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长寿就是这么简单
569200000010

第10章 五脏六腑,哪个罢工都够呛 (2)

轻松拥有好“脾”气

脾在人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属土,是人体存活下去的根本。脾主运化,把水谷化成精微并吸收,转换成气血津液,传输至全身,保证人体的正常运行。没有脾的运化作用,人体就不能得到能源,也就不能生存下去。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因此,要观察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很简单,看嘴唇就行了。脾的运化功能好,嘴唇就会滋润、丰满,否则就比较干瘪。身体出现莫名的消瘦、流口水、湿肿等症状,都是属于脾病,从脾上治肯定是没错的。

脾的日常保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太大的压力

中医有“思虑伤脾”之说,思虑过多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呆滞、运化失常、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而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头晕目眩等症状。所以缓解压力就能健脾,心情不畅时要及时发泄出来,避免郁结于内,伤害脾脏。

2.夏季尤其要注重养脾

中医认为“脾主长夏”,夏季炎热又多雨,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症状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所以在长夏一定要注意饮食、起居的应时应季变化,以预防疾病发生。

3.食不可过饱

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为后天之本。养脾之道在于饮食不过饱,进食有规律,不吃损伤脾胃的食品,如过辣、过甜、过咸、过辛、过苦的食物。

一呼一吸关生死,好好对待你的肺

《黄帝内经》中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也就是说,肺相当于一个王朝的宰相,肺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很高。“肺朝百脉”,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地汇聚于肺,然后敷布全身。所以,各脏腑的盛衰情况,必然在肺经上有所反映,中医通过观察肺经上的寸口就能了解全身的状况。另外,肺外合皮毛,皮毛是肺的外延。皮肤是由肺经的气机来充养的。如果肺经气机长期虚弱,皮肤血液循环不足,就会失去光泽,肤色就比较暗淡。养好肺,才能面色红润,容光焕发。

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进行体内外气体的交换。通过肺的呼吸作用,我们可以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从而进行吐故纳新,实现体内外气的交换,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养好肺,我们在生活中就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少吃生火燥热之品

肺是金脏,本性燥,与天之燥气相应,燥气通于肺,所以肺本燥,最恶火,因为火克金。火应季于盛夏、日中,所以盛夏及日中火盛之时,要注意少食生火燥热之品。

2.常做深呼吸

肺主气,司呼吸,天气通于肺,人的呼吸全靠肺,所以中医十分注意吐纳、导引养生。方法是每天早晚于户外做深呼吸。

另外,中医认为肺的呼吸需肾的帮助,所谓肺主呼气,肾主纳(入)气,所以可以进行肺肾吐纳。《黄帝内经》所载: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此引颈咽气顺之饵(咽)舌下津无数。也就是做闭气功七遍后,以舌搅拌口中唾液并汲取舌下廉泉穴涌出的津液,然后徐徐咽下。

3.秋季尤其要养肺

养肺的重点时间是从立秋到立冬(8月9日~11月8日),因为这个时期气候干燥,有人容易咽干鼻燥口渴,因此在饮食上需滋阴润肺,少食辛辣,多酸甜爽口的食物。芦柑、山楂、芝麻、糯米、蜂蜜、枇杷、甘蔗、菠萝都是养肺的首选。

4.避免过度悲伤

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悲哀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所以,在生活中尽量不要让自己处于忧或悲的情绪,如果出现这种情绪,就去找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事情做,用喜的情绪来战胜忧伤的情绪。

肾好,健康才有“本钱”

肾被称为“先天之本”,中医认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许多养生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

养肾补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适当的运动

肢体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等组织运动,由肝肾所支配,因而有肝肾同源之说。善养生者,在冬季更注重锻炼身体,以取得养筋健骨、舒筋活络、畅通血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效。锻炼时运动量要适当,散步、慢跑、做健身、打太极拳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只要持之以恒,定能达到健肾强体之目的。

2.适当节制性生活

人体衰老与寿命的长和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肾气的强弱。《黄帝内经》指出:“精者,生之本也。”《寿世保元》云:“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适当节制性生活,不能恣其情欲,伤其肾精。”以上资料提示我们,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的充盈与否,亦是决定人们延年益寿的关键。精气流失过多,会有碍“天命”。冬属水,其气寒,主藏,故冬天宜养精气,对性生活有节制,以益长寿。

3.冬季尤其要养肾

肾中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供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冬天气温较低,肾又喜温,肾虚之人通过膳食调养,其效果较好。补肾食品有多种,冬天一般可以选用核桃、枸杞、狗肉、羊肉、黑芝麻、龙眼肉等温性食物。肾虚有阴虚、阳虚之分,进补时对症用膳,方可取得显著效果。肾阳虚可选服羊肉粥、鹿肾粥、韭菜粥等温肾壮阳之物,肾阴虚宜选服海参粥、地黄粥、枸杞粥等滋补肾精之品。

5.生活起居有规律

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护肾法则。阳者肾气也,阴者肾精也,所以在春季,应该是“夜卧早起,广庭于步”,以畅养阳气;在夏季应该是“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以温养阳气;在秋季,应该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收敛阴气;在冬季,应该是“早卧晚起,必待正光”,以护养阴气。若能做到起居有常,自然精气盛、肾气旺,就能够达到抗衰老、保健康的目的。

老年人如何“安抚”五脏

人到老年,身体各脏器功能减弱,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下面介绍一套保健五脏的健身法,简便易行,老年人常做可强健身心,预防疾病。

1.健脾法。立正姿势,双臂同时向一个方向摇摆。手摆向左侧,头要转向左侧,意念从胸至左足;手摆向右侧,头亦向右,意念从胸至右足,反复做30次。

2.健肺法。立正姿势,双手掌心向后,俯身擦足3次,再双手掌心向前,俯身擦足3次,反复做10次。

3.健肾法。站立,两手握拳,紧抵左右腰部,身体向两侧摇摆30次;再以双臂伸直下垂,右手盖于左手上,身体向两侧摇摆30次。

4.健肝法。站立,两手置于身体两侧,交替下按,意念达到掌心及指尖,各做30次,然后双手置于胸前,手心向里,意随手走,重复做3次;再以双手向身体两侧平推,意念把身体浑浊之气通过手推至体外。

5.健心法。站立,左手轻握右手背部,置于胸前,然后沿胸壁移动。向右移时,左臂贴胸;向左移时,右臂贴胸。各做10次。接下来双臂交替前伸与后甩,各做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