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新春秋时代
5567800000034

第34章 曲水流觞(二)

觞杯顺着水流缓缓向岸边漂去,凉亭内那名侍卫的声音又再次响起:“春来春去不知时,只凭世人冷眼窥。此次盛会以‘春’为题,凡被觞杯选中之人,皆得据此题作诗一首,以供在场众人品评。”

说话间,漂向左岸的觞杯已率先在一人的脚边停了下来,这人拾起觞杯,站起身来,双手将觞杯举过头顶,道了一声:“多谢公主赐酒。”将杯中酒一口饮干。

有那认识这人的人立刻向身旁的士子介绍道:“此人姓谢名衡,乃是舞阳名士。”

“原来他就是谢衡,早就听闻此人精通儒学,今日有幸得以一见。”

“真是好运气啊,居然能拔得头筹。”

“运气好又能怎样?且看他的诗作如何。”众士子议论纷纷。

谢衡对士子们的议论充耳不闻,将觞杯交与跟过来的侍卫,负手在岸边来回踱了几步,缓缓吟道:“胜日寻芳淄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清朗的吟诗声在两岸回荡,俊朗的面容、修长的身姿引得众多怀春少女频频向他投来羞涩的目光。

众人本就置身河边,听了谢衡的诗作,仿佛看到了天地间吹开了和熙的东风,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盛开的百花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想象与现实并举,眼前的美景焕然一新,变得更美了。

“好!”谢衡刚一吟完,众士子的叫好声轰然响起,谢衡拱手向众人团团一揖,自信的目光看向凉亭内的姬媛。

“诗作上佳,发名帖。”凉亭内的那名侍卫在姬媛的授意下高声唱喏。

跟过来的侍卫掏出一张大红烫金的名帖,递给谢衡,谢衡双手接过,高声冲着凉亭说道:“谢公主。”

“谢兄诗作道尽了春天的美景,某不才,也有一诗供诸位品评。”漂向右岸的觞杯也在一人脚边停下,这人捞起觞杯一口饮尽,起身看着对岸的谢衡说了一句,高声吟道:“天柱几条支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分外吹。明月断魂清霭霭,平芜归思绿迢迢。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春风亦不消。”

众人刚才还沉浸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景里,听了这人的诗作后,立时又陷入了“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春风亦不消。”的感怀中。这人吟毕,两岸一片沉默,过了片刻,方才发出一片如雷鸣般的叫好声。

“诗作上佳,发名帖。”凉亭内的那名侍卫再次高声唱喏。

跟过来的侍卫同样掏出一张大红烫金的名帖,递给这人。

觞杯再次放入水中。两首佳作,两张名帖,顿时将场中的气氛推向高潮。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此刻两岸的士子都憋着一口气,目不转睛地盯着觞杯,希望觞杯能停在自己脚下,以便能有机会吟出心中的佳作。

“乱了,全乱了。”郑怀吾听了两人的诗作,感到十分怪异,“记忆里这两首诗一为宋代朱熹所作,一为唐时高蟾所写,没想到在这里给人作了出来,莫非这两人也是穿越过来的,正在作那剽窃的事情?”

觞杯停了又走,走了又停,所经之处,掀起了一个个高潮,敢坐在岸边的士子对自己的才学都及其自信,倒也没有作不出诗作的情况出现。随着一首首佳作的出现,郑怀吾内心那怪异的感觉也慢慢消失,直感叹这时代诗作水平之高,几乎可以和记忆里史书中所记载的唐、宋时文坛巅峰时刻比肩。

对于能否参加姬媛的宴会,郑怀吾并没有放在心上,正所谓无欲则刚,看着那被选中的士子兴高采烈,而没被选中的士子一个个失望透顶,再看看觞杯将要经过的地方那一张张紧张中带着期望的面容,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就是那置身事外的看客,旁观着身周众人的喜怒哀乐。

觞杯就如同一个承载着机遇的使者,慢悠悠顺流而下。不知为什么,他又想起了车内之人留下的话语,“若是有缘,三月初三,稷下学宫。”

他猛然醒悟,“觞杯选人,这不就是缘吗。看来我的猜测八成是对的,凉亭内的公主,就是车内之人。”他注视着远处的觞杯,内心开始紧张起来。

“怀吾,我们不一样的,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家庭在赋予我们富贵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去承担管理家业的义务。”穿越前,赵蓉拒绝他时的话语仿佛在耳旁响起,他的心咯噔一下,抬头向凉亭看去。

“燕国公主自幼聪慧伶俐,醉心国事。”他想着在王宫中听到的评语,心渐渐凉了下来,“就算赵蓉穿越到了这个时代又能怎样?她成了公主,肩上承担着更重的责任,会为我改变吗?我呢?我又会为她而改变吗?”

郑怀吾矛盾不已,他既想知道公主是不是赵蓉,又害怕知道,万一公主真是赵蓉,他又该怎么办?

身旁的喧哗声惊醒了他,他这才发现觞杯不知何时已停在了脚边。他犹豫着,在众人羡慕的眼光注视下拿起觞杯,思索了半晌,方才将杯中酒饮尽,缓缓吟道:“我有紫霞想。缅怀沧洲间。且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这首李白的“春日独酌”是他非常喜欢的一首诗,以往赵蓉每次劝他不要和父亲作对,希望他能承担起管理家业的担子时,他都会对赵蓉念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志向。此刻,他再次吟出了这首诗。

郑怀吾一吟完,两岸立时响起了一片嘈杂的议论声,片刻后,凉亭内的侍卫在公主的授意下高声说道:“诗是好诗,可惜与今日的题目不对,不知尔有何解释?”

听了侍卫的问话,郑怀吾无比的失落,“公主不知道这首诗,看来不是赵蓉。”他拱手说道:“没有解释,此诗名为春日独酌,乃是在下有感而作,既不对题,也没什么。”说完,他起身就要离开,既然公主不是赵蓉,那不见也罢。

“等等,此诗既名春日独酌,那勉强也算对题,可接受请帖。”侍卫高声说道。

郑怀吾接过名帖,不由感到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