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文钱创天下:李嘉诚的创富奇迹
5418200000048

第48章 洞察敏锐,四面出击(5)

李嘉诚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他时时关心着祖国大陆的发展与繁荣。只要他能够为大陆做事,总是不遗余力。这不仅是为了给自己开创一条生意之路,更为重要的是出于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也就是说,即使他不赚钱,也乐于帮助大陆的同胞做生意。于是,李嘉诚立足于香港,开始全面的向大陆投资,与内地的商家合作。

时任香港长实集团主席的李嘉诚曾在集团周年晚宴致辞中表示说,“香港在未来数年内,只要把握时机,加强与内地合作,迅速扩大在内地市场的占有率,香港就将会有无限的商机”。

李嘉诚说,中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给香港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商机。但是,面对迅速成长的内地企业和国际机构的竞争,港人如果不奋起直追,如果不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就有可能被同行所击倒,被无情的商业社会淘汰。

李嘉诚认为,香港本土兼融中西方文化,具有国际化的自由经济背景,有着完善的金融系统,先进的通讯和航运设施,良好的商业法律,特别是多年来已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建立的联系,这些都是香港与别人竞争所具有的有利条件。香港最大的资产是人才,香港在过去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主要是靠港人的勤奋和拼搏精神。李嘉诚表示,只要港人保持这种精神,减低成本,提高和增强竞争条件,具有坚毅的意志和奋斗心,就能克服暂时的困难,取得新的成绩。

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长和系带来了规模效应,但也使企业受到了经济风暴的影响。长和系在全球36个国家都有业务,主要业务还是长和系的两大支柱产业房地产与电信。主营地产物业的长实集团,2001年来自物业的收益为18?96亿港元,与2001年同期相比下跌16?3%,而主营电讯业务的和黄公司,2001年的营业额为614?6亿港元,但是由于2001投资3G业务,其中312亿港元被作为有关投资的储备。虽然在各种场合下,李嘉诚一再强调香港经济会复苏,但是具体会在什么时候开始复苏、前景怎样?李嘉诚在内部讨论会中也坦言至今仍不明朗,有很多挑战性问题随时都可能会发生。一方面,李嘉诚的目光重点转移到环境良好的市场--欧美以及大陆内地,尤其是内地市场。另一方面,他仍然继续采取其逢低跟进的手法,大量吸纳土地,建设物业,促进盈利。李嘉诚说,普遍认为欧美经济可以出现三个百分点的增长,而大陆内地会有7%,增幅最大,就经济增长而言,现时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中国相提并论。

受全球经济低潮的影响和香港经济金融风暴的影响,2001年度业绩受到很大影响,2002年,李嘉诚所掌控的香港上市公司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联营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被《亚洲周刊》评为“2001年国际华商500”冠亚军,其中长实获纯利72?91亿港元,和黄的纯利为120?88亿港元,分别比2001同期下降六成多。面对外围经济环境恶化的冲击,在年报的发布会上,李嘉诚说,我们要利用集团充足的现金流量及稳健的借贷水平,使其建立坚稳的财务实力,同时获得极高的长期信贷评级,有利于筹措资金,随时掌握投资机遇,为股东们争取最大的利益,共同度过难关。

李嘉诚非常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近20年来的高速增长。随着中国加入WTO,这更坚定了他的信心。在一个公开场合,李嘉诚曾经明确表示,长江实业多年来对中国内地的投资很多,而中国加入WTO后我们的商机将会更多。有些业务领域过去没有涉及,往后可能会涉足。最关键的是认清方向,把握好机会。

如果当年TOM.COM这艘小艇在内地打出的是高科技概念牌,那么今天的“长和航母”打的则是更稳重的概念牌。多年的内地经营经验,让李嘉诚对内地投资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愿涉足政治的李嘉诚,利用众多的慈善活动,建立起了高大的社会形象和卓越的社会地位。为大陆捐助、投资,给他带来的是名利双收。在赢得了忠诚的合作伙伴的同时,也使企业的政府公关变得更有力。在这种天地利、人和的情况下,长和系已经准备好大干一场,在2002年3月份举行的年报通告会上,李嘉诚就曾明确表示,长和系今年在内地的投资额将以百亿港元计。

在房地产业方面,在继2001年投资100亿元开发的朝阳区东坝“CBD后花园”之外,2002年长和系又花3?9亿元人民币获得了上海古北新区1区14号地块的土地使用权。

就港口网络建设方面,李嘉诚把内地的港口业务视为未来投资的重中之重,珠江三角洲是“和黄”内地港口业务的根据地,“和黄”通过扩建厦门海沧港,入股宁波北仑港等,明显是把战线北移,形成中国沿海的港口网络。

在通信业方面,年电讯盈科宣布与中国电信共组合营公司,合营公司的总投资额约2亿元人民币,合营公司初期会集中拓展内地金融业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但不排除日后会进军其他行业。

在传媒业方面,TOM.COM旗下在大中国区拥有多项传媒业务,包括杂志、电台、网站、广告业等,继2002年7月初成功收购亚视股份后,李嘉诚的传媒王国更加庞大。

在生物科技方面,李嘉诚在成立长江生命科技的时候就曾经说过,生化科技会是我们未来重点发展的新项目。长江生命科技从长江事业中拆分出来上香港创业板,立即在香港股市掀起了生化股的狂潮,长江实业投入长科的金额达4?2亿港元,长科注册专利的项目就达40个。

李嘉诚领导的长和系坐拥强大的资金,在内地从容规划,通过收购、合资等形式占领众多产业的制高点。

李嘉诚最拿手的功夫之一就是对新兴产业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的投资。进入房地产业,收购和黄,进军港口运输业,参与基建项目……长和系总是因为比别人快一步而拔得头筹,并获得长远的发展。在中国大陆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长和系这一次对大陆市场的新出击,却显得格外稳重。总的看来,拓展的方向始终没有偏离传统产业的基础业务,其目标主要锁定在五个方面:地产、通信、港口网络、媒体和生物科技。

李嘉诚并不是保守。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长和系作为主角之一也曾遭遇了2000-2001年间全球网络泡沫经济的破灭所带来的灾难。长和系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内地投资了,到2002年在内地投资额累积已超过600亿港元,其中长江实业集团是香港在内地最大的投资者之一。尽管庞大的投资造就了李嘉诚在内地的知名度,在总体感觉不错的背后,不容忽视的是那些超过15%~20%的投资项目的失败,这个情况对于一向业绩稳健的长和系而言,这么高比例的投资失败率是过去所从来没有过的。冒进,是长和系对失败找到的原因。早期的TOM.COM、电信盈科和数码港曾给企业带来了神话般的光环,造就了李泽楷这样的传奇人物,但是并没有真正给集团带来实际的商业利益。狂热之后,对于李嘉诚领导的长和系来说,TOM.COM和电讯盈科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基于此,李嘉诚曾经多次在企业内部指出,在一个激进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判断能力,不能因为头脑发热而迷失了方向。

面对外资对内地投资发起的热潮,长和系的动作看起来是保守,而实际上确是霸气十足。所选的投资行业要么涉及重要的产业,例如通信、媒体和生物科学;要么涉及中国内地的基本建设,例如房地产、港口。无论从市场影响还是从营销收益来说,都可以获得稳定而高额的市场回报。

早在2001年,在北京出席某会议时的李嘉诚就有所表示,有对于在内地资本市场上融资的打算。

虽然当时国家对外企在内地证券市场上市的问题还没有相关政策出台,但像长和系这样的企业,却是一直在等待和努力。作为国际企业,长和系必然会受全球经济萧条影响,但如果能在中国内地上市,至少可以减缓国外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也可以增强企业与内地的经济融合。

在那次会议上,李嘉诚还强调说,在中国内地股市上市的话,不仅可以将使内地投资者获益,而且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商参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长和系一直在为此准备和等待着。李嘉诚宣布长和系将大量持股中银(香港)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中国入世后给国内外的实业家带来了新的机会。长袖善舞的李嘉诚,凭着对市场起伏异常敏锐的触觉,再度出击,他凭借其雄厚的资本优势,频频出手,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继2002年5月出资7000万美金在青岛“插足”轮胎制造业后,7月10日,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和黄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在股东特别大会上指出,两家公司将通过中银(香港)公开招股,而持有中银(香港)较多的股份。紧接着,7月12日,电讯盈科宣布与中国电信共组合营公司,为内地金融业提供信息技术企业解决方案业务。合营公司的总投资额约2亿元人民币,电盈则取得公司的管理权,及可将合营公司的收益列入电盈账目。中国电信占合营公司51?5%股权,电盈则占48?5%。

长和系这一系列的投资涉及领域之广,地域之宽,时间段之密集,前所未有,为李嘉诚图谋已久的内地霸业埋下了伏笔。

李嘉诚财富管理

事业管理:方法有嘉

李嘉诚在商海里是一位佼佼者。他的事业是成功的、辉煌的。他对成功之道有如下的见地:

一、努力工作 不断奋斗

李嘉诚把“勤奋”二字作为事业成功的基础。任何事业都是干出来的,懒惰只会一事无成。他说:“在工作方面,我认为勤奋是一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他认为,“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办事业的最基本条件。”他总结自己的成功之路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靠勤力工作,不断奋斗而得;第二阶段,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的。”可见李嘉诚把个人的努力,看作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二、锲而不舍 稳健发展

香港人称李嘉诚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商业能手”。李嘉诚在总结经营房地产业的经验时说,开始时“业务做得很小,而且不敢张扬”,但始终是“锲而不舍地去干”;在发展时仍“稳健地做,不敢冒险以投机取巧的方法去扩张”。“我的座右铭是:在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我的政策,最低限度获得‘长实’,‘和黄’所有股东的支持。”在这种经营方针下,李嘉诚总是把握时机,果断决策,大胆开拓,稳健发展。

三、寻求新知 不断学习

李嘉诚热爱学习,也善于学习。他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向,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靠的是学习;他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指挥才能,也是靠学习。一位外商曾问李嘉诚,你办工厂靠甚麽?他明确地回答说:“靠学习,不断地学习。”李嘉诚刻苦学习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他少年时无钱买纸,就利用废纸练习毛笔字;无钱买书,就买便宜的旧书读。他曾风趣地说:“我的知识基本上是靠读旧书得来的。先是买来旧书,把读完的旧书卖掉,再买旧书来读,可谓买旧书,读旧书,卖旧书。”李嘉诚能讲一口流畅的英语,这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修的成果。他对学习与事业的关系作了这样的总结:“年轻时代在兴趣驱使下,如饥似渴地寻求新知识。事实证明当时的学习冲劲,对日后事业发展确有极大帮助。”现在,李嘉诚已年逾花甲,但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他除了学习有关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知识外,还特别喜欢看名人传记,从中吸取经验和智慧。

四、尊重人才 知人善任

李嘉诚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企业家,人称“经营之神”。他的事业成功,除了其他的因素之外,还与他谙练用人之道和高超的组织才能分不开的。他从经营实践中清楚地认识到,要管理好一个大型的现代化集团企业,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不行的,必须靠集体,靠组织一批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的专门人才共同工作。“李嘉诚曾说:“我选择‘长江’这个名字,目的是为了勉励自己必须有广阔的胸怀与别人一起工作。”他尊重人才,唯才是举,特别注重聘用各种专家,并把他们安排到集团公司的领导岗位。他大胆起用各类人才,包括“洋人”、“女将”和“年轻人”。正是由这样一批出色人才组成的一个工作班子和智囊团,才保证了李嘉诚的事业稳健发展。李嘉诚多次谈到自己幸运的是“有一班可以负责任的得力助手”,“长江实业扩展至今天的规模,是要归功于下属同仁鼎力合作和支持”。李嘉诚还说:“最重要是有人能帮你一手,乐意跟你一起工作,这是我的哲学。”

五、待人以诚 执事以信

中国有句俗语:“做事先做人”。这是许多中国人的为人处事之道。李嘉诚的挚友庄世平先生,对李嘉诚的事业成功的关键和为人处事的品德用“待人以诚,执事以信”八个字作了精辟的概括。李嘉诚把“诚信”二字作为做生意的宗旨,并认为是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他说:“我做生意一直抱定一个宗旨,就是不投机取巧和以诚待人。”“在香港及世界各地做生意,毕竟信用最重要。一时的损失,将来是可以赚回来的,但损失了信誉,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李嘉诚经商讲究商业道德。他把“诚实至上”、“信誉第一”、“互惠互利”、“有钱大家赚”作为他的为人处事原则。香港的记者和评论家对李嘉诚的品德作出这样的评价:“在投机与不诚实的环境中,很多人是靠欺骗来赚大钱,李嘉诚很诚实、正直,对自己的事负责。”“李嘉诚的发迹靠‘诚’,他的最大资产也是‘诚’。”李嘉诚“忠实可靠”、“言行一致”,人如其名。

李嘉诚希望中国强大,愿竭尽个人的力量,为祖国多办实际事务。对於为祖国办事,他既不言倦,也不言悔。

李嘉诚财富能力

优秀的洞察能力

眼光独到是一个企业家最本质的特征。企业家只有具备远见卓识,才能准确把握大势,发现潜在价值。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地产陷入低潮,李嘉诚看准时机大举入市,由塑胶大王摇身一变成为地产大王。

八十年代,他又进驻国际集装箱货柜码头业,九十年代搞电信。由于对经济形势有很强的洞察力,所以才会在一个又一个的领域中获得成功。

由此可见,企业家在关键时候的准确判断非常重要,所以他不能只埋头苦干,一定要学会用敏锐的眼光分析市场大势,包括产业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