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
570300000016

第16章 第10课 《塔木德》 —学习:智慧是财富的源泉 (1)

《塔木德》凝聚了上千年来2000余名犹太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图,是滋养世代犹太人的精神支柱,是其他民族的人走进犹太文化,接触犹太智慧的一扇必经大门。

在希伯来语中,“塔木德”(Talmud)的意思是“伟大的研究”,这是一部犹太人作为生活规范的重要书籍。它不仅教会了犹太人思考什么,而且教会了他们如何思考。它用一种始终如一的声音,构建了犹太人的世界观。

《塔木德》宛如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或思想深邃的学者,始终和每一个职场员工进行交谈和讨论,并穿透琐细的生活,让人感觉到鲜活的智慧和触及万物的力量。

学识是财富的给养

只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业务知识,在生意场上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是能赚钱的根本保证,也是商人的基本素质。

——《塔木德》

“商人要学识渊博”,这是犹太人提出的口号,同时也是他们的经商法则。学识渊博不仅可提高商人的判断力,还可以增加其修养和风度。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和一个粗俗不堪的人,分别去应酬同一宗生意,成功几率大的必然是前者。

犹太商人要求自己懂得的并不仅仅是业务知识。他们对与商业几乎没有什么关系的事物,往往都知道得很详细。犹太商人很健谈,话题涉及各个方面。不管是经济、政治、法律、历史还是生活小细节,他们都能谈得头头是道。

例如,他们对大西洋海底的鱼类、汽车构造及植物种类等,都能说出一二,有的甚至具有近似专家的知识。在我们看来,这些知识和商人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是为生活增加一些趣味而已。犹太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拥有各方面的知识,是商人的基本素质,是在生意场上赚钱的根本保证。

只要看看犹太人在全世界拥有的财富,就可以知道,学识渊博给商人带来了什么。

有个日本商人,他对犹太商人的经商办法掌握得很好,并在经营服饰品贸易中立住了脚跟。他想进一步扩大营业范围,且看中了犹太人发财的钻石生意,但他又了解到日本的钻石生意很不景气,为了避免遭受失败的命运,这个日本商人拜访当时有名的世界钻石大王玛索巴氏,问他:

“钻石生意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玛索巴氏毫不客气地回答他:

“要想成为钻石商人,必须先要拟好一个一百年的计划。也就是说,单靠你一生的时间是不够的,最少要赔上你孩子那一代,要两代人的时间才行。同时,经营钻石买卖,最要紧的一点是获得别人的尊敬和信任,被人尊敬和信任是贩卖钻石的基础。因此,钻石商人学识要非常渊博。”

玛索巴氏想考一考日本商人的学识,冷不丁问:“你知道澳大利亚近海一带有些什么种类的热带鱼吗?”

该日本商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虽然有些懊恼,但日本人又不能不由心底佩服玛索巴氏的学识和经商经验。事实上要使学识渊博,一代或两代的时间也是远远不可能的。犹太人本身也是在继承几千年祖先留给他们的经验的基础上才拥有了这样丰富的学识。至于怎样才能获得别人,尤其是顾客的尊敬和信任,其途径只有一个:即学识渊博。

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业务知识,在生意场上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是能赚钱的根本保证,也是商人的基本素质。

系山英太郎,一位在日本政商界呼风唤雨的显赫人物,30岁即拥有了几十亿美元的资产,32岁已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显示,系山英太郎个人净资产达49亿美元,排行第86位。系山英太郎一直信奉“终身学习”的信念,碰到不懂的事情,总是拼命去寻求解答。通过推销外国汽车,他领悟到销售的技巧;通过研究金融知识,他懂得如何利用银行和股市让大量的金钱流入自己的腰包……即使后来年龄渐长,系山英太郎仍不甘心被时代淘汰,他学习电脑,成立了己的网络公司。即使已是年迈之人,系山英太郎依然勇于挑战新事物,热衷了解未知的领域。

正是凭借终身学习,系山英太郎才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若非一鸣惊天下的英才,都得靠窗前灯下数十年的玩摩思索,然后可以著述。”伟人并非天生就是奇才,一个人所知道的东西比起整个宇宙来,实在是少得可怜,这一切只有通过学习来弥补。

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质,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才能获得成功。如果不能不断提高素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会成为“吃老本”的掉队者。

可以卖掉金子,但不能出售书本

把书本当作你的好友,把书架当作你的庭院,你应该为书本的美丽而骄傲!采其果实,摘其花朵。

——《塔木德》

犹太人认为,人们之间可以有各种恩怨,然而知识却是没有界线的,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不能因为存在偏见而影响智慧和真理的存在及传播。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抛弃书本。

为了保护书籍的传承性,1736年拉脱维亚的犹太社区通过了一项法律。该法律规定:当有人借书时,如果书本的拥有者不把书本借给需要它的人,应罚款;如果有人去世了,要在棺材里放几本他生前喜欢的书,让书伴随他死去的躯体,宽慰他的灵魂。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犹太人对书本的态度:书本可以让人获得对生命的期望和更多的奖赏。

犹太人对书的崇拜,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已经不能用一般的求知好学来概括了。

用他们的话来说,书就是他们一切智慧的根源,也是获取一切财富的根本。他们对书的喜爱达到了嗜书如命的地步。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表明,在人均拥有图书的比例上,以色列为世界之最,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除教科书外,以色列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达几千种以上。13岁以上的犹太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

以色列全国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共有几百所,平均不到几千人就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国内办出的借书证有上百万,相当于以色列全国500多万人口的1/5。

以色列城市的最佳风景是咖啡馆和大大小小的书店。以色列人的每一天往往是从一张报纸、一杯咖啡开始的。而大学生则愿意在幽静的书店中度过周末。

以色列每年都要在耶路撒冷举办国际图书博览会。博览会期间,很多世界各地的图书爱好者或商人前来洽谈、参观,选购者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书。

当地每年还要举办“希伯来图书周”,这是以色列人自己的图书节。不少犹太人很早就准备一部分钱,像盼望盛会一样等待图书节的来临。

在每一个犹太家庭里都有着世代相传的规定:书橱及学习用具只可放在床头,不可放在床尾。这样的规定就是告诫本民族的人:书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不能对书本有所不敬。

如果一个人在旅途中,发现了他们未曾见过的书,那么这个犹太人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去与家乡人共同分享。因为他们认为外来的书籍和知识是别人智慧的结晶,应充分地学习和利用,为自己的未来打下深厚的基础。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谈及自己爱书的经历时说,每个星期都要去图书市场看看书,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就让同事代买,如果同事觉得太贵,就会把这本书的详细情况抄下来让他以后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