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畅想
5661400000041

第41章 43、大略

郑海没有亲来,只租用了南京私商的一条船,将人发来宁德,毕竟他仍吃着朝廷的饭,还是漕运旗官,不能太散漫。这次郑海给楚峰带来了两百匠户,军、工匠皆有,并托来信息说,之所以轻易吸收这么多人,是因为一个叫赵沧瀛的人暗里活动,报知少爷,好查证清楚,还有,唐凌收拢了千余新流民,正赶往宁德途中。

楚峰把人通通塞给赵沧瀛,如今官兵镇在地方,造船这种事太张扬了,除了继续找木料外,暂时搁下其它工程。但总不能闲着啊,于是吩咐所有木匠,建造农具,譬如水转筒车,它靠流水带动,将河水自动吸上梯田,宁德山田多,这玩意能大大减轻农务,事前多准备,省得临时慌忙。

《诸器图说》一书上有水车图样,用不着他这个穿越的人去费心搞发明,派给工匠便完事。

少爷缴纳五千两白银,替大伙出银代役了!

消息在流民寨中炸了锅似的传开。

甭管州府衙门怎么做,楚少爷百般施舍,出资帮助流民,在大明来说,始终都一大善举,这跟免除杂役没啥区别了,各位要是去别的地方讨生活,还摊不上这种好处呢,即使附着少爷当佃户,也比其它地方强,谁脑壳坏了还造谣?揍他!

因为楚峰的继续施予,原来浮动的人心,瞬间平抚下来,所有谣言止于事实。

楚峰暗暗松口气,在这犬牙交错的地方生存下来,着实不是件易事,虽然花钱处理了佥役,可长期以往,金山银山也撑不下去啊,要想成就一番基业,恐怕要成为一名更财粗势大的乡绅土豪才行。

楚庄在经济、民生、兵科方面都一块儿发展,涉及范围太大,却贪多嚼不烂,没有一面强项,处处虚隙、薄弱,禁不起人轻轻一戳。孟常提议,是否改变一下方略?

楚峰想也不想就否决了。民事安定,才能滋息,兵科肯定少不得;兵科取于民,民生也少不得;没有安定大后方,经济更是纯属泡沫。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大明来说,楚峰是个偷窥过‘将来’的人,深知富人养兵,数量太少,经不起事儿,了不起当个土豪;苛民征兵,军心不稳,好比那屡战屡败、腐朽至骨髓里的大明军队,最不要得;穷兵黩武,死得也快,诸如各地农民起义军,后勤打哪来?抢?抢没了吃人?不不不,咱是文明人,再怎么着也要讲原则。

这些,是以天下宏观局势来说的,楚峰就算没有争雄之心,但起码也得居安思危,尽全力保障自己的利益。现在虽然过得不如意,但还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凑合着呗。

少爷向来不做无谓的事,可所有人都不明白,少爷到底在坚持什么?或者,在等待什么良机?

答案只存于楚峰心中。

......

自从万历四十六(1616)年,努尔哈赤黄衣称朕,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至此,明边境就没有一年停息过烽火,努尔哈赤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受伤大败而回后,才少了点狼烟,至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努尔哈赤炮伤不治死去,之后的时间里,是大明最为平静的时期,但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集团,承载着他的理念和梦想,却一天也没能安逸。

努尔哈赤时代,后金四处掠夺,与傍邻的关系极差,如今受明朝、蒙古、朝鲜三方包围,处境十分孤立。这种境况,后金必须不断征掠、扩张、壮大,才能存立于世,有点象饮鸩止渴,奈何时局残酷,即便不得已,也得铁了心继续下去。

之后,皇太极风风光光继承了汗位,事实上,能顺利登上汗位,多亏了大贝勒代善让贤。

说起代善可了不得,他身为正红、镶红两旗之旗主,军功累累,亲侄杜度掌镶白旗,八旗之中就有三旗是他的,且儿子岳讬、萨哈廉、硕讬、瓦克达均是辖领牛录率军厮杀的勇将,并任“执政贝勒”,代善又是第一位后金国大福晋所生的皇子,位列四位大贝勒之首,身居军政要务,还曾当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太子,最有资格即汗位。

只不过代善敦厚老成,有自知之明,情知自己守成有于,进取不足,而皇太极呢,行动稳健,聪明伶俐,诸将中只有他识字。

代善若发话,别人哪个敢吱声?!

皇太极虽然即位为天聪汗,可按照努尔哈赤当年的惯例,仍要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另三大贝勒按月分值政务,若想颁发政令,得不到多数贝勒同意,各旗不贯彻执行,那便是一句空话,这种分权制度,结果导致皇太极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

各地贵族问题不少,彼此争权夺利日益严重,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就差没撕开脸皮干一场了,还有当年努尔哈赤在辽东实行‘抗拒者被戮,俘取者为奴’的高压政策,大杀汉民,一个州上万丁口,杀剩千余人的屡见不鲜,这致令辖地汉民纷纷逃亡、暴动,辽东原有军民数百万,几年之内逃走了三百万之多,端的是动荡不安,生产凋敝。

时局可谓内外交困了,皇太极羡慕明朝君主集权,并着力效仿,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要把奴隶制,扭化为明朝一样的封建制,里面牵涉到许多权贵的利益,难度还是蛮大的。

不过皇太极也极俱胆略,上台伊始,便大刀阔斧,先设八大臣管理政事,称八固山额真,总管旗内一切事务,国家有事,与诸贝勒偕坐共议,狩猎出师,各领本旗兵行,且负有稽察责任,这大大削弱贝勒们的权力,加强了汗权。

第二步,将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强调满、汉一体,审罪、服役不再有差,禁止属下私至汉官家勒索财物及骚扰,如今汉人安定,均称满洲为乐土。

第三步,停止修扩原来的明长城,恢复当地汉人农耕事业,就连满族也把农业作为本业,专勤南亩,重视根本,岁入粮食供养大金国民,不再受制他人。

天聪元年(天启七年)二月,又攻入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都和约》,分化它与明朝的同盟,但皇太极也清楚,这只是权宜之举,一直以来,不管朝代如何更迭,朝鲜都是‘天朝’的附庸,想要它真正归心,恐怕很有困难,不过打下来也有好处,至少明朝对大金闭关锁国的时期,能从朝鲜的纳贡和开市中,获得一定物资,或者以朝鲜为中转站,从明朝那里购回缎、布、农具和铁锅等用具,甚至军资。

沈阳,这座刚刚复兴起来的城市,短短四年已初具规模,井字形街道中央,便是盛京皇宫,占地1800顷,皇宫初建于天命九年(1624),此时,大衙门和十王亭才建成不久,人置其间,还能闻到一股子的新木气。

大衙门建于须弥座台基上,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殿前两柱雕有蟠龙,架势比不上明朝的京师,但威严性一点不差,这是金国权力的象征。

今儿,又是集会时间。

这个时候的皇太极,还无法完全掌握汗权,诸贝勒率大臣朝见,不论旗分,仍以年齿为序,但皇太极帝王应有的威赫,却是无法掩盖的。“我大金国经过一年整顿,民生如常,国事平澹,各位以为,接下来又该如何?”

“可汗。”贝勒阿敏虚抱一下拳,这声可汗,叫得可是不甘不愿。他父亲舒尔哈奇,与努尔哈赤是两兄弟,家业大了,自然会有权力上的摩擦,当年,父亲靠明廷暗中支持,差点就可以坐上建州右卫都督之位,自治满洲,不幸却被努尔哈赤察觉,于是获罪被囚,最后父亲在狱中不明不白死去,成了疑案,甭管当时努尔哈赤的表情有多痛惜,可那里面的蹊跷,又有谁不清楚?!原本努尔哈赤还想斩草除根杀掉自己的,所幸被其他贝勒劝阻。

阿敏对先汗的积怨,不是皇太极靠封赏或者荫袭一个贝勒之位,就能化解的,再者,被迫与众人拥皇太极称汗,又得不到重用,令他更是不满,每每称呼起皇太极,也没什么尊崇的意思。“明边境被咱大金压缩至小凌河以西,龟缩不出,可是两方俱在长城以内,辖地拥挤,不若打下锦州,将我大金地盘扩张至山海关,以山海关作为抵制明朝的屏障,又能以辽东外长城,抗拒蒙古游民的侵扰,阿敏不才,愿领所部前往,进取山海关!”

说的比唱的好听,皇太极含蓄凝视了他一眼,自己的堂兄,还是时刻不忘出居外藩,割据一方啊~。

济尔哈朗犹豫片刻,附议说:“辽沈地广人稀,人丁却才寥寥十数万,虽然可汗施展仁政,但丁口数量,非短时间内可以恢复,不免要影响我大金发展,阿敏这建议也算不错,即使不能攻下锦州,起码也可以抄掠汉民回来充奴,实我地方。”

济尔哈朗心情是复杂的,阿敏是他亲二哥,不得不帮,然而他12岁时被努尔哈赤收养,与皇太极关系也非同一般,努尔哈赤既是他的伯父兼养父,同时又是杀父仇人,是该附和皇太极呢?还是该与弟弟同仇敌忾?两个家庭的爱憎情仇,往往弄得他在朝会上很难自处。

这时书房官范文程站了出来。

范文程是宋朝大学士范仲淹第十七世孙,明初祖上在湖北云梦县任县丞,洪武年间获罪,全家从江西乐平县被谪往当时边陲重镇辽东都司的沈阳卫,范氏便成为沈阳人,努尔哈赤攻陷抚顺时,范文程仗剑谒求入军,参与帷幄,直到现在。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一样,没有民族偏见,敬重汉族文人,因此范文程也是抱持赤诚。

范文程相貌堂堂,体格魁伟,不像文官,倒像一员虎将,虽是无官职的生员,却颇得皇太极赏识,而他庇于天聪汗之下,遇事也不用看别人嘴脸,常常能直谏不违。“可汗,阿敏贝勒此举甚妙,但仍稍有不妥,南朝固然是我大金劲敌,然而漠南‘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依附南朝,与我大金素有睚眦,一直在侧虎视眈眈,朝鲜与南朝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隐潜诸多不安因素,不知它何时会撕破和约,协同明朝犯我大金,其中,又尤以皮岛一带的毛文龙最甚,龟缩在后,如芒刺在背,如果急急取了山海关,则大金地盘过于狭长,首尾难以兼顾,倘若八旗分散防守,不免处处漏失,丧我金军锋锐,要是逼急了明廷,檄同林丹、胁迫朝鲜,三家齐犯我辽沈,大金则难免要腹背受敌,实属不智之举啊。”

众贝勒面面相觑,范文程能让天聪汗礼遇有加,果然了得。

皇太极清秀的脸显出了祥和:“依宪斗意思,又该如何?”其实帝王不必要如何聪明过人,国事浩大,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有多少精力去应对,只要不出昏招,任用贤才,那就是泽被苍生的千古一帝了。

范文程大受鼓舞,敬声道:“前番与朝鲜刚刚战罢,如今出师无名,臣建议先攻取漠南,漠南地域辽阔,境内部落众多,但相互之间却是尔虞我诈,犹如一盘散沙,鞑靼早已不复蒙元时的劲猛,天命十年,林丹汗出兵嫩江,攻打科尔沁部(今通辽市),先汗曾援助过奥巴汗,使林丹汗无功而返,此乃恩义也,可汗慑之以兵,怀之以德,要各部归顺,也不是什么难事。等取下漠南,平定辽沈西北之侧,再解决朝鲜,则明朝孤矣~。”

皇太极点头赞许,这个心思早就存了许久,范文程不愧亲信谋臣,说到心坎里去了。“好!两害相权取其轻,我就先取林丹汗!阿济格。”

阿济格低眉顺眼走出队列。“可汗!”

“命你出使老哈河(今内蒙古赤峰市附近),务与喀喇沁、科尔沁等部结成同盟,到时响应我大金,共讨林丹汗!只要拿下老哈河,我大金方可辟出一条绕过山海雄关,进击南朝腹地的捷径,你勿败事才是。”

“喳。”

“阔科。”

“奴才在。”

皇太极悠然自适道:“之前袁崇焕与先汗有过书信往来,前番又声称和议,然而态度过于暧mei,本汗休书一封,你带去给袁帅,且仔细向他讨个说法。”

“喳~。”

朝会散去,皇太极缓步走至十王亭,远眺明朝方向。

......我的对手,我在为一统天下时刻积攒着能与你相抗衡的力量,而你又在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