查,等等,他的这些做法在当时的欧洲君主中的确是出类拔萃的。

亚历山大、腓特烈大帝能够取得成功与他们的老师不无关系。职场员工要努力与那些优秀的人接近,他们往往志趣高雅、抱负远大。要努力与坚持奋斗的人在一起,你会不知不觉中受他们的感染,培养奋发有为的精神。那些在你周围向上爬的人,就会来鼓励你做更大的努力、做更坚苦的奋斗。

懂得迟疑,审慎从事

智者是三思而后行的:两面兼顾如古罗马门神杰那斯,警戒如阿耳戈斯人。

——《智慧书》

葛拉西安对舌头形象生动地描述,表达了说话应该谨慎:舌头就像一头野兽,一旦挣脱了束缚,就很难再把它送回笼中。舌头是灵魂的脉搏,智者用它来检验健康,有心人用它来聆听心声。不幸的是那些本应最谨慎的人却往往最不谨慎。

智者应该具有自制力,三思而后行,让手长上眼睛。智者会避免困境和险境,表现出自制力。智者是三思而后行的:两面兼顾如古罗马门神杰那斯,警戒如阿耳戈斯人。一个更聪明的莫摩斯会让手上长眼睛,而不是在胸膛上开扇窗户。

莫摩斯责备赫淮斯托斯造了一个人,却没有在他的胸膛上留下一扇能让别人窥视他秘密思想的小门。

凡事都要想一想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对待。事情总会有起因,但起因很可能隐藏在事物的背后。如果只凭感觉臆测就草率行事,肯定会出差错,后悔不迭。

有则寓言说:一次,一头猪钻进富丽堂皇的大宅院中,随心所欲地在马厩和厨房周围游逛一圈,在污泥中打滚,在脏水中洗澡。

回到家后它摆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嗨,你去哪儿了?”同伴问它。

“去财主家转了一圈。”

“人家说,有钱人家的住宅净是金银珠宝,东西也一件比一件精美。”

“我向你保证他们在胡说八道。”这头猪哼哼唧唧地说道,“我根本就没有看见什么珠宝——净是污泥和垃圾。你也知道我不会吝啬鼻子,因为我把整个后院的泥土都翻遍了。”

其实,那只猪哪里知道,它只是在后院里转,还没有登堂入室呢。它所见的,只是财主家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兴趣上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但千万不要像那只猪一样,只看到其中的一面就下结论!尤其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要慎重,不能只看到事情的一面。

慎重是良好的心态所不能缺少的因素,凡事三思而后行,这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人生的智慧。

汉朝年间,当卫青挥军北伐匈奴的时候,前锋苏建、赵信两人,奉令率领三千骑兵深入敌境,单独与单于遭遇。双方大战下来,结果汉兵伤亡殆尽,赵信选择投降匈奴,苏建则只身逃回卫青营部。

这时,卫青的幕僚周霸说:“自从大将军出师以来,从未杀过一位有过失的将领。但现在苏建全军覆没,却独自活命回来,实在有损军威,将军应该将他斩首示众,借以建立威信。”

但另一位姓安的幕僚,则说:“苏建等人仅以三千士兵,抵挡匈奴数万兵马,虽战而败,可是并没有投降之心。现在他拼命回来,却反而被杀,实在没道理,也不公平”。接着他又说:“如果杀了他,等于是告诉全体官兵,除非是每战必胜,否则,如果没有战死,回来一样是死路一条。岂不是间接鼓励官兵,倘若战事不利,就只有投降敌人这一条路?这在军纪危机的时候,对官兵的心理将有不良的影响,不可不慎啊!”

卫青听后觉得这位安姓幕僚的话非常有道理,于是说道:“我卫青带兵一向带心,不怕没有威信,也不必靠杀人来立威。同时,我向来不恃宠而骄,虽然领军在外,也不随意擅用生杀之权。有关苏建的功过,还是交由朝廷去定夺吧!”

接着,卫青将苏建送交朝廷议处。后来,朝廷也未将苏建处死。

遇到麻烦要保持沉着冷静的头脑,而不能只凭表面现象妄下结论。沉着冷静给自己赢得思考的时间,留有想象的余地,进而能使麻烦的危害性降低,甚至变害为利。否则,只会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扩大事情的态势,导致不希望的结果发生。

为人处世不能断章取义,只看其表不看其里,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佛家讲有因有果因果相应,事情的原因被它的假象遮盖住了,需要你慎重,冷静分析,沉着应对,拨开缭绕的迷雾,把事情的真相弄明白,只有这样才不会后悔,才不必承受鲁莽的危害。

切莫与人过于亲近

群星从不与我们摩擦,所以永葆辉煌。神性需要尊严,亲近滋生轻慢。

——《智慧书》

保持距离有助于保持尊严,无论是上司还是下属太过亲近就会滋生轻慢、无礼之举:群星从不与我们摩擦,所以永葆辉煌;神性需要尊严,亲近滋生轻慢。最常用之物往往最不受珍惜,因接触愈多,缺点越显;而缄默则可将缺陷掩饰。切勿与任何人过于亲近。不要亲近上司,否则危险将至;不要亲近下属,因之有失尊严。最不可与乌合之众为伍,他们蛮横而愚蠢。他们看不出你是善意相与,却认为是你应尽之责。过分亲近与粗俗相类。

在冷风瑟瑟的冬日里,有两只困倦的刺猬想要相拥取暖休息。但无奈的是双方的身上都有刺,得无论怎么调整睡姿也睡的不安稳。于是,它们就分开一定的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了一起。几经反复地折腾,两只刺猬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又能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刺到对方,于是舒服地睡了。

刺猬能够舒服地睡着而不刺到对方,因为他们之间保持了合适的距离。对于人来说是同样的道理,人们既需要朋友间的友情,又要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在与朋友交往时也要保持合适的距离,关系太亲密的,未必是真正的朋友。交朋友要保持距离,保持分寸,这样才能让友谊地久天长。

有人说,恋人必须保持一点距离,这样,才能使魅力永恒。距离产生魅力,距离维持魅力,这是一个“相对真理”。

在文坛,流传着两位世界级文学大师的故事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尔加斯·略萨则是被说成是随时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西班牙籍秘鲁裔作家。他们堪称当今世界文坛最令人瞩目的一对冤家。他俩第一次见面是在1967年。那年冬天,刚刚摆脱“百年孤独”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应邀赴委内瑞拉参加一个他从未听说的文学奖项的颁奖典礼。

当时,两架飞机几乎同时在加拉加斯机场降落。一架来自伦敦,载着巴尔加斯·略萨,另一架来自墨西哥城,它几乎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专机,两位文坛巨匠就这样完成了他们的历史性会面。因为同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主帅,他们彼此仰慕、神交已久,所以除了相见恨晚,便是一见如故。巴尔加斯·略萨是作为首届罗慕洛·加列戈斯奖的获奖者来加拉加斯参加授奖仪式,而马尔克斯则专程前来捧场。所谓殊途同归,他们几乎手拉手登上了同一辆汽车。他们不停地交谈,几乎将世界置之度外。马尔克斯称略萨是“世界文学的最后一位游侠骑士”,略萨回称马尔克斯是“美洲的阿马迪斯”;马尔克斯真诚地祝贺略萨荣获“美洲诺贝尔文学奖”,而略萨则盛赞《百年孤独》是“美洲的《圣经》”。此后,他们形影不离地在加拉加斯度过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4天”,制定了联合探讨拉丁美洲文学的大纲和联合创作一部有关哥伦比亚——秘鲁关系小说。略萨还对马尔克斯进行了长达30个小时的“不间断采访”,并决定以此为基础撰写自己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也就是后来那部砖头似的《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

基于情势,拉美权威报刊及时推出了《拉美文学二人谈》等专题报道,从此两人会面频繁、笔交甚密。于是,全世界所有文学爱好者几乎都知道:他俩都是在外祖母的照看下长大,青年时代都曾流亡巴黎,都信奉马克思主义,都是古巴革命政府的支持者,现在又有共同的事业。

作为友谊的黄金插曲,略萨邀请马尔克斯顺访秘鲁,后者谓之求之不得。在秘鲁期间,略萨和妻子乘机为他们的第二个儿子举行了洗礼,马尔克斯自告奋勇,做了孩子的干爹。孩子取名加夫列尔·罗德里戈·贡萨洛,即马尔克斯外加他两个儿子的名字。

但是,正所谓太亲易疏。多年以后,这两位文坛夙将终因不可探究的原因反目成仇、势不两立,以至于1982年瑞典文学院不得不取消把诺贝尔文学奖同时授予马尔克斯和略萨的决定,以免发生其中一人拒绝领奖的尴尬。当然,这只是传说之一。有人说他们之所以闹翻是因为一山难容二虎,有人说他们在文学观上发生了分歧或者他们原本就不是同路人。更有甚者说略萨怀疑马尔克斯看上了他的妻子。听起来荒唐,但绝非完全没有可能。后来,没有人能再把他们撮合在一起。

“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相处需要距离,距离不仅能产生美,而且能成就永恒的友谊。拿破仑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朋友之所以不能永久,是因为我们往往情不自禁地把好事做尽,没有给友谊留下必要的生长空间。

与朋友、与同事、与上下属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则彼此的心灵就可以自由呼吸。一旦距离没了,氧气也就没有了,心灵就要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