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血型密码
5479100000038

第38章 血型性格与人类战争(2)

从性格上看,O型人属于直性子,做事光明磊落,不爱拐弯抹角,因此O型化族群在发动战争之前往往事先宣战,然后才发动进攻。这在西方战争史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在近现代战争中,O型化民族也能够遵守战争公约——《日内瓦公约》,给予战俘一定的人权,不使用毒气等生化武器等。而且,历史上最古老的战争规则也出现在O型化族群当中,这就是O型化的埃及人和赫梯人签订的历史上最早的停战协议,开创了通过媾和解决战争困局的先河。后经过近现代欧洲战争的实践和完善,形成当代比较成熟的战争法则。

把战俘更多地变为奴隶

古代O型化族群发动的战争,往往抱有双重目的,一是扩张领土,确立霸权;二是掠夺奴隶满足奴隶制生产方式的需要。不论是古埃及、古亚述还是古罗马、古波斯发动的战争,通常既是为了扩张领土,也是为了掠夺奴隶,这反映了O型人比较注重现实利益的一面。所以,在战争中他们很少将战俘斩尽杀绝,而是把他们的大多数变为了奴隶,用以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同时O型人相当自信,敢于冒险,胆子大,所以他们一般不很担心奴隶造反(尽管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古罗马奴隶制度)。因此,像中国古代(同期)秦将白起坑杀40万赵军,或是蒙古人征服过程中动辄屠城的现象,在战事频繁的O型化族群中并不多见。

战争频次较高

由于在性格上O型人比较争强好胜,竞争和冒险意识强烈,这就使得O型化族群之间爆发战争的几率较大,频次也较高。比如,古罗马与古波斯(帕提亚)的战争持续几百年。

战争是一把双刃剑,在破坏的同时也在建设,历史实践表明,越是战争频繁的地方,往往越容易出现最古老的文明国家,比如埃及王国、苏美尔城邦都是通过战争发展起来的。在武力兴盛的时代,战争是赢得地位的最有效手段。O型化民族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显然也同他们发动的战争的频繁性有关。

对内战争和对外战争的不同态度

由于O型人的团伙意识强烈,这导致了他们在战争中内外有别的态度,对内统一战争由于是在亲缘关系较近的族群内进行的,所以战争中表现得对自己人温和一些。更多情况下,他们是把统一战争当做是一个大家族内部的事务来处理;此外,O型人能够现实地面对战争的胜负,而且奉行强者优先的自然法则,这就使得O型化族群的统一要比其他族群容易得多。O型化民族的这一“早熟”特点,显然有利于一个文明古国的诞生。古埃及帝国、古罗马帝国、波斯帝国都是在经过内部统一战争之后走向强大的。

对异族的战争毕竟不是“一家人”内部的战争,所以O型化族群这个时候态度和手段都有着天壤之别,在对外战争中表现得相当残酷,毫不留情。这样做不仅能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也可从心理上摧垮其他潜在敌人的斗志。比如,O型化亚述帝国的征服战争就表现得特别残酷。古罗马帝国的战争也是这样,每一次大的胜利都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失。罗马人会把失败者全部变为奴隶,而那些身强力壮的、反抗的则会被送往角斗场,在罗马公民尽情的欢呼声中,自相残杀,直到死去。

能够现实地面对战争失败

无论在古代还是近现代,无论是古罗马人还是英国人、法国人,O型化族群在战争中都表现出比较现实的一面,如果大势已去,他们往往认赌服输,接受失败的现实,更多地选择投降,而不做无望的挣扎。“二战”初期,法国人在感到他们无力战胜德国人时,很快便采取了现实的姿态,仅仅一个多月就宣布投降,尽管其主力尚存,仍可将战争继续下去。这也说明了为什么O型化族群能够在战争频繁的地区更多地生存下来的原因。

战争对文明的促进和破坏

战争是一把双刃剑,在破坏的同时也在建设,O型化族群发动的战争也是如此,他们的对外征服同时也是一种文明的传播。他们是以战争为手段、扩张为条件,强制推行他们自己的文化。不论被征服者是落后的还是先进的,最终在帝国新版图内出现的是征服者的文化,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采用被征服者的先进技术。事实上,正是这些新的技术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利用这些技术更有效地传播他们的文化,灌输他们的思想,包括他们的语言、风俗、宗教、哲学。这就使得很多被征服的地方最终无一幸免地被同化了。

于是乎,我们再也不能通过以往的标准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因为他们一道都成为了新的征服者。罗马帝国的公民权就是这样逐渐扩大的。O型化民族的文化也因此被弘扬并空前繁荣起来。

O型化民族在文化征服上的热情,丝毫不逊于他们对战争的热情。这种建立在征服基础上的文化传播显然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并给B型化族群和A型化族群的兴起提供了技术上的和经验上的准备。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O型化族群通过武力为后盾所推行的强制性的同化政策,很明显不利于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破坏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同时,庞大的帝国推行单一的制度和标准,很容易使社会变得僵化和缺乏活力,而这又阻碍了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罗马化后的O型化民族世界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

战争中士兵的盔甲和武器

O型人具有做事抓重点的倾向,表现在盔甲的选择上也是突出重要部位的防护,比如头部、胸部、腹部,古罗马帝国的士兵盔甲就比较典型,突出重点要害部位的保护,而胳膊和腿脚全暴露在外,这种保护方式有助于减轻士兵的负担、保持士兵的体力,进而保证行军的速度和战斗中的快速反应。他们的武器也相对简单,以盾牌、长矛(标枪)和短刀为主。这种装备能充分发挥O型近距离格斗中反应迅速的优势,保证他们快速的出击和敏捷的反应。

与B型性格相联系的人类战争

灵活利用敌对国之间的矛盾,分而治之,各个击破,一般不建立战略同盟

B型化族群以游牧的生活方式为主,经常逐水草而居,因此国家观念和边境意识都不是很强,他们经常性的迁移决定了他们很难也没有必要与邻近国家建立稳定的同盟关系。即使有也多是权宜之计,很可能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比如,历史上蒙古人曾与南宋签订合击金国的协议,但金国被灭之后,这种战略同盟旋即破裂,宋朝很快成为他们又一个征服的目标。如果是西方国家,这种同盟关系往往比较稳固和长久。从历史上看,叱咤风云的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与异族建立同盟的情况少之又少,他们的征服之所以比较顺利,而且能轻易击败敌对国家的同盟,主要还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机动性、不在乎一城一池得失的灵活性,及善于分化离间和捕捉战场机会的战争智慧。因此,他们每每总是能够轻易破坏敌对国家的同盟,通过挑拨离间(反间计)让敌对同盟之间相互猜忌,甚至自相残杀,然后采用分割包围的战术给予逐个击破。

抓住有利时机,乘虚而入,先消灭弱敌,再战强敌

纵观O型或A型化族群的战争,会发现他们在战争中往往是寻找敌人的主力作战,只要解决了敌人的主力整个战争就会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并很快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但B型人的思维方式与O型和A型的思维方式全然不同,在战争中他们一般是采取先易后难的战略,先征服强国周边的弱小国家,形成对强国的战略包围,最后再与强国正面开战;在战术上也常常是避重就轻,较少采用正面强攻(打不过暂时退兵,很少有挫败感),多采取侧面迂回的方式袭扰、忽悠,在敌人疲惫不堪或露出破绽时突然发起暴风骤雨般的进攻。这种战略战术,在B型化蒙古人的征服战争中表现得非常典型。一开始,在与南宋短暂交锋后,发现一时难以取胜,便放弃南下,先行西征;西征返回后仍旧没有急于正面强攻南宋,而是先灭西夏,后招降吐蕃,再下云南大理,最终形成了对南宋的战略大包围,完全占据了战略上的优势。最终灭亡南宋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单就战争而言,B型化族群对战略战术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可能以极少的兵力、极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创建历史上最庞大的虽然并不稳固的帝国。

善于充分利用投降士兵冲锋陷阵

B型化族群在战术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利用敌国投降的士兵去攻打自己的国家,这种做法在南北朝鲜卑人那里最早见诸史册,但运用最频繁和最有效的还是B型化的蒙古人。他们常常让刚刚投降的敌国的士兵先行向他们的同胞发起进攻,自己的士兵则跟随躲藏在投降队伍后边,进行督战和等待时机。等到敌人自相残杀殆尽时,蒙古人突然从后边杀出,用很小的代价就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这种“以夷制夷”的办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免去后患之忧。

战争的频率

对于那些处于不稳定生活状态的B型化游牧族群而言,他们发动战争的频率相对来说比较高一些。但是他们一旦入主文明社会,成为那里的统治者,他们对外扩张的野心通常大大收敛,这个时候他们很少主动发起对外战争,历史上入主中原王朝的游牧民族多是如此。

高度适应战争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