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曹操(161):曹操一战徐州(七)
《三国志》中的另外一个版本有那么一点意思,但草民看后感觉有些自相矛盾,顺便啰嗦几句,供各位有兴趣的朋友作比较。
其版本如下,择关键语句而大意概括之。
陶谦对朋友情义较重,虽然在战场上吃了曹操的柴,但得知曹嵩要走,并没有杀曹嵩的意思,反而派遣手下的都尉张闿来护送曹嵩一家子回到曹操的身边。
表面上看,陶谦本是一番好意,却落得个吃力不讨好的境地,怎么说呢?谁都想不到张闿图谋不轨,所以才见人杀人,见财抢财,然后心满意足的逃到了淮南哪个山窝窝过起了山大王的日子。
曹操发火后,尽管陶谦一再声称自己是出于好意的,冤枉的,我陶谦不可能干这种丧尽天良的丑事的,但是曹操就是要找你算帐了,除非你陶谦是东面的和尚,而张闿是西面的和尚,而且得保证姓陶的和姓张的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家伙。
在曹操看来,这不是买不买单的问题,而是如何偿命的问题,就像有些人,嘴里吃着野生动物,还未咽下去,就大言不惭的要说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吃光光许许多多物种不说,还声称是心地善良的一样,简直令人难以信服,也像小日本鬼子,杀了多少中国老百姓,还声称自己是良民,帮助中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这很明显是自欺欺人的说法,哪怕你很能编,还能装神弄鬼的自圆其说,也照样很欠扁,谁都看得出来:这完完全全是一群拿着刺刀当老师的强盗。
这个版本虽然也出自《三国志》,但草民觉得“陶谦派人保护曹嵩一家子”这一说法值得严重怀疑,理由有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如果真是这样,倒让曹操觉得陶谦瞎操心还别有用心,你陶谦非得这个时候来特殊保护吗?完全不必要嘛,你陶谦什么时候都可以来,就是这个时候不行,人命关天,仅凭你陶老兄几句分辨的话,曹操就会放过你也太可笑了,换了谁都不行。
二、陶谦也不是吃“傻瓜”长大的,这么大的人了,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作为领导,这点谱还是有的,不可能一面派人去保护,一面又派人去干掉,不但是自相矛盾,而且还是自我否定,完完全全是狠狠扇了曹操几个嘴巴子,又轻轻的揉一揉上点药酒的做法,说得严重一点,要是曹操身体素质差一点,都让你快逼死了,尽管曹操没死,但也都快被逼疯了,上点药酒能解决问题吗?显然是一万个行不通嘛。
三、人心都是肉长的,今天不变,保不准明天不会变,明天不变,保不准明天晚上不会变,请大家想想讨伐董卓的时候,一路路的人马多好,像极了亲戚,现在呢?一下了又变成了互相乱开炮的敌人,这叫什么来着?叫狗屎亲戚,手脚都长在陶谦自个身上,动手打人还是动手帮忙谁能拦得了他呢?
四、事情太凑巧了,即使陶谦是真心实意的,刚好张闿成了曹家的克星,难道说曹操会认为你这个主管是管理不善,而非有意添堵?不管怎么解释都是掩饰,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难以接受,特别是类似于这种“灭门惨案”发生在自己的头上时。
五、除非曹操和陶谦不是打战,而是像两国元首一样为增进国家及朋友之间的情谊相互访问,那么即使是陶谦暗使张闿干的,而陶谦一再声称自己是冤枉的,那么曹操一时只能吃哑巴亏,但暗地里曹操还是会派人把陶谦给干掉解恨。
这是草民的一面之词,不一定行得通,故咱们还是接着前面唠叨下一节:泰山太守应劭见事不妙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