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赢在变通
567900000005

第5章 最优秀之人必是变通之人(3)

渡过大河的人都变成了成功者,他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善于改变,而这种改变就是人们常说的变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遇到困难就要改变自己的思路和行为,只有改变,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美国著名人士罗兹说:“生活的最大成就是不断地改造自己,以使自己悟出生活之道。”由此可知,变通就是我们遇到困难和变化时所采取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种方法和手段有这样两大特点:一是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就像泅水过河的人一样,他改变了自己,由双腿着地的行走变成了双臂划水的游泳。这一改变的特点在于改变自身,让自己去适应环境,从而克服困难。二是深刻理解了变化原因之后,努力去引导变化、驾驭变化。就像船的发明者一样,他理解了水的特点之后,借助水的浮力和木材的特性制造了船。这一改变的特点在于把外在的东西变通为自己的东西,借外物的力量来壮大自己的力量。但不管是对内的变通,还是对外的变通,我们遇到困难和变化时,都必须变通。因为,客观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必须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企业中的一流员工就是那些胜利到达对岸的人。他们懂得在困境面前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变通地去克服困难;末流员工固守旧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不懂得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灵活地变通,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或者沉入河底,或者望河兴叹,成功对于他们来说,永远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阅读思考题:

1回想自己过去的工作表现,在一流员工与末流员工之间,你属于哪种人?

2回想自己最近的一次不太顺利的工作经历,是否与自己的思维固守尘封有关?如果换个思路,是否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最优秀之人必是变通之人

作为企业发展的智慧源泉,员工有责任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融入变通元素,从而更为出色地完成任务。企业都喜欢具有创造力的、善于变通的员工。不能够变通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无法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而只能被无情地踢出局。

这是一个充满变通的时代。在这里,员工不变通,就意味着将被淘汰出局。

因为缺乏变通思维,所以创造力消失了;因为缺乏创造力,所以构想消失了;因为缺乏构想,所以产品消失了;因为缺乏产品,所以客户消失了;因为缺乏客户,所以生意消失了;因为缺乏生意,所以企业消失了。所有这些结果,都只因为少了一个关键性的东西——变通能力。所以变通可以影响到你的产品,影响到你的生意,影响到你的企业。

企业呼唤善于变通的员工,在企业的眼中,最优秀之人必是变通之人。

一个百货公司的老板去检查他的一个新售货员:“你今天服务了多少客户?”

“一个。”小伙子回答。

“只有一个?”老板说,“你的营业额是多少呢?”

售货员回答:“58 334美元!”

老板大吃一惊,让他解释一下。

“首先我卖给他一个鱼钩,然后卖给他渔竿和渔线。接着我问他在哪儿钓鱼,他说在海滨,于是我建议他应该有只小汽艇,于是他买了一条20英尺长的快艇。当他说他的轿车可能无法带走快艇时,我又带他到机动车部卖给他一辆福特小卡车……”

老板惊讶地说:“你卖了这么多东西给一位只想买一个鱼钩的顾客?”

售货员回答:“不,他来只是为治他妻子的头痛而买一瓶阿司匹林的。我告诉他,夫人的头痛,除了服药外,似乎更应该注意放松。周末快到了,你可以考虑去钓鱼!”

这名员工善于及时转变自己的思考模式,从顾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顾客的购买需求进行一步步地诱导,仅一笔生意便创造了非凡的营业额,不可不称之为一个变通之人,一个受企业欢迎的优秀之人。

彼得和查理一起进入一家快餐店,当上了服务员。他俩的年龄一般大,也拿着同样的薪水,可是工作时间不长,彼得就得到老板的嘉奖,很快加了薪,而查理仍然在原地踏步。面对查理和周围人的牢骚与不解,老板让他们站在一旁,看看彼得是如何完成服务工作的。

在冷饮柜台前,顾客走过来要一杯麦乳混合饮料。

彼得微笑着对顾客说:“先生,您愿意在饮料中加入1个还是2个鸡蛋呢?”

顾客说:“哦,1个就够了。”

这样快餐店就多卖出1个鸡蛋,在麦乳饮料中加1个鸡蛋通常是要额外收钱的。

看完彼得的工作后,经理说道:“据我观察,我们大多数服务员是这样提问的:‘先生,您愿意在你的饮料中加1个鸡蛋吗?’而这时顾客的回答通常是:‘哦,不,谢谢。’对于一个能够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提高工作质量的员工,我没有理由不给他加薪。”

争做企业的优秀员工,就要像彼得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市场的大潮是无情的。它要求企业顺着潮势随时变通,如果哪个企业稍有迟疑、动作迟缓,必将为大浪所吞没,甚至会永远地退出市场。

企业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变通。人是企业的根本,如果人不变通,企业谈何变通?

作为企业发展的智慧源泉,员工有责任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融入变通元素,从而更为出色地完成任务。企业都喜欢具有创造力的、善于变通的员工。不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只能被无情地踢出局。

阅读思考题:

1谈谈你对变通与企业发展关系的理解。

2你这个月取得的业绩有没有通过你寻找变通方法而获得的?你是怎样做到的?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会变通的员工 面对同一种工作,有的人认为无从下手,而有的人却可以做得很好,其中的关键差别就在于能不能用变通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变通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并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这些能力都具备了,还有什么工作是做不好的呢?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

“这份工作太难了,根本就做不好嘛。”

“这么难,让我无从下手,可怎么做啊?”

他们认为找不到方法来解决问题,自然工作是做不好的。这些只能说是推脱之词,只有主动去找方法才会有办法。

我们说: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会变通的员工。只要拥有变通的思路,工作中再大的障碍也会被夷为平地。

A公司和B公司都是生产鞋的,为了寻找更多的市场,两个公司都往世界各地派了很多销售人员。这些销售人员不辞辛苦,千方百计地搜集人们对鞋的各种需求信息,并不断地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公司。

有一天,A公司听说在赤道附近有一个岛,岛上住着许多居民。A公司想在那里开拓市场,于是派销售人员到岛上了解情况。很快,B公司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他们唯恐A公司独占市场,赶紧也把销售人员派到了岛上。

两位销售人员几乎同时登上海岛,他们发现海岛相当封闭,岛上的人与大陆没有来往,他们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他们还发现岛上的人衣着简朴,几乎全是赤脚,只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蛎子的人为了避免礁石硌脚,才在脚上绑上海草。

两位销售人员一到海岛,立即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他们注视着陌生的客人,议论纷纷。最让岛上人感到惊奇的就是客人脚上穿的鞋子,岛上人不知道鞋子为何物,便把它叫做脚套。他们从心里感到纳闷:把一个“脚套”套在脚上,不难受吗?

A公司的销售人员看到这种状况,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里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怎么可能建立鞋的市场?向不穿鞋的人销售鞋,不等于向盲人销售画册、向聋子销售收音机吗?他二话没说,立即乘船离开海岛,返回了公司。他在写给公司的报告上说:“那里没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的市场。”

与A公司的销售人员的情况相反,B公司的销售人员看到这种状况时心花怒放,他觉得这里是极好的市场,因为没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销售潜力一定很大。他留在岛上,与岛上人交上了朋友。

B公司的销售人员在岛上住了很多天,他挨家挨户做宣传,告诉岛上人穿鞋的好处,并亲自示范,努力改变岛上人赤脚的习惯。同时,他还把带去的样品送给了部分居民。这些居民穿上鞋后感到松软舒适,走在路上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扎脚了。这些首次穿上了鞋的人也向同伴们宣传穿鞋的好处。

这位有心的销售人员还了解到,岛上居民由于长年不穿鞋的缘故,与普通人的脚型有一些区别,他还了解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的特点,然后向公司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公司根据这些报告,制作了一大批适合岛上人穿的鞋,这些鞋很快便销售一空。不久,公司又制作了第二批、第三批……B公司终于在岛上建立了皮鞋市场,狠狠赚了一笔。

同样面对赤脚的岛民,A公司的销售人员认为没有市场,B公司的销售人员认为有大市场,两种不同的观点表明了两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简单地看问题,的确会得出第一种结论。但我们赞赏后一位销售人员,他有变通的眼光,能从“不穿鞋”的现实中看到潜在市场,并懂得“不穿鞋”可以转化为“爱穿鞋”。为此通过他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

面对同一种工作,有的人认为无从下手,而有的人却可以做得很好,其中的关键差别就在于能不能用变通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变通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并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这些能力都具备了,还有什么工作是做不好的呢?

相信大家都读过“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乍一看,这是一个难以完成的工作,但却有人可以做出很不错的业绩。原因就在于,他突破了传统思维的限制,梳子除了用来梳头发还可以做什么呢?可以做纪念品。如果在其上刻上“积善梳”三字,其意义又非同寻常了,根据不同的香客身份赠送不同品种的梳子,市场也就更为广阔了。

这就是变通的力量。拥有了变通的思维,可以让看似难以逾越的困难迎刃而解。

阅读思考题:

1为什么说“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会变通的员工”?

2你有没有面临难以完成的任务,而找到变通的方法将其圆满完成的经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