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名人传
5422700000035

第35章 李自成(2)

李自成雕像明军又把矛头对准张献忠,罗汝才这时为自保又接受招抚,李自成只好率领部下去巴西鱼腹诸山躲避。由于处境十分艰难,李自成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悄悄地进入了陕西,后来又由陕西突入河南,力量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壮大。“迎闯手,不纳粮”这一口号逐渐为人们所认同,成了他们的希望所在。

随着李自成农民军顺利进军,一些文人开始投靠李自成,为他出谋划策,其中最有名的有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他们的加入提高了李自成的策略意识,同时也使李自成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崇祯十四年(公元1461年)一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占洛阳。福王朱常洵却把拿钱付军饷看成是侄子崇祯皇帝的事,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以敛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城中士兵也不愿为他卖命,最终,他被农民军抓获杀掉。崇祯皇帝得知福王被杀后,感到自己的末日也即将来临。

四、建立政权

李自成攻克洛阳后,挥师挥师东进,攻打豫东重镇开封。开封是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恭枵的封地:朱恭枵是个颇有心计之人,能团结城中军民固守,因而李自成在攻城时连连受挫。崇祯十四年九月,在马家庄之战中,明将傅宗龙被抓获,李自成开始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接着又攻陷了河南的许多州县。崇祯十四年年底,李自成再次率大军围攻开封,但久攻不下,只好从开封撤围。

李自成前往郾城迎击左良玉,并攻占了河南许多州县,大体扫清了开封外围部队,接着第三次围攻开封。明军为坚守开封,使黄河决堤,结果使开封和河南许多地区都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在“柿园之役”中,李自成将孙传庭击溃,又在汝宁之战中俘杀了总督杨文岳。河南一带已没有能抵挡李自成的明军。李自成占领信阳等地后,便南下湖广。

李自成南下湖广后,在崇祯十五年年底攻占了重镇襄阳,左良玉东逃。接着又攻占了承天府,并摧毁了嘉靖皇帝父亲的陵墓。李自成攻占襄阳后,想把荆襄地区建成自己的根据地,因此急于想攻下郧阳,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但未能攻下。

明末造反的农民军原有许多支,但他们互不统属。随着力量的壮大,李自成便开始考虑建立政权,渐渐容不得那些总是想和他平起平坐的农民军领袖,于是像罗汝才、革左五营和小袁营等农民军首领都被他铲除,李自成的领导地位越来越稳固,这为他建制称王准备了条件。崇祯十六年二月,李自成在襄阳设官建制,初步建立了各级机构,历史上称为襄阳政权。二个月后,李自成正式称新顺王。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月前后,随着李自成大败孙传庭,并攻克潼关,通往西安的门户被打开,农民军攻占西安,后又攻略三边,并旁及山西、青海部分地区,从而基本上控制了西北地区,为进军京师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后方。

崇祯十六年年底,李自成雄踞西安,东控河南,西控陕甘,南扼荆襄,于是便在崇祯十七年元旦正式往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并对官制莺新加以修定。李自成西安建国后,清廷向他致书,欲与他合力攻打明朝,但李自成并未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

李自成对明朝的毁灭性打击、张献忠和辽东清军对明王朝的巨大威胁,加快了李自成的胜利进军。明王朝此时已是危在旦息,崇祯帝感到末日已近,整日愁眉不展。他反复掂量后选任李建泰担任督师,但李建泰却在兵败后投降李自成。面对这种情况,崇祯皇帝想把京师迁往南京,但仍狐疑不决,又因调吴三桂入关不成,只能坐以待毙。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初八,李自成亲率大军由长安出发,向北京进军。渡过黄河之后,他命刘芳亮率左营沿黄河北岸东进,攻占了晋南和河北等地,截断了崇祯南逃的退路。李自成率主力经太原、大同、宣府等地从北边夹击北京。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的各路大军进逼北京。北京陷落,崇祯皇帝于煤山(今景山)自缢,从而结束了明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

李自成在西安所建立的大顺政权的基础上,进京后又进一步加以完善。在中央政权方面,李自成设立天佑殿,相当于明代的内阁;同时还设立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地方政权上,他重视地方政权的建设,每占一地就委官治理。占领北京后,宣布愿意归降大顺政权的明朝官员仍照任旧职。他还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军事制度,并实行了屯田制。

五、九宫山遇难

吴三桂长期驻守山海关,他的队伍是明廷抵御清兵的主要力量。当他得知李自成占领京师后,遂率军返回山海关,密切关注形势的变化。李自成为招降吴三桂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李自成大将刘宗敏霸占陈圆圆,使吴三桂一怒之下重新夺回山海关,致使招降工作功亏一篑。

明嵩祯皇帝像李自成和吴三桂两军在西罗城展开激战。李自成的军队处于优势,吴三桂便请多尔衮出战,吴军士气随之大振,李自成兵败,急命撤军。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由于策略和管理上的失误,军纪涣散,一些官员也滋生了腐化享乐思想,使得人心浮动。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的消息传到京师后,人心更加惶恐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仓促称帝后撤离北京。多尔衮乘机率清军进入北京,待社会秩序安定后,便马不停蹄地急迫李自成。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和撤离京师的消息一传出,原来已归顺李自成的明朝将领便纷纷反叛,清军便迅速占领了京师和大片区域。李自成为了挽救被动局面,经山西向关中撤退。

关中是李自成的根本重地,因此,李自成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以坚守关中,以图发展。而此时的张献忠不是支援李自成,而是向川北发展,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十月中旬,清兵向陕西推之后进,准备由陕北南下,一举摧毁西安的大顺政权。李自成得知清兵进攻陕西的消息后,决定集中力量加强陕北的防务。但潼关的局势变得非常危急,于是李自成改变计划,向潼关进发。

经过几番激战,潼关失守。此时,李自成意识到失守关中已成定局,于是决定放弃西安,经南田、商洛地区向河南和湖北交界地区撤退。放弃关中是大顺政权的一次战略大撤退,此后,李自成的处境越来越坚难。

李自成放弃西安后,经湖北和河南交界地区向东南方向撤退。而此时清军紧追不舍,大顺军也一直未能组织起有力的抵抗。次年三月,李自成大军逼近承天,镇守武昌的左良玉向南京的福王政权告急。李自成声称要夺取武昌,使左良玉非常恐慌。一个月后,李自成的大顺军兵不血刃就进入了武昌,但由于清兵进军迅速,李自成在武昌也只停留了两天,便顺江东下,向九江进发。

当李自成撤到九江富池口时,被清兵追上,在两军交战中,李自成损失非常惨重。李自成于是从九江掉头向西南方向撤退,以打破这种被动局面。当李自成退到通山县九宫山一带时,清军又尾随而至,对大顺军展开了大规模围攻。大顺政权永昌二年五月的一天,李自成在九宫山被乡勇打死。至此,李自成戎马倥偬的一生宣告结束,中国历史上硝烟弥漫的一章基本划上了句号。

李自成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纵横驰骋十几年,部众曾达到百余万,几经失败,几经再起,这不是一个凡夫俗子所能做到的。他胸怀大志,意志坚强,生活俭朴,宽以待人。他还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战略战术,一种颇有特色的军事思想。他痛恨官府和富户剥削农民,提出“均田免粮”、“三年不征”的口号。

但是,由于李自成小农意识严重,同封建时代其他农民起义领袖一样,他也有皇权主义思想。建立政权后,便称王称帝。他的流寇主义思想也很严重,始终没有建立一个巩固的根据地。他未能始终如一地严肃军纪,致使大顺政权很快失去了民心而导致最终失败。这就是李自成的一生,历史造就了他,他也影响和推动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