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文钱创天下:李嘉诚的创富奇迹
5418200000041

第41章 用人有道,风波不惊(1)

人人都知道,想赚钱就要做老板,靠给别人打工永远也不可能发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富豪云集,时刻都在创造神话的香港,打工仔也为香港创下了不朽的篇章。据有关部门统计,香港“十大打工皇帝”的年薪总和高达4.6亿港元。其中,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部下就占了六位。

李嘉诚财富人生:从马世民离职风波

新的继任者

和黄大班有两位:一位是首任华人大班李嘉诚,一位是最后一位洋大班马世民。

马世民是英国人,原名西蒙·默里,1940年生于英国里斯特。1966年,马世民来到香港,进入当时最负盛名的怡和洋行工作,并且一干就是14年。他形容自己就像个推销员,墙纸、果仁、钢材、机器、电器等,什么都卖过。实际上,他确实在多种领域中经受过许多锻炼。他在怡和洋行很受器重,曾任怡和多家公司的执行董事。70年代后期,他还被派往伦敦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专修经济管理专业课程。

1979年的一天,马世民代表怡和贸易来长实推销冷气机,希望长实在未来的大厦建筑中,能采用怡和经销的冷气系统。

马世民来到长实总部后,极力要求亲自面见李嘉诚。平日,身为集团老板的李嘉诚是根本不会过问这类小事的,只需把它交给手下人员去干就行了。但这一次,在对方的强烈要求之下,他还是同意会见一下这位倔强的“鬼佬”(港人对外国人的俗称)。结果,这次会面给他俩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并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

在交谈中,马世民说:“我属龙,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说,是龙的儿子。”

李嘉诚也是属龙的,不过他比马世民整整大了12岁。他们交谈的话题很广范,马世民显示出非常广博的学识。李嘉诚对这位新认识的“龙老弟”颇具有好感。

1980年,40岁的马世民告别打工生涯,自立门户创立了Daven-ham工程顾问公司,其业务主要是承接新加坡的地铁工程。1982年之后,李嘉诚与和黄行政总裁李察信,在立足香港问题上产生了很严重的分歧。李察信执意要离去,李嘉诚也开始积极物色继任者。这时候,他想起了马世民,于是决定设法拉马世民加盟。

1984年,李嘉诚经由和黄收购了马世民的Davenham公司,随后便委任他为和黄第二把手--董事行政总裁。

真正的领导者

马世民一上任,就开始为和黄赚大钱,并辅佐李嘉诚成功地收购了港灯集团。这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华资进军英资四大战役(李嘉诚收购和黄、港灯,包玉刚收购九龙仓、会德丰)中的一役。此战的胜利,使李嘉诚更加倚重马世民。

李嘉诚确实没有看错人,马世民在长实系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他的人品,他的口碑,除了老板李嘉诚,当属翘楚。

不论是曾与马世民共事数月,还是已建立十年八载合作关系的下属,都对他赞不绝口。

马世民的日程表上,从早到晚,排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会议,一般人可能根本就吃不消,他却能应付自如。下班后,员工都走了,他仍留在办公室内处理文件,该审批的作出批示,该签名的签上大名,每日很晚才回家。

下属说,“马头”从不吝惜笑容,他的笑很真诚,因为他性格爽朗,待人和善,且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是个特大集团的总裁,却不像洋大班那样盛气凌人。不论和黄的老员工,或者是新到的,哪怕是清洁工,都能与他合得来,毫无拘束,就像处在一个大家庭中一样轻松自在。

他善于听取下属的意见,从不强迫下属去做尚未形成共识的事。他极少发脾气,如他觉得批评人的口气重了些,过后必定会向当事人道歉。据一位“挨训”的员工讲,“波士”(老板)道歉的方式很独特,不是一般的口头说说而已,而是买一只花篮给予他。

正因为马世民富有人格魅力,因此,长实上上下下都非常爱戴他。

从以上可以看出,马世民是一个真正的领导者。领导者与纯管理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能运用职务性权力,以制度来规范下属,更能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以人格魅力来引导人,让下属心甘情愿地追随。作为创业者,要想由小做大,必须设法找到一些领导者来辅佐自己。这首先要求自己是个真正的领导者,具有能吸引人的人格魅力。

李嘉诚深为看重马世民难得的管理才能,为了让他加盟长实,便连马世民的公司一同买了下来。1984年,马世民坐上了和黄集团第二把交椅,任董事行政总裁。接着,马世民又先后出任港灯、嘉宏等公司的董事局主席。

马世民在长实系权高位重,是除老板李嘉诚外最有权有势、炙手可热的人物。

在和黄、港灯两大老牌英资集团旗下,留任的各分公司董事长、行政总裁有数10人之多,他们大部分都是英国人。

马世民曾把李嘉诚的左右手称为“内阁”。评论家说:“这个内阁,既结合了老、中,青的优点,又兼具中西方的色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李嘉诚的“以夷制夷”策略,事实证明大获成功。

不过,到1993年9月,马世民辞去和黄行政总裁职务时,由霍建宁接替,马世民便成为和黄最后一位洋大班了,这就是说,从霍建宁开始,李嘉诚以后不太可能启用洋大班了。

1979年,麦理思正式加盟长实。此后,长实与香港洋行和境外财团打交道,多由麦理思出面。

李嘉诚十分器重他,这不仅因为他具有英国血统、名校文凭,更因为他是个优秀的经济管理专家。

李嘉诚入主和黄洋行后,麦理思卸职,李嘉诚提升李察信为行政总裁,自己任董事局主席。

到1983年,李察信与李嘉诚在投资方向上意见难以统一。李察信离职,李嘉诚又雇佣另一位英国人,这就是当初名不见经传,后来声名显赫的马世民。

和黄大班有两位:一位是首任华人大班李嘉诚,一位是最后一位洋大班马世民--从这个称谓,可知接替马世民的是华人,今后也不太可能启用洋大班。功勋彪炳的马世民为何离职?是能力问题,还是别的原因?

原因

马世民辞去和黄董事总经理这一职位,与李嘉诚跨地区投资,重点移向中国内地不无关系。

1984年,马世民接替英籍前任李察信,坐上和黄首席行政长官的交椅。李察信的辞职,是主张放弃香港,大举投资于海外。他的这个举动正好与老板李嘉诚立足于香港的信念背道而驰,于是李嘉诚便启用看好香港前途的马世民了。

马世民上任,把和黄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1986年,马世民提出立足香港,跨国投资的策略,得到李嘉诚的支持。于是,就有了和黄、长实及李嘉诚私人大笔投资海外的惊人之举,引起世界经济界的瞩目。

谁知,种子撒出去了,却不见摘回丰硕的果实--投资的回报不理想。据《CapitalInternational》1983年公布的世界各经济区资本市场回报率,排名是:1.香港19.3%;2.新加坡18.3%;3.日本17.7%;4.瑞士9.4%;5.加拿大9%;6.联邦德国8%;7.英国7.5%;8.法国6.6%;9.美国6.3%;10.澳大利亚4%。

香港无疑是投资家的天堂。当然,也并不表明资本回报率低的地区就是投资者的深渊,要因行业、因人、因时而论。回报率低的地区同样出大富翁就是很好的例证。

不过,李嘉诚的海外投资回报迟缓且偏低,倒是千真万确的。

《杀戮香江·富豪沉浮录》一书提到:

“去年(1992年)8月,和黄公布1992年上半年业绩,李嘉诚毅然宣布为加拿大赫斯基石油的巨额投资,作出14.2亿元撇账,令和黄盈利大倒退。

“李嘉诚认为这项投资亏损的原因在于马世民在管理上出了乱子。

“他曾说,如果和黄没让伙伴左右决策,收购另一家石油公司,和黄收购赫斯基,绝不会有所亏损。

“李嘉诚怪罪于马世民,是因为马世民策划的海外投资项目,连连失利,1989年马世民又买下了生产天然气为主的Canterra,却没有取得这家公司的话事权,由人家管理,没有当上这家地产公司的主席。

“痛定思痛,李嘉诚决定不听马世民的解释,将赫斯基石油14.2%亿的账撇得干干净净。”

李嘉诚无疑是海外投资金额最大的一位香港华人富豪。与此同时,香港不少财团已在中国内地轰轰烈烈地干起来,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这场商战中,李嘉诚先输一轮,不甘心再落后,从1992年起,把港外投资的轴心开始放到了内地市场。

也正是这一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经济特区,掀起改革开放的巨大浪潮。中国大陆,被世界经济界大家看成是全球最具有潜力的投资市场。据传,亲英也亲华的马世民,固执地揪住1989年风波不放,要李嘉诚三思而后行。李嘉诚往往是在行动迟人一步,但是 决策一旦确定,就不易随便更改。

在投资方向上,李嘉诚又一次与洋大班马世民产生了严重分歧。

马世民曾是李嘉诚在海外投资的大使,而现在,自然不宜充当投资内地的主帅了。

据分析,马世民离开和黄,还可能与李泽楷有关。

马世民是李泽楷的“师傅”,李嘉诚安排李泽楷跟马世民学艺。但和黄的职员看到,李泽楷似乎不把他的上司和师傅放在眼里,弄得马世民很难堪,这也引起了和黄部分职员的不满。后来李泽楷专心致志地打理卫星电视,与上司马世民井水不犯河水,两人关系反倒显得融洽起来了。

李泽楷出售卫视与梅铎,为和黄和李氏家族各赚得15亿元盈利。李泽楷名声鹊起,这件事情让他的上司马世民的光芒日显黯淡。由此,人们不禁联想到马世民的另一项重要投资--CT2(第二代无线电话)。

离去

1992年,和黄在英国推出CT2,市场反应很冷落,客户不到1万,还不及预期的1/5。

最令李嘉诚担忧的,是让和黄投资60亿港元,建立电讯网络,另外再加上一二十亿的辅助投资,总投资额近百亿。对于这种未被市场认可的高科技项目,李嘉诚不似投资地产那么有把握,所以他坚决地斩缆止血。

从1992年年中起,和黄关闭在台湾、孟加拉的CT2业务,退出澳洲等3个移动电话网络的竞投。李嘉诚认为收缩不够,决定卖盘,作全线撤退。

马世民不肯认输,跟老板李嘉诚顶撞起来。他认为CT2发展前途远大,现在匆忙下结论,为时尚早。在这件事上,或许马世民是对的。但作风一贯稳健的李嘉诚不想投下这近百亿,去冒险等市场做出最后结论。

地产是能短期见效,立竿见影,且十拿九稳的投资。所以舆论认为马世民在CT2上,又惨遭失败。

1993年8月,李泽楷被任命为和黄副主席。李嘉诚的两位公子,泽钜接长实的班,泽楷则带领和黄,已是公开的秘密。因此,马世民要离任,李泽楷将任行政总裁的传闻蔓延开来。

传闻中有这样一件事,一次李泽楷请马世民开会,马世民赶到后,却发现“世侄”与另一批员工密斟,老臣子马氏不得不在门外恭候多时。因此有人说,马世民在和黄,早就被李氏父子架空。

马世民将离开和黄的传闻,开始于1993年年初,但久闻楼梯响,不见故人来。而马世民和李嘉诚二人都拒绝评论,令马氏离职事件蒙上一层混沌的迷雾。

1993年9月,马世民辞去行政总裁的消息终于被证实,接替他的是长实副董事总经理与和黄执行董事霍建宁。其实霍建宁不是第一人选。一年后,李泽楷在新加坡接受《商业时报》采访时透露,他成立盈科公司之初(1993年8月),他父亲安排他做和黄总裁,但他未领受这份美差。

9月下旬,被传言流言包围的马世民,终于打破沉默,向传媒披露他离职的内幕。

大约是在一年前,我开始感觉到,在和黄的时间太长了,足足9年半。我认识的洋行大班中,很少做过5年的。葛达禧(太古大班)做了4年,纽璧坚(怡和大班)做了7年,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些不同的工作。

“向李嘉诚辞职,要有很大的决心。我做了两次,第一次我刚开口,他就叫我停止,频频说No Way。第二次是半年前的事,我深思熟虑并下决心,不让他再令我回心转意。于是大家心平气和地详细讲清楚,他很认真地听我讲理由,最后都接受了,真是贤明通达。”

有传闻说李嘉诚打算拨出一笔钱,给马世民组建一家联营公司,使马氏走得有颜面。马世民斩钉截铁道:“No!”

马世民反复提到,他与李嘉诚的关系很好,李嘉诚是他心中的大英雄,他们今后也会保持友好交往。

马世民也第一次公开表明他与李泽楷的关系:“Richard两年前来和黄工作初期,显得有点Brutal(横蛮)……他急于表现自己,初期我们的关系并不Eary(融洽)……后来Richard专心卫视,我们感情反而好起来了。

“我和Richard的关系,较外界想象中亲密得多。我离开和黄,Richard要求我全职担任和黄顾问,并提议李先生委任我做长实的非执行董事。”

马世民否认他的离职,是与李泽楷不和。李泽楷是个不甘寂寞,而乐于挑战的人。如果他有心做和黄行政总裁,又会怎么样?李嘉诚是有心让儿子作和黄的掌门人。很多分析家认为,马世民离职前,的确正如传闻中所说的,他已经被李氏父子逐渐架空,马世民主动提出辞职,实在是迫不得已。

有关马世民在和黄业绩的评价,传闻普遍认为前功后过、功大于过。马世民澄清道,  “收购赫斯基石油,是我一手策划的说法不正确,实际上是赫斯基在主动接触和黄,而和黄是一个大集团,任何一项投资都是高层的集体决定,作为董事总经理,我会认真仔细听取下属的专业意见。

“当投资取得成功时,很多人自然会走出来分享荣誉;可是失败了,愿意站出来承担责任的人不多,这就是人性。”

马氏为人心直口快,既不贪功,也不推卸责任。马世民经历的收购无数,记者问哪些是最满意的,马氏立即回答:“港灯,最称心如意又最容易收购,只用了24小时。”至于最不满意的收购,马世民笑道:“数不胜数。”

马世民自1966年来香港工作,迄今已经有20多年了。长期以来,马世民被人们称为“鸡蛋”,即皮是白色的,心是黄色的-他已经相当中国化。马世民与香港的华人相处很融洽,儿子在香港证券界工作,马世民的夫人是个华人。

可是,人们最终发现,在马世民的内质里,他仍然是个英国人。

1991年,马世民公开支持民主会的麦理觉入立法局。而麦理觉的对手,是包玉刚大女婿苏海文(奥地利人)支持的华人代表郑明训。

这名立法局非官守议员的席位,是由香港总商会选举产生的。麦理觉与郑明训在商会的拥趸势均力敌。突然间,有一批亲英的公司加入总商会,令麦理觉的选票飓增。事后被揭发这些公司与和黄关系甚密,所以怀疑是马世民“做大”票数。

这件事让李嘉诚十分尴尬,李嘉诚奉劝马世民,不要直接介入政治,这对生意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