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称职的员工总会秉持简单的思维,以简驭繁,化繁为简,避免陷入繁中添乱、漫无头绪的窘境。做事的全部奥秘就在于越简单越好。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有力量的。如果说四两拨千斤是中国功夫最高境界的话,那么,化繁为简就是实践的最高境界。职场中,许多人都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问题总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无论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问题。人们最常见的习惯是,一看见重要的事情,往往会用复杂的方法去解决。结果,事情越做越复杂,最后变得更加困难。
“奥卡姆剃刀”提示我们:解决事情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运用简化思维,准确找到并把握事物的规律,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将一个个复杂的工作简单化,然后高效地加以解决,这就是一个称职员工的制胜法宝。
加强沟通,将“忙”落到实处
缺乏有效沟通是很多职场人士瞎忙、白忙的重要原因,因为,不能有效沟通,就无法明白和体会对方的意思,就难以把自己所“忙”的事情落到实处。
《小王子》是二十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里面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却是给大人看的。在这本书里,小王子到了第五颗行星上的时候遇到一个点灯人。这是一个非常称职的人,他一直在执行他的命令:晚上把路灯点燃,早上把路灯熄灭。但是这颗行星转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变成了每分钟转一圈,每二十四小时就有一千四百四十次日落,每分钟就要 点一次灯,熄一次灯,他忙到连一秒钟的休息时间都没有了。
不知道这个可怜的人能够支持多久,问题的关键还是,这颗行星是所有星星中最小的,既没有房屋又没有居民,不停地点灯又熄灯没有任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星球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这个可怜的点灯人由于与命令的下达者缺乏沟通,所以依然在傻傻地执行已经过了时的命令,苦做无用功。这样的执行者无论多么尽职尽责,都是不值得称道的。
在现实生活中,这类缺乏沟通的事情也是比比皆是。例如有这么一件事情:
有一个主管发现自己的办公室起火了,赶紧跑出来冲着刚走到门口的员工说:“快拿桶水来!”员工边走边想:水龙头在哪儿?水桶在哪儿?他终于想起不远处的食堂有水桶,他盘算着,先拿桶,然后到最近的水龙头打水,这样最省力。但他回头一看,不得了!是主管的办公室起火了。原来,主管发现了火警,情急之下便要不知情的员工马上去拿水。主管脑子里想的事,员工是不知道的。员工直埋怨:“早知道是救火,附近就有灭火器,何必要跑到远处去拿水呢?”
如果主管对员工说“有火警,你赶紧给我拿水来救火!”这位员工就会想:要救火,赶紧!但是救火不一定非得用水呀!附近不是有灭火器吗?几分钟内火警就会解除。
这是职场中典型的存在沟通障碍的例子。
为什么在日常工作中,许多人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时,往往不是富有成效地交流,而是出现互相谩骂、大声争吵甚至更糟糕的情况呢?
这是因为他们不是在讨论观点,而只是简单地表达观点,含含糊糊,笼笼统统,还想努力影响他人,使其同意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就注定他们的沟通不会成功。不能有效沟通,就无法明白和体会对方的意思,工作上就会出现障碍。可见,不充分、不到位的沟通是导致“忙”落不到实处的重要因素。
“矛盾的98%是误会”是蒙牛老总牛根生说的。这句话是牛根生用在伊利的“遭遇”总结出来的。熟悉蒙牛与伊利的人,都了解“郑牛风波”与1998年牛根生的那封辞职信。
那封长信是牛根生痛定思痛之作,言辞平和、中肯而含痛切。
信里仅就牛根生与郑俊怀的个人关系,就提到四件事:一是“牛角梳谎言”,一句夸张价格的“脱口秀”,演变为诚信与人品问题;二是“接送错位事件”,送迎上的一次客观失误,演变为牛根生眼里无老郑、客户眼里只有老牛;三是“捐款万元风波”,因为在救人上第一个捐款、捐款最多,演变为故意“出风头”;四是“老郑住院老牛不去探视事件”,演变为老牛眼中无老郑。
牛根生在信中点出了这“四大事件”的要害:误解。
除了“世界冰淇淋大王”的梦想半途夭折令牛根生抱憾终生外,“误解之痛”大概是他在伊利16年中最深入骨髓的遗憾之一。
所以,后来,牛根生推出一个著名的“误解论”:“误解与被误解的频率标志着一个人的素质。”同时,在他的主持下,“矛盾的98%是误会”被写进了《蒙牛企业文化手册》。
为什么会有那么深的矛盾?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误会?现在看来,造成当时那样的局面,牛根生本人不能说没有过错,他本应该与郑俊怀沟通的啊!我们不想再去探究牛根生与郑俊怀之间究竟有怎样的矛盾,但有一点是能够达成共识的:沟通是化解矛盾最有效的方法。
沟通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文明社会的精髓。
在许多公司,特别是在一些业务发展迅速或者有很多分支机构的公司里,老板必定要物色一些管理人员前去工作。此时,他选择的当然是那些有潜在能力,且懂得主动与自己沟通的人,而绝不是那种只知一味苦干,却怕事不主动与自己沟通的员工。
因为两者比较之下,肯主动与老板沟通的员工,总能借沟通渠道,更快、更好地领会老板的意图,把工作做得近乎完美。所以前者总能深得老板欢心。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要通过实际接触和语言沟通才能建立起来的。
一个员工,只有主动跟老板面对面地接触,才能认识到公司发展和老板对自己的要求;只有与同事相互沟通协作,才能扫清沟通障碍,化解矛盾,澄清误解,将“忙”落到实处。
协同效应,让1+1大于2
一天,蚂蚁驻地遭到了蟒蛇的攻击和破坏。蚁王在卫士的护卫下来到宫殿外,只见一条巨蟒盘在峭壁上,正用又长又硬的尾巴用力地拍打峭壁上的蚂蚁,来不及躲闪的蚂蚁无一例外丢掉了性命。
正当蚁王一筹莫展、无计可施时,军师把所有在外劳作的数亿只蚂蚁召集起来,指挥蚂蚁立刻爬上周围的大树,并让它们抱成团从树上倾泻下来,砸在巨蟒身上,转眼之间,巨蟒已被蚂蚁完全裹住,变成了一条“黑蟒”。巨蟒不停地摆动身子,试图逃跑,但没过多久,动作就缓慢下来了,直到完全不能动弹。因为数亿只蚂蚁在撕咬它,使它浑身鲜血淋漓,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一条巨蟒,足够全国蚂蚁一年的口粮了,这次战争虽然牺牲了两三千只无辜的蚂蚁,但也没让它们白白地死掉。蚁王命令把巨蟒扛回宫殿,在军师的指挥下,数亿只蚂蚁一齐来扛巨蟒。它们毫不费力地把巨蟒扛起来了。然而,巨蟒却没有前移,虽然每一只蚂蚁都很卖力,但这数亿只蚂蚁的行动却不协调,它们前进的方向并不一致,有的蚂蚁向左走,有的蚂蚁向右走,有的向前走,有的则向后退。结果,表面上看到巨蟒的身体在挪动,实际上却只是原地“摆动”。
于是军师爬上大树,大声地对扛巨蟒的蚂蚁们说:“大家记住,你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巨蟒扛回家。”统一了大家的目标,军师又找来全国嗓门最高的一百只蚂蚁,让它们站成一排,整齐地挥动小旗,统一指挥前进的方向。
这一招立即见效,蚂蚁们很快将巨蟒拖成一条直线,蚂蚁们也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指挥者们让最前面的蚂蚁起步,后面的依次跟上,蚂蚁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很快将巨蟒抬回了宫殿。
蚂蚁凭什么能够战胜凶猛强大的巨蟒,并将重量数百倍、数千倍,乃至数万倍于自己的巨蟒搬回家?很明显,单靠一只蚂蚁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无数只蚂蚁结成共同目标且动作协调一致的团队才能完成。在现实中,团队的协同效应1+1>2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培养团队精神,而这种团队精神,是任何集体都梦寐以求的。拥有了团队精神,就拥有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具备了在现代市场竞争中无往不胜的战略优势,因为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础。
江西果喜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果喜,就是一位具有强烈合作意识的“高手”,由于他善于与人合作,使得他的事业如日中天。1979年他的公司开始生产出口日本的佛龛,占据了日本大部分佛龛市场,并在加拿大、德国、韩国、泰国和香港等地开辟了经销处和办事处,产品共5大类2000余种,他的个人资产达数亿元。
有“巧手大亨”之美誉的张果喜很会处世,他在开拓日本市场时照顾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善待盟友和对手,很快便成为日本佛龛市场的“龙头老大”。
张果喜在日本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以后,就与日商建立了稳固的代理关系,全部佛龛产品都由日商代理经销。不久,新情况出现了。随着张果喜生产的佛龛在日本市场的畅销,一些颇具眼光的日本商人看到销售这种佛龛非常有利可图,为降低进货成本,一些销售商就想走捷径,绕过代理商直接从张果喜那里进货。
张果喜慎重考虑了这个新情况。
从眼前利益看,销售商的直接订货,减少了中间环节,厂方确实可以多得一些钱,捞到实惠。但从长远考虑,接受直接订货,就意味着将失去已花费了很大力气开辟的以往的销售渠道,甚至使以往的销售渠道背向自己,走向自己的竞争面,这无疑得不偿失。
从这种思路出发,张果喜婉转而又坚决地回绝了那几家要求直接订货的零售商,继续维护与日本代理经销商的盟友关系。后来,日本代理商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增强了对张果喜的信任,在推销宣传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向来不轻易买账的日本代理商这次果敢地打出了张果喜是“天下木雕第一家”的招牌,从而使张果喜的产品销售在日本市场越来越稳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张果喜清醒地看到,生产佛龛利润丰厚,除了他的果喜集团公司,韩国与台湾制作的产品也有相当的渗透力,更不用说在日本本土还有成千上万的同类中小企业了。如果照以前那样,单靠原有的销售网络和一两个合资的株式会社与强大的竞争对手抗衡,只能处于劣势而被人家踩在脚底下。
权衡利弊,张果喜决定扩大“同盟军”,把一些原先的对立派拉到自己一边。为慎重起见,他还与自己的智囊成员对此细细地进行了分析研究,选择了分散在日本各地的有代表性的一些中小型企业。经过多方协调,他于1991年成立了“日本佛龛经销协会”,专门经销果喜集团的漆器雕刻品。这种方式变消极竞争为积极合作,当年立竿见影,张果喜在日本佛龛市场的份额占到六成,取得了更大的市场主动权。
这就是张果喜的连横合纵策略,其真谛在于周密思考,权衡利弊,摆脱眼前利益和一己之利的束缚,开阔视野,正确处理与盟友的合作关系,从而稳住阵脚。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一群人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甚至可以爆发出令世人震惊的力量。但是那些没有团队意识的人,一队的力量是微弱的,一群人的力量则更微弱,只有那些能够真正团结在一起的人,才能获得1+1>2的效应。
为了团队目标,团队的成员应该团结在一起,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主观能动性,挖掘成员的团队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最终推动团队业绩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