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环球东宋帝国
5672000000048

第48章 说报人

48说报人

陆青进了兴隆说报馆,便看到正门对过是一铺红毯子的平台,高约二尺。

紧挨着二尺高平台的是有桌有椅的坐席区,坐席区每张精雕细琢的朱红漆镶刻桌四周各有一把檀木椅子,桌子正中是紫砂茶壶,茶碗,以及一盘绿豆糕。坐席区空间大,又有吃有喝,自然是身与心都感到舒适无比,但是服务是以银子划分等级规格的,坐席区每位五百文,是站票的近三倍。

但是天外有天,做人无论何时,张狂不得,这坐席区看似奢华,舒适,却不是规格最高的席位,在大堂四周回廊二层,便是内部赠票的雅间包厢,这里的客官多是贵宾。

被屏风隔开的包厢雅座,每桌皆有两名伙计听候调遣,桌上又有笔墨纸砚给客官用来做笔记,前些日子天热的时候,还有执掌扇子的佣人,为了让贵宾看的顺眼,佣人扇扇子的力度和角度,以及频率都是经过统一训练的,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可以比划着时辰等分扇扇子的频率,每个时辰多少下都尽在掌握之中,这一切无不是透露出兴隆说报馆的用心之细,这也就不难解释此馆为何颇受欢迎,任何商家服务做到这个精致地步,即使宰客,也有人被宰的心甘情愿,更不用说兴隆说报馆明码标价,童叟不欺。

坐席区后面,靠近门口的地方便是站客区,若是客官人少两个时辰的站立也不算什么,但是若是赶上大事情发生日,听众多,来者便会络绎不绝,肩膀比肩膀,站客区人山人海,这宋代又无空调又无电扇,手拿纸扇,碍于空间狭小,挥不开手臂耍不开,于是汗流浃背,好生疲沓,但是即使如此,也得咬牙听下去,为什么?因为这说报人口里的内容关乎自己的钱程。

这话要从头说起,绍兴乃人杰地灵之地,文人辈出,但是这不识字的老百姓还是多数,若是搁在以往,寻常百姓家,一不考功名,二不算大账,大字一个不识也不影响生活,但是自打绍兴出现了报纸,这情形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便是头脑活的识字人生活越过越好。

搁在以往,绍兴府最贫困的倒不见得是雇农,而是穷书生,熟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对于多数书生来说,没有固定收入,想赶考,那也要三年一考,只能靠着给有钱人写个对子,写封家书,或是去私塾里代课,挣些活命钱,其中时运不济这便需要别人接济方能过活,可是自打《绍兴新闻》大改版之后,书生中头脑灵活之辈,为养家糊口,也不羞于经营商贾之事,靠着《绍兴新闻》上的讯息倒腾物品,竟然是一不小心脱贫了。

其次,便是不识字之人,不识字,两眼黑,面对报纸愁满腹。

古今中外,信息最无价,报纸是好东西,皆因报纸上的信息,但是不识字之人看不懂,便苦了。不识字,只能找识字人读来听,一来一往,成了风气,如今民风颇重金钱,正如《绍兴新闻》有一篇文章所说,付出劳动,理应得到报酬,于是一些精明读书人便专门干起这时髦的说报业。

说报分三种,其一是街头说报人,此类人群,属于走街串巷之辈,想那以前,走街串巷是手中握有绝技的民间杂技人,或是武枪弄刀的习武之人,这些人凭一技之长走天下,而如今,识字的儒生也有望成为这一类人,凭着一张嘴,一张报纸,也可笑傲江湖,于是儒生也可以喊出来:“父老乡亲,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

其二是茶馆说报人,此类说报人多是为茶馆所聘请,原本这茶馆也多有说相声评书之人,但是评书听的再多,兜里钱不会增加,而“说报会”便不同了,吃的是茶,听的是报,得到的是商机。

其三是专业说报馆,兴隆说报馆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兴隆说报馆的经营非常成功,他的顾客中不光有不识字之辈,亦有识字之人,甚至是一些大店铺的掌柜,也喜欢听兴隆说报馆说报会。

原因便是这兴隆说报馆的说报会不是单单以白话文读报,在台上不能只读,否则台下听众可能听不懂,还进行专门解释,这一解释,便衍生出许多商业话题,比如上一期的航海热,以及前些日子的地球说,这些前沿知识极大的吸引了客官的兴趣,如今兴隆说报馆馆如其名,生意兴隆,于是刘老爷准备开工建设兴隆说报馆二期工程。

陆青在包厢,等了一炷香的功夫,第一位说报人上来了。

“各位看馆,小生李伦语,给各位见礼了。今日说报专场,两个时辰,由小生主持。”李论语一身长袍头戴纶巾,坐在二尺平台之上的长方形桌子后面,桌子上面平铺着绍兴新闻,笔记,炭笔。

陆青坐在二层包厢,隔老远,一看这李论语姿势,活生生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播音主持,陆青还听说李论语号称是端平年间主持第一人,他称第二,无人敢呼第一。

“今日谈《绍兴新闻》,话到这里,有朋友问,为何兴隆说报馆不谈《江南日报》,不谈《孔夫子曰》?有哪位客官知道?”李论语笑道。

此时,下面一七尺中年汉子兴奋道:“在下略知一二,其因在于兴隆说报馆主打商业。”

“这位客官所言极是,谈《绍兴新闻》,便是因为兴隆说报馆主打商业,这位客官,你将获的兴隆说报馆提供的明日听报会价值五百文的坐席券一张。”

“兴隆说报馆主打商业,而《绍兴新闻》便是商业刊物中的一等刊物,所以我们选择《绍兴新闻》。话到这里,我们先对绍兴点子买卖行致以谢意,若是无绍兴点子买卖行的《绍兴新闻》,也无今日说报会。”李论语说道。

薛文轩把头靠近陆青,笑道:“陆东家,这是沈管事的招,沈管事花了不少银子,插播了这条广告,做的天衣无缝,压根就看不出来这是绍兴点子行要李论语说的。”

陆青暗暗佩服沈文才的能力,如果说最初,沈文才出的点子中那些惊世骇俗的部分多是出自陆青口中,但是如今,沈文才已经达到了自我创造的地步,不用陆青指点,也能自个儿想出一个好点子,说的便是这道理,这知识学的多了,涉及的面儿广了,脑中便会生出许多创意来。

“今日《绍兴新闻》头版还是商业资讯。”李论语说。

“二版论商的文章是海外经商篇。”李论语说。

陆青最清楚这论商,今天这报纸上所言海外经商,也是陆青的主意。虽然如今江南一带,民间对出海抱有极大的热情,但是若是让这种热情继续下去,发展成为一种趋势,还需要进一步宣扬。

“三版,巧机关,讲的是打孔机。”李论语说。

“四版是咱绍兴城外平水镇云门寺和尚卖梳子的惊世之举。”

“其中小生要讲内容便是绍兴新闻第一版,绍兴商业资讯。各位听众请听仔细了,第一条,今有临安丝绸铺商人以金辉丝绸记之名义,欲在绍兴府收购上等丝绸五百匹,联络地址,绍兴街,天阁酒楼旁金辉丝绸临时摊位,各位听众,若是您有此物等着出售,或是您亲戚朋友有货等着出售的,抓紧机遇。”李论语说。

这第二条便是大食商人求购布匹,瓷器。”李论语将笔记翻到第二页,里面有一些相关延伸知识点,附加讲解报外知识提、金点子便是李论语敢自称大宋第一说报人的原由,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李论语凡事都能联系起来,读报,说报,还提金点子,称得上是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