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拒绝
5419100000023

第23章 下篇:方法篇(10)

一九八四年,当时的苏联情况异常:国防部长暂缓了出访日程;苏联最高领导人安德罗波夫之子被密召回国,国家电视台用古典音乐取代了正常的音乐和文艺节目……嗅觉极为敏感的一些西方国家人士推测到安德罗波夫亡故了。当夜,在美国国会举行的一次晚宴上,他们纷纷向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探询。多勃雷宁在谈笑风生中,巧妙地运用了模棱两可的策略回答了这个很难直接回答的问题。他说:“他好好的都会被气死了。”其实,安德罗波夫前一天就亡故了,只是克里姆林宫当时正在安排权力移交,密而不宣罢了。

学会运用模棱两可的策略,和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不仅可以谦虚地表达意见,使对手服从自己,也可以使自己较少地失言和出错。如果洽谈中对方提出了比较尖锐的问题,自己一时不知怎样回答,请记住千万不要急于回答,更不必担心拖延回答会如何如何。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先把问题岔开,等考虑好了再回答也不迟。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一家企业和日本一家企业就引进技术设备问题进行洽谈。洽谈中,日方代表在出售技术设备的价格上坚持已见,使洽谈陷入了僵局。这时,中方代表没有继续在价格问题上讨价还价,而是撇开了这个话题,大谈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明确表示中国要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的决心很大,因此不仅要同日本人打交道,还要同美国人、欧洲人打交道。日本代表也很敏感,悟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从而意识到:如果这次洽谈斤斤计较,就会影响双方的关系,甚至会失去中国这个广阔的大市场。于是,日本人作了让步,双方很快取得了共识,签订了协议。

38.直截拒绝法

勇敢是对于通常会引起恐惧的东西抱着鄙夷态度的品质,它鄙薄、蔑视、压倒一切恐吓我们、桎梏人类自由的东西。

如果你采用了许多拒绝的方法,而对方就是不领会,还是一味地死缠硬磨,那就应当直截了当地回绝,要敢于说“不”。

如果对方提出的要求违背原则,也要直接说“不”,不要给对方以任何希望或可乘之机。

尽管一口回绝可能得罪人,但自己可以落得个心里踏实。特别是领导干部有时更应该采用一口回绝的方法。凡是有利于公益的事就做,凡是有背于公益的事坚决不做。

1928年2月,夏明瀚不幸被捕。尽管敌人软硬兼施,但他铁骨铮铮,坚强不屈。敌人决定杀害他。在下毒手前,国民党一个高级军官主持做最后“审讯”,妄图多少获得一点有用的东西。“审讯”中,夏明瀚故意用答非所问的技巧,无情地嘲弄了敌人,使敌人狼狈不堪。在最后“审讯”中敌人烤问夏明瀚的姓名时,夏明瀚说姓冬;问他年龄,他说是共产党万万岁;问他籍贯,他说四海为家,籍贯是全世界;问他的宗教信仰,他说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当敌人惊问夏明瀚为什么“强词夺理”、“胡说八道”时,夏明瀚回答说我是按照你们国民党的逻辑在跟你们讲话,你们都是这样,把黑说成白,把天说成地,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所以姓夏说成姓冬理所当然。

敌人无计可施了,气急败坏地宣布:“就地处决!”夏明瀚从容地要来纸笔,挥笔写下了光照天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瀚,还有后来人!”写完,掷笔于地,慷慨就义。

再如1931年10月,王若飞同志被捕入狱。在法庭上,他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揭露驳斥敌人的诬蔑,把法庭当成了战场。

首次开庭,一个姓靳的法官劈头就问王若飞参加共产党的犯罪事实,王若飞同志轻蔑地望了望靳法官,然后反问他是否懂得法律,那法官如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一样,恭敬回话。然后王若飞同志加劲说道,什么民国?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一批强盗!所谓“紧急治罪法”,无非是保护帝国主义、在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法律!试问制定这种法律的时候,有哪一个工人、哪一个农民、哪一个其他劳动者参加过?你们执行这种法律,只能说明你们是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工具,是它们忠顺的奴仆而已!王若飞义正词严的答辩,弄得伪法院院长和靳法官面红耳赤,好半天说不上话来,靳法官只好强词夺理地说:“我不管你这些歪理,反正你有罪!”

“我有什么罪?我犯的是反对你们祸国殃民的罪行的‘罪’!是反对你们投敌卖国的罪行的‘罪’!是反对你们专制独裁、剥削人民、欺压人民和贪赃枉法的罪行的‘罪’!如果你们真是英雄好汉,如果你们还有一丝一毫的天理良心,咱们就到大庭广众中去,让群众评一评理,是共产党犯罪,还是你们犯了十恶不赦的滔天大罪!”

“你这样的目无法纪,我们不让你到街上去煽惑群众!”

王若飞说:“原来你们的法律是见不得人的!”

王若飞同志驳得伪法官们张口结舌讲不下去,只好宣布退庭。

以上两例他们视死如归,不但揭露了敌人的阴谋,而且宣传了真理,这不是一般的拒绝,而是严辞斥责。

当然,在和平时期,托你办事的人不是敌人,我们不可能斥责,但对于违背原则的请求进行严辞拒绝还是可以参考的。

39.诙谐抗议

幽默而机智的妙言就像润滑济,可融洽双方合作的感情;坦率而风趣的巧语犹如开窍药,能够创造神奇的效应。

幽默指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语句。幽默而机智的妙言就像润滑济,可融洽双方合作的感情;坦率而风趣的巧语犹如开窍药,能够创造神奇的效应。

人际交往中,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是,开玩笑开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伤害感情,因此开一块儿玩笑要掌握好分寸。

请听一辆公共汽车上两位乘客的谈话效果:

“昨天看的一部《孤儿的春天》实在很好。”第一个说。

“你真的觉得很好么?”第二个用倔强的语调质问他。

“剧情不错,对改善社会风气别有一番见地。”

“见地在哪里?”第二个仍用那种语调说。

“还用问吗?它不是指出不良少年都是被迫走上岐路的吗?”第一个似乎有点儿不悦了。

“这算什么别有见地?”第二个依然用质问的语气说。

这两位乘客话不投机,气氛很是尴尬。

毛病出第二人乘客用质问的话气来谈话,这是最容易伤人感情的。许多夫妻不睦,兄弟失和,同事交恶,都是由于一方在质问式的态度与对方谈话所致。

像上述两位乘客如果第二个乘客改变了他的态度,坦白地说出了他对电影的见解,而不要用质问的方式窘迫对方,这样的谈话就愉快地进行下去。

谈话时习惯质问对方的人,多半是胸襟狭窄,好吹毛吹疵,与人为难,或性情乖僻,或自大好胜,所以在谈话小节上,他把他的品格表格表现出来了。

其实除了在某些场合如法庭上的辩论和拒绝反驳语境之外,质问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你觉得对方意见不对,不妨把你的看法表达出来,而不必质问,来使对方难堪。

还有些人爱用质问的语气来纠正别人的错误。

“我想昨天是今年以来最热的一天了。”

“你怎么知道。”

对方虽然说错了,但你何必要先给他一个难堪的质问呢?你明知道昨天36℃,而前天却达37℃,那么你说出来好了。先质问,后解释,这犹如先给对方一个精神打击,然后再解释一样,这不需要的一拳,足以破坏双方的感情。

虽然,虚心、诚实、坦白、尊敬别人,是谈话艺术的必备条件,但在拒绝别人不合理的纠缠时,免不了要使对方为难一下。除此之外,借以逞一时之能,于人于已皆无好处,在正常的交往中你不愿别人损害你的尊严,你也不可损害别人的尊严,如果你想使对方心悦诚服,越在意见分岐的时候,越不可用质问的方法,当对方被你的质问所窘迫时,在表面上他是失败了,但他必定会怨恨在心。这是拒绝中应该事先估计到的。

还有些人在争论中常说这句话:“你少给我来这一套。”一般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火头已到了快冒出时候,你不防给他浇点水轻轻地说一句:“我给你来那一套?我这人从来不行贿受贿,你想要的那套我还不愿给你呢。”有这种玩笑的方式,拒绝再和别人讨论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40.装疯卖傻

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危难之时,为了自己以后事业有成,就必须认清时务,在危难之间作出暂时回避。

这个世界是永远存在着矛盾与斗争的,利益之争、权力之争、钱财之争、欲望之争……使人间无时不刻不充斥着险恶。在处事过程中,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陷入别人强迫自己的境地,如果真是险情在即,就更应该沉着冷静,迅速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机智,因势制宜,随机应变以“装疯卖傻”的方式去拒绝别人的要求,从而保全自己。

头脑发达的人,他们应用这种方法是得心应手的,我们喜闻乐道的济公就是一个典型人物。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他少年时就聪明过人,心智绝顶,后拜名师学习文韬武略,颇受老师的喜爱。他的同学庞涓,其人心计诡谲、阴险狡诈,他明知自己才能远不及孙膑,就想法迫害孙膑,不过他表面出与孙膑交好的样子。孙膑为人心地敦厚,秉性善良,所以根本就没有觉察到他的险恶用心,与庞涓毫无戒备地议论时局,指点江山,搞得庞涓越发嫉妒孙膑的才能。

后来,庞涓出师了,到魏国被招为附马,深得魏王的重任。他深知孙膑的存在早晚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就写信邀请孙膑到魏国共事,等到孙膑来到魏国,他就利用手中权力迫害孙膑。在魏王面前诬陷孙膑,魏王信以为真,下令要处斩孙膑。庞涓又在魏王面前替孙膑求情,建议将处斩改为“膑刑”,即砍去双腿的膝盖骨,表面上是救了孙膑,实质却是“一箭双雕”,既迫害了孙膑,又可把其留在身边,控制他的人身自由,为己所用。他把已成残废的孙膑留到自己府中,假装殷勤照顾,并要孙膑将平生所学写成兵书。

孙膑在惨痛的血的教训面前,终于认清了庞涓的真面目,他深知兵书著成之时,就是自己被斩之日,他心计周密,知道自己现在掌握在庞涓手中,稍有反抗,就会遭受更深的迫害。他决定深藏仇恨,等待时机,为了拒绝为庞涓著书,于是他开始佯装疯癫,整日在街头爬来爬去,夜晚则睡在茅厕、牛栏和猪圈等处。虽然庞涓没有看出孙膑是在装疯,但他仍派人暗中监视孙膑,一旦发现破绽,就派人暗杀孙膑。因此,孙膑为拒绝庞涓的利用和迫害,只得整日整露宿街头,忍受种种不堪忍受的心灵折磨。

后来遇到了齐国大将田忌出使到魏国,孙膑才得遇救星。他见到孙膑,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就秘密地带到带到了齐国做了他的谋士,后来齐国打败了魏国,杀了庞涓,才为他报仇雪恨。

在整个人生转折的过程中,孙膑为拒绝庞涓的阴谋和被利用,巧妙地运用了“装疯卖傻”的策略,既保护了自己,也削平了惨害自己的敌人,真可谓是一剑双雕。“装疯卖傻”是在临危之际,隐其锋芒,以自己的屈辱来拒绝别人。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民间也有“好汉不吃眼前亏”的说法,实际也就是要人们在危难之时,要拒绝别人就应该利用“装疯卖傻”。教育人们凡是要有想成就事业,必须认清时务,如果在危难之间一味抗衡,不讲策略,英雄是英雄,却无人为你喝彩,最终将以一个失败者的面貌脱下衣装。

“装疯卖傻”,忍的是暂时的屈辱,从长远的角度看,他是以最终的胜利为底线的。一个能够做出“装疯卖傻”的举动,来拒绝别人的人,他必是一个在素质和思维能力上都超人一筹。

41.非常拒绝法

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手段,非常紧急的情况下,采取非常手段同样可以使事情转危为安。

有些办事者在紧要关头万不得已时,可以突然采用一种致命的手段:在百般求告,仍不见效,走投无路之际,以一些超常的举动,比如可以口中大叫:“看在老天爷份上,您就高抬贵手,开开恩吧!”紧接着身子挺直,双膝向下跪倒在有决策权的关键人物面前。

这可是一种非常的手段,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场面肯定是很难做出的,并不鲜见。像下跪这种方法,是一种拒绝替别人办事的极端手段,其威力之大,远非其他方式方法可比,它可以使决策者无余地退身。也许有人对这一举动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此举低三下四,尊严扫尽,猪狗不如。

须知,非常手段要用在非常时刻,必要时,舍出老脸,“舍生取义”,也无可厚非。德国皇帝雪地长跪求教皇的壮举,就堪称办事一绝。教皇是基督教会的首脑,在中世纪欧洲,由于各个王国内封建主割据林立,连年混战,造成王权衰弱,局势混乱,这时只有罗马教皇可以统一指挥各国、各地区的教会,加上各民族又都信仰基督教。因此,教会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这就使得罗马教廷成了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政治实体,国王是月亮,教皇才是太阳,教皇成了各国国王的共同的太上皇。国王登位、加冕要由教皇来主持;和国王同行时,教皇骑马,国王只能步行;接见的时候,教皇坐着,国王要屈膝敬礼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君权神授,神权高于王权。

一个人从出生、成年、结婚一直到老死,处处都要受教会的管理和控制,教会拥有自己的土地、监狱和刑法,向居民征收“什一税”,还用“开除出教”的办法来对付一切反抗者。一个人如果被开除了教籍,他的一切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也就失掉了。这是一种最令人害怕的惩罚,连国王和皇帝也不例外。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格里高利针锋相对,在罗马拉特兰诺宫召开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浪潮。

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发起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于1077年1月身穿破衣,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忏悔请罪。

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他躲到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

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

当时大雪纷飞,地冻天寒,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3天3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

亨利恢复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把曾一度危及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消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客死他乡。

在这次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之行”中,显然,亨利是别有用心的。在他与教皇对峙,国内外反对声一片,特别是内部群雄并起,王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利用苦肉计取得和解,赢得喘息时间,以便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再和教皇较量。结果,他把这件事办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