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称职的员工这样工作
559800000006

第6章 卓越企业推崇的优秀员工典范 (1)

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执著地向着目标前进

一张憨笑脸,两排大白牙。

这就是许三多。2007年11月7日,他那张标志性的脸登上了“百度”首期“封面”。许三多从《士兵突击》走进我们的生活,一时间占据了媒体的半壁江山。

他没有黄蓉的鬼精灵,没有杨过的帅气,没有欧阳克的狡黠,更谈不上黄药师的极品。在女人眼中,他绝不是理想伴侣;在男人看来,他是扶不起的烂泥巴。其实,根本不用和主流影视形象对比,即使把他放归生活浪潮中,他比再普通不过的人都要普通,很快就会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无处寻觅。

他“天生一副熊样”,外加著名的“一根筋”、“傻劲”。在“孬兵的天堂、班长的坟墓”里,别人都在混日子,许三多却“傻”到一个人坚持训练、做内务、站哨岗;把班长一句无关痛痒的玩笑话当真,一个人跑去修路;作为装甲侦察兵,竟然晕车……他拖累了班长、拖累了三班、拖累了七连。可就是这样一个迟钝、不识时务、脑筋不会转弯的傻小子,从“龟儿子”变成孬兵,从孬兵变成尖子兵,从尖子兵变成特种兵,连升三级。

是什么促成许三多完成军旅三级跳的呢?

答案就是他始终恪守着的职业精神——“不抛弃,不放弃”,执著地向着目标前进。

在红三连五班,许三多有了除许三呆子之外的别名:许木木。面对四个“混日子”的、除了身上的军装与老百姓没有任何区别的老兵油子,许三多依然坚持自己的军人本色,他的种种行为激怒了那几个仍在自哀自怜和用玩世不恭来发泄着苦闷的五班人,他们排挤、冷嘲热讽甚至恨不得让碍眼的许木木消失,无奈之下,班长给许三多下达了一个命令——修路。这条路曾经动用一个排也没有完成,班长想让他知难而退,不要再做那条“逆着跑圈的狗”。但是,许三多“顶住了来自他人的非议和冷嘲热讽”,坚持不懈地执行着班长的命令,不但修成了路,还在路旁种上了花草,让另外四个人汗颜,并开始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

修路是班长的命令,是许三多的目标,他把军旅生涯的希望和生活的意义都寄托在这条路上,他坚持着,他成功了,这条路真的成为他走出草原五班、走进钢七连、进入老A的起始点。

“步兵就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兵”,这句话印证了许三多的成长历程,更揭示了每一位职场人士的成长过程。在这其中,有初入职场时的茫然,有成长期的挫折,有成熟期的成长瓶颈,逃避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只有像许三多那样,一步一步地、执著地向着目标前进,才能成为优秀的职业人。

成功在于坚持,坚持是胜利的必由之路。任何成绩的取得、事业的成功,都源于人们不懈的努力和执著的探索追求;浅尝辄止、一曝十寒、朝三暮四、心猿意马,只能望着成功的彼岸慨叹,只能收获两手空空。胜者的生存方式就在于能够把一件事做下去,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流以成江海。

当你失去信心、丧失希望的时候,告诉自己:“执著地朝着目标前进!”执著,就是给自己成功的机会。马云正是依靠自己的坚持和执著成就了他的阿里巴巴。

1999年,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公司,2000年随着网络经济的破灭,互联网企业陷入了低谷,人心浮躁,人员流失。阿里巴巴在美国的办事处和国内一些地区的办事机构也相继关闭。

人们不清楚互联网能走多远,分不清马云的想法是天真还是狂话。到了最冷的冬天,大家都觉得这个公司不可能走下去了。马云承受着来自内外的巨大压力。

这是一段最困难的时期,现实的浮躁、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员工的不理解,马云陷入低谷。一次会议之后,马云在长安街上黯然地走了15分钟。最后,马云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如果所有的网络公司都要死的话,我们希望我们是最后一个死的。”

就在马云最困难、快坚持不住的时候,软银总裁孙正义向马云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时,孙正义到上海来参加投资人大会,马云是最后一个发言,他只说了两句话就下来了:“一年前你为我融资的时候,我讲的是这个梦想,今天我还是这个梦想,唯一的区别是我往前走了两步。”孙正义对马云的话特别感动,当即就说:“我支持马云。”

这一年,阿里巴巴得到了孙正义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有了这些钱,马云度过了互联网的寒冬。2002年,他提出公司要赚一块钱,阿里巴巴的业务量在非典期间增长了6倍。2003年,抓住了机遇的阿里巴巴实现了100万元的年收入;2004年,阿里巴巴又实现了一天利润100万元。2006年,阿里巴巴的净利润达到2.199亿元,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主版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最大且首家市值突破20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

马云成功了,当有人问起他的成功秘诀时,他说:“很多人比我们聪明,很多人比我们努力,为什么我们成功了,我们拥有了财富,而别人没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下来了。”可见,做事并不难,难的是执著地做下去。谁能够坚持到底,谁就能最先看到曙光,谁就能摘取最后的胜利果实。

门捷列夫说:“天才只意味着终生不懈地努力。”英国政治家迪斯雷利说:“成功的奥秘在于坚持不懈地奔向目标。”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许多付出,但是这些付出如果在最后要收获的关头却放弃了,那么再大的丰收也永远不会属于你。

“不抛弃,不放弃”,执著地向着目标前进,已经成为所有卓越人物的共同点,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基调。每一个成功的人,在确定了自己的正确道路后,都在不屈不挠地坚持着,忍耐着,直到胜利。

李骏——嘴上说得“亮”,不如手上干得“实”

在职场中,你要想提升自己,让自己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就是实干。如果你缺乏勇气、忍耐力、决断力,那就磨炼自己具备实干的能力,应该深信,上帝赋予你唯一神奇的力量就是实干。

李骏就是一个时时把实干精神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人。

李骏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汽车发动机博士,科技报国是李骏的毕生追求和勤奋工作的力量源泉。

李骏攻读博士学位时,他的博士生导师就是一汽总工程师陆孝宽。1998年,李骏完成博士学业,主动要求到一汽工作。技术中心虽然是国内汽车行业一流研究所,但发动机基础技术研究却很薄弱,如果基础研究跟不上应用技术的开发,那么失去的不仅是一汽产品的后劲,而将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

李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基础研究,一干就是十年。他到技术中心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发动机单缸机实验室。为了使实验室早日建成,他有时光着膀子和工人在燥热的工作现场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经常被喷得满身机油。有人对他说:“你是技术中心唯一的博士,用得着这么干吗?”李骏说:“为了加快进度,只能这样干。”

有一年春节,大年三十的下午,其他办公室、实验室的人都走光了,可李骏还在机器轰鸣的现场忙碌着。中心领导在巡视检查时看到满身油污的李骏,心疼地说:“平时加班我不说你,今天可是过年呵……”李骏这时才想起妻子让他今天早回家的嘱咐。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仅花了十几万元,李骏就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发动机单缸机实验室,节约资金100多万元。

1999年,李骏担起了奥威发动机项目研发技术总负责人的重任。在30个月的时间里,李骏争分夺秒地奔波于国内国外,既要负责项目的评审,又要掌握整个工程的节点。他经常说的几个字是“抢”、“挤”、“学”,“抢”就是要把汽车工业落后的时间抢回来,“挤”就是要把国外的好经验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学”就是通过合作开发把国外研发设计的好方法学到手。他进行了科学缜密的安排,并在关键技术上给项目组严格把关、指导,使项目组成员得到了快速成长,实现了与外方专家在技术上的对等合作,并独立完成了中方承担的相关性能开发、可靠性开发任务。在性能开发中,外方设计的缸盖在可靠性试验时出现了开裂,改进后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李骏立即组织设计人员,把整个缸盖切成小块详细剖析,发现内部结构不合理,要求外方重做。对方的副总裁专程来到中国,看到一汽技术中心的现场工作和分析报告后,对李骏和项目组成员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对产品的分析判断能力肃然起敬,伸出大拇指说:“你们是正确的。”外方采用了李骏的方案,使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职场中有很多人都渴望赢得成功,获得荣誉,但又不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这些人都希望工作轻轻松松、一帆风顺,可是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在当今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实干不是越来越不重要,恰恰相反,要想在职场中获得成功,必须保持实干的工作态度,要像下文中的姑娘那样鼓足干劲并兢兢业业地工作。

有一个偏远山区的姑娘到城市打工,由于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于是选择了餐馆服务员这个职业。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个不需要什么技能的职业,只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许多人已经从事这个职业多年了,但很少有人会认真投入这个工作,因为这看起来实在没有什么需要投入的。

这个姑娘恰恰相反,她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并且彻底将自己投入到工作当中。一段时间以后,她不但能熟悉常来的客人,而且掌握了他们的口味,只要客人光临,她总是千方百计地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不但赢得顾客的交口称赞,也为饭店增加了收益——她总是能够使顾客多点一两道菜,并且在别的服务员只照顾一桌客人的时候,她却能够独自招待几桌客人。

就在老板逐渐认识到其才能,准备提拔她做店内主管的时候,她却婉言谢绝了这个任命。原来,一位投资餐饮业的顾客看中了她的才干,准备投资与她合作,资金完全由对方投入,她负责管理和员工培训,并且郑重承诺:她将获得新店25%的股份。

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的老板。

作为一个公司员工,老板不在的时候,也是容易放松自己的时候。可是,实干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你的任何业绩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你不能仅仅作出样子给老板看,老板要的是实际业绩和工作效果。

工作中的实干精神是称职员工的必备素质。事实是,无论趁机偷懒还是谨慎无奈地继续自己的工作,都不是正确的做事方法。尽管后者仍然努力,但那也只是防止有人打小报告,告自己的状而已。被动地且敷衍地工作最多能够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然后心安理得地拿自己的薪水,对一个称职的员工而言,这样做却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企业需要的不是嘴上说得漂亮的人,而是踏踏实实肯干的人,嘴上说一千遍,永远比不上行动一次,认真实干的人,才是走到最前面的人。

魏小娥——用“心”工作,攻克技术难关

1998年4月,海尔集团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向洗衣机本部住宅设施事业部卫浴分厂厂长魏小娥学习的活动,学习她“认真解决每一个问题的精神”。

为了发展海尔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1997年8月,33岁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学习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整体卫浴生产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100%?你觉得可能吗?”日本人反问。从对话中,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2%。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的标准是100%。她拼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3个月后,她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尔。

时隔半年,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华访问,见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时已是卫浴分厂的厂长。面对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产品,他惊呆了,反过来向徒弟请教问题。

“有几个问题曾使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解决,但最终没有成功。日本卫浴产品的生产现场过于脏乱,我们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但难度太大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现场清洁的?100%的合格率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对我们来说,2%的废品率、5%的不良品率已经是合乎标准了,你们又是怎样提高产品合格率的呢?”

“用心。”魏小娥简单的回答又让宫川先生大吃一惊。用心,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在这里有两个有关魏小娥的故事,从中你可以发现她用心工作的认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