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559700000010

第10章 顺应四季变化进行自我保健 (6)

冬季6节气养生应根据“万物藏,肾气水旺”的特点,避寒就暖,敛阴护阳,调和阴阳相平衡,养“藏”而固肾气,增强体质,防病益寿。冬季,是一年的最后一季,历经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人们要顺应冬季6节气的特点而养生。如冬季6节气天气寒冷,阴盛阳衰,易患阳虚之症,无论是保健益寿,还是补虚祛病,都应注意以温补阳气为主,慎用或少用滋阴药物。

2养阳防寒,起居调摄

严冬腊月,寒风凛冽,雨雪纷飞,江河冰封,草木枯瘦,如此万物凋零之象,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情绪低落,尤其是老弱多病之人,情志的变化更为明显。因此,精神调摄十分重要。冬季6节气精神调摄,重在安定心志,注意神情安静,不要使情志过激,以免骚扰潜伏的阳气。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这里即是指适应冬季精神调摄的“养藏之道”。

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调摄应顺乎于自然。冬季宜早睡迟起,早睡以养人体的阳气,保持身体的温热;迟起以养阴气,待日出而作,可躲避严寒,求其温暖,使人体阴平阳秘。特别是阳气不足的人,当风起骤寒之时,尤宜早睡晚起。冬季应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室内温度太低,易耗伤人体阳气;室内温度过高,又易劫伤阴精。冬季阳气闭藏于内,阴气在外,若调摄失当,过贪辛热暴暖,就会内扰阳气,迫其外泄,或积热于内,形成阴虚火旺之候。到了春天,就会发为温病,或诱发宿疾。

冬季6节气在保暖的同时,应重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交换空气,防止因通风不良,引起头晕、胸闷等缺氧现象,导致呼吸道传播疾病,如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的发生。室内也可放一盆水,或者养些水仙花和观赏鱼,以调节空气湿度。寒冬,人们的衣着,注意御寒保暖,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内衣以弹性良好为佳,贴身保暖。外衣要稍宽大一点,使气血流通,四肢伸缩活动自如舒畅。俗语说:“寒从脚下起。”足部与地面接触,散热量大,足部肌肉、脂肪少,血管较细,离心脏远,供血、保温性能差,一旦足部着了凉,很容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妇女痛经和泄泻等症,所以,冬季足部的保暖,十分重要。足部的保暖方法很多,除了穿着保暖性能好的衣裤、鞋袜外,平时还要注意多活动脚部,如跑步、竞走、散步等运动。尤其是每晚临睡前的洗脚、擦足心,既能祛除污垢、御寒保暖,又能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并可防治感冒、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病症。冬天一般宜在室内活动,适其寒温。室内环境宜温暖、舒适、洁净,防寒以养精。

3房事调摄,益肾蓄精

冬季6节气养生,重在保持肾精的闭藏,这对促进健康长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年人由于肾精虚衰,导致髓海空虚而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等症状。肾主骨,故肾虚还能影响骨的生理,导致老年人骨质脆弱,出现腰酸无力、行动不便等衰老现象。可见“精气”虚衰,导致人体的衰老。冬三月“养藏之道”的重要内容就是保养肾精,做到房事有节制,以保持体内精气充足,维持五脏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寒冬季节,背部保暖十分重要。背部保暖的方法较为简单,冬季有阳光的中午,可背对太阳晒上1~2小时,既可暖背,又可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起到杀菌、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的作用。也可穿一件贴身的纯棉、羽绒或皮毛背心,起到暖背作用。此外,冬季睡觉时注意不要让背部着凉。

4运动调摄,护阳养形

在冬季6节气严寒的恶劣环境下,人体机能易发生紊乱,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当不能适应外界环境时,就会诱发一些疾病。如在冷空气刺激下,人体免疫机能降低,防御疾病能力减弱,一旦遭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可引起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由于寒冷刺激,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栓塞、脑出血等疾病可能发作或加重,甚至发生意外。此外,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皮肤瘙痒症等,冬季多有复发,亦应引起足够的注意。因此,要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进行锻炼。锻炼场所应以室内为主,风和日丽的天气,可进行适度的户外锻炼。这样既可舒服筋骨、流通血脉,又是增热保暖防寒的积极措施。

【贴心提示】

在冬季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和耐寒锻炼是必要的,千万不要整天躲在室内。体育锻炼要等到日照比较充足时进行,以上午9~11时和下午3~5时为佳。要避免在大寒、大风、大雪以及雾露中锻炼。锻炼方式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实践证明,长期坚持参加冬季锻炼的老年人,极少患气管炎、扁桃体炎、感冒、冻疮等疾病。

2冬季起居和进补之道

冬季气候寒冷,日常起居要顺应气候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才有利于自身的养生保健。

冬季饮食、起居的调整

1起居调养

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方面要顺乎自然,宜早睡迟起。早睡以养人体阳气,迟起以维护阴气。衣服要随气候的变化增减,内衣以棉质为好,外衣要宽松,鞋袜不要太紧;注意保持手脚、耳郭的温暖。

2饮食摄养

冬季饮食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食物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滋阴潜阳、热能较高的膳食,龟、鳖、藕、木耳、核桃、生姜等都是有益食品。要注意摄取含维生素较高的黄绿色蔬菜类。养生学家提倡饮食养生宜晨起喝热粥、晚餐宜节食、食后按摩腹部、缓行百步,这也值得我们借鉴。

3精神养生

严冬之时,木枯草衰,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欢,易患冬季情绪抑郁症。因此,冬季要多参加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

4运动护养

严冬来临,体内各种节律都有下降的趋势,锻炼可使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使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抵抗疾病的丙种球蛋白增多,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可根据身体状况及爱好,选择适合锻炼的项目。

另外,还要注意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冬季如果室内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保持室内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对人体健康最适宜的温度为18℃,工作效率最高的温度是15℃~17℃。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就会觉得头脑不清、精神不振、头昏脑涨、精力不集中,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冬季室内对人体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30%~60%。相对湿度过低,人们则会觉得口干舌燥、咽喉疼痛、流鼻血,甚至还会影响呼吸道黏膜的分泌功能。冬季在室内有了暖气或生了火炉,空气大多较干燥,这时可在炉子上放一壶水,保持沸腾,使水蒸气不断散发;或在使用暖气的室内放几盆水,在地上洒些水,晾些湿衣服、湿毛巾;也可将花盆、鱼缸放在室内,既可观赏,又能调节空气湿度。

冬季饮食、进补之道

冬季日常膳食要注意滋补肾阴,多吃些瘦肉、禽蛋、鱼类、豆类等含优质蛋白质食品,多食用牛、羊、狗肉等温热食品,食用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以防皮肤干粗、皲裂。还要注意多喝水,以滋润脏腑,增进食欲,驱寒保暖。偏于阳血不足的老人,食补以羊肉、鸡肉等为主。偏于阴血不足的老人,食补应以鹅肉、鸭肉为主。除此之外,鳖、龟、藕、木耳等也是阴虚老人冬季的有益食品。

冬季宜药补。冬季药补,必须适合自己的体质和病情。最好能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否则,不但对身体无益,还会造成不良后果。冬季常用的补药有人参和阿胶。冬天服用人参可食其蒸液,每日服用2克人参,切成薄片,放在小瓷碗内,加2~3匙清水,隔水蒸,水开后文火继续蒸20~30分钟即可。服两汁可连人参渣一起,细嚼咽服,每周连服4~5天,停药2~3天。服用阿胶的方法很多,一般可用阿胶250克,敲碎放入陶瓷瓶中,加黄酒350克,浸泡1~2天,然后放入冰糖。或白砂糖250克,加清水250克,放在锅内隔水蒸炖,常用筷子搅和,待全部溶化后,冷却备用,每天1~2次,每次1汤匙,开水送服。

【贴心提示】

洗澡的最佳时间:不同时间洗澡,效果不一样。早晨起床洗澡,如遇水温不当,易患感冒。中午洗澡虽可换得一身洁净与轻松,但是引起疲倦。在晚上临睡前来一次温水浴(水温40~50℃),能使全身肌肉、关节松弛,血液循环加快,助你安然入睡。

护肤的最佳时间:人体皮肤的新陈代谢夜间12时至凌晨6时最为旺盛,因此睡前护肤有促进和保护皮肤新陈代谢及保护皮肤健美的作用。

散步减肥的最佳时间:饭后45分钟,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散步20分钟,热量消耗最大,最利于减肥。如过2个小时再散步20分钟,减肥效果更佳。

3积极预防冬季常见病

冬天,由于新陈代谢的变缓,人体抗病能力也大大降低。冬季常见病很多,仅选择了最重要的几种加以说明。

感冒

虽然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感冒,但以秋冬季为高发期。以上海地区为例,感冒发病常集中在11月下旬到次年3月底。导致感冒发病高峰的天气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冷空气南下时,特别是秋冬交接时的第一次降温,如最低气温自零上降至零下,1~2天内就有大批人感冒。若每日最低气温持续在零下,感冒病人就会逐渐减少。第二类是冷空气通过后出现冷高压天气,特别是气压大于1030帕的晴好天气,人们也容易发生感冒。这两种天气促使感冒发病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人体受凉。当冷空气南下,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幅度下降,前后两天日平均气温甚至可以相差10度以上。这种突然降温,使人们的体温调节功能难以适应,再加上人们没有思想准备,不注意保暖,就易受凉。冬季的冷高压天气阳光充足,光照强,导致中午热,早晚冷,同日温差大,早晚容易受凉。寒冷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从而引起感冒。要避免受寒,可根据天气预报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特别是在冷空气开始南下的几天要注意保暖,因为这时降温最强烈。可是这点常常被忽视,人们常在降温的第1~2天不以为然,等感到寒冷时才增添衣服。其实,这时气温开始回升,天气也回暖,而且往往已经受了凉。

关节痛

秋冬过渡季节,气象要素变化剧烈,冷空气不时南下,晚秋、初冬较强的冷空气能引发关节病痛的发作。一般来说,当日温度变化在3℃以上,气压变化大于1000帕以上,相对湿度变化大于10%以上时,关节痛病人就会多起来。而且疼痛发作也可能出现在天气变化的前一天,这就是“旧伤疼痛明日雨”的由来。因此,有关节炎和其他伤痛的患者,平时要加强锻炼,以改善和调节关节功能,减少关节病痛。也可依据天气预报,在天气变化前采取保暖、驱湿措施。

慢性支气管炎

多在冬季复发,有明显的季节性。不仅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与气候有关,而且其病情加重或复发也与天气有关。如在黑龙江地区。当同日温差大、隔日温差大、相对湿度高、风速大时,慢性支气管炎病情加重者增加。在四川绵阳地区,气温日变差大,可使患者病情加重。在甘肃天水地区,月平均气温低于0℃、风速较大的月份,患者病情的恶化增多;当气温及湿度低、气压高、风速大时,患者病情加重。在广州番禺地区,在冷空气入侵而引起降温过程的前一天或降温后的最后1~2天,患者病情加重。在天津地区,气压变化较大、干旱少雨、气温偏低、气温变化较剧烈时,患者易发病。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到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与病情加重与寒冷有关,通过耐寒锻炼和增强体质可以预防慢性支气管炎。

心肌梗塞

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期与冷空气活动密切相关。入秋后,第一次出现持续期较长的日最低气温低于0℃的过程中,都有一次明显的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此时的天气特征为持续低温、阴雨和大风。由于大风和潮湿都能增加寒冷程度,因此,影响心肌梗塞发病的气象条件大多为寒冷的作用。

【贴心提示】

初冬时节气候不正常,冷暖交加,会有传染病流行。对我们威胁最大的莫过于流行性感冒。为了有效地预防流感,在流感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去影剧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居室内部要经常通风,床头经常摆放几只橘子或一小瓶薄荷油,也可用米醋熏房间。民间验方姜枣汤:10个大枣,5片生姜,每晚煎茶喝,可以提高御寒能力,减少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