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为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562600000026

第26章 不能满足于称职,卓越才是目标 (1)

只满足于“完成任务”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执行”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做”,而是要“做对”、“做好”,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结果,所以我们说只满足于“完成任务”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你也许会迷惑,已经完成任务了怎么还不算好员工?这就需要我们对“执行”一词进行深层次的解析。长久以来,人们都将“执行”等同于“做”,只要去“做”就算“完成任务”了,以致造成了诸如“办事不利”等问题。殊不知,正确的“执行”不只是“做”,还要“做对”、“做好”。所以我们说只满足于“完成任务”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好员工应该“出色地完成任务”——得到办事的结果。

领导让小刘去买书,小刘先到了第一家书店,书店老板说:“刚卖完。”之后又去了第二家书店,营业人员说已经去进货了,要隔几天才有。小刘又去了第三家书店,这家书店根本没有。

快到中午了,小刘只好回公司,见到领导后,小刘说:“跑了三家书店,快累死了,都没有,过几天我再去看看!”领导看着满头大汗的小刘,欲言又止……

什么是任务?什么是结果?买书是任务,买到书是结果,小刘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因为他没有为公司提供结果。而公司是靠结果生存,为“结果”支付报酬的,没有结果公司如何生存?

如果我们要任务,那么我们多半得到的是借口。如果我们要结果,那么我们多半得到的是方法。

比如买书,去买是任务,买到书是结果。小刘的确跑了三家书店都没有书,这就意味着小刘已经付出了劳动,却没有结果。如何让自己的劳动不白费?只要小刘执著地想办法,就有很多办法。

方法一:向书店打听,或者上网查这本书是哪家出版社出的,直接向出版社邮购。

方法二:打电话问其他书店是否有这本书,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跑书店的时间。

方法三:到图书馆查是否有这本书,如果有,就问领导愿不愿花钱复印。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保证小刘得到书,但他却没有这样做。原因在哪里呢?就因为小刘没有将“任务”和“结果”分清楚,只停留在完成任务(去买书)的阶段,而没有考虑结果(买到书)。而且他的内心也没有“结果意识”,不了解执行的终极目的是要一个好的结果。

姜汝祥先生在其著作《请给我结果》一书中还举了一个“九段秘书”的例子。

总经理要求秘书安排次日上午九点开一个会议。那么,通知到所有参会的人员,然后秘书自己也参加会议来做服务,这是“任务”。九个段位秘书的做法便会得到九种不同的结果。

一段秘书的做法:发通知——用电子邮件或在黑板上发个会议通知,然后准备相关会议用品,并参加会议。

二段秘书的做法:抓落实——发通知之后,再打一通电话与参会的人确认,确保每个人都被及时通知到。

三段秘书的做法:重检查——发通知,落实到人后,第二天在会前30分钟提醒与会者参会,确定有没有变动,对临时有急事不能参加会议的人,立即汇报给总经理,保证总经理在会前知悉缺席情况,也给总经理确定缺席的人是否必须参加会议留下时间。

四段秘书的做法:勤准备——发通知,落实到人,会前通知后,去测试可能用到的投影、电脑等工具是否工作正常,并在会议室门上贴上小条:此会议室明天几点到几点有会议。

五段秘书的做法:细准备——发通知,落实到人,会前通知,也测试了设备,还先了解这个会议的性质是什么、总裁的议题是什么;然后给与会者发去与这个议题相关的资料,供他们参考(领导通常都是很健忘的,否则就不会经常对过去一些决定了的事,或者记不清的事争吵)。

六段秘书的做法:做记录——发通知,落实到人,会前通知,测试了设备,也提供了相关会议资料,还在会议过程中详细做好会议记录(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个录音备份)。

七段秘书的做法:发记录——会后整理好会议记录(录音)给总经理,然后请示总经理是否发给参加会议的人员,或者其他人员。

八段秘书的做法:定责任——将会议上确定的各项任务,一对一地落实到相关责任人,然后经当事人确认后,形成书面备忘录,交给总经理与当事人一人一份,并定期跟踪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汇报总经理。

九段秘书的做法:做流程——把上述过程做成标准化的“会议”流程,让任何一个秘书都可以根据这个流程,把会议服务的结果做到九段,形成不依赖于任何人的会议服务体系!

从以上九个不同段位的秘书的工作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对执行的理解程度不同,秘书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所以,拉着企业奔跑,就要求我们在做工作时不能将目光只停留在“完成任务”上,我们应该看得更长远一些,将执行的着眼点放在“结果”上,而且,最好是一个能够创造价值的好结果。

永远不要说“做得够好了”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句值得每个人铭记一生的格言。不要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如果你将自己定位于称职,就不会再上升一个层次;如果你将自己定位于卓越,那么你一定能找到方法让自己做得更好。

在职场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了。当任务完成得不理想时,他们习惯说:“我已经做得够好了。”工作中习惯于说自己“做得够好了”的人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每个人的身上都蕴含着无限的潜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给自己定一个较高的标准,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那么你就能摆脱平庸,走向卓越。

任何事情,只要你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它就能变得更好,有些事老是做得不完美,只是因为你没有真正的用心而已。

对于公司的员工来说,没有什么比拥有不满足“够好的了”态度更能帮助他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了,老板往往并不会因为他“想要成为将军”而拒绝或冷淡他。只有那些不求上进的下属,才是令老板们最反感的。

张涛和王雷同时进入一家开发、销售电子产品的公司。张涛是一所电子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学历是本科;王雷学的是贸易专业,学历是专科。两年后,王雷升为销售部的主管经理,张涛却仍然是一名普通员工。

在元旦的宴席上,一位老员工小声问身边的总经理:“张涛是本科毕业,所学专业又与我们的产品吻合,你为什么提拔了王雷而不提拔他?”

总经理微微一笑:“虽然王雷的学历没有张涛高,但他身上有一种强烈的成功欲望。无论交给他什么任务,他总是尽力完成得十全十美。”

是的,一个总是以为自己做得够好了的员工,觉得只要能保住现在的饭碗,即使工作和人生毫无意义也无所谓。这样的员工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不敢挑战自我、不敢接受新任务,只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到头来却是迎来了老板给自己发来的解聘书。

“不论耗费自己多少精力与时间,都是值得的。”优秀的员工都会这么说,因为每天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无价之宝。那种“干好工作的强烈愿望”实现后的喜悦,是那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员工永远也领略不到的。

只要你相信你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你就一定能做到,关键还在于,一定要改变你的态度!

当每个员工将“做到最好”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做不到最好”成为一种习惯时,其后果将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机取巧也许只会给你的上司和公司带来一点点的经济损失,但它却影响到你个人前途的发展。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句值得每个人铭记一生的格言。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手头工作敷衍了事、糊弄的态度,终其一生都处于社会底层。细想一下,你的内心也应该有所触动吧!

积极进取,“我的位置在高处”

不思进取的员工不但不能够发展,说不定还会在日益激烈的工作竞争中被淘汰。只有那些能够积极进取,适应企业需要的员工才能够在企业里长久地生存。

有人曾把世界比喻成了竞技场,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投入到比赛中了。比学习成绩,比工作成果,比事业成就,比家庭幸福……成功的人,总是那些积极进取,不满于现状的人。

黛安妮是美国一家大时装企业的创始人。她23岁的时候,从父亲那儿借款三万美元,自己开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同丈夫分居以后,她将自己的公司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时装企业。现在年销售额达200万美元。接着,她又办起一家经营化妆品的公司,还同其他公司合作用她的名字作商标生产皮鞋、手提包、围巾和其他产品。她只用了5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一切。

这位时装企业的女强人对成功又是怎样解释的呢?她说:“如果把生活比做旅程,成功便是在沙漠中来到一片绿洲,你在这里稍事休息,举目四望,欣赏一下这里的景致,呼吸几口清新的空气,再睡上一个好觉,然后继续前进。我认为成功就是生活,就是能够事受生活的一切——既有欢乐和胜利,也有痛苦和失败。”

黛安妮认为,有一种不断前进的欲望在推动着她。“当我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时,这个目标又将我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我踏上了一条通往开辟新生活的道路。我并不是总知道自己在走向何处。前进中会发生各种事情,会出现不同的情况,甚至遇到灾难,而道路也越走越广。我有一个不变的信念,就是:‘保持灵活应变的能力,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不放过任何一个成功的机遇。’”

黛安妮事业上的成功取决于她积极进取的精神。满足现状意味着退步。一个人如果从来不为更高的目标做准备的话,那么他永远都不会超越自己,永远只能停留在自己原来的水平上,甚至会倒退。

美国富兰克林人寿保险公司前总经理贝克曾经这样告诫他的员工:“我劝你们要永不满足。这个不满足的含义是指上进心的不满足。这个不满足在世界的历史中已经导致了很多真正的进步和改革。我希望你们绝不要满足。我希望你们永远迫切地感到不仅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自己,而且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周围的世界。”这样的告诫对于我们每一个职业人士来说,都是必要的。

生活中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满怀希望地开始他们的“职业旅程”,却在半路上停了下来,满足于现有的工作状态,然后漫无目的地游荡着人生。由于缺乏足够的进取心,他们在工作中没有付出100%的努力,也就很难有任何更好、更具建设性的想法或行动,最终只能做一个拿着中等薪水的普通职员。如果他们的薪水本来就不多,当他们放弃了追求“更好”的愿望时,他们会干得更差。积极进取、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年轻人,才会成为真正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不思进取的员工不但不能够发展,说不定还会在日益激烈的工作竞争中被淘汰。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学习,适应企业需要的员工才能够在企业里长久地生存。和自己较劲的员工,就拥有了不懈的动力,凭借这样的动力,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全力以赴将工作做到最好,也为改变自己的命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因此,不管你在什么行业,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技能,也不管你目前的薪水多丰厚、职位多高,你仍然应该告诉自己:“要做进取者,我的位置应在更高处。”这里的“位置”是指对自己的工作表现的评价和定位,不仅限于职位或地位。

把学习当习惯,不做“吃老本”的掉队者

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质,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不能不断提高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个人将会被淘汰,企业将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