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运程学
560200000020

第20章 健康运:准确把握自己的脉搏 (2)

人的内场与外场和谐,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人处于良好的上升、发展状态,与正东方的震卦所代表的发展、创造等星体的力量相应,外场就是你上升的助推器,内外相应,诸事顺利,好运连连。第二种情况,如果你的内场衰弱、混乱,在好的星体的外场作用下,还问题不大,如果再遇到坏的外场,如白虎星体的破坏性能量来逞威风,那你就难免厄运不断。如果你已经病得很严重,再赶上天体恶的外场的到来,你的命可能就被拿走了。这也就是人的寿命、天数、大限。所以,场好了,身体、事业、财运都好;场坏了,健康、事业、财运等都跟着坏。

老天爷什么时候拿我们的命,我们谁说了都不算,我们只是宇宙中的微尘。地球每时都在围绕地轴旋转,每秒大约运行4588米,除了自转,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速度是每秒30公里;太阳系又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围绕银河中心公转,每年行程76亿公里,而银河系又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奔向长蛇座。在这样大的时空跨度上,我们感到自己极度渺小,是自然宇宙主宰着我们。

太阳系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是离我们最近的几颗行星,它们对人体疾病的发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岁火太过,火暑流行,肺金受邪……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岁金太过,燥金流行,肝木受邪……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人体与五星的运行有密切的关系。人体气息的变化是随自然气候、星象时空变化的。

自然宇宙能量场是控制我们人类生命的主宰。我们别无选择地必须与天保持和谐,顺者昌,逆者亡。“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万物之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提挈天地”、“调于四时”、“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就是要与周围的环境变化相一致,与宇宙天地运行的节律相一致。

自然宇宙能量场是由大到小的一圈一圈的螺旋,被中医气象学总结成五运六气,通过经络传导到人体。五运指金、木、水、火、土五星,六气是指风木、寒水、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六者。五运六气,通过经络作用到人的内脏:

厥阴风木——肝经、胆经、心包经;

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心经、小肠经、三焦经;

太阴湿土——脾经、胃经;

阳明燥金——肺经、大肠经;

太阳寒水——肾经、膀胱经。

十二经络获得的宇宙精气最后必须听从五藏的指挥,或化为五藏之气,或化为原始的能量形式——精,藏而不流,或化为经气,流而不藏。

四季对内脏的影响:四季的天地之气也对应着人体的五藏之气,所谓“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反言之,人体与四季的对应信息是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人体疾病的变化也与四季有关,比如患肺部疾病的人,其病的发生、发展就与四季变化相关,“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冬”。

这个外场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我们生命的主宰力量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和自然宇宙是一体的存在,是整体的存在,人类必须适应环境。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一天,一位王女士找到我,说:“我年轻的时候身体一直很棒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过四十身体就不好了,身体非常虚弱,天天没有精神投入工作和生活,感觉整个人像被架空了一样,只剩下没有灵魂的空壳在游荡。我看过病,也咨询过心理医生,可是结果还是那样,没有一点好转,我都快崩溃了,有时真的不想再生活下去……”其实,王女士之所以出现现在的状况,完全是因为她的精气神出了问题。我对她的运程进行了调整,结果没过多久她就有精气神了,工作和生活也上劲了,整个人的面貌完全发生了改变。

阴阳的感应,实际上是“气”的感应。无论是男女交媾还是天地交媾,都是通过“气”实现的。最能体现“气”文化、“气”哲学精义的是《易经》。《庄子》说:“易以道阴阳。”就是说《易》通篇讲的都是阴阳二气的摩荡、交感、化生、变易。“气”在古代最早是一个与风、精、神、魂、阴阳同义或互换的概念,是生命的原型,后来逐渐与精神等概念分开。

中医学把人体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它们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精,泛指人体的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精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过程。

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故古人说:“气是溺年药。”现代实验研究亦表明,“气”可能是免疫力形成的物质基础,故气不可耗,不可滞,滞耗则多病。

神,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大脑)所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因此,清心寡欲以养神,人体就能保持健康,益寿延年。白居易诗云:“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到三十生白发。”这是神耗而早衰的真实写照。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宽广,是养神的首要任务。

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俱存,亡则俱亡。

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明代著名医学家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也指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耳。”有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

所以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保健专家翁维健先生虽年届古稀,满头银发,但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他说:“要想长寿,肠胃得清;不偏食、不挑食、吃杂食;清心寡欲;养生宜早不宜晚。”翁教授认为养生长寿之道可以概括成两句话,就是“精气神形并重,情志行为共养”。

养生就是要养“精、气、神”。《寿亲养老新书》认为:“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强调了饮食是精、气、神的营养基础,只有机体营养充盛,精、气才会充足,神志才能健旺。

人体秉承着五行运化的正常规律

记得有这么一位姓马的先生对我说:“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很顺,大学毕业后,上了几年班,攒了点钱,然后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司,没几年就赚了几百万,还娶了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有时真的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可是好景不长,我的身体大不如从前,抵抗力也下降了,一年前我患了糖尿病,现在还有高血压,干不了重活,做点事情就累得要命,有时还感觉自己头晕头涨。医院也跑了,偏方也用了,可还是没有好起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健康没有了,其他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听完马先生的诉说,我甚感同情,于是我对他的运程进行了分析和调整,果然不出我所料,大约过了半年,他给我打电话,说他的身体现在完全好了,工作也有劲头了,非常感谢我对他的帮助。马先生能够好起来,我也非常欣慰。

自然界分布着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之常气,以运化万物。人体秉承着五行运化的正常规律,因此才有五脏生理功能。不仅如此,人们必须依赖于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而生存。所以,人与自然环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和人的关系好比“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可是,人对自然不是无能为力的,而且疾病也是可以预防的,只要五脏元真(真气)充实,营卫通畅(指人的周身内外气血流畅),抗病力强,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即安和健康。用一句话说就是: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保养正气就是保养人体的精、气、神。人体诸气得保,精和神自然得到充养,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也得到保障,即“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张仲景内养正气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养精神,采用养神畅志与立志修德相结合,促使精神内守,真气存内,防病益寿。

黄帝有一次问养生专家岐伯:“为什么先人们能活上百岁身体还很健康,现在的人不到六十就过早衰老了?”岐伯说:“古时候的人懂得对于四时不正之气的避让,以便使思想闲静,排除杂念。这样调和好了自身的正气,就不会得病了。”黄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照岐伯的方法修炼了起来。

黄帝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约束自己,消除不切实际的欲望,使心情尽可能安定。由于精神专注,他劳动虽很辛苦,但并不觉得疲劳。由于在物质上没有奢望,所以他心情一直很舒畅。吃饭时,不管是什么他都不嫌弃;衣服不管是质地好的还是差的,他都很开心。他喜欢与民同乐。虽然他是帝王,但他尽职尽责,为百姓造福,从不自以为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