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知识。如果有知识不知应用,那么拥有的知识就只是死的知识。死的知识不但没有一点益处,有时还可能有害。
因此,在学习知识时,不但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知识的仓库,还要让它成为知识的熔炉,把所学知识在熔炉中消化、吸收。
结合所学的知识,参与学以致用的活动,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习过程转变为提高能力、增长见识、创造价值的过程。
要想正确地做到学以致用,应加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并把两者的关系调整到最佳位置,使知识与能力能够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潜力和作用。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仰卧在一棵苹果树下思索问题,这时,一只苹果砸在了他的头上。
这个年轻人所学的专业是高等数学,他由此想到了数学方面的问题。
"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呢?"他问自己,同时不断地搜索自己掌握的知识,并加以运用:地球会吸引苹果吗?苹果会吸引地球吗?它们会互相吸引吗?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普遍原理呢?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成为英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的牛顿。他用思考的力量,获得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发现:地球和苹果互相吸引,物质吸引物质的定律可以适用于整个宇宙。这就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
由此可见,拥有知识而不善于运用,就犹如把水洒在地上,一下子就没有了。知识在于运用。知识越用越多。运用知识,就会产生新的知识。真正的知识往往是学生本身思考的结果,而不是完全来自老师的传授,一个人越是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他的知识增长的就越快。
当然,运用知识不仅有利于我们验证和积累自己的学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学以致用就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要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1)自动调节目标和知识结构
目标调节就是在努力的过程中,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向和具体的奋斗目标,使主观愿望和客观情况相一致。知识结构调节,就是要在动态中建立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事实证明,人类知识总量,每隔几年就要翻一番。任何一劳永逸的想法和一成不变的知识结构都是不现实的。
(2)在广泛涉猎的同时,要经常注意读报,收看电视和收听广播新闻,养成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
(3)要在读书的同时注意思考,尤其要重视联系实际问题,要注意读那些现实性、指导性强的书籍,把书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4)要经常走出书斋,同广大的普通人接触,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同他们打成一片。
(5)要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注意养成经常动手的习惯,通过亲自实践来印证或修正、补充和完善理论,使理论知识化为实际工作效果。
(6)要经常检查、反省自己的读书学习,是否紧扣实际需要,是否真正增加了知识,增长了见识,防止为读书而读书,以至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的倾向。
总之,青年人要防止成为只会读书不会运用的书呆子,只有这样才能使读书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才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
实践之中出真知:善读无字之书
任何时候,上大学,靠老师的都是少数。而大多数的青年要靠在各自岗位上走自学成长的道路。
--钱三强
阅读"有字之书"可以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前人的学以致用经验,并从中借鉴,避免走弯路;读"无字之书"可以了解现实,认识世界,并从"创造历史"的人那里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徐渭、朱耷、吴昌硕等前辈,对于"有字之书"的精研,都是齐白石所推崇的,但是齐白石更重视"无字之书",他的画之所以会推陈出新,创造出独特不群的书画风貌,是他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开拓艺术生涯的结果。
纵观齐白石一生的杰作,所展现出的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鱼虫,欣欣盎然的草木,刻意求工处恰如雕镂,粗犷豪放处犹如泼墨,真可谓是"形神兼备"。尤其是他的水墨画虾,更是别具一格,活灵活现,令人情不自禁地叫绝。但又有谁会知道纸上的画有多少画外之音呢!
以水墨画虾为例,为了能够将虾画好,齐白石对虾观察了无数遍。
齐白石画的虾可谓是妇孺皆知,出神入化。他看虾、画虾已有几十年,可直到70岁时才觉得自己赶上了古人画虾的水平。
他严谨的创作态度更表现在不看"无字之书"不肯下笔作画上。
他的好友老舍在某年春节时,选了苏曼殊的四句诗请他作画。
诗中有一句"芭蕉叶卷抢秋花",齐白石因对"芭蕉叶卷"没有亲见,当时又正好是北国的严冬,无实物可进行观察,他为了弄清楚芭蕉的卷叶到底是从右到左的,还是从左到右的,逢人便问,但是,很多人都没有进行过细心的观察,所以都不敢肯定是哪一个答案。
这个在别人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原因使得他最后放弃了为老舍作"芭蕉叶卷"画。人们虽觉得迷惑,但他却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之所以"不能大胆敢为也",是因为"未曾见过"。
和齐白石一样,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也是一个善读"无字之书"的人,他广博的医学知识就是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李时珍的父亲也是一名大夫,那时的山里人因劳动特别辛苦,腰肌劳损是种常见病,所以,父亲常常给这类病人泡制用白花蛇做主料的药酒。
李时珍当时特别好奇:为什么白花蛇会有这么大的功效呢?李时珍很虚心地向很多医生请教了这个问题,但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他决定到深山里去,亲自了解一下生活在野外的白花蛇。但是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对,他们说:"白花蛇生活在深山里面,而且剧毒无比,万一有个闪失,就会把性命丢掉!"
但李时珍并没有被困难给吓住,他一心想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在医学方面有一个大的进步。
李时珍终于向深山进发了。经打听,李时珍来到了龙峰山,这里是白花蛇的理想栖息地,他在山路上足足等了两天,才等到一个捕蛇人路过。
捕蛇人告诉李时珍说:"我家世代都是捕蛇为生,但是没有一个能得善终,都是给蛇咬死的,特别是白花蛇,毒性特别大!"
听了捕蛇人的说法之后,李时珍并不感到害怕,而是告诉那位捕蛇人,为了减少天下人的病痛折磨,就是死于毒蛇之口,他也在所不惜。捕蛇人被李时珍这种不畏艰险的执著精神所感动,终于点头同意带他去找白花蛇了。
路上,李时珍向捕蛇人请教了许多关于白花蛇的问题,例如生活习性、特征和毒性等。捕蛇人见李时珍确实好学,就倾囊而授,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非常详细地讲给他听。虽然如此,但李时珍并不满足,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亲眼看看白花蛇。
两人在山里耐心地寻找着,一连好几天,他们连白花蛇的影子都没看到。捕蛇人泄气了,但李时珍毫不气馁,他有个坚定的念头,不亲眼看见白花蛇,决不出这座山。这一天,李时珍和捕蛇人又在龙峰山山腰间搜寻白花蛇。眼看着山顶云层聚拢,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于是捕蛇人便催促李时珍,赶紧往回走。
捕蛇人走在前面,李时珍在后面跟着,两人正匆匆忙忙地赶路,突然李时珍"哎哟"叫了一声。捕蛇人回头一看,不由地大吃了一惊。原来有一条白花蛇缠住了李时珍的左腿,蛇头正被踩在脚底下!
捕蛇人赶紧来到李时珍身旁,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这条白花蛇给抓进蛇笼里。捕蛇人对李时珍说:"如果不是你碰巧踩在蛇头上,今天你就没命了!"
这次深山之行,李时珍不但亲自考察了白花蛇的栖息环境,而且还亲手抓住了野生的白花蛇,他又接连走访了好几位捕蛇人,掌握了大量有关白花蛇的第一手资料。李时珍就是这样,凭着勇于实践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终于完成了划时代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如今这本巨著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写诗对他的儿子进行劝勉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掌握有用的知识,你就不应当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为满足,而应当走向社会,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在生活中验证你在书本上所学得的知识,一边读书一边实践,这样你才能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知识。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
--刘易斯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只要我们能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我们就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高效的学习方法包含许多共性的和个性的方法。我们一方面应该牢牢掌握共性的学习方法,如记忆规律、时间管理、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练习、画知识结构的大脑地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深度挖掘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如有些人喜欢整体学习,有些人则喜欢分步学习;有些人喜欢视觉学习,而有些人则喜欢听觉或动觉学习……我们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深度的思考,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下面我们挑选了几种为专家和学者所推崇的较为正确的学习方法,供青少年朋友们参考。
(1)锥型学习法
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工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西蒙立论所依据的实验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一分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计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5万块,如果一分钟能记忆一"块",那么5万块大约需要1 000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40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6个月。
为了形象地说明,我们把这种学习方法比做一把锥子。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这种学习方法所支配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尖锐猛烈、持续不断的态势。
这种学习方法的原理由一个浅显的例子就可明白:烧一壶开水,如果断断续续地烧,1万斤柴也烧不开;如果连续烧,10斤柴就够用了。
"锥型学习"方法对于现代人是十分有用的。现代人的有效知识(即实际需要的知识)大约相当于他总知识的10%,因此学习者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应从本职工作出发按创造目标的需要学习知识,这样学习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像锥子一样,照准一个眼深钻下去你就会取得清澈的泉水。传统的学习是把砂子和铁砂混在一起来找铁砂,而采用创造性学习法,则要直接得多,是从砂子中吸铁砂。
(2)"螺旋上升"式学习法
所谓螺旋上升的学习法,就是用一系列的循环知识单元,来代替平铺直叙的知识积累和阐述。每一循环都比上一个循环更高一层,更进一步。这种"螺旋上升"式学习,可以说具有"格式塔"的特征。"格式塔"指的是把许多现象综合为功能单元的一种系统。通俗地说,是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一种循环。后一循环需要以前一循环为基础,而又比前一循环更深、更高,使前一循环得到丰富和补充。
"螺旋上升"式学习法,以学习者所感兴趣、或想研究的内容为目标。起点可以是某个基本概念、某个公式、某个实验现象、某个疑难问题,甚至可以是自己的某种设想。从这个起点出发,围绕着中心内容,学习、掌握与中心内容有直接关联的基本知识,同时了解那些与中心内容有联系、但并不直接影响的有关知识。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使基本概念得到掌握,公式得到理解和运用,实验现象得到分析,疑难问题得到解释,设想得到丰富和完善。与此同时,还了解了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知识领域,领略了所学知识的概貌。在这一循环的学习中,又会遇到新的概念、新的问题,再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循环,进一步学习,进一步开拓视野。
(3)快速学习法
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信息如同洪水一样不断涌来,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根本无法对付新知识的洪流。快速学习法可以使人们以高于常法5倍的速度灵活、迅速地掌握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