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画(学无涯丛书)
5407000000016

第16章 秋庭戏婴图

明代画家陈洪绶作。

《秋庭戏婴图》,绢本,纵149.5厘米,横67.5厘米,设色画,现藏故宫博物院。画面描绘峥嵘嶙峋的一颗太湖石下,四个孩子正在做礼佛的游戏,其中一人向佛像献花,二人向佛像跪拜,另一人则在擦拭琉璃宝塔。四个孩子的姿态各不相同,虔敬的神情则是相一致的,虽然是在做游戏,但都十分“投入”,显得严肃庄重。形象刻画方面,头部显得特别的夸张,不合比例;笔法劲健圆转,尤其注重疏密的组织处理;设色清淡,没有一点火气,堪称是陈洪绶的一幅代表作。

陈洪绶的绘画具有显著的风格特点,长于形象的深刻提炼和高度概括,既重视形体构成的夸张,又强调神情传达的含蓄,将极度的内心痛苦积淀于高古、平淡、静穆的描绘之中。特别是他的人物画,常常画成大头小身体的怪诞形象,不合比例,折射出为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所扭曲、畸变的人格和心理。在笔墨形式方面,他对两宋院体的工笔重彩和宋元文人的水墨写意兼收并蓄,取精用宏,同时又融合了民间工匠的画法而别开生面。在他方棱俊俏的轮廓中,见到的是神圆意定,在他游丝环忽的线描中,见到的是吞吐沉着,设色浓艳处愈见宁谧闲静,古拙凝畜处又别有生意进发……一切传统的表现手法,到他手里都焕发了新的生命。他的画派,精彩、神奇、独立不倚,开启了前所未有的风规,甚至有人认为“三百年无此笔墨”。

陈洪绶(1598—1652年)

明代画家,字章侯,号老莲、悔迟、老迟等,浙江诸暨人,他自幼喜欢绘画,曾从武林派画家蓝瑛学画山水,使蓝瑛自叹不如。后来又临摹宋代李公麟的人物画,临了一个月,便足以乱真,他并不因此而满足;又临了一个月,与原作面目全非,他才感到真正有所得益。可见他对于传统的学习,总是注重内在神韵方面的把握,而不为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这就使他的画艺日进,成就日著,尤其在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更远远超出时人之上。明亡以后,他怀念故国,心情沉郁。清兵攻人浙东,把刀搁在他头上逼他作画,他坚决不肯动笔。他的作品,常常寄寓了民族的气节和爱国的思想,如《归去来图》卷,借陶渊明的故事来规劝老友周亮工,不要做清朝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