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个“东洋人造丝公司”,他们在生产中遇到一个难题,即合成每根纱的5根线粗细总是纺不均匀,技术人员想尽办法也解决不了这个难题,大量次品直接影响了公司的效益。这时有个生产班长建议,既然5根线纺不均匀,何不索性生产一种表面粗糙的面料,给一贯追求光滑闪亮衣服的顾客来个惊奇呢?公司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这种表面粗糙、质地柔软的新型面料投放市场后,很受顾客欢迎。
次品的处理办法通常是降价销售,而日本这家公司转换思路,变通地将次品制成了新型面料,投放到市场,次品竟摇身一变成为畅销品,公司不但没有受到损失,还收到了额外的利润。
利用变通来趋利避害的企业还有许多,东芝电气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
东芝电气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想尽了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坂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
原来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成为浅色。这一建议引起了石坂董事长的重视。
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现在的人们都知道,浅颜色的东西会给人带来清爽、凉快的感觉,而凝重的黑色给人的感觉却是压抑、沉闷。只需要稍稍地改变一下颜色,就可以将滞销积压的电扇在几个月内销售几十万台。思路小小的变通竟能创造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提出它,既不需要有渊博的科技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可为什么东芝公司的其他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有成千上万的电气公司,以前都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这显然是因为行业惯例使然,也就是说,他们都走入了思维定式的误区而不能够变通了。
电扇自问世以来都以黑色示人,各大企业彼此仿效,代代相袭,渐渐地形成一种惯例、一种传统,似乎电扇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能称其为电扇。这样的惯例、常规和传统,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时间越长,这种定式对人们的变通能力的束缚就越强,要摆脱它的束缚也就越困难,就越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东芝公司这位小职员提出的建议,从思考方法的角度来看,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突破了“电扇只能漆成黑色”这一思维定式的束缚。
突破了思维的定式,也就迈出了变通的第一步。
曾有一位发明家要研制出高强度的胶水,生产出来后黏性却很低,他转变了思路,利用“低黏性”生产出了不干胶。3M的一位员工发现这种不干胶既可以黏住纸张又不损坏纸张,于是用它发明了“即时贴”。
看来,只要我们用心,就能从任何一件“坏事”中找到正面的因素,只要能够变通地思考、变通地行动,就能够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已故的西尔斯公司董事长亚当斯·罗克尔说:“如果有个柠檬,就做一杯柠檬水。”柠檬,真的是太酸,不能称作美味。但是,只需稍稍变通一下思路,把柠檬做成柠檬水,却可以使它比任何甘甜的果汁饮料都更有味道。
阅读思考题:
1你所在的公司最近一次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其中有没有变通的因素?
2当你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你能否突破传统的思维,换一种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变通是从“不确定性”中获利的最佳武器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就是不确定。如果你不喜欢改变,也就丧失了抵御“不确定性”的最佳武器。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在这里,不能确定是否再会遭遇一切类似于“非典”的人类劫难,不能确定是否还会有类似于“印尼海啸”的自然灾害,以至于有人说:在这个年代里,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就是不确定。
面对这么多的不确定,你该怎么办呢?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与时俱进”,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尽可能通过变通,让自己的产品适应变化着的市场需求,以提高自身防御风险的能力。
想必大家对2003年春天的那一场“非典”仍旧记忆犹新。
“非典”的爆发使很多餐厅关门,因为没有人出门用餐。可是“非典”爆发的同时也给口罩制造商带来了商机,因为人人都要戴口罩。可是一般的口罩样式单一、颜色单一,有一个口罩制造商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变通,他在传统的口罩上印上了几个字“你的心情好吗”、“我知道你不说话,可是我知道你关心我”或者“今天星期三,我们祈祷‘非典’赶快过去”。这样,大家走在路上,虽然大家不方便直接沟通,但看到别人口罩上关心、祝福的字样,不但不会恐惧和反感,反而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让人们更多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温馨,让大家都喜欢戴口罩了,于是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销量。这就是商机,简单的变通就能够创造这样的商机。
“不确定”的含义就是不可人为操控的,但在“不确定”中变通地发现新的机会并把握住它却是可以做到的。
南宋绍兴十年7月的一天,杭州城最繁华的街市失火,火势迅猛蔓延,数以万计的房屋商铺置于汪洋火海之中,顷刻之间化为废墟。有一位裴姓富商苦心经营了大半生的几间当铺和珠宝店,也恰在那条闹市中。火势越来越猛,他大半辈子的心血眼看毁于一旦,但是他并没有让伙计和奴仆冲进火海,舍命抢救珠宝财物,而是不慌不忙地指挥他们迅速撤离,一副听天由命的神态,令众人大惑不解。
然后他不动声色地派人从长江沿岸平价购回大量木材、毛竹、砖瓦、石灰等建筑用材。当这些材料像小山一样堆起来的时候,他又归于沉寂。
大火烧了数十日之后被扑灭了,但是曾经车水马龙的杭州,大半个城已经是墙倒房塌,一片狼藉。不几日,朝廷颁旨:重建杭州城,凡经销售的建筑用材一律免税。于是杭州城内一时大兴土木,建筑用材供不应求,价格陡涨。裴姓商人趁机抛售建材,获利巨大,其数额远远大于被火灾焚毁的财产。
火灾属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它所带来的损失更是不可确定,但在遭受不确定的侵害后,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变通的思路,从危机中看到商机,却是非大智者不可为也。
美国一位肉食品老板也是从不确定的危机中抓住了发展的良机,与上面的裴姓商人之举堪称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墨西哥发生类似瘟疫的流行病。他立即想到墨西哥瘟疫一旦流行起来,一定会传到美国来,而与墨西哥相邻的两个州是美国肉食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如果发生瘟疫,肉类食品供应必然紧张,肉价定会飞涨。于是他先派人去墨西哥探得真情后,立即调集大量资金购买大批菜牛和肉猪饲养起来。过了不久,墨西哥的瘟疫果然传到了美国这两个州,市场肉价立即飞涨。时机成熟了,他趁机大量售出菜牛和肉猪,净赚百万美元。
瘟疫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但这位老板以他的学识和变通的思维在“不确定”中赚取了巨额利润。
因此,面对每一个可能的不确定,你都要去做各种相应的准备。原美国陆军参谋长艾里克·辛赛基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你不喜欢改变,你将更不会喜欢自己的无足轻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也许你不喜欢改变,但是如果你不改变的话,你慢慢就会发现,在这个时代里,你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而这可能是你更不喜欢的。
如果一个老板经常感到自己已经什么都知道了,那就意味着这个公司没有前途了;如果一个员工经常感觉自己已经什么都知道了,那就意味着这个员工也一定不会进步了。因为这说明公司或者员工已经拒绝收集和学习更多新的资讯了,也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更谈不上变通了。当你无法主动变化、与时俱进的时候,你将会发现,不管你有多么大的价值、有多么好的资源,也都没有用处了,因为你已经无足轻重了。
所以,你不能轻易对自己和公司目前的状态感到满足,如果你认为一切都“OK”了,那才是真正的危险的开始。只有随时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知识,主动改变自己,才能够真正地抵御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阅读思考题:
1回想一下,“非典”或“禽流感”有没有对你的企业产生影响?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你们是怎样应对的?
2如果公司遇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你们是否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变通缔造双赢
对于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员工来说,时刻都应将“双赢”的理念印在头脑中。
一个善于变通的员工必将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员工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达到与企业的双赢。有效的客户管理和良好的客户关系也为客户与企业打造了双赢的局面。
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往往通过巧妙的方式可以得到完美的解决。
比如兄妹俩一起在房间做功课,却因是否开窗的事情吵了起来。原来哥哥要开窗通风,而妹妹却怕风吹会冷。这个问题看来很麻烦,究竟能否解决呢?当然能,将相通的隔壁房间的窗子打开就可以了。房间相通,空气便能流通,而冷风也不会直接吹进来。
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体现的就是“双赢”的理念。而变通就是带来“双赢”的法宝。
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有钱人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他把仆人们叫到一起,并把财产委托他们保管。依据他们每个人的能力,他给了第一个仆人10两银子,第二个仆人5两银子,第三个仆人2两银子。拿到10两银子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又赚了10两银子。同样,拿到5两银子的仆人也赚了5两银子。但是拿到2两银子的仆人却把它埋在了土里。
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主人回来与他们结算。拿到10两银子的仆人带着另外10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都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同样,拿到5两银子的仆人带着他另外的5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最后,拿到2两银子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把钱埋在了地下。”主人回答道:“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存到银行家那里,以便我回来时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
这个仆人原以为自己会得到主人的赞赏。在他看来,虽然没有使金钱增值,但也没丢失,就算是完成主人交代的任务了。然而,他的主人并不这么认为。他是一个商人,商人永远都是追求利润的,他无法忍受不为他创造效益的人。
第一个和第三个仆人懂得变通,为商人赚取了银子,得到了主人的奖赏,而且主人让他们掌管了更多的事情。就像在企业中,善于变通的员工为企业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员工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达到了与企业的双赢。
对于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员工来说,时刻都应将“双赢”的理念印在头脑中,处理问题应尽量取得与企业的双赢、企业与客户的双赢。
从某种程度上讲,变通是解决“两难”问题,缔造双赢结果的锦囊。
日本某化学公司的参观团来到法国某著名的化学公司参观,这让这家公司的主管们不由地紧张起来。
因为在他们看来:日本人出奇的狡猾,他们到哪里参观就会学会那里的核心技术。这样那些被参观的公司在不知不觉之中,就为自己培养了竞争对手。
但是,这次参观已经是上面洽谈好的,他们以这种理由拒绝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就做出了一个规定,不让那些日本的参观人员碰任何车间的东西。
日本参观团人员很快同意了这个条件。
参观那天,开始很顺利。突然,一个冒冒失失的日本人一低头把自己的领带掉到了化学试剂之中。
他慌忙说:
“对不起!我太冒失了。”
一个法方的陪同员工看出了他的目的,这个日本人想用这种方法带走化学试剂。
他心里不免感叹道:日本人太狡猾了。但是现在的紧急情况是:怎样才能不让那个日本人带走珍贵的化学试剂呢?
强行让那个人摘下领带,显然是行不通的,而且还会给公司带来不好的影响;但不摘,公司蒙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突然,他灵机一动,找来一条崭新的领带,走上前去说:
“先生,您的领带脏了,现在我代表我们公司送您一条新的,把您那条换下来,我洗干净了再还给你。”
那个日本人不得不换下了自己的领带。
这个具有变通思维的法国员工,用换领带的办法保住了公司的核心技术,而且也让客人保全了面子。
工作中,需要你时时调动自己的变通思维,具有打破常规考虑问题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将工作做得漂亮,才能使多方面都达到双赢的局面。
阅读思考题:
1谈谈你对“变通缔造双赢”的理解。
2你的工作中有没有通过变通的方法达到自己与企业双赢或企业与客户双赢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