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效沟通
563500000015

第15章 有效的语言沟通 (2)

4自信式。

“皮特,我刚被安排了一项紧急任务,需要在一周内完成。如果你能给我一些帮助,我会很感激你的。你的经验对于完成这项任务的一部分非常重要。我想借用你几分钟时间和你确定一下你能对这个项目提供的时间和支持。你觉得怎么样?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什么时间谈?”

正如上面所说的,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四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但是这四种方式中只有自信的方式能够直接积极地请求皮特的帮助,并且说明情况的重要性。相比之下,攻击式语气生硬,退让式让人怀疑他是否真的需要帮你做什么事情,消极进攻式语调里充满着嘲讽,给人以欠你什么的感觉,这些通常会让大多数人退避三舍。

做个自信的讲话者

在美国辛西那提城市规划系“城市建设”的结课项目会上,全班20多个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分别上台对自己的项目做五分钟的演讲。来自中国的女同学玲和明紧张地等待着最后的时刻,这是她们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用英语在众人面前演讲。

这时其他的同学都完成了演讲,20双眼睛充满期待地盯着她们。

“你们无路可逃!”(You have no way out!)赫夫曼教授微笑地招呼她们上台,玲先勇敢地站了起来,用不流利的英语终于完成了人生最痛苦的演讲,同学们给予了她热烈的掌声。她如释重负地吸了一口气,感觉自己的表现并不像想像的那么糟糕。

这时,真正无路可逃的明站到了讲台上。她已经面色苍白、呼吸困难,高度的紧张使她痉挛了,她已经不能站立,蹲在地上,几乎是哭着请求赫夫曼教授:“我不能讲,我不能呼吸,我不行了……”

赫夫曼教授仿佛早已见识过这样的悲惨局面,他毫不动情地微笑着说:“你当然行!你必须讲,你只有讲完,我们才能离开这里。这是你的里程碑,不能演讲就不能做城市规划!如果你用英文不流利的话,你可以用中文讲。”同学们一起喊:“明,你能做到!你能!”(You can do it!)山穷水尽的明,在同学的掌声中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用中文做了五分钟的项目演讲。结束时,同学、教授一致起立给予她热烈的鼓掌。

尽管,除了玲之外没人知道她讲的是什么,但由于她的勇气,她在这门课上得了A。

正如你所读到的关于人们表达自己的四种常见的方式,你很可能注意到自信式是在职场中取得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

同时,自信式也是最难的方式,不是难于使用而是难在你的努力,它比其他三种方式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你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同时还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要想成为自信式讲话者,就需要改变你的行为方式,为此,你可以参照下面的建议:

1协作性

当双方都进入交谈,也就是说双方都努力理解彼此的观点时,它能够起到最佳作用。

2灵活性

虽然你接触的所有人都不尽相同,但以直接、积极、自信、乐于倾听的态度对待每个人却是很好的方式。然后,当你进一步了解某些人时,再分别调整,以不同的方式与之相处。举个例子,对于有些人,你说得越少越好;对于另外一些人,你得语气坚定才能够受到重视;还有一些人,为了有效地与之合作,你就得保持耐心。

3自控

任何接触中最难相处的人就是你自己。自信式讲话者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攻击式、退让式、消极进攻式讲话者却让情绪控制他们。

4自始至终尊重他人

自信式讲话者用长远的目光看待工作关系。今天你面对的人们明天还会记得你。如果你对每个人都无条件地尊重,你在将来就会获得更多的伙伴和联盟者。不敬的行为不仅会得到别人不敬的回报,而且沿着攻击式或消极进攻式道路走下去你就会进入拔河比赛的状态中。你可以采取行动处理你讨厌的局面,但你应当始终保持对他人的尊重。

5将精力集中在问题而不是责难上

在任何工作环境中,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许多问题都涉及其他人。当你自信讲话时,你的焦点就放在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放在追究问题如何产生上,这样大家就不是彼此责备而是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鸡同鸭讲关系搞砸

想要搭起人际关系的桥梁,先要靠沟通。想想看,如果“沟”而不通,你讲东,我却听成西,不但桥梁架不起来,一言不合,在激动的情绪之下,还有可能会引发冲突,结果当初的善意却成了火药引子,一触即发。这就是典型的“鸡同鸭讲关系搞砸”。

时常见到父母子女,或是夫妻之间,鸡同鸭讲,有时是好事一桩,结果偏偏因为“话”不会说而砸了锅,多冤枉啊!

1980年,为了解决美伊人质危机,前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汉姆特地飞到伊朗谈判。当他抵达机场时,发表了简短的谈话。

“我是以中间人的身份,来这里寻求某种程度的妥协的……”

瓦尔德汉姆的谈话,经过伊朗国家广播电台及电视台,立即转播到伊朗全国各地。没想到一个小时后,他的座车驶出机场时,竟然遭到群众的围堵,甚至还有伊朗人拿石头砸车。

伊朗人的激烈情绪,使得瓦尔德汉姆有些莫名其妙,他从未料到民众如此激愤。一位到场接机的美国驻伊人员解开了他心中的谜题。

他对这位谈判高手说:“我想,群众误解了您的谈话。波斯语中‘妥协’这个字,并不像英语中的Accommodation具有折中的正面意义,而是指‘人格折损’的意思。”

天哪!谈判高手的一句好话,竟然被曲解为:

“我是个爱管闲事的人,到这里看到某种折损的人格……”

说话时想要不引起误会,要先充分了解对方的背景和目前的状况,然后还要非常专注地倾听对方的说话。千万别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意见,结果别人说的什么全丢在脑后,这样的应对,怎么会有交集呢?

对沟通和应对来说,“听”永远要比“说”更重要,却又不容易做到,所以就要靠着平日的练习,多用耳朵,少用嘴巴。

拿破仑有个习惯,每一次检阅部队时,都会找一个新兵问他几句话,而这几句话也从来不变,总是那几句:“你几岁啊?入伍多久啦?制服和食物都领齐了吗?”

部队长官都知道他的习惯,所以事先嘱咐所有士兵,要先想好如果被叫到时该怎么回答。

有一回,队上刚好来了几位从殖民地征招来的新兵,这些新兵都不会讲法文,为了应付第二天拿破仑的检阅,长官特别要这些新兵背几句法文,免得被拿破仑叫到时,愣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因为时间已晚,如果教得太多,怕新兵记不牢,所以只教了三句要回答的话,并且要这些新兵们牢牢记住这三句话的顺序。于是几位外籍新兵,在睡前努力将这三句话背得滚瓜烂熟。

第二天检阅的时候,拿破仑走到一位外籍新兵前面问话,虽然还是那三句话,但是这回问题的顺序竟然和以前的有所不同。

拿破仑问:“你入伍多久啦?”

新兵背了一夜,简直倒背如流,于是很得意地用流利的法语回答说:

“长官,刚好20。”

拿破仑有些纳闷,这个新兵年纪轻轻的,怎么就入伍20年了?难不成是自己听错了?

他于是又问了一句:“你几岁了?”

“长官,3个月了。”旁边的士兵们听了想笑又不敢笑,个个憋得脸孔发紫。

拿破仑莫名其妙地瞪着这个新兵,喃喃自语说:

“今天是怎么啦?是你疯了,还是我疯了?”

新兵迫不及待地将他学的最后一句话大声说出来:

“是的,长官,两个都正如您所说的。”

四周士兵怎么也忍不住了,个个抱着肚子大笑不已。

所以,要想与别人有效地沟通,先要弄清别人对你所说的话会不会产生误解,同时还要听懂别人的话。否则,沟通就是无效的。

说什么,怎么说

在同他人沟通时,不仅要弄明白自己该说什么,同时也要明白怎么说。

有两位司机,同时为领导开车。由于单位精简,必须裁掉一个。于是,让两人竞争上岗。

第一个司机说:“我将来要还能开车,一定把车收拾得很干净,遵守交通规则,保证领导安全,还会做到省油……”他足足说了十多分钟。

第二个司机没说三分钟就结束了。他说:“我过去遵守了三条原则,现在我还遵守着三条原则。如果今后用我,我将继续遵守三条原则:第一,听得,说不得;第二,吃得,喝不得;第三,开得,使不得。我过去这样做,现在这样做,今后还这样做。”

在领导心目中,显然第二位司机说得更好。为什么呢?领导经常坐在车上研究工作,这些工作在公布之前都是保密的,司机说了就是泄密,所以只能听不能说。这叫“听得,说不得”。司机经常要陪领导到处参观、开会,最后总得吃饭,但是司机不能喝酒,以保证领导的安全。这叫“吃得,喝不得”。另外,领导不喜欢司机公私不分,为了己利私自开车。这叫“开得,使不得”。

这样遵守工作规章、懂得领导心理的司机,哪位领导会不喜欢?结果,领导立刻拍板,留下了第二位司机。

可见,说什么重要,怎么说更重要。一个意思,不同说法,产生的效力也就大不一样。

雨果曾经说:“语言就是力量。”不过,力量有强弱与正反之分,是强是弱、是正是反还取决于说话的技巧。会说话的人,善用技巧,懂得从听话者的角度出发,把道理说得清楚明了,让别人也乐于接受。不会说话的人,轻则说得不明不白,导致沟通失败,重则措辞不当,惹祸上身。

有个故事说,古代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

于是,他就找了两位解梦的人。国王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满口的牙全掉了呢?”第一个解梦的人就说:“皇上,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能死,一个都不剩。”皇上一听,龙颜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

第二个解梦人说:“至高无上的皇上,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皇上听了很高兴,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币,赏给了第二位解梦的人。

说出来的意思一样,因为说话的方式不同,一个人挨打,一个人受奖。

语言沟通是所有沟通方式中最便捷、最传神,也是最直接的一种。常言道:“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话”的确好处多多。正如作家李敖对自己的口才及其魅力所作的评价:“我这类机智,不单表现在演讲会上,私下里也能片言解纷,化窘为夷。”的确,会说话的人更容易摆脱困境、赢得朋友,获得机会,活得也更快乐。

人不是天生就巧于说话的,说话的技巧是可以培养的。同一件事情,可以硬说,也可以软说;可以明说,也可以暗说;可以“正着说”,也可以“反着说”。具体表达方式应该根据说话的时间、地点与对象而有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