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生活习惯(全集)
565200000048

第48章 精心养生:让长寿不再是“神话”(3)

古人论饮食养生

1.食忌肥甘

《黄帝内经》说:“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韩非子》说:“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医论》中也说老人饮食应“去肥浓,节酸咸”。

2.饮食勿偏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保生要录》也说:“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则伤而生痰;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弃则脏气不均。”

3.适温而食

《黄帝内经》说:“食饮者,热勿灼灼,寒勿沧沧。”

4.食要限量

古人认为“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

5.食宜缓细

古人曾言:“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滋养肝脏;脾胃易于消化;不致吞食噎咳。”

6.进食专心

孔子说:“食不语,寝不言。”这有利于胃消化。

7.饮食有时

梁代陶弘景的《养生延命录》曾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古人还有“要长寿,三餐量腹依时候”之说。

8.怒后勿食

唐孙思邈说:“人之当食,须去烦恼。”古人还有“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之说。良好的精神状态于保健有大益。

9.餐后保健

《千金方》中云,“食毕当漱口污,令人牙齿不败,口香”,“食饱令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则食易消,益人无百病。饱食则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明闻尤《茶笺》载:“用浓茶漱口,可去烦腻,健胃,又可坚齿。”

习惯小提醒:

中老年人在饮食上要注意“三戒”(戒喝水太少,戒偏食,戒体重过增)和“三少”(少盐、少甜食、少油腻)。

乱补=服毒

蛮补滥补,生命难卜。

秋冬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人们称之为“补冬”。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冬进补,开春打虎”。

进补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但进补要讲科学,否则很容易步入误区。生活中,有人滥用人参、西洋参、枫斗或冬虫夏草,只求价格昂贵,不讲究气血平衡。有的人盲目地把党参、黄芪、当归等中药同家禽、家畜肉一起煮了吃;也有的人以为吃人参、鹿茸等多多益善,结果吃了之后,口干舌燥、鼻孔出血,甚至送医院急诊抢救,得不偿失。可见,进补不可乱来。

常见误区

1.无病进补

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

2.多多益善

“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是不科学的。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的负担。在夏季,人们由于吃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刚进秋季如果突然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还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

3.进补单一

长期单一进补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对健康不利。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如牛羊狗肉、辛辣食物、酒等,都是偏温热的,会导致体内毒火盛,口干、口渴、嗓子疼,严重的还会引发结肠炎。

4.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许多食物也是好的滋补品,像萝卜、山药、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多吃山药能补脾胃。

5.以贵贱论优劣

对于补药,绝不要存在越贵越好、越贵越有效的想法。中医认为,药物只要运用得当,大黄可以当补药;服药失准,人参即为毒草。

6.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

7.滋腻厚味

对于身体虚弱,脾胃消化不良,经常腹泻、腹胀者,首先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只有脾胃消化功能良好,才能保障营养成分的吸收,否则再多的补品也是无用。因此,秋冬进补应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8.留邪为寇

在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后患无穷。

进补应因人而异

哪些人需要进补呢?专家认为,中老年人、都市白领、办公室工作者、脑力劳动者、身体较虚弱者或者平日感觉疲劳而力不从心者等宜进补。

形体偏瘦、性情急躁、易于激动者,应以“淡补”为主,采用滋阴增液、养血生津的饮食,禁用辛辣等食物;形体丰腴、肌肉松弛者,宜采用甘温食物,忌用寒湿、冷腻、辛凉的食物;以脑力工作为主者,宜多进食有益心、脾、肾三脏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鸡蛋、牛奶、海产品、新鲜的蔬菜水果等,以使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减少因用脑过度引发的疲倦、失眠等各种症候。

便秘者不可吃补药,吃了之后便秘的情况更加严重。口干舌燥者不适合吃补药,因为会越补越上火。

健康好习惯

1.进补最好先排毒

秋冬寒冷的空气作用于机体,会使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不畅,甚至引起淤血阻滞,加上人们的运动往往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缓慢,易引起血液淤滞。据了解,各种毒素、废物存留在体内会造成代谢功能紊乱。在这种情况下进补,机体不但无法吸收补品中的营养物质,反而会引发多种疾病。

2.进补要适度,不能越多越好

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如果服人参过量,会引起中毒,称之为“人参综合征”(精神亢奋、头痛、烦躁、饱胀、出汗等);过服鹿茸,会引起燥热、面赤、脱发等;过食地黄会引起胸腹胀满、喘气、溏便等。更不能蛮补,特别是对待儿童,不可盲目进补人参、燕窝等补品。

3.讲究正确的方法

如人参宜小剂量蒸服或嚼服;鹿茸宜研末吞服或入丸剂服;补肾药丸宜淡盐水送服等。要根据补药的特性而采用不同的服药方法,方能收到预期效果。

习惯小提醒:

秋冬应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百合、莲子、山药、白扁豆、红枣、莲藕、黄鳝等都是不错的食补选择,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祛除余暑等功效。从药补的角度来讲,黄芪、沙参、枸杞子、何首乌等比较适合。

“银发族”长寿秘方

冬天动一动,少得一场病;冬天懒一懒,汤药喝几碗。

目前我国老年人高发的非传染性流行病都是近20年流行起来的,这大多与生活习惯密切关系。其中,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引发心脑血管性疾病的直接因素。例如,一些老年人不喜欢运动,有烟酒嗜好的老年人更是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高发人群。还有性格内向,不善交往,没什么生活乐趣,心态不卫生的人更易患老年痴呆和抑郁等心理精神疾病。

专家提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银发族”预防疾病的发生大有好处。

健康习惯

1.步行。坚持每周进行三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快速步行可以减轻生理年龄约10岁。

2.营养均衡化。要吸收多种多样的营养。从纯绿色蔬菜到地瓜、酸奶、豆、寒带性鱼类,等等,要广泛均衡地摄取食物营养成分。

3.补充钙、维生素。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以预防关节炎,坚持服用维生素E可以促进免疫机能,预防老年失智症。

4.低脂肪食谱。低脂肪食谱不仅有减肥效果,还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5.适量的睡眠。确保每天7小时的睡眠。

6.利用杠铃和哑铃来运动。利用这类器械进行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加骨质密度。研究显示,50~60多岁闭经的女性每周进行二次杠铃和哑铃的运动,一年后骨密度增高,体力恢复至40岁左右的水平。

7.勤于动脑。学习外语或读一点较难的书籍等,持续地刺激大脑,那么即使到了老年仍能保持机敏的反应能力。

8.欣赏音乐,演奏乐器。欣赏喜欢的音乐或演奏乐器对精神健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9.志愿服务活动。研究显示,进行一些给别人带来帮助的志愿服务活动的老年人同普通的老年人相比更健康。

10.积极的思考。调查显示,长寿老人的共同点是在困境中不灰心,仍像平常那样维持积极的思考方式。

11.顺畅的社会生活。专家发现,对自己的生活和周围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是长寿者的一个重要个性特征。

养生长寿“十不过”

国家级中医大师、痹症专家王为兰,年逾九旬,自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她的“养生长寿之道”是信守自己的生活习惯“十不过”。

1.衣不过暖。

2.食不过饱。

3.住不过奢。

4.行不过富。

5.劳不过累。

6.逸不过安。

7.喜不过欢。

8.怒不可暴。

9.名不过求。

10.利不过贪。

习惯小提醒:

专家建议,老人可尝试养养宠物。一般而言,养宠物的老人更容易从忧郁情绪中摆脱出来。

娱乐养生抗衰老

腾不出时间娱乐的人,小心会被迫腾出时间生病。

娱乐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它能使人心情愉悦,增加生活的乐趣,消愁解闷,缓解痛苦、急躁、愤怒等不良情绪,解除疲劳,促使气血流通。有的娱乐活动需要亲身操作,还能活动筋骨,锻炼肢体。生活单调、压力大、太闲太忙的人,更需要一些娱乐活动来调节生活情绪和生理机能。

娱乐养生的方式

娱乐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宋陈直《养生奉亲书》说“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浅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都属娱乐内容,都可疗疾。尤其是情志病症,娱乐往往能起到许多药物所起不到的良好作用。清代名医吴尚光《外治医说》载:“七情之为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汉书》记载汉元帝为太子时,“体不安,健忘不乐”,他通过吹箫和阅读奇闻轶事,结果身体完全康复了。宋代欧阳修曾说:“昨因患两手中指拘挛,医者言为数运动以导其气滞者,为之弹琴可为。”他通过弹琴训练,手指的疾病果然治好了。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娱乐对人体养生的确有帮助。

娱乐养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重在健身,一种重在养心。重在健身是指要亲身参加娱乐活动的操作,比如弹琴、唱歌、跳舞、下棋、栽花种草、作书绘画等;重在养心的娱乐活动则不需要亲自去参加,只是观赏达到“娱耳目,乐心意”的目的,如观看各种文娱活动的表演,这对情绪不好和有情志疾病的人,能达到较好的养生效果。

不过专家更提倡人们能亲身参加娱乐作业,因为它不仅能促进形体功能,也能调节心神。如弹琴能锻炼手指的功能;跳舞可以治疗手臂疼痛难举的症状;古代用投壶游戏治疗手颤抖,而如今以球类活动治疗“震颤麻痹综合征”;作画可以陶冶情操,治疗心中郁积……

习惯小提醒:

现在有的人非常热衷于玩,把玩摆在身体、生命之上,一玩起来就忘乎所以。麻将桌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弄得头昏脑涨;跳舞场中,扭得精疲力竭;棋盘之前,两相对垒,愁眉苦脸……这种玩法实为“愚乐”和“逆乐”,乃养生之大忌。

养生新概念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进入中年后,人体的各部分器官逐渐开始衰老,如何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成为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养生新习惯

1.音乐,百听不如一唱

唱歌既可以使音波传入脏器,引起平滑肌的振动而增强心、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声带振动扩张肺部,兴奋胸肌,增加肺活量。

2.减肥不如保持体重稳定

除了少数体重超标过多者确需减肥外,大多数人要慎重对待减肥。最新研究资料表明,没有什么比体重忽增忽减更糟糕的了。与其连续不断地节制饮食,还不如干脆保持一两公斤多余的体重,这样更有利于健康,女性尤应如此。

3.运动,百练不如一走

对中老年人来说,散步是最佳运动。晨起散步,可增加肺活量,净化脏腑;饭前45分钟散步有利于胖男胖女削减体重;睡前1~2小时散步,可安神定志,防治失眠症。

专家推荐的长寿方

长寿八字经:童心,龟欲,蚁食,猴行。

三个半小时:早上锻炼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晚上锻炼半小时。

三个半分钟:醒来躺半分钟再坐起来,坐起来坐半分钟再站起来,站起来半分钟再走起来。

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四个坚持:坚持适当锻炼,坚持合理营养,坚持生活规律,坚持乐观开朗。

长寿7则:

不要闲着,要忙中取乐。

勿食过饱,力求饮食简单。

早睡早起,保持生活规律。

从容不迫,绝不紧张。

找寻快乐,不为琐事烦心。

心平气和,不必动怒。

不忧不惧,生死置之度外。

习惯小提醒:

五句长寿秘诀:不想老,少烦恼,多跑跑,吃半饱,常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