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哲理枕边书
5395000000071

第71章 为什么不停下来(2)

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阳明率兵征讨,一举擒获朱宸濠,建了大功。当时受到正德皇帝宠信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以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散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以自我解脱。”从而想嫁祸并抓住了王阳明,作为自己的功劳。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张永商议道“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作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军门的功劳。这样,江彬等人便没有话说了。

王阳明称病休养到净慈寺。张永回到朝廷,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事迹。皇帝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免除了对王阳明处罚。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飞来的横祸。

如果说翟方进以退让之术,转化了一个敌人,那么王阳明则以此保护了自身。

就社会生活而言,积极奋斗、努力争取、勇敢拼搏、坚持不懈的行为,其价值和意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应该看到,人生的路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当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人们不仅需要慷慨陈词,而且需要沉默不语;既需要穷追猛打,也需要退步自守,既应该争,也应该让,如此等等,一句话,有为是必要的,无为也是必要的。就此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人生哲理

退让不仅是一种机智,也是一种坚忍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而瞬间的忍耐,是希望的艺术,是长久安乐的源泉。

干杯的理由

法国影片《野鹅敢死队》里的男主人公简·德斯,因筹划“野鹅行动计划”而与昔日的老搭档佛克曼谋面时,曾看似无可奈何实则深思熟虑地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佛克曼:“我们已经有9年没有见过面了吧?”

简·德斯:“不,10年了!”

佛克曼(若有所思地):“我们那些伙伴……”

简·德斯(打断他的话)说:“嘿,别提它了——来,我们来找个理由干一杯吧!”

两个老朋友长久分离,一朝聚首就不由得抚今追昔,缅怀故人,感慨生命与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是啊,找个理由干一杯!——即便毫无干杯的理由!纵然危在旦夕,人,也不能让烦恼和忧愁把自己憋死!我们虽然没有能力拒绝所有的不幸和痛苦,但我们却同样没有任何义务去承受任何忧伤和悲哀。让烦恼和忧愁统统见鬼去吧!——我们来找个理由干一杯!

生活,是美好而沉重的。人生,更是丰富多彩而又艰难曲折的。苦乐忧欢、钟情失意、坦途坎坷、成败荣辱、花前月下、落日西风……对谁都一样。盘根错节、繁杂纷呈、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绝不像傍晚听音乐那样舒畅陶然,轻松愉快,也不像夏日喝啤酒那样可口可乐、惬意开心。马克·吐温说得好:“谁没有蘸着眼泪吃过面包,谁就不懂得什么叫生活!”而世界不给贝多芬欢乐,但他却咬紧牙关扼住命运的咽喉,用痛苦去铸造欢乐来奉献给世界。他们都找到了干杯——写作生命和人生的诗与歌,弹奏命运之神的痛苦与欢乐的主旋律的种种理由!

因此,干杯吧,哪怕仅仅就为了迄今为止,我们都还活着!

生命是一张上帝签发给我们并且份额早已填好的支票,就看你怎样去用。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就是使用这张支票的一种方式。

我们应该感谢生命,珍惜生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未免消极了;“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固然壮丽,但政治色彩未免又太浓郁了。人在旅途,能为他人、为社会、为自我,尽了心力,如果让别人觉得你不是可有可无的人,你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不管有没有理由,我们先来干一杯。

人生哲理

人生好比一盘棋,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把每一步都走得准确,然而我们应当觉得每一步都是灿烂的,生活的每一分钟都值得干杯。

三万头绵羊的毛

有一个制造各式各样成衣的商人,在经济不景气的波及下生意大受影响,因此他整天心情郁闷,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

妻子见他愁眉不展的样子十分不舍,就建议他去找心理医生看看,于是他前往医院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见他双眼布满血丝,便问他说:“怎么了,是不是受失眠所苦?”成衣商人说:“可不是吗!”心理医生开导他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回去后如果睡不着就数数绵羊吧!’”成衣商人道谢后离去了。

过了一个星期,他又来找心理医生。他双眼又红又肿,精神更加不振了,心理医生复诊时非常吃惊地说:“你是照我的话去做的吗?”成衣商人委屈地回答说:“当然是呀!还数到三万多头呢!”心理医生又问:“数了这么多,难道还没有一点睡意?”成衣商人答:“本来是困极了,但一想到三万多头绵羊有多少毛呀,不剪岂不可惜。”心理医生于是说:“那剪完不就可以睡了?”成衣商人叹了口气说:“但头疼的问题来了,这三万头羊毛所制成的毛衣,现在要去哪儿找买主呀!一想到这儿,我就睡不着了!”

人生哲理

烦恼由心生,也由心灭,想得越远烦恼越多,并给自己带来无休止的压力,要想心静,要想快乐,就要放下心中那些多余的事情。

心灵的枷锁

一个小孩在看完马戏团精彩的表演后,随着父亲到帐篷外拿干草喂养表演完的动物。

这时,小孩注意到一旁的大象群,问父亲:“爸,大象那么有力气,为什么它们的脚上只系着一条小小的铁链,难道它无法挣开那条铁链逃脱吗?”

父亲笑了笑,耐心为孩子解释:“没错,大象是挣不开那条细细的铁链。在大象还小的时候,驯兽师就是用同样的铁链来系小象,那时候的小象,力气还不够大,小象起初也想挣开铁链的束缚,可是试过几次之后,知道自己的力气不足以挣开铁链,也就放弃了挣脱的念头,等小象长成大象后,它就甘心受那条铁链的限制,而不再想逃脱了。”

正当父亲解说之际,马戏团里失火了,大火随着草料、帐篷等物,燃烧得十分迅速,蔓延到了动物的休息区。

动物们受火势所逼,十分焦躁不安,而大象更是频频跺脚,仍是挣不开脚上的铁链。

炙热的火势终于逼近大象,只见一只大象已将被火烧到,它灼痛之余,猛然一抬脚,竟轻易将脚上铁链挣断,迅速奔逃至安全的地带。

其他的大象,有一两只见同伴挣断铁链逃脱,立刻也模仿它的动作,用力挣断铁链。但其他的大象却不肯去尝试,只顾不断地焦急转圈跺脚,竟而遭大火席卷,无一幸存。在大象成长过程中,人类聪明地利用一条铁链限制了它,虽然那样的铁链根本系不住有力的大象。

人生哲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习惯于那些压制我们的因素,其实它们往往只是纸老虎,貌似强大,只有心灵不再怯懦,才能寻找到自己的路。

道德的出卖

有一个蜜饯工厂老板的小儿子,到工厂去玩,女工看到可爱的小男孩,就顺手拿了三颗蜜饯给他吃。不料,却被老板看到,老板气急败坏地跑了过来,很生气地打了儿子一巴掌,说:“死囝仔,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要吃蜜饯,只能吃我们家里妈妈亲手做的,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只见小儿子眼泪滴了下来,他哪里知道,爸爸工厂里做的蜜饯,自己人不能吃,因为会添加什么色素、防腐剂,或不够卫生……

当老板,要使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必须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经营哲学,才能在同行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为了谋利,连道德和诚实都被卖了,那信誉就越发贬值了。

一位刚从医学院毕业、服完兵役的年轻医师,在他父母亲前往欧洲旅行时,替父亲看管家中的诊所,也代为行医。

这个医师的父亲人缘不错,所以病人总是一个个上门,生意应接不暇。

当父亲外出回来以后,问他儿子:“我不在时,医院里有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

“都还好啦!一切都很顺利!”儿子随后得意地告诉父亲:“哦,对了!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是我把你一个患了十年胃病的病患,一次就给他医好了!怎么样,我的医术不错吧?”

父亲一听,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觉得自己的医术很棒,是不是?你以为你读七年医学院的学费是怎么来的?”

也有一个修理钟表的学徒,和师父学修表已经有五年了,他天天修理好几个大大小小的钟表,修得又快、又准,技术很不错,可是,他师父就是不让他出师。

有一天,这学徒就向师父抱怨:“师父啊,比我晚来的师弟们,都一个个出师、到外面去开业了,而我已经跟您学了五年,怎么还不能出师呢?到底我还要学多久啊?”

师父看了看徒弟,叹了一口气说:“你还要继续学呀!等你学会修好顾客指定要修的地方,又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弄松其他小零件,你就可以出师、自己开业了!”

人生哲理

正是因人的自私、不道德和贪欲,才使社会更加功利、贪婪,而有类似出售病死猪肉给人吃的情况。这不能不给我们留下些什么思考。

知足但不能停止前进

任何时候,只要你一满足,就等于你在发出一条“停止前进”的命令。

可口可乐公司前任董事长保尔·奥斯汀曾这样说过:最糟糕的事就是一个高级主管对公司在市场上的成就沾沾自喜,尤其是公司处于最佳时期。

这种危险有时表现得并不很明显,吃老本的人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衰退。有许多聪明人在这方面栽跟头,他们认为自己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提升和奖赏都应降临到自己头上,这种自满情绪是很危险的。下边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美国的一个大公司中,有两个人在争夺第一把交椅。一个是当时的第二号人物,一个是第四号人物。第二号人物当时业绩辉煌,他确信凭自己的成绩担任总裁毫无问题,没有必要去进行任何竞选活动。而此时那位本来处于劣势的第四号人物,除了积极工作外,还聘用了一位公共关系专家,到处活动、演讲,拜访公司下属的地区分部经理,和每个董事详谈,与董事长套近乎。谈话中的侧重点并不放在以往的业绩上,而是极力描述如何开拓更美好的公司前景。渐渐地,他头上显露出总裁的光环,那位目瞪口呆的第二号人物最后愤而辞职。

人生哲理

任何时候,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过分注重老本,用以往的成绩说话远没有用未来的工作计划更有分量。千万别沾沾自喜地吃老本。

可爱的对手

“爱”是友好的表示,爱亲人,爱朋友,爱恋人,这都是内心情感的需要,是人的本能,而“爱你的敌人”却是令人费解的事……

能当众拥抱敌人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爱敌人的人高出许多。

体育竞技场是最能体现这种特殊情感的地方。随着比赛哨声的吹响,拳击台上走来两位选手。他们两位可以称上是势均力敌。走在前面的那位叫阿森,笑容满面,礼貌地向全场观众挥手致意。后面那位叫约翰,显然他还没有消除对阿森的敌意,因为上一场比赛阿森让他出尽了丑。约翰一上场,就虎视眈眈地瞪着阿森,对全场热情的观众不理不睬甚至连比赛的礼仪——双方握手拥抱也粗暴地拒绝,就那样瞪着血红的眼睛,看着阿森,单等裁判的哨声。