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雄鹰法则
567700000021

第21章 适应能力是雄鹰成为百禽之首的法宝(1)

——适应环境变中求赢

鹰的自述:对于严酷的生存环境,鹰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所以在认识生存环境方面,鹰是人类的老师。人类在某些时候常常缺乏自知之明,意识不到危机正在逼近,不能及时改变现状,或者安于现状而佯装视而不见,自欺欺人。如果想改变生存现状,就得像鹰一样,勇于改变自己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在变化中求生存、求发展。

能够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才是强者

美洲鹰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半岛上,由于美洲鹰的价值不菲,在当地人的大肆捕杀以及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下,美洲鹰终于绝迹了。可是,近年来,一名美国科学家、美洲鹰的研究者阿·史蒂文,竟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一个岩洞中发现了美洲鹰。这一惊奇的发现让全世界的生物科学家对美洲鹰的未来又有了新的希望。

一只成年美洲鹰的两翼自然伸展开后长达三米,体重达20公斤,由于加利福尼亚半岛上的食物充足,将美洲鹰养成了这样一种巨鸟,它锋利的爪子可以抓住一只小海豹飞上高空。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种驰骋在海洋上空的庞然大物,竟然能生活在狭小而拥挤的岩洞里。阿·史蒂文在对岩洞的考察时发现,那里布满了奇形怪状的岩石,岩石与岩石之间的空隙仅05英尺,有的甚至更窄。那些岩石像刀片一样锋利,别说是这么个庞然大物,就是一般的鸟类也难以穿越,那么,美洲鹰究竟是怎样穿越这些小洞的呢?

为了揭开谜底,生物科学家阿·史蒂文利用现代科技在岩洞中捕捉到了一只美洲鹰。阿·史蒂文用许多树枝将鹰围在中间,然后用铁蒺藜做成一个直径05英尺的小洞让它飞出来。美洲鹰的速度迅速无比,阿·史蒂文只能从录像的慢镜头上细看,结果发现它在钻出小洞时,双翅紧紧地贴在肚皮上,双腿却直直地伸到了尾部,与同样伸直的头颈对称起来,就像一截细小而柔软的面粉条,它是用以柔克刚的方式轻松地穿越了蒺藜洞。显然,在长期的岩洞生活中,它们练就了能够缩小自己身体的本领。

在研究中,还进一步发现,每只美洲鹰的身上都结满了大小不一的痂,那些痂也跟岩石一般坚硬。可见,美洲鹰在学习穿越岩洞的时候也受过很多伤,在一次又一次的疼痛中,它们终于锻炼出了这套特殊的本领。为了生存,美洲鹰只能将自己的身体缩小,来适应狭窄而恶劣的环境,不然便很难得到新生!

千万年来,动物与人类都在为生存而战。如果想改变现状,就得像美洲鹰一样,以缩小自己身体的方式,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

看看下面这名大学毕业生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一个学音乐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到某企业的工会做宣传工作。刚一开始,他很苦恼,认为自己的专业才能与工作不对口,在这里长干下去,不但自己的前途会耽误,而且日久生疏,自己的专业也可能被荒废。于是,他四处活动,想调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中去。可是,几经折腾,终未成功。之后,他便死心塌地地安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他发誓要改变“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状况。他找到单位工会主席,提出了自己要为企业筹建乐队的计划。正好这个企业刚从低谷走出来,扭亏为盈,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自然也想大张旗鼓地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计划。他来了精神,跑基层、寻人才、买器具、设舞台、办培训,不出半年,就使乐团初具规模了。两年以后,这个企业乐团的演奏水平,已达到了全市一流,而且堪与专业乐团相媲美,而他自己也成了全市知名度较高的乐队经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完全改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化劣势为优势,不但开辟出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养了自己的领导管理才能,为他以后寻求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适应环境需要许多条件,但最重要的是你的信心与智慧,这二者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适应环境的决心,肯定能够想出适应环境的好办法。

富兰克林说:“听凭环境的控制,受从于命运的支配,只是禽兽草木而已。”王尔德说:“我们不可受环境的支配,应该去支配环境;不可受命运的局限,应该去创造命运。”可以说,时运、气数、环境、命运只拘得住凡夫俗子,却拘不住强者。

环境的变化,虽然对一个人的命运有直接影响,但是,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可供发展的机遇,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好好利用这些机遇,不断随环境之变调整自己的观念,就有可能在社会竞争的舞台上开出一片天地,站稳自己的脚跟。所以,每个人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有中途应变的准备,这是市场环境下的生存之本,也是强者的生存之本。

在常人眼里,时常把女人和弱者画等号。然而,一位刚过不惑之年名叫陈红霞的下岗女工,面对三次下岗,却不甘命运的摆布,自强不息,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创业之路。经过几年的拼搏,创建了几十万元资产,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塑造了不屈的人生,成为真正的强者。

事情是这样的:

20世纪80年代初,陈红霞下岗了。失去了“铁饭碗”,心碎一般难受,但她是要强的女人,她坚信,别人能够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关键是要有决心、有毅力。痛定思痛,她不再寄希望于铁饭碗,决定寻找自食其力的门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987年9月,她多方筹资2000元购买了毛线编织机,并报名参加了熊猫厂编织技术培训。一个月后,她用所学的技术开了一个毛线编织加工店,很快生产出第一批产品。织出的毛线衬裤规格齐全,花式多样,价格便宜,邻里朋友口碑相传,小小编织店的名气一下在县城传开了,生意越来越红火。

苦心经营两年多,别人见这营生有利可图,便纷纷入围,小编织店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竞争日趋激烈,加上苏南针织品在响水市低价倾销,使得编织店的利润越来越低,陈红霞的生意也越来越不景气,这时她主动放弃了编织市场,另找门路。她走南闯北,调研市场,又办起了市第一家涂料厂,高薪聘请技术员,开发出了填补空白的产品,一炮打响,取得巨大成功。

从陈红霞奋斗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不及时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就不能够在社会中生存。如果没有果断决定自己创业,如果没有果断根据社会环境变化决定转行,那么也就不会有成功。

面对环境,及时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这是强者的生存法则。

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不利环境

能够翱翔在高空的雄鹰都是经过环境考验和洗礼的。那些不能适应环境的鹰,只能遭受淘汰的命运。这就是关于鹰生存的辩证法。

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要想改变环境都需要许许多多的条件,但最重要的是信心与智慧。其实,这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改变的决心,肯定能够想出改变的好办法。弱者往往对改变环境没有信心,所以最后就被环境所改变;而强者则刚好相反,他们首先是有必胜的信念,有决心,最后才战胜了环境,成为强者。

邓亚萍这个名字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不仅如此,有的人在谈及她时还绘声绘色地将其描绘一番:矮矮的个儿,胖胖的脸,打起乒乓球来简直像只出山的小猛虎,出手快捷,攻势凌厉,左推右挡,勇不可当,往往只几板就把对方制服了。

的确邓亚萍在我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上已是名声大噪,堪称“大姐大”。自她1986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开始,到1997年5月的第四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在短短的11年间,她一共在各种全国性和世界性乒乓球大赛中拿到153个冠军,其中尤其从1989年入选国家队到1997年的这9年当中,成绩最为辉煌,仅在世界级别最高的奥运会、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这三大比赛中,一人独自获得18块金牌,并且还是国际体坛上唯一一名三次接受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授奖的运动员。这不但在中国乒坛,而且在世界乒坛史上都写下了光彩的一页。

从邓亚萍的成长之路来说,坎坎坷坷,历尽磨难。她4岁多时便表现了一个“铁娃”本色,平时拼拼打打从不哭闹,并且玩什么都格外专注。这些都让在河南郑州市体委任乒乓球教练的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认定这是一块搞体育的好料。于是,父亲便“就地取材”,精心地培养自己的爱女。

一晃5年过去了,邓亚萍在父亲的调教下,乒乓球技术已达到上等水平。为使她能得到更多的培养,父亲将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去深造。然而,去后不久,便被退了回来,其理由是个儿矮,手臂短,没有发展前途。这在邓亚萍少年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令人欣慰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倔强的邓亚萍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练得更加刻苦,并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拼出个样来。

机会终于来了,1986年是邓亚萍人生重大转折的一年。那一年,年仅13岁的她,临时顶替河南省代表队一名生病的运动员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赛前教练们对她并不抱有什么期望,要她顶替上场纯粹是为了不使该队“弃权”。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姑娘竟然接连击败了耿丽娟、陈静等当时很有名气的国手。一举登上了冠军宝座,爆出了此届乒乓球赛的最大冷门,成为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马”。

赛后,这位小姑娘竟成了当时国家乒乓球队副教练、女队主教练张燮林手下的一名女弟子。从此,邓亚萍在中国体坛的圣殿里将其那股在逆境中练就的“铁娃”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其运动水平大大提高,经过各次大赛的历练,最终登上国际乒坛女霸主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